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

来源:光明日报 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承载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交流的智慧与情感,更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创作源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文化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地位。从历史来看,丝绸之路存在时间长达2000年,涉及陆路与海路,可谓地球上路线最长、地理最复杂的交通路线网。而“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意义,则远远超越“路”的地理 ...

• 肖云儒西安分享新作《丝路云谭》

来源:西安晚报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顾路途艰辛,不顾高龄奔波,飞车六万里,行走15国,沿途逐日著文,写就3本关于丝路的散文作品。这位老人就是著名文化学者、散文作家——肖云儒。30日下午,肖云儒在西安曲江书城举行了新书《丝路云谭》的全国首场分享会,这是他关于丝路的第三部作品,也是江西教育出版社 “丝路万里行”系列图书中的首发之作,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的重点项目。2014年,74岁的肖云 ...

• 《西安史话》正式出版发行 从古写到今体现时代性

来源:西安新闻网近日,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写的《西安史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上海携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 《西安史话》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大型系列历史文化丛书《中国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史话》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实施的大型国家级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担任。 《西安史话》集73篇 ...

•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读后

  近年来,部分学者围绕司母戊鼎的称谓再次展开讨论,由于自己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故对这一问题比较关注,虽未刻意搜集和深读所有文章,但也浏览了其中的一部分。由相关文章得知,引起这次讨论的原因是该鼎收藏单位国家博物馆在新的展陈说明中,将以往习称的“司母戊”鼎改称为“后母戊”鼎。  无论称“司母戊”,还是称“后母戊”,都是旧话重提,虽然各自又补充一些新的理由,但仍是公婆之争,难成定论。由于司母戊鼎知名度 ...

• 杨琳:以数字化促进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杨琳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五通”是重点,而其中实现民心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文化交流。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促进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呈现,为民众提供了丝路历史文化的了解渠道,还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通。增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 ...

• 《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 》出版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主编的《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a Multi-centered Age(十世纪的中国及其周边:多中心时代的艺术和视觉文化)》一书,已于2012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中心和Art Media Resources, Inc. 联合出版发行。在传统的中国朝代史中,十世纪被认为是一个无甚光彩、政治上分崩离析的“黑暗时代”。宋人对处于十世纪前半叶的“五代十国”时期的负面历史评价强烈地影响 .

• 敦煌石窟中的法华经变

《法华经》是一部重要的大乘经典,在中国广泛流行,主要有三个译本:(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27品,(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7卷28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7 卷27品,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法华经》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见宝塔品》最著名,法华造像是佛教造像中最著名的题材之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主要讲观音的救苦救难。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位菩萨,在不同的经典中 ...

• 敦煌药师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药师经》为释迦牟尼在广严城乐音树(音乐树)下应文殊请问而说。汉译本《药师经》,一般认为前后五译,四存一佚,即:(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一卷,这实是现行十二卷本《灌顶经》之第十二卷,无单行本。(刘宋)慧简译《佛说药师琉璃光经》一卷(457年),佚(有学者认为即是帛尸梨蜜多罗译本)。(隋)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615年)。(唐)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 知识贴 | 5分钟搞清欧洲建筑类型

中国的传统建筑让我们引以自豪,但欧洲的建筑也经常让人叹为观止。到欧洲旅行,一定得对欧洲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一座又一座不同时期的教堂和古堡,不仅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真的要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特别整理一期欧洲建筑,让大家可以轻松成为欧洲建筑达人。看到这些图,朋友们反应一定是欧洲的,有去过可以指出,这是索菲亚大教堂,这是伦敦桥等等。哪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文艺复兴,是如何来分别的?所以 ...

• 向达先生论著目录

主要著作:1、拳术/向达著.—上海:中华书局,1929.4;2、世界史纲2册韦尔斯著 向达/梁思成等译商务印书馆1927,1933;3、圆明园遗物与文献 向达著 中国营造学社1931;4、史学 班兹著 向达译 商务印书馆1930;5、中西交通史 向达著 中华书局1930,1941;6、关于龟兹白姓之讨论 冯承钧、向觉明著 商务印书馆1931;7、唐代俗讲考 向达 抽印本 出版者出版日期不详;8、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 向达/婴行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2;9、唐代 ...

• 高句丽瓦当研究

中文摘要 瓦当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不但拥有特定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高句丽作为一个拥有705年历史的国家,其留下的遗物中也包括大量的高句丽瓦当。本文研究的对象即是高句丽瓦当,在全面系统搜集现有高句丽瓦当材料的基础上对高句丽瓦当的研究史、地域分布、制作技法、形式分类和编年等进行一次综合性的研究。 高句丽瓦当的研究史根据其时代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从1870年代好太王碑的发 ...

• 新疆东黑沟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是对新疆东黑沟遗址出土动物骨骼进行的一项动物考古学研究,在鉴定骨骼的基础上,复原古代人类利用动物资源的行为,判断当时的经济形态。主要内容如下:(1)文章介绍了东黑沟遗址和目前新疆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概况以及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分为鉴定方法和分析方法。在鉴定方法中,本文专门介绍了判断羊、马盆骨性别的特征点;在分析方 ...

• 天山西段璀璨的青铜文化 ——探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记者 张春海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走近它,中间跨越了5年时光。也是在这5年,这处偏居西天山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工作,终于 ...

• 感受阿敦乔鲁的深邃与丰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春海 本报记者 张春海  2012年,一篇报道让记者与阿敦乔鲁“结缘”,但那时的阿敦乔鲁在记者眼中既特殊又陌生。201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研究员张平在提到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掘工作时,评价道:“这一刀开得好。”这么说,是因为阿敦乔鲁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当时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几年以来,记者见证了阿敦乔鲁知名度的不断 ...

•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出版(附:张久和/序、作者/后记)

书名:大夏国史研究著者:胡玉春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6年本信息轉載自:【学人新著】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出版

• 魏道儒《唐宋佛学》出版

作者:魏道儒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7-5页数: 298定价: 88.00装帧:平装ISBN:9787520301152作者简介:魏道儒,1955年10月出生,河北景县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为佛教史、佛教思想史,着有《中国华严宗通史》、《中华佛教史·宋元明清史卷》、《华严学与禅学》、《宋代禅宗文化》、《禅宗无门关》、《佛教史话》、《坛经 ...

• 唐宋词与域外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彭国忠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7-1定价: 55.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66412911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研究域外文化对唐宋词的影响及其在唐宋词中的表现形态,唐宋词人对待域外文化的心态,以及宋与周边政权对立时期词所发生的新变。作者简介:彭国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专业唐宋文学、词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 ...

• 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编《佛教史研究》第一卷出版

《佛教史研究》宗旨和体例《佛教史研究》半年刊由孙英刚担任主编,冯国栋教授、池丽梅教授担任副主编。本刊致力于以佛教史研究为纽带,推动历史、文学、艺术史、东亚交流、丝绸文明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发表跟佛教史有关的论文、综述、书评等原创作品。1)优先发表“学术新人”的优秀作品;2)不限篇幅;3)酌付稿酬。本刊采用约稿和投稿相结合的方式,请严 ...

• 《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是一条交通贸易之路,与中国关系密切,也与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相关,丝路贸易的兴盛是各国共同经营的结果。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地理和政治环境并不甚佳,但从来也没有完全断绝。《丝绸之路研究》是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主题的首部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国学院 ...

• 陈恳《突厥铁勒史探微》出版

2017-11-14 00:00(感謝陳懇先生提供信息!)

• 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作者:罗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出版年: 2017-10 页数: 356 定价: 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13328999 内容简介: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上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 ...

• 梁琳琳 杨亦鸣:充分掌握沿线国家语言国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梁琳琳 杨亦鸣 “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建立一个当代中国与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需要以语言为基础。语言相通,才可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因此,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据 ...

• 邢欣:重视发挥跨境民族的语言优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邢欣 跨境民族就是同一民族跨国而居,虽然处于不同的国情中,受当地的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的不同影响,在不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语言相同或相近,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基本保持共同的民族特色,有着同一民族认同感的民族。中国有不少跨境民族,在西部地区,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就与中亚五国的民族构成了跨境民族关系。从跨境民族在中亚的地位来看,分为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两 ...

• 赵明鸣:中亚五国语言及其使用情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明鸣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获得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语言和文字。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除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外,其余四个国家主体民族的语言均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与我国相关语言的关系方面,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尽管与我国塔吉克语(根据民族自称,亦称“萨里库尔 ...

• 李蓝: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甘肃方言调查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蓝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提出的创新工程为“中国重点方言区域示范性调查研究”项目。这个项目计划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各选一个学术价值比较高、调查难度比较大,在方言调查研究领域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方言区域。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北方以甘肃全省的汉语方言作为调查对象;在南方,以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带的平话土话作为调查对象。“甘肃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即“ ...

• 丁杰: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包容并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丁杰新疆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新疆段的西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西南—东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而成的扇形盆地。伊犁河及其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横贯其中。伊犁河谷降水充沛,水草丰茂,被誉为“塞外江南”,十分宜居。从青铜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伊犁河谷的山间谷地和河流两侧的台地上生活繁衍。  迄今为止,伊犁河谷考古发掘的墓葬已逾千座,遗址近十处。中 ...

• 赵明鸣赵明鸣:汉唐以来新疆的语言和文字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明鸣新疆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区域。古代各族群的相互交往和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形成了独特且相互关联的多元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今。  据考古学、语言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新疆最早的原住民为操印欧语的古代族群,他们于公元前2000年初就活动于新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看,尽管各 ...

• “天山路通向亚洲所有地方” ——访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天山有着全世界最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其显著的“湿岛”效应保障了区域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不但使其成为东西方交通的枢纽,而且东亚、北亚、西亚、南亚的古代文明也都与之息息相关。近日,记者就天山的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教授。  丝绸之路存续的命脉  《中国社会科学报》:天山作为世界著名山系之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