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发掘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2009~2011年)》出版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共有3座,呈“品”字形分布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外。俑坑发现于1974年和1976年,其中一号坑自1974年发现后,曾历经两次发掘,并出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文物出版社,1988年)。2009年6月至2011年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涉及Q8、Q9、Q10三条隔墙和G9、G10两条过洞。该书即是第三次发掘 ...

• 江西考古七十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江西考古工作蓬勃发展的70年,也是硕果累累的70年。  70年来,江西考古发现层出不穷,重要成果改写历史。万年仙人洞遗址、吴城遗址和新干商代大墓荣登20世纪百年百项考古发现殿堂,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等10项考古发现荣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版了一大批影响巨大的考古发掘报告和论述专著,为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了江西力量。  先秦 ...

• 丝绸之路考古(第3辑)

基本信息:主编:罗丰编著: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21030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辑刊。本辑收录论文11篇,书评2篇。目录金银器说铃 罗杰伟(1 ...

• 河北隆尧柏人城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系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东周秦汉城址之一

柏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12.5公里的双碑乡境内。柏人城春秋晚期属晋;战国时期属赵国,是仅次于邯郸赵王城的第二大城市。柏人城地处华北平原,其北邻泜河,三面环岗,城内地势北高南低。柏人城遗址城墙现存部分高达6~7米,周长8017米,占地面积约4平方千米。遗址北部为村庄所压,其余部分多为田地,城址总体保存情况较好。2013年柏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1航拍照鉴

• 河南开封虎丘岗遗址发现龙山至秦汉遗存

虎丘岗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罗王乡王陈寨村西南,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为深入了解豫东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探索夏商文化在郑州以东区域的分布范围和夏代大型聚落问题,并配合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习,2018年9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会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祥符区文管所等单位,对虎丘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发现较为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文化、殷墟文化、

• 宜昌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陶瓷卷

基本信息:编著:宜昌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61730内容简介:  陶瓷类文物在宜昌博物馆数万件藏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不乏别致典雅、独具代表性的器物。本书挑选其中的精品,分陶器和瓷器两篇,以年代为序,展示从新石器时代城背溪文化到中华民国时期的馆藏陶瓷器。目录前言目录陶器 城背溪文化小口冬瓜形陶罐 城背溪文化十字纹陶支座 城背溪文化刻印 ...

• 二里头文化古史属性研究的新动态及相关问题

全文阅读二里头文化古史属性研究的新动态及相关问题(作者:贺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9年第2期)

• 二里头遗址三号建筑院内墓葬探讨

——————————————————————————————全文阅读二里头遗址三号建筑院内墓葬探讨(作者:郜向平 覃覃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9年第2期)

• 试论二里头选择性下葬制度与祖先信仰系统的重构

——————————————————————————————全文阅读试论二里头选择性下葬制度与祖先信仰系统的重构(作者:张莉 秦帅帅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9年第2期)

• 沉船考古中的凝结物问题

海洋出水凝结物的问题是随着海洋地区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而出现的。目前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海洋沉船考古工作有英国Mary Rose号沉船、瑞典VASA号沉船、韩国新安沉船、西澳地区Bauvia号沉船及国内的南海I号、三道岗元代沉船、南澳I号、华光礁I号、小白礁I号等。海洋出水凝结物(简称凝结物)在这些沉船中均有发现,中国海域的几条沉船更是有大量的凝结物出水(表1)。表1中国近海四艘沉船凝结物出水情况[1

• 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

外来者步入一个陌生的社会并与其打交道的现象,横贯古今中外。较之秦汉,唐朝国家对汉人群体以外的民族、部族或者那些大小不等势力的处置与管理,遭遇的情形更加复杂且彼此关系更为多变。从职务、婚姻构成、胡汉融合、分布区域等诸多角度,以高车·拓跋、吐谷浑及粟特三个族群为个案进行专题研究,探讨三个层面的群体(或个人)步入汉地并适应其社会发展的 ...

• 刘瑞:新中国秦汉考古七十年回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秦汉考古几乎从无到有,田野考古、综合研究、考古教学三者相互依托,学科体系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具有历史考古学和现代考古学特点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初步形成。坚持田野考古为基础,基本建设考古和主动性考古并重并举,在城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各方面不断获得重要发现。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紧紧围绕秦汉多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 【民族考古】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上)

Exploration on ethnic belongingness of the excavation at ShiZhaishan, Jinni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作者简介】 冯汉骥,中国著名人类学、考古学家,四川大学教授。 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墓所出的一批文物,从其数量性质语之,均是十年来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研究当时滇池区域的文化及其民族

• 【民族考古】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

Ancient Tribes in Yunnan as Represented on BronzesUneartherd at Shizhaishan in Jinning County【作者简介】 汪宁生,中国著名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家,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创建者之一,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这一点在晋宁石寨山战国西汉时期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人物图象中,有充分的反映

• 登封双庙战国秦汉墓地

  基本信息:  编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8月  印次:1  ISBN:9787030619785  内容简介:  双庙墓地于1991~1992年进行发掘,共清理战国秦汉墓葬241座,可分为十期十四段,时间跨度从战国中期至东汉中期。墓葬形制包括坚穴土坑墓、带 ...

• 唐乾陵陪葬墓出土木俑浅析

  俑是古代墓葬中最常见的一类陪葬品,通常以各式陶俑为主,木俑所占比例较小。春秋战国时,木雕器物多为随葬的镇墓兽和木俑等,雕刻随意,刀法洗练。汉代木雕的技法已经相当成熟,作品有虎、猴、龙及木俑等,造型自然生动。唐乾陵陪葬墓也有木俑出土,这些木俑继承了汉代以来陪葬木俑的雕刻特点,比例协调,颜色亮丽,手中握有原始兵器,造型庄重,特别珍贵。  一、乾陵陪葬墓出土的木俑  乾陵木俑出土于永泰公主墓第一天井

• 奋斗一生的事业,樊锦诗自述《我心归处是敦煌》

  以下为此书自序: 《我心归处是敦煌》书封 作者:樊锦诗 口述,顾春芳 撰写本书图文并茂,除随文黑白照片外,另附16页彩插,尽显敦煌之美。所有图片均来自作者及敦煌研究院提,部分图片为首次公布。  以往有不少记者采访过我,写过关于我的报道,也有不少人提出要为我写传记。我都不假思索,一一婉拒,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后来,我的一些同行、同事、朋友也希望我写一部回忆录,出版社和媒体的朋友也都主动约我写

• 新探索与新收获:近十年二里头遗址田野考古概述

  一、近年田野工作的基础、缘起与目标、思路  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现以来,持续进行了60余次发掘。截止2006年,已发掘4万余平方米,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起了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分期框架;确认了遗址现存范围,找到遗址中部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勾勒出城市布局的基本框架,发现宫城城墙和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外的围墙,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群和大型宫殿建筑基址数座,大型青铜铸造作坊1处,与制陶、制

• 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

基本信息:作者:宋立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ISBN:9787520325202内容简介:自从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先生提出“儒家八派”的概念之后,由于文献不足徵,关于孔门后学的研究,虽聚讼纷纭却并不充分。随着马王堆帛书尤其是郭店简、上博简等出土简帛的问世,孔门后学研究才有了新的契机。宋立林著的《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聚焦孔门后学,以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二重

• 瓷枕:俗世的神与造神

瓷枕自创烧以来,多为民间所用,也因此保存了中国古代较多的俗世文化内涵。瓷枕上绘花草鱼虫、人物故事及文字等装饰纹样部分体现了古代的民间信仰,而在陶瓷的烧造发展中,关于窑神的崇拜,甚至是对窑神的“制造”也从未停止。本文以瓷枕为例,探讨瓷枕的使用者、制造者及销售者各自信奉的俗世的神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造神活动,这些神明或有重复,或同属一派,或大相径庭,总体呈现出独属于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多元性。 一 使

• 陈晓露:中亚早期城址形制演变初论———从青铜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

  内容提要:本文以中亚马尔吉亚那和巴克特里亚地区为重点,兼及索格底亚那地区,对这一地理范围内发现的从青铜时代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主要城址进行了初步考察,勾勒出中亚早期城址形制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本文“中亚”的地理范围主要集中于马尔吉亚那(Margiana)、巴克特里亚(Bactria)地区,兼及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区。这一区域是中亚 ...

• 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

基本信息: 编著:浙江省博物馆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14923513 内容简介:   本次展览集结了全国27家文博机构320余件(组)馆藏文物,涵盖青铜器、漆器、玉器、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吴、越、楚文物精品。以越文化为主线,展示了吴、越、楚之间相互征伐、文化融合的历史片段。本书为展览配套图录,主要包括论文与图录两大部分。

• 侯卫东:试论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演变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的过渡期,郑州商城及其周围主要分布三类遗存,包括洛达庙晚期、南关外期和二里岗下层一期;这个过渡期多元文化因素共存、尚未形成稳定风格和基本器物组合,是郑州商城的形成阶段。典型二里岗风格在二里岗下层二期逐渐形成、并在二里岗上层一期进一步发展,白家庄期又逐渐形成了新的风格。可将二里岗下层二期和二里岗上层一期称为典型二里岗期,是郑州商城发展繁荣的阶段;白家庄期是郑州商城逐渐失去都

• 试论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化学成分所见选料传统

  摘要:通过能量散射 X 射线荧光分析,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晚段日用陶器原料成分呈现一元化特征,炊煮器和盛储器的使用陶土成分基本相同。至二里岗文化时期,盛储器的制作仍然使用含铁量相对较高的粘土,但炊煮器转而选用含铁量相对较低的粘土。二里岗文化炊煮器深腹罐和鬲各自采用了特定的陶土,呈现出全新的陶器选料传统。  二里头遗 ...

• 长沙市博物馆藏战国玉器略述

长沙有“楚汉名城,革命圣地”之美誉,自春秋晚期楚人进驻后,便作为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一直存在,尤其是战国时期更为突出,这一点在考古发现中便可以印证,如战国时期的城墙遗址、张公岭等地出土的大量兵器等等,说明长沙在楚国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楚国玉器在长沙不断出土,成为研究楚国玉器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沙市博物馆藏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出土的战国时期玉器,大部分为楚人墓葬中出土,玉

• 长安新出隋《秦僧伽暨妻徐氏墓志》小考* ——兼说北朝隋唐墓志中的“地主”一词

  2012年3月,笔者获见长安县新出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秦僧伽暨妻徐氏墓志》(图一)拓本一帧,拓本高、宽均40.5厘米,志文8行,行13字,后空5行,共101字。楷书,有方界格,字径3厘米。未见墓志盖。又检索网络,于金石书画网见2011年尝有此墓志拓片披露并交易,可知此墓志至少在2011年已经出土面世。  志文如下:  大隋大业十一年岁次乙亥正月甲午朔十六日己酉,京兆郡长安县神泉乡表政里住

• 金色记忆:中国出土14世纪前金器特展

基本信息: 编著: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3月 印次:1 ISBN:9787220109591 内容简介:   本次展览联合了国内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家文博单位,汇集了各地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350套(850件),以多元的文化视野,展示中国金器起源、发展、创新、繁荣的历程,彰显中国古代精湛的金器制造工艺,带领观众去追 ...

• 吉林珲春发现的燕系瓦当之背景

  吉林省珲春古城村1号寺庙址出土的大量佛教造像和建筑构件中,有一种夹砂灰陶“网格纹复合枣核纹纪年瓦当”。发现者认为:此类瓦当的形制特点与辽宁省北票金岭寺、朝阳老城区北大街三燕遗存出土的瓦当纹样相近,而且都是采用套接技术制作而成;纪年铭文又是吉林集安高句丽遗存出土的卷云纹瓦当的主要形制特点之一①。  对此现象,研究者综合文献与相关考古研究成果进一步认为:前燕被前秦征服后,“为了摆脱前秦的高压统治,

• 马王堆汉墓《地形图》《驻军图》再探讨

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于1973年12月进行发掘,出土帛绘地图3幅,整理简报及最早4篇研究论文在《文物》1975年第2期、第6期和1976年第1期发表,又汇编为《古地图论文集》,连同4副拼复图、复原图题为《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1977年3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帛书整理小组将其中2幅地图暂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有学者将《地形图》进一步细化定名为《西

• 襄阳凤凰咀城址的确认与意义

  凤凰咀遗址位于汉江中游、南阳盆地南缘,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前王、闫营两村,东南距襄阳城区约20公里,是南阳盆地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重要的中心聚落。  遗址于1957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1980年代以来历经数次复查,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保单位。2015年至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襄州区文物管理处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及小规模试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