深度阅读

• 走进全球考古视野——记埃及卢克索考古现场的中国学者

走进全球考古视野——记埃及卢克索考古现场的中国学者白乐 任冠虹 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4月29日 19:48北京4月19日,在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驻卢克索考古队驻地办公区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以“我们不是在挖掘过去,而是在构建未来的文明对话”定义考古工作价值。他充分肯定驻卢克索考古队的工作,称其团队是一支有情怀的队伍 ...

• 敦煌月照长安路——沙武田与千年壁画的对话人生

微光丨敦煌月照长安路——沙武田与千年壁画的对话人生师小图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2025年04月19日 13:53陕西4月18日,陕西网刊发文章《微光丨敦煌月照长安路——沙武田与千年壁画的对话人生》,讲述我馆馆长沙武田与千年壁画的对话人生。全文如下:四月的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正浸在春光的温柔里。从北门步入,图书馆如一卷展开的典籍矗立眼前,玻璃幕墙上浮 ...

• 古龟兹国出土文物中,竟藏了一个“乐舞团”!

  ▲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7世纪木制舍利盒。(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壁画——伎乐图(局部)。 (尚昌平 摄)舍利盒上的彩绘“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流芳百世,但鲜有人知“苏幕遮 ...

• 穿越秦岭古道

穿越秦岭古道文物陕西2025年04月09日 10:20陕西文物人间最美四月天,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开启了交通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围绕陕西境内的古道、古桥、古驿、关隘,以及近现代公路的传承、航运船帮会馆等一系列交通遗产开展主题宣传,讲述这片古老土地上深厚的交通文化,特推出穿越秦岭的古道故事,以飨读者。秦岭、巴山向来是中国交通的南北大碍。长安作为古代政 ...

• 石壁上的灵动:北朝遗韵在陕北

石壁上的灵动:北朝遗韵在陕北文物陕西2025年04月21日 08:42陕西它是历史的低语,用沉默的岩石讲述着千百年来的风雨沧桑;它是文化的瑰宝,将宗教的虔诚与艺术的灵动镌刻于永恒的石壁之上;它是信仰的灯塔,在幽暗的洞穴中指引着求索者的心灵航向;它是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巧思与汗水。北朝时期,战乱与和平交替,文明却在动荡中顽强生长,文化之 ...

• 高原探秘:SHAPC在尼泊尔木斯塘的文化景观和遗产调查记录

2024年9月下旬,我有幸跟随何捷导师,与东方文化遗址保护联盟(OCHSPA)、天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合作者们一起,前往尼泊尔木斯塘(Mustang)进行文化景观和遗产的现场调研工作。这是空间人文与场所实验室(SHAPC lab)在疫情后第一次正式启动木斯塘田野考察工作。这次调研之后,SHAPC实验室在国内多个高校和机构的支持和邀请下,以展板的形式展出近6年的阶 ...

• 学者窥视: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进展(上)

学者窥视: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进展(上)【摘要】六年多的时间里,何捷老师所带领的空间人文与场所(SHAPC)实验室团队与与OCHSPA、西北大学和尼泊尔本地同事积极合作,探索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的研究方法,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一专题将基于此展开,上篇侧重于以实例介绍研究技术方法,下篇则以研究主题的形式介绍木斯塘研究的 ...

• 学者窥视: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进展(下)

学者窥视:尼泊尔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进展(下) 【摘要】在跟随何捷老师学习期间,笔者亲身体验和感受了SHAPC实验室团队成员以及所组织的高校研究生开展尼泊尔木斯塘地区研究的过程。从中,笔者感受到了木斯塘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的发展潜力。在研究工作阶段性总结回顾的基础上,笔者选取了最近五项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与读者们进行分享,看看在研究者们 ...

• 畅想蓝图:尼泊尔木斯塘研究未来可解锁的“副本”

畅想蓝图:尼泊尔木斯塘研究未来可解锁的“副本” 【摘要】对比2018年第一次登上这篇土地,在感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进步的同时,尼泊尔木斯塘的文化景观与遗产在肉眼可见地消逝中。木斯塘的游客来了又走,大部分的原住民也选择离开这里,到城市中去。所幸,SHAPC实验室一直在努力,未来也将继续深耕于这篇土地…… @Dhakmar村的高山河谷景观 41号廊道、文 ...

• 佛教传入新疆之后

莫尔寺遗址考古发现表明,佛教传入新疆之后,在喀什地区很快形成一个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并影响到库车及更远的地方。阅读需要 12min今天,人们沿着南疆铁路旅行,在即将到达喀什时,可以从车窗清晰地眺望远处大漠中矗立的莫尔佛塔遗迹,莫尔佛塔正是莫尔寺遗址的标志性建筑。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市东北约33公里处,距最近的村庄莫尔村直线距离约4公里,处 ...

• 土耳其丝绸之路苏丹罕驿站话古今

土耳其丝绸之路苏丹罕驿站话古今中国的古丝绸之路有四条:第一条是从长安到成都,经云贵茶马古道,再到东南亚、中亚、欧洲国家的“西南丝绸之路”。第二条由长安经中亚国家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第三条从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第四条是从东南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非洲东海 ...

• 唐之前丝绸之路上的金银货币

撰文/中山 供图、支持/浙江省博物馆古代希腊货币及其文化,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影响波及丝绸之路上的印度、中亚,并与从东而来的古代中国货币体系相遇,生动见证着丝路上的贸易和文化。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地图上画的一条线揭开了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在《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 ...

• 北茶马古道:穿越千年的商贸走廊

谈起茶马古道,人们总会认为这是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主要分布地不只在大西南的云贵川,在广袤的北方腹地中,也存在一条承载千年的商贸古道。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以牛羊肉和高寒青稞炒面为主食,肠胃难以承受而需茶叶助消化,为求茶便用马匹换取,可是北方地区不产茶,在西北各省中,自古以来也只有陕西的汉中 ...

• 2024年的郑州商代考古

郑州张砦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高赞岭馆员作了题为《郑州张砦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的报告。张砦遗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南阳路以东,宋寨南街以南。2022至2024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遗址内龙山文化晚期至唐宋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其中,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发现为一处城址的壕沟和夯土墙。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有壕 ...

• 粟特乐舞与隋唐盛世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陈寅恪所言不仅是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也是隋唐以来音乐形态大为改观的原因。在这些新的音乐元素中,有重要一脉来源于粟特,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安国乐”与“康国乐”,所源出国家 ...

• 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保护和发掘始末

  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山麓上,曾经出土过一座未被盗取的辽墓,这座大墓历经1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仍然保存完整、熠熠生辉,震惊考古界。  该考古发掘项目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3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2003至2004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等。  本文作者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考古工作者,亲历了吐尔基山辽墓发现、保 ...

• 北朝墓群剪影 华丽的隋唐前夜

《读史方舆纪要》里亦提及“操有疑冢,凡七十二处,在漳水上,自讲武城外,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放眼大地上残存的土夯,它们在千年的光阴中凋零着…宋代以来,疑冢的传说甚众,便有先人戏称尽掘七十二疑冢,总有一个会是曹操的。虽然七十二疑冢的身份不是曹操,可这些墓主人的故事却并不失精彩之处。为何磁县大地上会有如此之多的北 ...

• 草原丝绸之路 土城子遗址

土城子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古城东南过杀虎口通雁门关,北越阴山白道连朔漠,南倚东西摩天岭群山。宝贝河(古称金河)沿古城向西北流淌汇入黄河,是古代中原通往漠北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土城子古城遗址全景古城遗址主要由城墙遗迹、地表建筑遗迹和地下文化堆积构成,古城遗存城垣残高0.5~10米不等,东、 ...

• 新石器——青铜时代甘肃文化发展的考古叙事

王 辉        王辉 1964年生于甘肃会宁。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毕业,2006年日本神户大学文化学研究科博士毕业。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曾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考古研究、早期丝绸之路和早期秦文化研究工作。   五    大约与马家窑文化同时或稍晚,在陇东地区发展起来了常山 ...

• 疏勒河流域文化交融的璀璨华章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有这么两条河流,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她们是疏勒河及其支流党河。这里是世界四大文明、三大宗教的汇集之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中石窟艺术就是璀璨的华章。疏勒河,玉门、敦煌的母亲河。自东向西流淌,她是我国第三大内陆河,一条流淌着石窟梵音的河流,孕育了以莫 ...

• 应对洪水:文化遗产的全球威胁

应对洪水:文化遗产的全球威胁Tackling Floods:AGlobal Threatto Cultural Heritage减轻文化遗产洪水风险课程取得重大进展,以保护各种形式的遗产免受洪水威胁。2023年9月22日至30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的“危机时期文化遗产的急救与韧性”(FAR)项目在克罗地亚的特罗吉尔组织了一场混合课程,主题是减轻洪水风险。该课程由克罗地 ...

• 敦煌壁画里的冬天:千年前的冬季生活也精致

冬日是一年的尾声,是万物蛰伏、休养生息的季节。千年前的冬季是怎样的图景?取暖的炉火、醇香的热饮、热闹的聚会……答案就藏在敦煌壁画与文献中。冬日敦煌的保暖秘笈进入冬天,北方地区开始集体供暖,古代敦煌人则靠一膛暖炉来取暖。古代设炉取暖是件大事,每年十月初一才可进暖炉炭。敦煌文献《壬午年酒破历》中提到:“十月一日戒火,造饭面壹斗。”所 ...

• 文物会说话|听!这些文物讲述天山下的丝路往事

两千多年前,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凿空之旅”开启茫茫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中华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脚步回响,在天山南北萦绕不息。近期,“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在新疆开展。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7件新疆考古实物,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感受新疆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底蕴。炭化 ...

• 列棺阵阵 古冢沉香 ——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

李家村是一个不足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隶属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群山怀抱中,潦河第一湾蜿蜒迂回,李家村就镶嵌在潦河北岸的河漫滩上。初冬的河畔芦苇金黄,微风拂过,野禽群飞,果蔬飘香(图一)。图一 靖安潦河第一湾我从修水考古工地带回的满身尘土尚未拂去,新的任务就接踵而至。一个电话的召唤,背起行囊,又启程了,我清晰的记得那是2006年12月28日。 ...

• 破解白酒起源之谜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面对惊人的考古发现,考古专家“醉”了,白酒专家“醉”了,白酒企业的老总也“醉”了从南昌市区驱车大约60公里便可到达位于进贤县李渡镇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它地处抚河东岸的赣抚平原腹地,现存面积约15000平方米,是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在2002年6月改建老厂生产车间时发现的。同年7~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考古调查和对相关文献资料及传说 ...

•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粟特时期代表性遗产地综述

摘要:中亚的泽拉夫尚-喀喇库姆地区从历史和地理上属于古代粟特文化蓬勃发展的索格底亚纳、玛尔吉亚纳和呼罗珊。本文在国际中亚研究院(IICAS)所编写的“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库姆廊道”世界遗产申报文本草案的基础上,以中世纪粟特发展繁荣期至伊斯兰化早期为时代背景,以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为视野,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翻译、整理、介绍塔 ...

• 金戈铁马——毛家坪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

渭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也是秦人、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谷县位于渭河上游,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史前原始人类就在此活动,传说人文先祖伏羲在此教授人们结绳记事、张网捕鱼、演绎八卦。商周时期这里是西戎部落重要的聚集区,盘踞着众多的西戎部落,牧马放羊、相互攻战。西周破灭,秦人崛起,秦武公灭冀戎,将势力拓展到甘谷;秦穆公霸西 ...

• 贾湖遗址:触摸九千年前的历史脉络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博物馆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贾湖村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村东头文化广场的东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第十次发掘,探方壁上被考古工作者画出的地层,像一页页古书,记录着贾湖遗址的前世今生。40多年前,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鼎形器等11项“世界之最”。如今的贾湖,正在 ...

• 伊朗古代著名城堡介绍

伊朗也不例外,至今保留着许多独特的古城堡。时至今日,仍然可以在许多地方看到那些悠久的古城堡,其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参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著名的城堡被视为富有价值的旅游景点。法拉克·奥尔·阿夫拉克城堡位于伊朗西部洛雷斯坦省首府霍拉马巴德市附近的山顶上,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萨珊王朝时期,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堡约有5300座较大的建筑构成,城堡 ...

• 中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书单

近代中亚 费耐生(Richard N. Frye) 著韩中义 / 傅加杰 / 水敏军 译光启书局中亚历史巨擘费耐生,集大成之作首次引进往突厥扩张以前的历史追溯,探寻现代中亚之根费耐生是中亚研究的世界级权威,少有的掌握法、德、俄、波斯、阿拉伯、突厥等诸多古典和东西方语言的大家,有《剑桥伊朗史》等多部重磅著作,培养了诸多活跃于世界各地的亚洲研究者。“陌生而 ...

• 在战火中守护文明!

Lebanon's Cultural Heritage在战火中守护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奋力保护黎巴嫩文化遗产©联合国新闻/张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巴勒贝克特别会议与新保护机制在黎巴嫩政府的请求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委员会”于10月30日在巴黎总部召开了特别会议。会议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将包括巴勒贝克和提尔在内的34处黎巴嫩文化遗 ...

• 百年考古路 | 张居中:贾湖遗址考古回忆录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的第100个年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100周年仰韶文化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1921年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最新评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有一个可以追溯至8000年前的遗址璀璨而独特贾湖晨曦贾湖遗址7次发掘的领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张居中教授以平实无华的文字让我们重温当年的精彩与感动体会一线 ...

• 堪比“三合一”包包的唐代水壶,古人骑行必备

爱骑行的不爱骑行的都知道骑累了是真渴啊自备水壶绝对不能少这道理,放之古今皆准来看看古人的水壶长啥样↓1便携“小皮壶”古人骑行必备在车上备个小水壶随时随地拿起来喝已经成了骑行标配擅长骑射的古人直呼:没人比我更懂了!这件肚子圆鼓鼓的水壶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的顶盖铆有一银环环内套接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弓状提梁相连 ...

• 展出文物100件(套),草原的风吹到了这里……

布展时,张宁还将部分文物也融入到城墙设计里,不经意就能发现的惊喜使观众在寻路和观展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互动感。这种仿若探索迷宫一般的展陈设计,也激发了观众更浓厚的探索欲望。本次展览是秦陵博物院继“西藏文物珍品展”“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之后,举办的又一边疆文物展览。张宁表示希望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展陈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颖独特 ...

• 卡伦——被遗忘的古老城市!

塔吉克斯坦的达尔瓦兹地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马希斯坦、库兰、凯夫隆。但最古老的名字是卡伦(卡隆),这是四千年前该地区的名字。从前,这里是一座存在拜火教、打马球、自来水、天文台的群体居住的古城,它可能是中亚最古老的文明。卡伦古城,是塔吉克斯坦著名考古学家、院士尤素夫沙赫.亚雅库博夫在一次帕米尔山脉探险中发现的。在其中一个 ...

• 溯源平凉——从古泾阳到安国镇

泾河乾坤湾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坐落于颉河岸边的安国镇便以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积淀而久负盛名。后来考古成果显示,在安国境内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东沟遗址,说明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颉河两岸生活;这里有先秦时期就设立的县治——泾阳县,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治之一;这里有北周武帝时设立的平凉县,以及同期设立的军事堡垒——胡谷 ...

• 文物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

史前时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奠基时期,中华大地各个区域之间至晚在距今8000年前就相互交流和影响。距今6000年以来,随着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扩散、良渚文化北进、大汶口文化西渐等文化事件,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间的文化互动交融日趋紧密。距今3800年以后,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中原地区开启引领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并最终在秦汉时期融汇 ...

• 当智人来在尼安德特人消失前

洞穴遗址里的秘密Ilsenhöhle考古遗址位于德国中部的拉尼斯的一座城堡底部,它是一个形成于二叠纪的石灰岩洞穴。对这个遗址的最初挖掘工作是在1932年至1938年之间展开的。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精美的叶片状石器刀片。拉尼斯城堡下的洞穴遗址Ilsenhöhle。考古学家于90多年前对这一洞穴进行了首次挖掘,并于2016年至2022年间进行了重新挖掘。(图/Tim Sch ...

• 走进礼县四角坪,寻找大秦最初的荣光

临近阳历四月,从兰州出发,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路旁的山不知不觉绿了起来。提起礼县,很多人都曾听说过这里——秦文化的发祥地。近日,记者走进这里。观察、聆听、学习,讲一个四角坪的故事。(一)四角坪,顾名思义,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四角坪遗址这里很“土”。听周边的乡亲说,以前这里是一片耕地,一锄头下去,总能地从土里翻出几个瓦片。她告诉 ...

• 武威,到底有多重要?

“大唐盛世看长安,大汉盛世看凉州。”武威,古称“凉州”,自古以来“商旅往来,无有停绝”,成为镶嵌在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今天的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屹立千年,阅尽过往,当历史的余晖播撒在敦厚的黄土戈壁之上,勾勒出她旷世雄浑的轮廓,沉淀着她无数传奇的篇章。河西走廊形若咽喉,这条拥有 ...

• 霍宏伟: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

《易•乾》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早在春秋时期,龙纹已出现在铜镜之上。1987年,在新疆和静县察吾呼西周至春秋墓地发掘出土两面龙纹镜(图一,以往有学者认为是蜷狼纹镜,后来有学者提出是龙纹镜。早期的龙纹形象,有的是嘴唇朝上翘着。仔细观察战国时期一些铜镜上的龙纹,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赞成这应该是龙纹镜,而不是狼 ...

• 舞筵:艺术化呈现唐代胡人都市生活

舞筵是唐代胡人舞伎跳舞用的毡毯。有关唐代胡人舞筵的记载散见于传世文献中,其形象仅存于石窟壁画、唐墓壁画、瓷器纹饰和碑石图像中。对唐代胡人舞筵的产地、名称、材料、编织工艺及其流播路径进行考疏,有助于厘清唐代胡人都市生活之纤微,总结民族因理解而共处、文化因交流而传播、文明因多元而互鉴的大唐王朝机理与传世经验,从而更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

• 磨沟秘密:齐家文化遗址首次出现金器

完整演讲稿:大家好,我是今天《丝路大讲堂》的讲者,我叫周静,我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说起黄河上游的早期青铜文明,在甘青地区有一支很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开启了中国早期青铜文明,齐家文化在黄河上游的洮河流域也有大量的分布。我们在洮河上游甘肃临潭陈旗磨沟乡的磨沟村发现了一处史前文化墓地。2008年至2012年,甘肃省文 ...

• 走近丝路文化长廊|“彩陶之乡”映照中华文明之光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有个叫马家窑的小村庄,坐落在黄土高原深处、黄河上游的支流洮河岸边。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彩陶遗址。20年后,中国学者夏鼐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图为已回填的马家窑遗址。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马家窑文化孕育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一脉相承。图为马家窑文化晚期的神人纹彩陶壶 ...

• 走近丝路文化长廊|千年简牍勾画东西方开放共融

在纸张面世、普及以前,竹木材质的简牍是最有“重量级”的文字载体。从先秦到魏晋的一两千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和传承。作为正史巨著的“番外”,简牍记录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包罗万象的信息,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起伏悲欢、中外文明的友好交流提供 ...

• 谷向乐、任广:宜阳苏羊遗址发掘记

宜阳苏羊遗址发掘记文 图 / 谷向乐 任广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3年11月刊赵辉、栾丰实老师到工地指导工作确定发掘区域经过3个月的调查勘探,我们在遗址北部的苏羊区发现了环壕、生活区、墓葬区、人工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基本厘清了苏羊区遗存分布范围和聚落功能区划分情况。环壕位于苏羊区西部,宽15—30米,距现地表深4.5—9米,目前在一些断面上也能 ...

• 四大古国文明与河流

在与河流相处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使人类得以果腹,黏土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不需要从事农业劳动的先民逐渐成为手工业者、士兵、祭司甚至是从事音乐、美术相关创作的艺术家,政治和宗教兴起,文明不断发展。人类的脚印留在河畔,从定居走到城邦,从城邦走向帝国。在兴替中,在交流与冲突中, ...

• 以地层为纸遗物为字,书写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史——专访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

以地层为纸遗物为字,书写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史——专访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2024年02月20日 来源:四川日报高星(右)在遂宁桃花河遗址现场指导。

• 20多年前的楼兰小河墓地探寻记

2000 年12 月,深入沙漠寻找小河。骑在骆驼上居前者为王炳华我们的队伍相当小,除了我这个年已65岁的考古学者,还有与我在沙漠一道工作过多年的张树春,可以通过照片向世人介绍小河的摄影家李学亮,巴州文物保管所副研究员何德修,巴州国旅老总、在沙漠中方向感极强的吴仕广、彭戈侠,古大唐影视工作者方军、曹东江、余南、苑永昌,新购的5峰骆驼的小司令 ...

• 最悲情浪漫的考古学家:战争毁了他发掘的所有文物

2024年7月19日,阿富汗裔塔里兹教授(Z. Tarzi,1939-2024)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去世了,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我看了一下讣告,有点怀念他。大约两个月前,5月22日他还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犍陀罗会议上展示了最新考古学研究。当时塔里兹教授刚刚动完大手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脱,身体刚恢复的他竟然奇迹般地坐着轮椅抵达会场,专门为我们带来报告。此外,塔 ...

• 史君墓石椁——记录一位粟特首领的丝路传奇

6月2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史君墓石椁。史君墓石椁姓名:史君墓石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出生时间:北周出土地:西安市北郊井上村年龄:1500多岁户籍登记时间:2003年现住址:西安博物院“史君墓石椁上的铭文是用粟特文字与汉字撰写的。这种形式的铭文,在全世界的粟特语考古文献之中极为罕见。”6月28日,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教育专员何婷为驻足的游客 ...

• 前凉对丝绸之路的经略加速东西方文化交融

东汉末年,经济萧条,物价飞涨,货币体系濒临崩溃,“谷一斛至数十万”。至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朝廷宣布停用五铢钱,以谷物、布匹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此举虽然暂时缓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但也导致“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弊端丛生。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魏明帝曹叡在太和元年(227年)下旨恢复五铢钱。西晋始泰六年(270),秦州 ...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西方古代玻璃器

中西方早期玻璃的融合与差异化发展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釉砂主要集中出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中国国家博物馆(下称国博)现存有河南洛阳中州路和河南陕县上村岭出土的料珠,前者为西周早期,后者为稍后的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洛阳中州路816号墓出土了完整的玻璃珠,为淡绿色圆球状,均系颈饰。标本经过光谱分析,证实为玻璃。这是1949年后西周玻璃珠的首次发 ...

• 刘玮:巴里坤考古工作记

巴里坤考古工作记文 图 / 刘玮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08月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天山北麓,汉代为西域三十六国之蒲类国所在。县域内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亦是见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天堂草原”,为今天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我们一行5人于2023年7月来到这片土地上 ...

•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十六国为啥这么多“凉”?

本 文 约 6200 字阅 读 需要 15分 钟“十六国”向来就有记忆之法,即所谓“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其中数量最多的“凉”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便相继出现在河西走廊这片土地上。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人,出身儒学世家。他来到京城洛阳后,有一次同名臣张华谈论儒学经典以及政事利弊,张华赞赏他是“二品之精”。魏晋实行 ...

• 印度佛教圣地桑奇​佛塔

视频:印度佛教圣地——桑奇Stupa,是古印度文对佛塔的称呼,是印度佛教中埋葬佛骨舍利子和圣徒骨骸的地方。据记载,桑奇自古以来就是印度佛教的中心。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依佛门之后,在全国大力弘扬佛教,建造了多达8.4万座的佛塔,其中有8座建在桑奇。桑奇所在的小村位于印度中部、中央邦(Madhya Pradesh)首府波帕尔(Bhopal)东北方 ...

• 楼兰残纸文书——中国书法初始化

思想贴楼兰残纸中的楷书作品,还明显沿用竹木简上书写方式的例子已很少。《战国策》写本残纸,字形扁平,横向节律明显,用笔较滞重,结体还保留着浓重的隶书遗痕,但波碟之势减弱,形构也开始楷化。这件作品的成书时间可能早千魏晋时代。与其不同,《郭揖休让书》残纸则表现了一种既蕴藉又潇洒的时代风气,用笔与《敦煌悬泉置楷书残纸》一脉相承,形体与结 ...

• 力学笃行、履践致远——2024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纪实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东西交通要道之上,是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线一处唐至蒙元时期的重要城址。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2022年至今, 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加入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工作。连续7年的考古发掘工 ...

• 元代遗珍:西安纪年墓中最早元青花瓷匜

西安曲江元代张达夫及其夫人墓出土陶俑根据出土墓志,可知该墓年代为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这不仅为这件青花瓷匜提供了确切的下限年代,而且相较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瓶,提早了12年。 明确元纪年墓 据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张小丽主笔的“西安曲江元代张达夫及其夫人墓发掘简报”显示,该元青花瓷匜于2011 ...

• 吐鲁番的葡萄文化

吐鲁番的葡萄文化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马丽平提起葡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吐鲁番,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小学课文《葡萄沟》,让吐鲁番的葡萄名扬天下,多元文化交融交汇形成的葡萄文化也是吐鲁番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吐鲁番也是世界著名的“地下文物博物馆”,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对于今天的人们了解葡萄在吐鲁番的传入及向外传播、葡萄 ...

• “石窟走廊”:从历史深处通往更远的将来

聆听——千百年前,陡峭石壁间,“叮叮当当”的声声斧凿,恍如昨日。凝望——时间弹指一挥,一去不返。而不朽的岩石雕琢成了艺术的丰碑,丹青妙笔,彩塑壁画,绘就无言的史诗。石窟艺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不断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在新甘陕晋豫川等省区连点成片。这是一条“石窟走廊”,亦是一条见证古今中外交流的文化廊道。今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 ...

• 一条路,读懂半部中国史:蜀道如何改变中国?

本 文 约 5084 字阅 读 需 要 13min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陷入了举止两难之中:当时,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内乱,秦惠文王想趁机拿下早就觊觎三分的巴蜀地区,但又担心蜀道艰险、难以成功;并且担心一旦分兵,劲敌韩国可能趁机犯边:对此,秦国国相张仪主张不如进攻韩国,但大将司马错则主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蜀道”价值评估

一、基本信息中国 China申报日期:2015年1月30日Date of Submission:30/01/2015符合标准:(ii)(iii)(iv)(vi)(vii)(x)Criteria:(ii)(iii)(iv)(vi)(vii)(x)申报类型:混合遗产 Category:Mixed提交单位: Submitted by: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N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UNESCO遗产所在州、省、地区

• 【溯源甘肃】隋唐时期甘肃的科技文化成就​

隋唐时期,国家相对统一安定,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甘肃的科学技术同域内其他地区一样,在这一时期有长足的进步。本文以天文历算、农田水利、金属器加工、玉石陶瓷制作以及丝麻毛纺织技术为重点,介绍甘肃科技文化的历史性成就。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文书中,有抄写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一件《星占术》残卷,记载了战国时期形成 ...

• 斯坦因第四次来新之经过及所获古物考

斯坦因第四次来新之经过及所获古物考20世纪初,西方学术界掀起了所谓中亚探险热,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借游历之名纷至沓来。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是西方探险家中来新疆、甘肃等地考古所获最多的一个,他在新疆沿古丝绸之路挖掘获得古物不计其数,加上在敦煌藏经洞所获上万卷经书和佛画,使他一度成为西方声名显赫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金树仁潘祖焕还在电文中 ...

• 龙泉寺塔基金棺银椁:罕见的唐代佛道交融例证|访古

图文|翟德芳龙泉寺地宫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入冬。随着对于发掘对象的认识不断清晰,给发掘者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惊喜和意外:考古工作不仅发现塔座基础,更出土了地宫、宝函。考古发掘揭示,塔体依山而建,外墙面用长条石收分叠涩围筑,地宫与外墙之间夯筑黄土以坚实地基。塔基平面呈方形,边长近 10 米,残高 1 米余,中心部位开挖地宫;地宫 ...

• 霜降|在阿富汗探寻一座希腊化古城

向左滑动查看英文版本Slide to see the English version“冬是孤独,夏是离别,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唯独秋,渗透所有的季节。”——阿多尼斯,诗人《雪之躯的边界》"Winter is lonely,Summer is parting,Spring i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two.Only autumn permeates all the seasons."——Adonis, Poet "The Boundary of Sno

• 锡尔河:一条从天山而来,承载了中亚民族荣耀与耻辱的传奇河流

如果说中华水塔是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那么中亚各国的“水塔”毫无疑问就是南天山山脉(天山山脉在伊犁河谷南北分野)。作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天山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不仅将我国新疆一分为二(南侧塔里木盆地,北侧准噶尔盆地),还是中亚各条主要河流的水源地,如楚河、伊犁河、塔拉斯河、泽拉夫尚河和锡尔 ...

• 为何说喀什莫尔寺遗址是佛教“东传”“西渐”见证?

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是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为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佛教传播和佛教寺院变迁、佛教造像艺术演变、汉唐时新疆特别是喀什地区的佛教信仰及寺院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作者 苟继鹏新疆喀什市城区外的荒漠中,矗立着一高一矮、一圆一方两个“土墩子”(两塔)——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喀什莫尔寺遗址所在地,系目前新疆 ...

• 近两千年前东汉皇帝陵寝长啥样

近两千年前东汉皇帝陵寝长啥样洛阳市文物局2018-04-24△三维复原图 作者马伊林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核心提示东汉是汉文化形成、稳固的关键时期,东汉的辉煌,史书记载甚详,然而承载着当时国家正统文化、体现着王朝之正朔、制度之威仪的东汉帝陵,却与历代帝陵迥然不同,如一团迷雾,踪迹难觅,形制不明,格局更是无有定论,困扰各方,几成考古空白。 ...

• 北魏洛阳永宁寺泥塑初探

北魏洛阳永宁寺泥塑初探文 ˉ莫 阳【内容摘要】北魏洛阳永宁寺位于北魏都城核心区,是由皇室出资营建的佛教寺院。根据记载,寺内有九级木塔,高百余米,是中古中国最高的建筑。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永宁寺遗址进行多次发掘,揭露出寺院遗址及塔基全貌,并获得大量泥塑像残块,为认识北魏时期的佛教建筑和艺术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从文献 ...

• 李伟国|敦煌文献回归出版的重要人物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设敦煌郡,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西来东去的交汇点,世界文化亦汇集于此。唐朝时 ...

• 西河滩:酒泉先民修筑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西河滩遗址发掘现场西河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中寨村7组西500米处,坐落于一条自南向北的季节性河流东岸二阶地上,遗址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因其位于中寨村居民点以西,故名西河滩遗址。为配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经国家批准,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西北大学文博考古系,于2003年至2005年对该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 ...

• 磁县大冢营村:北朝茹茹公主墓

墓道两侧,威严的仪仗队,各司其职,静静陪着这位小公主走入黄泉世界之中。与同时期的墓葬类似,墓室中充满了对死后世界的幻想与升仙的渴望,还可见凤鸟、畏兽等形象。在北壁的门墙上,一只朱雀在畏兽的陪伴下振翅而翔,为邻和守护着墓室之门。行至墓室中,北壁被烟熏成灰色的画面,不知是邻和出嫁来时的盛大场面,还是在并州宫中出行时的仪仗。周围的侍女 ...

• 千年陶俑诉说吐谷浑的辉煌

TUGUHUN千年陶俑诉说吐谷浑的辉煌在甘肃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下掩埋着无数历史传奇游荡于历史长河之中传递着千年甚至数千年生命的力量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中的陶俑犹如沉睡千年的时光使者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过往穿过黄土与时光的缝隙让拼凑的碎片成为华夏文明赓续的华章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折射出中华民族审美国学 ...

• 珍稀木器:揭秘千年历史背后的文化交融与辉煌工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座古墓的发掘都是对过往文明的一次深情回望,它们以沉默的方式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在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中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木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了本次发掘的亮点之一。图木质镇墓兽慕容智墓中出土的木质胡人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研究当时历史社会风貌、民族交流及文化融 ...

• 这些出土文书,带你走进唐代的吐鲁番

▲交河故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承载的丰富信息,为我们揭开了唐代大一统在西域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神秘面纱,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生活,吐鲁番文书犹如一部详实的史册,记录着唐朝在西域的治理方略、经济制度的推行以及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它 ...

• 充满异域风情的“胡瓶”

重见天日的庆山寺地宫1985年5月5日,在陕西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露台乡的凤凰塬上,一位农民烧砖挖土时,无意中挖开了一处地宫。经文物管理和考古部门抢救性发掘清理,地宫中出土了封存1000多年的唐代珍宝——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宝帐内置银椁,银椁内置金棺,金棺内藏舍利瓶,瓶中珍藏着舍利。参考出土的石碑上的文字,考古人员确认,这处地宫为 ...

• 透过这只银杯,仿若看到了大唐……

当你拿起带把的杯子是不是对既省力又牢固的杯把设计早已习以为常了呢?但这种设计很可能是“进口”而来今天,一起认识这件大唐“带把杯”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中西合璧的大唐珍宝集多种造型于一身这只银杯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带把杯在中国传统器型中并不常见其造型当源自粟特地区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善于经商和精通金属手工制作的粟特人来源 ...

• 考古50年 | 秦始皇帝陵考古侧记

秦兵马俑考古50年秦始皇帝陵考古侧记文 图 / 付建兵马俑一号坑(张天柱 摄)1974年7月15日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分界线,从这一天开始,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正式进入科学发掘、系统研究、科技保护,以及社会教育的阶段。2024年7月将迎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50周年的纪念,特用不多的笔墨,记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包括 ...

• 是它!中国这一伟大工程奇迹贯穿整个甘肃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墙体、关隘 城堡、烽燧 …… 完备的军事防御和战斗体系 代表着中国古代战争文化的集大成者明长城景泰段。寇明灿/摄 今天甘肃境内 也依旧散落着古长城的遗址 如秦、汉、明三代万里长城的最西端 都在甘肃 分别是:临洮、敦煌、嘉峪关 现存长城4000公里 占全国长城总里程的四分之一 长城修筑, ...

• 发现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

1905年,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内出土了7篇叙利亚语文献,据中国学者林丽娟对残片的缀合,发现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范畴篇》第十篇的内容,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亚里士多德著作,这些文献是德国考古探险家勒柯克当年所盗掘文物的一部分。 1905年,勒柯克一行人到达吐鲁番,不久在城北发现了一个景教遗址,这个遗址在考察报告中北被记作“Shuïpan ...

• 展览|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精彩看点(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公元前2世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中国开始了解世界,世界开始发现中国。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东方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第一次将这条庞大的交通网络冠名为:“丝绸之路”。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各国学者,全面启动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 ...

• 展览|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精彩看点(二)廊道上的丝路遗宝

东汉1996年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镇出土画面分内外栏,其中外栏左右两端分别为月纹和日纹,月内有蟾蜍,日内有金乌。西王母位于左侧区域,正面端坐于仙境,画面中间为凤鸟引路,后有御者驾龙,右侧为乘坐仙车的穆天子。此外,内栏刻画的是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02鎏金怪兽咬噬羊铜牌饰一组西汉1982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三店村汉墓出土主题为双虎咬噬马纹。主 ...

• 展览|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精彩看点(三)廊道上的遗产保护与利用

中乌工作人员在发掘现场清理(2)中哈联合考古成果——拉哈特故城遗址,图版中哈联合考古发掘的拉哈特古城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天山北麓的一处台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处于“丝绸之路”草原线路上。传说是古代塞人王族的居住遗址,著名的伊塞克金人墓葬就在附近。2017—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

• 宁夏固原原州区北朝时期文物鉴赏

固原,古称高平、原州,简称“固”。公元前114年建城,曾是我国古代西北重镇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交通要塞、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枢纽。南北朝时期,固原属于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地域。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公元436年),设立高平镇;北魏视高平为河西要镇,称之为“国之藩屏”。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将高平镇改为原州,设立高平、 ...

•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八:这个遗址“削平”山顶,跟秦始皇有关

3月的陇南大地,春和景明。甘肃礼县县城东北2.5公里处,古老的四格子山顶平台上,近3万平方米的四角坪遗址静待考古工作者探索未解之谜。日前,这个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角坪遗址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据推测是一处有着特殊形制和功能,与祭祀相关的礼制性建筑群。该建筑格局深刻影响了汉代德阳庙、王莽九庙 ...

• 寻脉秦址——礼县四角坪遗址发掘研究纪事

礼县四角坪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经勘探发现,平台外围有夯土墙环绕,内有大量夯土建筑基址。”礼县博物馆副研究员、四角坪遗址考古队成员赵娟介绍道,目前已基本廓清了第一庭院的建筑布局,对该遗址的建筑形制和结构有了明确认识。春雨淅淅沥沥,沿着外围夯土墙慢行慢看,云纹瓦当、回纹地砖、空心砖、排水构件等整齐排列 ...

• 威震西域的后凉王吕光

武威市凉州区灵均台出土的 青白玉卧羊梁熙这才如梦方醒,慌了手脚。他向吕光发檄文,谴责吕光擅自作主回师,希望吕光军队不再东进。同时派儿子鹰扬将军梁胤和振威将军姚皓、别驾卫翰率领五万兵众,屯兵酒泉,企图堵截吕光,但为时已晚。吕光回送檄文到姑臧,斥责梁熙在国难当头之时无赴难之志,反而阻挡“归国之师”,派遣彭晃、杜进、姜飞为前锋,带兵急 ...

• 从打通关陇到贯通“丝路”

这条通道,在1877年,被一个名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时,距离这条通道的最早开拓者张骞开通西域,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丝绸之路,是一条开启文明的通道,是一条贯通古今的通道。秦人东进完成这一创世伟业的秦国,前身只是陇西高原上的一个弱小部落。这个部落在陇西高原与诸戎诸狄不断斗争、不断融合,最终壮大了自己 ...

• 躲过灭佛的犍陀罗千年古寺:塔赫提·巴依

小时候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其实并不太能想象,江南真的有那么多寺庙吗?没想到长大后,我竟然真的在遥远的西方、犍陀罗的故地、巴基斯坦大地上见到了无数古寺遗迹……年少时去山西佛光寺和南禅寺,深感交通不便,懵懂中理解了为什么偏远的位置可以保护着这两座寺庙流传至今。而在巴基斯坦的马尔丹,也有这样一座寺庙,由于地处偏远得 ...

• 交融与传播:入华粟特人在希腊化文化东传中的媒介作用

编者按 粟特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带,这两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在历史上,粟特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地区之一,承担着希腊、罗马、伊朗、印度和中国之间往来的中转站角色。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齐小艳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5期刊文,认为从传播考古学的角度看, ...

• 丝路贸易重镇固原的佛造像艺术

图一 元 铜菩萨造像 通高39.5厘米宁夏固原博物馆藏一、固原地区的佛教文化固原因是丝路贸易重镇,所以也是佛教传入较早的地方之一。固原目前发现最早的佛教文化遗存是北魏时期。1985年在宁夏固原彭阳县修筑公路时发掘出土一批北魏时期的佛造像。固原地区的须弥山石窟,最早也开凿于北魏时期,现保存的162个石窟中,其中北魏时期的石窟就有14个。佛教的传播 ...

• 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发展历史

一、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瓷器的外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路线当属“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出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指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达中亚与西亚地区,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商路。现在广义 ...

• 粟特商人与胡风

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让古代高昌王国的公共墓地——阿斯塔纳古墓群成了凝固的历史,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地下博物馆”。考古证实,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今天,我们古物有画说介绍的这尊雕像,正是出土于阿斯塔那216号墓,反映了一千多 ...

•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发掘记

遗址远景遗址全景遗址复原图遗址排水设施遗址出土的遗物(本文图片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侯红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古代的国家大事除了战争就是祭祀活动了。祭祀是当时国家意志、人民精神世界的需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精神信仰和宗教观。秦始皇西巡有很多未解的谜团,礼县四角坪遗址的发掘有望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 ...

• 汤惠生:未被考古耽误的岩画学家

汤惠生是中国考古界最钟情岩画的人,也是中国岩画界真正的考古学家。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到青海考古近二十年,经历原始深入青藏地区史前研究,成为青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转入南京师范大学成为考古学教授,参与三峡工程考古,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为中国知名考古学家。与此同时他主要精力和心思用于岩画考 ...

• 怀念︱郑振香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因病于2024年3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郑振香先生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修科,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自1962年至2002年长期在安阳殷墟遗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洛阳烧沟、郑州二里冈、汉河南县城等遗址的发掘, ...

•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下)

铁尔梅兹考古博物馆法浩特说:现在年轻学者普遍重西方轻俄苏,有的甚至拒绝学俄语。要知道过去的中亚考古,几乎全都是用俄语出版的,不读俄语,等于放弃了近百年的学术积累,那可是中亚知识宝库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啊。7老虎与麻雀喀拉秋别遗址区最靠近阿姆河是第二天,在著名的喀拉秋别(Kara-Tepe)佛寺遗址。遗址位于蒙古大军毁掉的铁尔梅兹古城西侧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