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学界关于迦陵频伽的专题研究,肇始于台湾学者张水财《佛教迦陵频伽鸟之研究》一文,该文认为“佛教艺术中其(迦陵频伽——笔者注)造型是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鸟之相,目前于中国境内所发现之年代最早者,推定为东魏武定七年(549 A. D.)所作。以之与中、印两地原有之人头鸟神比较,发现其图像乃转化自印度紧那罗人头鸟之形,而非源于中土。”2014年, ...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敦煌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学术百废待兴,储存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能量得到发挥,中国敦煌学也扬帆起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了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课程,恢复科研的同时,着力培养新生力量。作为专业从事敦煌研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改制扩大为敦煌研究院,增补许多新的研究人员。与此同时,《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敦煌吐鲁番文书初 ...

• 改革开放前中国敦煌学的成就与反思

从1909年算起,敦煌学已经走过了110年的历程。回顾敦煌学的学术发展史,在多数时间段和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学者都是主力军和主导力量。仅在十年动乱期间,日本、法国等国的敦煌学一度超过了我们,以致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代敦煌学研究者焚膏继晷,奋起直追。现在,我们在敦煌学的各主要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业绩,完全取得了国际学术话语权和敦煌学研究的主导权。最近二十年,中国敦 ...

• 【年会回顾】关于建设世界遗产强国的几点思考——刘曙光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2019年年会上的演讲

herithing世界遗产之声关于建设世界遗产强国的几点思考刘曙光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2019年年会上的演讲2019年6月18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2019年年会于重庆大足举办。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个遗产地的专家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的工作经验。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研究员在会议上作了主旨演讲,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对世界遗产的几点思考。以下刊出演讲 ...

• 世遗大会专题 | 世界遗产保护近期趋势(下)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蒙特利尔大学建筑学院Christina Cameron教授用她的水晶球预测发展趋势, ICOMOS主席河野俊行教授用《唐璜》中的咏叹调带大家体会世界遗产发展中的问题。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在即,清源整理了多位遗产保护领域知名专家对于世界遗产项目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观点。今年大会形势如何,且看7月1日起,清源现场观察的连续报道!*内容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遗产保护近期趋势——学术观点研讨会” ...

• 世遗大会专题 | 世界遗产保护近期趋势(上)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面临挑战,未来走向”,是清源世界遗产观察团队连续5年持续关注的内容。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在即,清源整理了多位遗产保护领域知名专家对于世界遗产项目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观点,在此分上下两期和大家分享。今年大会形势如何,且看7月1日起,清源现场观察的连续报道!*内容根据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遗产保护近期趋势——学术观点研讨会”边会专家发言录音翻译整 ...

• 迷失在庞贝古城

李伶2019-02-13 17:39来源:澎湃新闻维苏威火山就像一道阴影,挡在庞贝古城前。之前两次我都是从北方的米兰、威尼斯往南走佛罗伦萨最多到中南部的罗马,此次原本打算从最南端的西西里岛经维苏威火山再看庞贝古城,但2018年底维苏威火山活动有所加强,仅10月份地震仪就记录到维苏威火山有177次中低强度的震动,最大震级为2.5级。到2018年底,庞贝政府拟定了一个应急计划,卡塔尼亚机场部分关闭。恰巧我之前的一个航班被临时取消,影 ...

• 唐克扬:古迹遗址保护,意味着尽量留存时间印记

澎湃新闻记者 徐颖2019-04-19 13:10来源:澎湃新闻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澎湃新闻与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访古寻城:看见的与看不见的历史》的作者唐克扬聊了聊当今古迹遗址、游客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既矛盾又互相启发的关系。唐克扬澎湃新闻:201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乡村景观”这一遗产日活动主题,您怎么理解乡村景观的?乡村景观是否代表了一种对前工业化时代的浪漫想象?唐克扬:乡村最初本身并不 ...

• 永定土楼倒塌,如何妥善修复保存这些世界文化遗产?

钱成熙2019-04-23 07:23来源:澎湃新闻一栋有三百年历史的永定土楼庆源楼坍塌了。根据龙岩电台新闻部报道,4月20日早晨6点多,这座位于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内的土楼随着一声巨响,垮塌了。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以及华安县。庆源楼便是其中具有深厚历史过往的的一间。拥有庆源楼的是林氏家族,根据族谱可知,庆源楼大约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三百年左右。 ...

• 在巴黎圣母院屋顶建游泳池?看看这些天马行空的重建方案

钱成熙 综合报导2019-06-02 21:41来源:澎湃新闻在巴黎圣母院火灾的第二天,法国总理马克龙就誓言要重建巴黎圣母院,此后,他发起了一次国际性活动,征集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修复方案,呼吁全球的建筑师们都来贡献他们的奇思妙想。建筑师们的想象力和突破传统桎梏的勇气让人叹为观止。一个月内,大胆的想法如洪水般涌入,从花窗屋顶、光之尖塔到屋顶花园……简直天马行空。一个将圣母院屋顶全部变为彩绘玻璃的方案 本文图均为 资料图 ...

• 书单 |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成熙2019-06-08 09:04来源:澎湃新闻千百年来,自然界的蔚然奇观、人类文明的众多遗迹始终吸引着旅人的脚步。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这些刚刚出版的烫手新书,正是各负使命的旅行者们在这个世界上打开的几个窥探的窗口,希望这些书可以帮助读者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英)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4月尽管争议无数,斯坦因依然是国际敦煌学的奠基人之 ...

• 在中东它是波斯,在全世界它是伊朗

钱成熙2019-07-01 22:50来源:澎湃新闻【编者按】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Mehr News Agency)6月29日报道,伊朗文化遗产、手工艺和旅游组织副主任Vali Teymouri在当天宣布,伊朗内阁已批准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入境政策。此前,伊朗已经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制度。此次免签政策的实行,会令更多中国游客有机会探访这座神秘的波斯古国。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伊朗都是清高的少数派。套用马勒的名言:在中东它是波斯,在穆斯林中它是什叶派, ...

• 看保加利亚如何在罗马遗迹上修地铁站

朱英涛2019-07-12 12:26来源:澎湃新闻在中国大西北的网红城市西安,素来有“地铁修建”变“考古发现”一说,使得地铁规划小组与众多地产开发商竞折腰包。无独有偶,在距西安7200公里的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当地人民不但成功的挖出了罗马遗迹,还在遗迹上方盖了个地铁站。保加利亚是东欧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量古迹的国家,其中多数都集中在索非亚。索非亚由于地处巴尔干半岛心脏,加上四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公元前7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 ...

• 在世遗大会举办地阿塞拜疆,感受烈火之国的摩登与古典

朱英涛2019-07-17 14:15来源:澎湃新闻前不久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自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位居世界第一。这场大会在受到世界关注的同时,也让举办地阿塞拜疆这个小众国家走进了大众视野。毗邻新晋网红格鲁吉亚和即将免签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似乎在中国一直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然而直到我亲自探访过这个里海之滨的“烈火之国“后,才深深为它摩登与古典并存的灵魂所 ...

• 从罗马城镇到现代都市的过渡:中世纪城市的规划原理

刘易斯·芒福德 著 宋俊岭 宋一然 译生机勃勃的新元素中世纪城镇发展到13世纪时候,其主要轮廓、格局均已稳定,随后的工作也都是些针对细部的日臻完善。而真正开始支配城镇生活的新体制,却开始限制、削弱着修道院和城堡由来已久的影响力。随后3个世纪的时代主题,已不再是权力、出世和安全,而转向自由、参与、挑战和冒险。十字军、传教团、探险队,这类活动开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世纪城镇生机勃勃的新元素进入城镇,带来张力 ...

• 孙英刚 何平孙英刚 何平:犍陀罗佛像的兴起

在犍陀罗兴起的大乘佛教,其核心的信仰和理念从追求个人的自我救赎转变为标榜拯救一切众生。并以此为标准,把追求自我解脱之道称为“小乘”,把普救众生之道称为“大乘”。这对佛教的神格体系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追求自我解脱的小乘佛教视佛陀为人格化的导师,而非无所不能的神祇。但是在大乘佛教的体系里,佛陀成为最高神灵——这一点在迦腻色迦的钱币上有所表现。迦腻色迦钱币上出现了佛陀的形象,和其他出现在迦腻色迦钱币上 ...

• 从朝贡贸易到商品经济:唐朝的东亚贸易秩序

唐·新罗·日本三国贸易的条件7-9世纪的欧亚大陆上并立着几个在世界历史上声名远播的古代帝国,自东向西依次为:东亚的大唐帝国、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帝国、地中海北部的拜占庭帝国、欧洲中央的加洛林帝国。这些帝国都拥有辽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但唯有唐朝既长久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又以其辉煌的文化深远地影响了周边的世界。唐帝国及其周边的新罗、日本被认为是构成了一个内在关系紧密,具有自律性的独特世界——东亚世界。唐代 ...

• “中国”的与“东南亚”的郑和

曾玲(厦门大学历史系)郑和下西洋是明初中国一次规模空前、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外交活动,也是一次震惊世界的航海活动。历经六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在中国和当年郑和下西洋远航船队主要经过的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郑和”。一个是中国历史范畴的郑和,一个是存在于东南亚各族群历史记忆中的文化范畴郑和。对中国人来说,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近三 ...

• 周代前期用鼎制度新探

1956年郭宝钧先生首次提出“列鼎”的概念,并探讨两周时期墓葬中的用鼎制度。后来数位学者对西周墓葬中鼎的数量、种类的多寡与墓主人生前等级地位的关系等问题相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数是从历史文献角度出发,推定鼎的分类及使用情况,而墓主身份等级研究则是与文献中提及的“诸侯”、“卿”、“大夫”、“士”以及“五等爵”等称谓相联系,探讨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于文献资料的可靠性林沄先生曾提出质疑,认为现存先秦文 ...

• 张朝阳、闫璘:秦汉时代的狗 ——以扬州新出土西汉寻狗案为中心

本文以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一座西汉中期墓中出土奏疏所涉一桩寻狗案为中心,通过比照秦汉考古发现、出土文献以及正史中对家犬的记载,可以发现秦汉时代狗与民众生活乃至政治、军事都有很大干系,非常受到重视。这有功利性、迷信的一面,更有对动物生命本身的某种关注。可以认为扬州寻狗案例折射出一丝动物权萌芽的端倪。

• 王仁湘:庙底沟文化——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高潮

在中国史前时代,彩陶成为分布在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的仰韶文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表典型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文化,其彩陶技艺代表了中国史前艺术的伟大成就,并对周围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鱼纹、鸟纹、花瓣纹以及其他各种几何纹饰图案是如何形成的?仰韶文化的演变是否在这些彩陶技艺的变化中得到体现?仰韶文化与周围文化的关系是否在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与影响中有所反映?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 ...

• 陕西西安马腾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 ——首次发现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环壕聚落、秦人聚落与墓地以及秦末汉初青铜器窖藏

马腾空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办马腾空村,处于浐河西岸二级阶地上,西为少陵塬,隔河为白鹿原。遗址西部为现代道路和建筑,南部和东部被前期开挖基槽破坏,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2016至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恒大御龙湾与南湖一号基建项目在该遗址占地范围内的墓地和居址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南部遗址区布方发掘约4500平方米、建筑基槽内清理面积约3400平方米;北部墓葬区布方约7800平方米。

• 对话良渚考古领队刘斌:诸多疑团待解 考古还在继续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良渚古城重要考古发现和申遗的全程参与者。 7月16日,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齐聚故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这是10天前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良渚古城遗址首次大规模文物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刘斌随文物来到北京。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展览的动议始自5年前,经过半年多筹备策展,17家文博机构贡献了藏品,促 ...

• 物华天宝:良渚古环境与动植物

基本信息:作者:姬翔,宋姝,武欣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308192262内容简介:  本书从良渚文化出发,以图说的方式分三部分分别介绍良渚文化遗址的环境、动物和植物,勾勒出在环境背景下良渚先民的动植物利用图景及良渚社会的兴衰变革。目录第一章 良渚的气候与环境 一 人与自然  (一)气候与历史  (二)神秘的北纬 30 度 二 良渚文化的兴起与衰落  ( ...

•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姜寨史前聚落考古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单个遗址形态的研究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形状,二是聚落内各种遗迹的形态,三是聚落布局或聚落内部各种遗迹相互关系的方式。影响整体形状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地理位置和地形,二是社会组织结构①。本文即利用空间分析的方法,从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角度入手,研究单个遗址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聚落形态问题。

• 工程与工具:良渚石记

基本信息:作者:姬翔 王宁远 董传万 罗以达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308191630内容简介:  良渚古城城墙良渚古城城墙以石块铺底,再覆土夯筑,铺垫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经过研究,这些石头均采自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自然山体,将这些石块运到城内铺垫城墙基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表明良渚古城的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本书主要以图片的形式,讲述良渚古 ...

• 古城的消失与重构

  一  人是一定时空中的有限生存者,令人玩味的是,时间和空间之于人的意义并不对等,时间想象总是比空间想象丰富。疲惫的游子说到“家”的时候,脑海里涌现的绝非仅是地图上的那个点,而是与“家”的意象直接相联的回忆、温情和爱。“家园”这个词更是直接成为了一个群体世代相传的文明和精神的代名词。究其根源,盖因人是唯一有能力拥有历史的动物。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关注一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当然首先要关注构成这个城市 ...

• 学者秦岭:良渚遗址申遗挑战西方文明起源理论

  实证五千年文明  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提名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 ...

• 中科院学者权威解读我们的祖先

 北京猿人到底是谁?与我们有没有关系?北京猿人到底是否是食人恶魔?他们真的很笨,被狼豺虎豹吃掉了,灭绝了吗?周口店遗址是北京猿人的洞穴之家吗?北京猿人化石很多丢失了,它们在哪里,还能够找到吗?在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9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就这些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所知所想。

• 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基本信息:作者:陈明辉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308191906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介绍良渚所在的时间段前后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的古代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状况。国外方面,既包括广为人知的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也包括大家了解较少的基克拉迪、卡拉尔文明,重点对各个文明的中心聚落或都邑性遗址、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存,并将这些文明放在距今一万年以来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