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发掘简报
双河镇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岵山铺村双河镇西南部,地处山前丘陵地带,东面为老鹳河(即古淅水),西南面为丹江,遗址的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27′845″,北纬 32°56′732″,海拔 164~169 米(图1)。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双河镇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岵山铺村双河镇西南部,地处山前丘陵地带,东面为老鹳河(即古淅水),西南面为丹江,遗址的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27′845″,北纬 32°56′732″,海拔 164~169 米(图1)。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内容提要:2011年4月,苏州市吴中区吴山岭公墓三区发掘一座明代单室券顶砖室墓。墓葬已遭破坏,出土器物较少,但仍存有墓志。墓志记载了墓主刘德贞的生平,据墓志可知墓主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明代早期纪年墓的发现,为苏州地区明代墓葬形制及苏州地方史志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关键词:苏州明代墓葬墓志刘德贞为配合基本建设,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于2 ...
来源:《四川文物》2024年第5期
景德镇市建溪河流域窑柴码头考古发掘简报故宫博物院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建溪河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西南部,是昌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图一〕。2024年4月至6月,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共同组成蛟潭窑柴联合考古队(以下简称蛟潭考古队),对建溪河下游的建溪码头、樟村坞码头开展了考古调查 ...
编辑:袁媛 《考古与文物》编辑部地 址: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大道2999号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邮政编码:710109电 话:029-89056332投稿邮箱:kgyww2000@163.com投稿平台:http://www.shxkgy.cn/
景德镇市珠山区泗王庙遗迹考古发掘简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泗王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街道,西临昌江,北临珠山大道,东北距御窑厂南大门约400米〔图一〕。历史上泗王庙西北有南门渡码头,是景德镇的水陆交通枢纽。泗王庙坐东朝西,南北面阔近12米,东西三进,进深约30米,砖木结构,高约9.4米。因 ...
【作者简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公元前一千纪青藏高原东南麓与北方草原文化联系研究”(项目号:19CKG015)的阶段性成果。【摘要】2021年9月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西藏民族大学、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巴塘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及昌波曲流域的先秦两汉时期遗 ...
【摘 要】天真院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侧支脉天真山上。经调查发现,遗址面积达2850平方米,依地势分为三层平坦的台地,每层间以踏步相连。遗迹现象包括房址、道路等,分早晚两期。结合层位关系及遗迹自身特点,推测晚期遗迹的年代当属明清时期,而早期遗迹应为宋代,沿用至元,而向上或可上溯至五代。【关键词】杭州 玉皇山 天真院遗址考古调查图2 ...
2008年1月,中国石油在铺设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油管线的施工中发现一墓葬,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南川村西200米处的耕地中(图一)。该墓为二人合葬墓。由于封门砖早期倒塌,泥水灌入墓室,淤泥厚约2米。葬具为木棺,且朽塌严重,人骨也腐为骨粉,但木棺及随葬品未被盗扰,保存较好,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墓道 位于墓室北侧,底宽140 ...
注:本文发表于《南方文物》杂志2024年第3期,已经作者授权。浙江宁波鄞州横溪栎斜西山墓地考古发掘简报卜汉文王光远兰博(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摘要:栎斜西山墓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栎斜村西北一侧的西山上,墓葬年代从东汉—三国时期延续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墓葬数量最多。此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墓葬114座,其中东汉—三 ...
图一一 石椁顶部平面图石椁前廊有廊柱四根,直径 0.12、 高1.2米,截面呈八角形。柱础为上圆下方覆盆式,素面,直径0.24 米。柱头上承托仿木柱头铺作,斗拱为一斗三升。明间施剳牵出挑, 梁头搭在柱头铺作上。斗拱上承托檐檩,由三根圆形石柱以凸凹榫卯相接而成,直径0.09、长2.4米(图一二、一三)。图一三 石椁剖面图石椁为抬梁式承重墙结构,四壁由10块竖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西安在明清西安城的基础上向城外四周拓展,在城东、城西、城南建设纺织城、电工城和文教区。这些新建的城区均座落在隋唐长安城的遗址上或郊区。当时地面之下和地面之上还残存隋唐长安城的建筑遗存。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为了保存文物古迹,组织工作组对隋唐长安外郭城、兴庆宫、大明宫、曲江池和芙蓉园进行 ...
一个民族给予死去的先贤先辈祭拜位置,是反映其内在历史态度的标志。在生命长眠的另一端,不论是追思还是悼念,逝去的人物都被封存于历史的隧道之下,留下的信息凝固在石刻载体之中,犹如我们读大地之书、认家园之道,超越死亡之旅去重新解读远古的隐秘。慎终追远,还是从早期人类文明说起吧。古埃及人认为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进入了另一个 ...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史睿
“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葬俗最强,陶器次之,铜礼器又次之,武器、工具最弱,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
摘要:唐代墓葬乐舞图可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期。初唐以汉地女乐为特色,这是新生的唐王朝对汉魏旧乐的刻意选择,目的是彰显政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盛唐时男性和胡人伎乐出现,原因是墓葬装饰整体发生变化,唐玄宗的用人政策和个人喜好提高了胡人和胡乐的地位,此时乐舞内容多为大曲。前两期都有新型的乐队出现,也可看出长安与敦煌的文化交流。中晚唐 ...
本文从讨论、调整张秀墓的年代出发,对朝阳唐墓的年代框架进行了优化,继而以俑的产地为切入点,指出朝阳唐墓在唐初一度流行随葬洛阳陶俑,该现象或与唐朝征讨高句丽这一历史事件有关,说明战争加强了朝阳与内地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其后,约660年起,随着墓葬中邢窑陶俑的出现,朝阳唐墓面貌逐步向河北靠拢,形成了以使用圆形墓、随葬神怪俑为特征的墓葬 ...
基本信息内容提要:西安地区唐代双室墓可以分为双室砖墓、双室土洞墓等,双室砖墓还可以细分为前小后大式和前后等大式。最初的双室砖墓由单室砖墓改建而来,可能是礼制创新的结果,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得到迅猛发展,中宗时期双室砖墓成为平反昭雪的工具,随着政治斗争的结束,双室墓在开元二十五年前后退出墓葬形制序列。关键词:唐代 长安 多室墓 双室砖墓 ...
山西芮城永乐宫旧址宋德方、潘德冲和“吕祖”墓发掘简报原文刊载《考古》1960年08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位于县西20公里永乐镇峨嵋岭下。北靠中条山,南临黄河,东有涧水流出,环绕宫周围。永乐宫内有元代初年创建的四大建筑,尙保存完好,各殿内有元代壁画。随着整个永乐宫的迁建,一部分与永乐宫有关的,文物古迹 ...
1987年,河南沁阳县山王庄乡张庄村村民在砖瓦窑起土时,发现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唐代幼童墓葬,墓主李洪钧为唐代宗室,墓葬出土了一批制作形象且小巧玲珑的陶器、铜器和墓志等。其中的一件红陶羯鼓在全省较为罕见。
【关键词】后百家北墓地;M439;砖室墓;唐墓;河北邯郸【摘要】后百家北墓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后百家小区北侧,2021年1月至2023年 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墓葬、陶窑、车马坑、花土沟等遗迹849处(座)。此次发掘隋唐墓35座,可惜多数遭盗扰,其中M439虽被盗扰严重,仍出土丰富的陶俑及其他随 ...
安阳钢一路隋代孟洰夫妇墓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5月,为配合安阳市市政道路钢一路建设,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市龙安区寺沟村东部,文明大道与钢一路交叉口向南约500米处发掘三座墓葬,时代为隋至明清时期。(图一)其中M1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墓葬形制清楚,出土有墓志和一批瓷器。现将M1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
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长公主墓发掘简报根据出土墓志可知,墓主郭仲恭、金堂长公主分别于唐会昌四年(844) 和唐符二年(875)入葬。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带3天井,墓室平面呈方形。此类墓葬使用时间较长,从初唐延续至中晚唐,但集中于初唐至盛唐时期,有杨玄略墓(864)、张叔遵墓(871)。墓主郭仲恭,字德卿,唐汾阳王郭子仪之曾孙,驸马都尉、拜骑省左 ...
陕西咸阳隋鹿善夫妇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转载自《考古与文物》 2013年第4期)二、葬具葬式由于该墓被多次盗扰,加之长期进水淤积,葬具与墓主骨架已荡然无存。在墓室填土中,只见少量黑色朽木灰迹及大量原垫于棺具内的白灰渣,少量黄色骨粉末。在后室西北角发现一堆白灰渣粘块,推测是垫于墓主头下的白灰包。葬具与葬式均已不 ...
编辑:郑 华审核:罗晓艳
陝西西安月登閣村唐杜華墓發掘簡報作者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选自|《考古与文物》,2021年06期摘要|2020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月登阁村的杜华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竖穴墓道土洞墓。墓主杜华下葬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其夫苏顺曾任解县县尉,为追思亡妻,亲自撰文并书写了墓志铭。该墓形制保存完好,随葬品种类丰富,特别是出土的瓷 ...
2004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北郊配合上林苑住宅小区的基建工程中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主人名业,为粟特地区的康国人,墓内出土的围屏石榻线刻精美、内容丰富,出土的墓志字体俊秀、内容翔实,是研究北周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古代绘画、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现将此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
陕西西安青龙寺元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摘要:2010 年 1 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青龙寺遗址保管所北门内发掘元代墓葬 1 座。该墓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陶俑、铜钱及其他各类文物共计 53 件(组)。该墓葬的发掘为认识西安地区元代中期墓葬形制和陶俑等随葬品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关键词:青龙寺遗址 元墓 陶俑2010年1月, ...
编辑:张温馨审核:罗晓艳
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壁画墓M1373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摘要: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白杨寨村南发掘了一座晚唐时期砖室壁画墓。该墓破坏严重,但其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时代特征明显。该墓所处位置为刘弘规家族墓地,根据墓葬形制及位置关系,推测幕主应为刘弘规家族第二代成员,即晚唐时期权宦刘行深或其夫人。该是目前考古发现 ...
西安市长安区唐戴胄夫妇墓发掘简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关键词:西安市长安区 戴胄 菀氏 土洞墓 唐代2014年9~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西安常宁雅居乐花园”项目建设,清理了两座唐代墓葬。根据出土墓志判断,M6墓主为唐太宗时的民部尚书戴胄,M5墓主为戴胄夫人菀氏。戴胄夫妇墓位于神禾原西麓、子午大道西侧,南距长 ...
E-mail投/稿/邮/箱wwtd@vip.sina.com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安全是文博行业的基础性工作,是文物活化利用、开放共享的前提。我国的自然灾害严重,地震、洪水、雷击、泥石流等灾害和极端气候时刻威胁着文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火灾事故和盗窃、盗掘等文物犯罪现象依然突出;开放性的博物馆展品、历史文化遗址意外损坏,甚至遭到恶意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 ...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中国探索——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孙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二十一世纪之初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的重要战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研究》一书,选题的现实指向性强,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高,对解决我国文物事业中存在的“文物合理利用不足”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丝路少年”的长安乡愁 ——《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序言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葛承雍唐代中国作为亚欧大陆上的中央国家,曾大量接受西域文化的“胡风”和南亚佛教的“梵风”,又把自己成熟的“唐风”文化大量送往东海之遥的日本、朝鲜,所以国都长安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头堡,既是连接西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延长东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东去西来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中国文物报在近期举办的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发布会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长彭明瀚、甘肃简牍博物馆副馆长徐睿、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强与媒体对谈,分享了各馆在博物馆数字化、IP运营和跨界创新方面的做法和思考。数字化能做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建筑之壮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中国文物报9月22日,纪念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成立7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分论坛“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质生产力”在北京举办,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出席。论坛上,来自中国、意大利、韩国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阐述了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北京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刘晨田野考古档案作为记录田野考古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是田野考古发展历史的实物记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考古报告及各类科研成果,是研究考古学史的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而考古档案的管理也是田野考古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的考古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考古资料安全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各地考古工作蓬勃展开 ...
古蜀道保护传承的启示高大伦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古道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直道、古蜀道、万里茶道、岭南古驿道等文化线路,既是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见证。如今,对古道的保护传承研究得到更多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形成了纪录片、研究丛书、碑刻大展等。人们不断创新古道文化的“打开 ...
府底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建宁乡府底村村东北约200m处的山冈上。除玉皇庙外,村内或靠近村落范围处另有9处保存程度不同的寺庙,包括保存较为完整的三教堂、三教堂戏台、佛音寺、三官庙、奶奶庙、玉皇庙下庙、北庙,仅剩遗址的土地庙,以及现代建筑关帝庙。府底玉皇庙坐北朝南,现分东、西两院。西院落为祠庙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大 ...
【摘 要】蜀道石刻即蜀道沿线地区的摩崖、碑板等石刻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学、书法学、文献学价值。近四十年来,特别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兴起之后,蜀道石刻研究成果数量庞大,反映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深化、专精化发展趋势。但是,蜀道石刻研究中还存在对于蜀道石刻内容和价值做单个的、独立的研究较多,综合的、全面的研究较少,各个视角下的研究单独 ...
沙漠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土地退化,其研究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绿洲的荒废反映出历史时期荒漠的变迁,而这种变迁的一个突出证据即是荒漠中城址的兴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晓虹教授承担的“中国沙漠变迁历史地理调查”项目是科技部重大基础调查项目“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与人类活动遗址调查”的重要组 ...
中国古代的国家祭祀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天、地、鬼神的观念,是信仰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以往对历史上的国家祭祀问题,主要是围绕着皇帝所进行的郊庙祭祀活动展开研究,本书则将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信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贯通起来,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家祭祀与地方祠祀、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尤其在秦汉至宋朝祭祀发展的脉络中考察隋唐的情况,前瞻后顾,视野开 ...
半圆形大木柱及斜穿孔澧阳平原鸡叫城遗址所在的土地上,今日仍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稻田,4000多年前的聚落环壕外,平行排列的灌溉水渠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点项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2018年开始对鸡叫城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工作,逐渐明晰鸡叫城聚落的的演变过程,发现屈家岭文化时期大型 ...
郭青林1,2,3,黄井镜1,2,3*,裴强强1,2,3,张琪1,2,3,李义杰1,2,31.敦煌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0;2.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敦煌7362003.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甘肃敦煌736200摘要:甘肃是我国石窟大省,素有“石窟艺术之乡”的美誉。本文基于甘肃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梳理总结了甘肃石窟资源的分布特征、重要 ...
编者按:原文引自郭埔嘉:《黄文弼的图书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罗丰主编:《丝绸之路考古》第7辑,科学出版社,2023年9月,页195~208。文稿审核|罗丰 沈睿文 马强 排版编辑|李怡然 曹中俊 马晓玲出品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投稿邮箱|JSRA2017@163.com ...
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思考文化润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年第6期郭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摘要文化润疆是新时代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方面,增强认同是文化润疆的目标,主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文化润疆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在路径上,将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的基础上,仔细梳理新疆的文化 ...
摘要:人物塑像是由黏土捏塑成人形的三维产品。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物塑像在前陶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铜石并用时代。多数出土于灰坑和建筑物周围,少数出土于墓葬。人物塑像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美索不达米亚北、中、南部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北部的人物塑像造型丰富,着重表现女性的丰满特征;中部的人物塑像面部特征明显且装饰精致 ...
内容提要:人形陶器是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独具特色的一类器物。在中国西北地区,这类器物从公元前4500年一直延续至公元前1500年。在世界其他地区,人形陶器最早出现于西亚。东南欧出土的人形陶器数量众多且种类丰富,类型与中国的人形陶器最为相似。但从制作传统和最终流向看,西亚和东南欧人形陶器的制作受到泥塑人像的影响,最终作为葬具使用。中国西北 ...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4期 P33-41向上滑动阅览遗产与资产——大遗址保护利用若干问题再思考郭伟民摘要:大遗址保护利用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不再新鲜的话题。中国提出大遗址概念的时间较早,但真正实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时间却较晚。这些年来,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而言,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日臻完善,但如何执行和落实,则存在不少问题。 ...
【敦煌】陆庆夫 郭锋 王冀青《中外著名敦煌学家评传》
【提要】有关欧亚大草原与中国古文明关系的论述存在过于强调草原影响的倾向。但很多草原流行的艺术品,其实是由中国境内工匠制造的。以学界提出的「源自草原」的纹样「蜷曲的猛兽」为例,在中国地区,这类尖蜷曲的神兽形象,最初滥觞于古农耕文明对昆虫的崇拜,以及相关的「羽化」再生理想,初步成型于长江中游公元前第四千纪,表现出完整且一脉相承的发展 ...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山西夏县青龙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调查简报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吉林乾安春捺钵遗址群后鸣字区遗址2016年发掘简报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6)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部城址(东城城址)考古发掘简 ...
一条商路由中国南方向北伸展,穿越茫茫戈壁,然后由东向西,横跨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带”,最终抵达沙俄帝国西部。这条商路全长14000多公里,长度超过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这就是“万里茶道”。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也成为世界各国人们津津乐道的热议话题。这个经典的“丝绸之路”因 ...
《半山及马厂随葬陶器》(影印)马家窑晚期文化包括半山、马厂两类型的遗存。因首先分别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半山和青海省民和(旧属碾伯县)马厂(或称马厂塬)而得名。这两处遗址都是安特生于1923~1924年调查发现的,被他列入甘肃史前文化"六期"中的仰韶期和马厂期,前者还包括马家窑(住地)、半山(葬地)两类型。安特生和巴尔姆格伦的工作开创了半山、马厂类型文 ...
基于数据驱动的文物环境风险状态评估方法研究王琨1,梁茹1,侍洪波1,谭帅1,蔡兰坤2,吴来明3,4,徐方圆3,41. 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2. 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3.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上海 200231;4. 上海 ...
本书是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机务维修设施项目的考古发掘报告。东庄营墓地是2017年9~11月为配合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机务维修设施项目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清理明、清时期墓葬228座,出土了陶、瓷、银、铜、骨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时代特点鲜明,为北京地区明清时期墓葬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了解永定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与社 ...
作者:李斌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10月9日 第11版)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的回信中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分 ...
近年来,从本体保护到综合保护,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从数字化技术到新材料应用,科技的力量正在深刻融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环节,为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保护提供了强大支撑。日前,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在甘肃敦煌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科技支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主题,展开广泛交 ...
2023年度隋唐西域史研究综述陈静怡 买合木提江•卡地尔2023年隋唐西域史研究朝着深耕细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发表专题论文近百篇,各种专著、论文集及文献辑校成果10余部。此外,还召开了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龟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龟兹学年会等学术研讨会。现择其要者,分 ...
▲ 北京首钢厂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认识的深化,世界各地的工业和铁路遗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些著名的铁路遗产如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印度大吉岭铁路及秘鲁马丘比丘铁路等,都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亮点。在中国,我们也拥有许多优秀的工业和铁路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著名铁路遗产▲ ...
摘要:在阿尔泰山区,彩陶只存在于巴泽雷克文化之中,它的来源问题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巴泽雷克文化以及欧亚大陆早期铁器时代其它考古学文化彩陶的器型和纹饰比对,认为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是在新疆东部焉不拉克文化彩陶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随着公元前6~前3世纪巴雷克文化的扩张,彩陶从卡通河下游扩散到阿尔泰其它地区。巴泽雷克文化(Пазырыкск ...
《中国考古学年鉴2023》详细介绍了2022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全书分为七部分:学科综述、考古文物新发现、赴外考古、学术会议、考古教学、逝世考古学家、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
来源:“旃檀精舍”微信公众号迦腻色迦的遗产孙英刚迦腻色迦的统治时期是公元二世纪(东汉时期),此时是贵霜帝国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佛教和犍陀罗文明的鼎盛时期。犍陀罗离我们并不遥远文明,而是跟中国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文明从开始就是开放性的文明,不是闭关锁国的文明,其开放性是我们的文明可以不断更新和绵延不绝的原因。从我们和犍陀罗文 ...
1996年,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滦县韩新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韩新庄村东南发现261座瓮棺葬。这批瓮棺葬规模庞大,时代跨度大,自战国中期持续至西汉中期,分布密集,葬具类型丰富且组合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为战国秦汉时期典型墓地之一。韩新庄瓮棺葬的发现完善了河北乃至京津冀地区瓮棺葬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 ...
长庆二年刘元鼎入蕃陇右段线路考苏海洋作者简介:苏海洋(1971-),男,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甘青地区文明起源,西北历史地理。摘要:利用历史地理学地名沿革考证,地形、地貌调查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等方法手段,研究长庆二年(822)刘元鼎入吐蕃去程中,从成纪经武川、兰州、广武梁、河州、龙支县至鄯州 ...
来源:“世界历史评论”微信公众号贵霜帝国与丝路文明互动:以钱币为视角的宏观考察摘 要:贵霜钱币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是丝路多元文化互动的结果。希腊化钱币在早期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影响是大月氏人和贵霜人能够发行本民族钱币的前提。作为宣扬王权、巩固统治的手段,贵霜统治者不断依据现实需要,将丝路不同的文化展现在自己的钱币之上,使之成为丝路多 ...
《四川文物》是西南地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物考古类学术刊物。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资料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影响最大、最具特色的专业期刊之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
《四川文物》是西南地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物考古类学术刊物。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资料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影响最大、最具特色的专业期刊之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
《四川文物》2019年第3期 目录 调查与发掘 四川会理县河头地遗址II区2018年度先秦时期遗存发掘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5)重庆市合川区黄泥塝东汉墓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合川区文物管理所(20)四川都江堰市三佛洞摩崖造像调查简报/都江堰市文物局(36)研究与探索 新疆天山南麓青铜时代末期至早期 ...
||考古中国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城墙;月亮湾城壕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2000年度发掘的灰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2000年至2001年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考古发掘共发现先秦时期灰坑152座,广泛分布于发掘区各个探方,开口层位、大小、深浅、形制不一,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出土遗物数量丰富、器类多样,为完善三星堆遗址 ...
||考古中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位于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古城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处于1986年发掘的一、二号坑之间。2021年1月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上海大学对三号坑进行了发掘。三号坑平面近长方形,面积约14.17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与坑底遗物三部分。经初步统计,坑内出土了 ...
日照莒县辛庄子墓地瓮棺葬发掘简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原载《海岱考古》2024年第2期)摘 要:2023 年4~5 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莒县辛庄子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地是山东地区正式发掘的战国两汉时期为数不多的以瓮棺葬为主的墓地,瓮棺葬集中分布,形制多样,既有单器葬,又有多器葬、瓦棺葬及小型砖椁墓,对认识战汉时期鲁东南沿海地区瓮棺 ...
▎考古中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关键词:戴家梁城墙;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2015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关键词:三星堆遗址;戴家梁城墙;城壕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ⅡB2区2017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关键词:三星堆遗址;ⅡB2区;先秦时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摘要:20 ...
《北方考古》为中国人民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编的学术刊物,每年出版2辑,主要刊发北方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推动考古事业的发展。第17辑《北方考古》由文物出版社于2024年9月出版,收录考古简报、研究论文、译文等20篇文章。本公众号后续拟将其中文章择要推送,以飨学界,敬请关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和引用,请核对 ...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有一座长宽高分别为4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黄土城墙微缩模型。这个模型内常常插着几个探头,探头上延伸在外的电线连接着一台检测仪器,仪器上实时显示着该黄土模型的含水量、温度和电阻率等数据。“各地区的土壤都有相似的结构。我们用不同地方的土壤做成微缩城墙模型,在不同环境下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变化 ...
摘要: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都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系统刊布,为研究城门建筑遗迹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本文梳理了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重要贡献,结合考古学、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考察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的建筑遗迹考古研究夯实基础。在中国古代建筑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两 ...
2022年8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年度青年学者交流活动,正值中国考古学开启新的百年,便以“百年之际:问题与探索”为题,分走出洞穴、城乡之别、墓葬礼仪、面向海洋、科技应用、精神文化和中国学派七个环节展开研讨。本期发表的几篇文章,即为部分研讨成果。百年以来,重建中国古史,为历史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确立史前基础,一直 ...
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 作者:曹兵武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副标题: 策划设计与实施出版年: 2006-6页数: 205定价: 33.00元装帧: 简裝本ISBN: 9787507726039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几个观念问题、倡导先进文化抵制垃圾展览、运用市场化手段做好博物馆的展示宣传、浅谈博物馆“送展下乡”等内容。 本书是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 ...
新书坊 | 沙畹《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碎金书坊碎金书坊2024年10月25日 16:40北京新|书|坊2024年57期中国的山岳俱为神明。——沙畹拆解泰山信仰的层累历史诠析神明崇拜的嬗变过程法国汉学经典之作探求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泰山》是法国汉学家沙畹的代表作,也是他颇具特色的一本著作。在书中,沙畹充分发挥了熟悉中国古代文献,尤其 ...
图1巴尔胡特佛塔浮雕 祇园布施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需要略作说明的是,图像中的标志性构成要素——须达持金瓶盥洗释迦手的情节,在涉及祇园精舍建立的多数汉译经典中都未出现,主要见于译自巴利文的《本生经·佛入祇园精舍》中,在释迦到精舍后,须达以金瓶为释迦洗手,以作为敬献精舍的最后礼仪:“长者取金瓶,以水澡十力者之手……佛受精舍,述谢辞并述 ...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术语,用以指代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的丝绸贸易交通道路。在丝绸之路这一古老而繁忙的贸易通道上,动物不仅仅是负载货物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其中,马和骆驼作为两大代表性动物,在丝绸之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匹以其迅捷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 ...
《世界考古研究动态》征稿启事及撰稿格式
内容简介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 ...
明楚王墓为明八代九位楚藩亲王墓葬群,贯穿明代始终,是现存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亲藩墓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明楚王墓遗址公园内。为加强对明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制度、相关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特举办“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学术研讨 ...
作者简介吕丽军,男,1980年生,山西太原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艺术硕士,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美术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讲9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 ...
本书不仅深入探讨了蒙古民族及其聚居区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追溯了蒙古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还详细揭示了其在蒙古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分布及其与这些地区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动植物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蒙古民族及其聚居区的视角。同时,书中还全面涵盖了蒙古民族文化 ...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莫尔寺遗址文 图 / 曹攀攀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09月刊莫尔寺遗址全景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东北约4公里的一处高台地上,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处大型佛寺遗址,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世纪末,莫尔寺遗址吸引了多支西方探险队的注意,斯坦因、伯希和等曾到遗址进行探察,斯坦因还对地面建筑 ...
本论文集分考古篇、古代玻璃篇、文化遗产保护篇三大部分,大致可涵盖安家瑶教授的治学领域和主要学术贡献。中国考古学的九十年
基本信息:印刷时间:2024年9月ISBN:9787501082797目录序一 侯亚梅序二 王志浩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乌兰木伦遗址概况第三章 埋藏学背景第四章 原料的来源和利用第五章 石制品技术与功能第六章 石英岩剥片实验研究第七章 文化对比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附录后记 ...
临淄区闻韶北幼儿园墓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闻韶街道办事处闻韶路与太公路交叉口西南角(图一),西邻闻韶园,北面与齐鲁石化体育场相对,南靠闻韶市场。2023年3月至4月,为配合闻韶北幼儿园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临淄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墓葬进行了发掘,现将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 ...
资讯 | 遥感+考古注:本篇资讯整理自Science、Nature 的News 以及研究论文。视频资料: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GeoIN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8:010/000:00/08:01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8:0108:01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
丝绸之路概念提出后长期以来,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学术界占据着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西北大学考古学科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重启丝绸之路考古工作,以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为切入点,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取得了廓清天山地区古代月氏文化遗存分布,厘清 ...
汉代的丝绸之路有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西北是广大的草原,“流沙”“瀚海”连接着中亚、西亚;东南是辽阔的海洋,经年海运沟通着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上古神话体系中,已经显现中原人从这两个方向观察世界的文化迹象。草原与海洋是中原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交通走向。汤因比观察人类文明史曾经发现,草原与海洋是交通的天然媒介。汉帝国内部交通的两条干线“北边 ...
本书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对比融合,以“史前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列举了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 161 种食材,考察了其历史起源、传入时间和路径、接受程度,以及在现今餐饮业中的使用方式。本书在呈现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辅以作者在餐饮工作中的逸闻趣事,各地特色美食介绍,以及精美的植物手绘图,为读者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