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家村墓群
屈家村墓群 屈家村墓群,位于嵯峨乡屈家村西北约800米,所在地原耕地。该墓群是三原县山区较为少见的战国至汉代墓群,从暴露的一座墓葬看,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墓底距今地表约3米,墓室底部发现有陶器随葬品,基本完整,富有地方特色。屈家村墓群对研究关中平原至渭北高原过渡地带战国至汉代墓葬的分布和内涵,具有较高的价值。参见《三原文物》第20—21 ...
屈家村墓群 屈家村墓群,位于嵯峨乡屈家村西北约800米,所在地原耕地。该墓群是三原县山区较为少见的战国至汉代墓群,从暴露的一座墓葬看,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墓底距今地表约3米,墓室底部发现有陶器随葬品,基本完整,富有地方特色。屈家村墓群对研究关中平原至渭北高原过渡地带战国至汉代墓葬的分布和内涵,具有较高的价值。参见《三原文物》第20—21 ...
洛惠渠灌区 洛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在澄城县袱头村从洛河引水,灌溉大荔、蒲城、澄城三县的5.2 万亩农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棉花,是陕西省的粮棉基地之一。 洛惠渠灌区渠首引水枢纽包括拦河大坝、进水闸、泄水闸和250m的砌石引水渠道,大坝为拱形砌石重力坝,设计引水流量为15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为18.5立方米/秒。 于1934年动 ...
永丰烈士陵园(图片来源:博雅旅游分享网)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是中共蒲城县委、县人民政府1958年修建的一所陵园,以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永丰战役中牺牲的死难烈士,教育后代和发扬革命传统。1987年8月,陵园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坐落在陕西省蒲城县以东25公里处,永丰镇西北洛河东岸。陵园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园内松 ...
胡林德旧居 中华民国时期建筑,位于蒲城县城关镇东风街(西府巷)19号县幼儿园后院。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19年,是由基督教瑞典牧师胡林德创建,是一座中西结合式建筑。该建筑西北角曾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炸弹击中,现已修复,但痕迹尤存。旧居为两层建筑,坐北朝南,通面宽13.98米,通进深12.26米,高9.2米,东北角凸出,为一单坡建筑。建筑占地面 ...
李仪祉故居 中华民国时期建筑,位于洛滨镇富原村李家村中。分布面积约2374平方来、建筑占地面积约940平方米。李仪祉故居院落残破过甚,土墙颓败不堪。院落两侧厢房已毁。土窖前后砖砌,后部将塌毁。故居地窖保存尚好,内外砖砌。门窗皆存。故居院落墙脚下还存有原建筑构件柱础石及残石马槽一个,应为清代石刻,上刻有浮雕图案。该故居是中国著名水利专 ...
唐家堡青龙庙 清代时期建筑,位于蒲城县永丰镇唐家堡村西北1750米。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26.8平方米,现存山门一座、戏台一座、过殿一座、大殿一座、石碑三通。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清代重修,2006年再次修复。据当地村民所述,寺庙内曾供奉有泥质造像数尊,为躲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坏,村民将其移至寺庙东断崖容洞内保存,现已无迹可 ...
关帝庙(图片来源:汪波 摄)县城内现存南北两座。南庙,在今南街小学对面,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又称“武庙”。清代《蒲城新志》载:武庙“在县治偏南",建期无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改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李嗣沫重修围墙一百六十丈,大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献殿五间,三楹券棚,后座殿五楹,东西庑各五间,“社人轮流经理,每十余年 ...
双庙村墓葬 唐代墓葬。位于坡头镇双庙村西南约900米。现地面仅存封土堆,平面呈南北向椭圆形,南北长约28米,东西宽23米,高约6米。从该墓所处的位置看,西南有惠陵,东南有代国公主墓,二墓均明确为桥陵陪葬墓,该墓也应为桥陵陪葬墓,且该墓封土规模大于代国公主墓封土。该墓葬对研究盛唐时期皇陵陪葬制度有一定的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
唐代国公主墓(汪波 摄) 唐代墓葬。位于桥陵镇双庙村西南约800米。封土基本为覆斗形,高约8米。夯土层薄厚不一,封土堆南侧有一盗洞,洞口呈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0.6米,深约4米。周围均为农田。封土堆南偏西约26米处立有神道碑一通,该碑为首身一体,碑首浮雕六螭,额为圭形。碑身为上略窄下路宽的长方形,通高3.45米,宽1.23~1.29米,厚0.37~0.4米。 ...
唐鄎国公主墓(汪波 摄) 唐代墓葬。位于桥陵镇东贾村东约1000米处。现地面仅存封土堆和神道碑。封土堆呈不规则圆丘形,东西约28米,南北约26米,高约4.5米。封土堆南侧有一直径约0.6米的盗洞,因长时间暴露,现深约1米。封土南偏北约115米处有神道碑,碑通高4.26米,宽1.52~1.58米,厚0.46~0.5米。该碑为首身一体,碑首浮雕六螭,额为圭形。额题篆书: ...
凉国公主墓(汪波 摄) 唐代墓葬。位于桥陵镇井家村北约1000米。封土为覆斗形,高约4.5米。东西长约21米,南北长约24米。封土四周现为农田,上面及顶部遍布荆棘。封土南侧有残断面,有凉国公主墓神道碑一通。青石质,已残,仅存下半截碑身,碑侧略残损,并且向西倾斜。碑面字迹漫漶不清,碑文阴刻隶书,共16竖行,行约36字以上。碑残高2.45米,上宽1.64 ...
北刘村墓葬 唐代墓葬。位于坡头镇北刘村西北约50米处。现封土已被夷平,周围均为田地。据当地村民说,该墓为郭艾、金枝女连冢合葬之墓。从该墓所处的位置看,很可能是桥陵的陪葬墓。该墓封土下部东西长、南北短,上部分成两个土堆,是一个连冢合葬墓,对研究唐代帝陵的陪葬制度以及个别的丧葬习俗都有重要的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 ...
(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唐代墓葬。位于桥陵镇武家村东约100米。封土已被夷平,仅存墓前神道碑。该墓原封土为覆斗形,早年已被夷平,1973年省文物部门发掘清理了该墓。现该墓前仅存神道碑一通。据当地老人及知情者说,其墓就在神道碑北面约近百米的麦田中。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记载:该墓出土有天王俑、镇墓兽、乐伎俑、胡俑、生肖俑、 ...
隋朝苏孝慈墓 苏孝慈(538—602)原名慈,字孝慈,祖籍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后迁同州莲勺县崇德乐邑里(今蒲城县苏坊乡崇德村),是一位历事西魏、北周、隋三朝的将军,著名军事家。 苏孝慈早年为西魏右侍中士、旷野将军。556年,西魏禅位于北周,北周授孝慈中侍上士,右侍上士。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授都督,出使北齐,后升大都督、正大都督 ...
韩家村墓葬(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汉至唐时墓葬。位于蒲城县城关镇韩家村西500米。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该墓葬东紧邻村中道路,其余都为农田,现已夷为耕地。该墓葬对研究当地葬俗具有一定的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第26页陕西省文物局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
原任墓群(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汉代墓葬群。位于蒲城县荆姚镇原任村西50米。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记载,面积约20万平方米。原有圆丘形封土15座,底径残长10~15米,残高2~6米。到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已夷平,曾暴露砖室墓,出土灰陶彩绘壶、绿釉壶、灶、钫等。但现都已夷为平地,地表已无任何遗迹。此墓群对于研究本地区汉代墓葬的分布 ...
姚吴墓群(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汉代墓葬群。位于蒲城县荆姚镇姚吴村西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记载,20世纪50年代曾暴露土坑墓数座,出土陶罐、壶、盆等。但现夷为平地,地表已无任何遗迹可寻。此墓群对于研究本地区汉代墓葬形制及内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第25页陕西省文物局编陕 ...
冉家村墓群(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汉代墓葬群。位于蒲城县党睦镇冉家村东南约50米。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记载,20世纪50年代曾暴露砖室墓数座。出土了陶灶、罐、釜及铜镜、五铢钱等。但现在地表已无任何遗迹可寻。此墓群对于研究汉代墓葬在此地区的分布、形制及内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 ...
梁银墓群(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汉代墓葬群。位于蒲城县荆姚镇梁银村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记载,20世纪50年代曾暴露砖室墓数座,出土陶灶、罐及陶盆等。但现已夷为平地,地表已无任何遗迹可寻。此墓群对于研究本地区汉代墓葬形制及内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第24页陕西省文物局编 ...
堡南洼一组墓群(图片来源:《蒲城文物》) 汉代墓葬群。位于椿林镇堡南洼一组村内。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墓葬封土已不存,被现代村落覆盖。出土汉代泥质灰陶罐二个。堡南洼一带发现多处汉墓群,对研究当地汉墓分布情况及汉代葬俗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第24页陕西省文物局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年6 ...
西周贾大夫墓(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位于贾曲乡怀德村东北(墓主无记载)。周墓本无封土,从墓附近发现的秦砖汉瓦残片看,可知墓为后人封土而成。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竖“周贾大夫墓”石碑,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现存封土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约7米,高约5米。贾曲村西700米处尚有贾大夫阅兵之将台遗迹。正南2公里许的陈庄乡内 ...
阿村堡城址 清代遗址。位于蒲城县洛滨镇坡底村后阿村堡组。堡址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70~95米,城墙残高6.2米。现南墙残存三段,底残宽2.5米,顶残宽1.7米。东墙仅存基底,残宽2.8米,西墙残存一段。城东南角有城门一座,高3.4米,宽1.87米,进深6.9米。砖券拱顶,城门外墙包砖,上有砖砌横额,上书“大清同治六年,腊月初一日立,邓马二 ...
南湾堡址 清代遗址。堡址位于蒲城县洛河南岸二级台地之上,东距洛河约250米。堡址建在独立的高台之上,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最宽处约50米,为闭合式建筑,除北边城墙保存较好外,其他三面城墙破坏严重。现存墙高4米、基厚2米、顶厚1米。夯土层比较模糊,仔细分辨,其厚度为0.2~0.3米。西墙外原为断崖,后因村民耕种土地,现与堡内地表持 ...
贝阳村关帝庙遗址 清代遗址。位于蒲城县翔村镇贝阳村东50米。地处尧山山脉南部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形。遗址处于耕地内,地势较平坦。庙在村民平整耕地时拆毁,遗迹遗物均无存,该关帝庙为研究当地文化与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第22页陕西省文物局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
九天圣母庙遗址 明清时代遗址。位于蒲城县桥陵镇草原村北九龙峪内。庙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0米,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庙原有前、后两殿,后殿被现在建筑叠压,形制不详;前殿仅存基址,东西长10.5米,南北宽6米。前殿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墙基宽0.61米,用石条砌成。基址内地面用方砖和条砖铺设,规格不一。基址内南部置四个等距离的 ...
明代遗址。位于蒲城县城关镇城区一带。西南角城址位于南墙蓝光教育集团单位家属院内,其余城墙本体位于蒲城中学内,东南角城址位于东邻蒲城县第一运输公司,其余三面皆为回收公司用地。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200米,分布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原辟有四门,城墙夯筑,外包砖。其东南角角楼墩台向外(东南方向)延伸约200米,殊为奇特。现 ...
东岳庙遗址 明代遗址。位于蒲城县翔村镇后谿头堡村西。遗址内地势平坦,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现为耕地,遗迹无存。现存碑石两通:一通残高0.75米,宽0.61米,厚0.13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圆首方额,额中楷书“皇清”二字。题款可见有“东岳”二字,落款可见“咸丰”二字。另一通为重修东岳庙碑记,残高1.2米,宽0.67米,厚0.12米。身首一体,圆首方 ...
常乐遗址图为:常乐宝塔(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常乐遗址位于平路庙乡常乐村西北洛河西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为2~4米。遗址发现有水井、墓葬、砖瓦堆、坛子、碗、盆、盂及影青瓷碗等唐宋遗物。现存金代宝塔一座。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
窦家光陵下宫遗址 唐代遗址。北距光陵保护标志约2500米,据地形地貌以及遗迹遗物分析,应为光陵下宫遗址。该处地形地貌为北高南低缓坡形,地形为梯田耕地。遗址中心区梯田断崖上暴露文化层长200余米,厚0.1~0.4米。20世纪70年代平整田地时曾发现巨石一块,据村民讲,该巨石直径约3米,无法挪动,埋入地下,距地表约1.5米左右。西部公路穿过的断崖也暴露 ...
尧山庙遗址(图片来源:人民网) 尧山庙遗址位于县城北约15公里处的尧山南麓。尧山庙约创建于唐初。在庙东北石崖上刻有“奉先县令赵元阳”“贞元十五年七月七日”“奉先县令裴均”“奉先县令胡珦”等字样,文字多已剥落。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 ...
贾曲村汉代遗址 贾曲村汉代遗址位于贾曲村北部,曾出土汉代玉雕水牛(今存陕西省博物馆)、铁剑、陶片等文物。1963年经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洛河考察组断定为汉聚邑遗址。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
寺坡治炼遗址 汉、宋至明代遗址。位于孙镇常乐村西150米。遗址分布范围较广,平面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2000米。地表散落的陶片丰富,文化层堆积厚达1.5~3米,包含物丰富,有泥质灰陶瓮、罐等器物残片,发现有冶炼窑炉、砖窑、冶炼废弃物、治炼增坩埚、金属冶炼漂浮物、泥质绿色疏璃瓦残片等。耀州瓷残片有7~8处灰坑暴露于断面,灰坑平 ...
佀家沟汉代治铁遗址 汉代遗址。位于高阳镇佀家沟村西北。遗址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40米。遗址东至冲沟西岸,西临山卯,北距佀家村旧址(桑家村)80米,南为耕地。遗址南约2000米的张家山有铁矿分布。地表分布有较多的陶片、瓦片、炼土和炼渣。在遗址内发现有绳纹板瓦、绳纹筒瓦、泥质灰陶器物口沿残片、炼炉红色、黑色烧土、冶铁炼渣等。该遗址于2007 ...
展王河遗址 汉代遗址,位于蒲城县罕井镇展王村西南侧。遗址地势平坦,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50米,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西、南断崖处均有文化层堆积,层厚0.4~0.8米,距地表1.5米。文化层可见大量的灰陶器物残片和素面板瓦,器物多为罐,还有少量绳纹瓦残片和瓷器器物成片,该遗址是蒲城县北部少见的汉代遗址,对研究蒲城县汉代遗址 ...
城南城址 秦汉时期遗址。位于蒲城县龙池镇南城南村北15米。该城址残段大致显不则方形,东西长约130米,分布面积约640平方米。南北方向墙体几乎无存。墙残高10米。西侧墙体有一墙头,墙头宽6米,墙体有明显夯层,夯层宽约0.1~0.14米,墙体中有少许包含物,有绳纹瓦片、麻点纹板瓦等,城外发现少许汉砖。该城址是龙池镇现存较少的秦汉城墙遗址,对研究当地 ...
城南遗址 秦汉遗址。位于蒲城县龙池镇城南村东偏南500米。分布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破坏严重,标本同城南城址。未发现任何遗物,现已被夷为耕地。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第18页
南陶池遗址 秦汉时代遗址。位于蒲城县翔村镇南陶池村西。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6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北邻民居,东邻城堡西城墙,西、南均为耕地。地表散布有少量瓦片、陶片。未见文化层。该遗址保存较好。是蒲城县较为少见的汉代遗址,对研究本区域内汉代文化的分布与内涵关系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参见《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 ...
重泉遗址(图片来源:蒲城县人民政府网) 位于今钤铒乡乡政府驻地。遗址范围约1×1公里。1958年修水利从遗址正中而过,所暴露的文化层很明显,大多厚1米。遗址包括水井、夯土、墓葬等,遗物有云纹瓦当、筒瓦、板瓦、空心砖、花砖、秦砖、侈唇鼓腹大型灰陶器残体、灰陶盆口、陶水管等。1963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洛河考察组考证,断定为秦汉时的重泉古 ...
明长城--东村堡遗址 明 府谷县新民镇新城川村北部的山原上 榆林市 古遗址 省保 特定批(20170418)
明长城遗址--吴起段 明 吴起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 延安市 古遗址 省保 特定批(20170418)
战国秦长城遗址--吴起段 战国-秦 吴起县周湾镇、长城镇 延安市 古遗址 省保 特定批(20170418)
战国秦长城遗址--志丹段 战国-秦 志丹县顺宁镇、金鼎镇 延安市 古遗址 省保 特定批(20170418)
战国魏长城遗址--黄龙段 战国-魏 黄龙县黄龙山南麓与渭南市澄城县交界处的范家卓子社区境内 延安市 古遗址 省保 特定批(20170418)
郑国渠遗址(图片来源:搜狐网 高岗 摄 ) 东西横贯卤泊滩南。郑国渠系秦王嬴政十年(前237)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建议所开凿。首起中山(又名仲山、北仲山,在今泾阳县西北)瓠口,经三原、高陵、富平三县入蒲城原任乡,由孝通、党睦以南经钤铒乡重泉村,从晋城南向东入洛河。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水利厅对遗址沿线作了初步调查,并在重泉村北入洛河处作 ...
晋城遗址 位于钤铒乡晋城村。据《大清一统志》载:“晋城,《长安志》:在蒲城东南五十里。县志旧传为晋公子重耳所筑,或云晋败孟明,建城于此以拒秦。”1992年,长城史专家彭曦教授现场考察,晋城村南之城墙现残存40多米,夯土层无人工制品羼杂物,证明晋城遗址早于秦之重泉遗址,说明此处早为晋地聚邑。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 ...
城南村洛渭漕渠遗址 战国、秦汉时期遗址。位于蒲城县龙池镇城南村东450米。该洛渭漕渠残段大致呈长方形,渠长约2000米,渠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东西走向,向东流进洛河,现已被人工沟渠切断,河床北现开垦利用为农田,主要种植棉花,未发现任何遗物。洛渭漕渠仅存残段,已废弃不用,且被现代沟渠切断。洛渭漕渠遗址是龙池镇年代较早的漕渠 ...
战国魏长城遗址 位于县东永丰镇洛河东岸的坞坭至永丰一带,时断时续。清代陕西省志、同州府志及蒲城县志均有记载。魏长城南起华阴县华山脚下玉泉院西的朝元洞,经大荔、蒲城、白水、澄城、合阳,再经黄龙山南侧,东至韩城黄河西岸城南村,全长约270公里。修筑于魏惠王九年(前361),因系魏国西部边界长城,故又名魏西长城。这些夯土建筑,虽经两千余年 ...
战国秦长城遗址 蒲城县旧志载,县东南五十里有秦长城。20世纪80年代,发现县城东南20公里处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的堑夯长城遗址。1982年9月,经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念海教授亲临考察,断定为堑洛长城遗址。城墙长324米,宽11米。1992年,中国长城学会会员、秦汉史、长城史专家彭曦教授对秦之堑洛首次系统考察中,又发现钤铒至蔡 ...
韦村遗址 韦村遗址位于西头乡韦村西南300米处的洛河西岸二级台地上,1963年经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洛河考察组勘察,断定为仰韶文化类型,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人员在此勘察,并采回红陶(有黑色条纹)、陶足等残片。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 ...
南加录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位于蒲城县高阳镇南加录村西侧。遗址南北宽约80米,东西长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6万平方米。耕地上暴露有比较细碎的泥质红陶、夹砂灰陶等陶片。未见文化层堆积。该遗址是蒲城县西北部台塬地区较为少见的仰韶至汉代延续时间较长的遗址,对研究关中平原至渭北高原过渡地带的仰韶至汉时期遗址的内涵和分布,具有较高的价 ...
湾东南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蒲城县龙阳镇南湾坡下村东南50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面分布大量陶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东半部分尤为密集。暴露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灰坑数处,灰坑距离地表约1.2米,长1~2米。其中一处灰坑,发现白灰面,距离地表1.3米,长1.6米,厚0.04米。有仰韶灰坑一个,距离地表1.8米,长约1.6米,堆积大量仰韶文化庙底 ...
车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蒲城县龙池镇车渡村北200米。遗址大致呈长方形,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长约20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东邻田间小路,南为村民住房,其余两面为农田、菜地。文化层厚约2米,夯土中包含物较少,夯层不明显,发现有灰坑,遗址东北角建有一堡址。遗址破坏严重,现均为农田、菜地。该遗址是龙池镇现存较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
温汤遗址(图片来源:《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渭南卷·蒲城文物》) 温汤遗址位于永丰镇温汤村洛河东岸第二级台地上,1963年经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洛河考察组勘察,断定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与汉文化相叠类型,遗址面积为1200平方米。仰韶文化彩陶片仅见于地面,尚未发现文化层。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 ...
大峪河遗址 大峪河遗址位于县城东25公里处的永丰镇大峪河水库北岸台地上,系1976年修建大峪河水库时发现。经西安半坡博物馆与县文化馆试掘断定,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坡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遗址内发现房屋、窑穴、炉灶遗痕和石器、骨器、陶器及大量彩陶片。部分文物藏于县博物馆。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三第一章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人事出版社199 ...
蒲石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洛河西岸二级台地上。东北距东雷抽黄洛河渡槽约500米,东距洛河200米,具体位置在土塬的腰部,距地表垂直距离约9.3米。化石均处于洛河西岸断崖的砾石层中,从蒲石村至南湾坡下村南北约有2000米地带,断断续续均出过化石标本,这次普查采集到杂食动物牙齿化石、贝壳化石石化程度较高。该化石点是一处在洛河西岸发现的 ...
直社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蒲城县孙镇直社村东南300米洛河北岸地三级合地之上。地势较高,现仅存一圆土台,遗址具体面积不详。文化层厚约1米,在据地表约20米的砂砾层中,出土燃石、石英石、脉石英质的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共数十件,同时出土有野马、野牛等动物化石。该遗址是此地发现的唯一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研究此地区历史变迁 ...
曲里化石出土点 时代不详。位于蒲城县永丰镇曲里村东北约500米洛河东岸一级台地的断崖上。东距二级台地约1000米,西距洛河河床约2米。一级台地呈半弧型,面积约10平方米以上,为洛河冲击小台地。调查时,断崖下未发现其他生物化石遗存。化石出土地点仅发现一具象头部分骨骼化石,化石可辨为猛码象头骨上颚部,现存左上臼齿后半部一块,喉骨较为完整,其 ...
战国魏长城遗址 战国 白水县、澄城县 渭南市 古遗址 省保 第三批
户县化羊庙 元、清 鄠邑区庞光镇 西安市 古建筑 省保 第六批化羊庙,因位于鄠邑区化羊峪口而得名。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化羊庙雄踞于化羊峪口,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二山挟抱,一水傍依,桧柏环周,林木葱郁,风景优美。“化羊宫”之名,最早见于明王九思《游山记》:“由金峰东行半里许即化羊宫”。据明正德年间永寿王谒泰 ...
岱祠岑楼,明代建筑,位于大荔县城东17.5 公里处的朝邑镇大寨子村东。东西宽119米,南 北长169米,占地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包括原 金龙寺部分面积)。地理坐标为北纬34°47′ , 东经110° 06′ 。岱祠,亦名东岳行祠,又名岱祠行宫、崇佑 观、东岳庙。相传为春秋时期鲁班所建,确凿史 料为《朝邑县志》和清乾隆六年碑石《东岳庙重 修汉关夫子并总嗣圣母二祠碑记》 ...
店子坪陕甘边物资站旧址 1936年 甘泉县石门镇和平行政村店子坪组 延安市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保 第七批店子坪陕甘边物资站旧址时代:1936年地址:甘泉县石门镇和平行政村店子坪组A区:东至王来成住宅西界,南至210国道北侧,西至店子坪组生产路东侧,北至魏军平、魏占发住宅南界。B区:东、南、北同A区,西至A区外扩20米。 ...
6130057 太壸寺大殿 明 泾阳县泾干镇二条街 咸阳市 古建筑 省保 第四批太壸寺大殿位于陕西泾阳县城二条街。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歇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柱头斗拱为五踩重昂。转角斗拱为七踩三层,补间斗拱为五踩重昂一朵。据《史记 ...
名称:任家城烈士陵园时代:中华民国地点:竹峪镇苍峪村4组(任家城)北侧。A区:陵园围墙基址以内。B区:同A区。
名称:暖泉寺时代:清代地点:骆峪镇田家梁村A区:文物本体。B区: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
名称:延生观遗址时代:唐至宋地点:周至县楼观镇延生观村A区:建筑基址。B区:A区外延150米。
名称:香山寺遗址时代:唐代地点:九峰镇耿义村香山之上A区:遗址四周外延150米。
名称:镇丰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二曲镇新堡子村A区:二曲镇新堡子村。
淳凤岭遗址时代:汉迄今地点:二曲镇镇丰村西南方向A区:东至周广路,西至上林小镇东苑,南至金梦园小区北墙,北至工业路。
西坡、圪塔头遗址时代:汉迄今地点:尚村镇西坡村东北,疙塔头村西A区:东至疙瘩头村西150米,西至西坡村东150米,南至310国道,北至留村南150米。
名称:中共周至县地下党工作委员会旧址-知行小学时代:近现代地点:马召镇涌泉村涌泉寺A区:涌泉寺遗址。B区:遗址四周外延30米。
名称:定空寺遗址时代:清代地点:马召镇团标峪内A区:头天门及塔林基址外延20米,其他各遗址外延20米。B区:保护范围四周各外延20米。
名称:清凉寺遗址时代:唐迄今地点:广济镇曹家滩村村南A区:建筑基址。B区:保护范围四周外延50米。
骆峪古城遗址时代:商迄今地点:骆峪镇骆峪村A区:城墙基址
名称:豆村遗址时代:商、周代地点:终南镇豆村村A区:保护标志碑为遗址中心,东西100米,南北40米。B区:保护范围四周外延30米。
南宫适墓时代:西周、东周地点:青化镇滹沱寨村3组村民谢列向家的猕猴桃地中,310国道南侧。A区:原墓冢基址。B区:A区四周各外延6米。
名称:王两曲墓时代:明代地点:哑柏镇昌西村3组以北约150米耕地处,村民商继来家责任田中。A区:原墓址。B区:A区四周外延10米。
名称:王宝宝墓时代:元代地点:广济镇黄兴村A区:墓冢。B区:墓冢四周外延10米。
名称:天台寺前后殿时代:清代地点:哑柏镇昌东村昌东小学南侧半坡上。A区:建筑基址。B区:A区四周各外延10米。
东岳庙大殿时代:明、清代地点:哑柏镇五联村九组(北蒋旗寨),五联小学东侧。A区:建筑基址。B区:东西北各外延6米,南外延10米。
木牌坊时代:清代地点:周至县楼观台宗圣宫遗址A区、建筑基址。
玉皇庙时代:明代地点:周至县集贤镇A区:建筑基址。B区:围墙外延30米。
通仙万寿宫时代:唐代地点:周至县九峰镇千户小学内A区:文物本体。B区:文物本体东西南北墙各外延10米。
万寿宫正殿时代:清代地点:周至县图书馆A区:文物本体。B区:文物本体四周各外延10米。
名称:长杨宫遗址时代:汉代地点:终南镇竹园头村A区:东至终南镇竹园头村,西至终集路,南至竹园头村地界,北至竹园头村,东西50米,南北120米。B区: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
嘉会堡遗址时代:新石器时期地点:青化镇青化村2、3组。A区:村庄以北100米,东西150米,南至村庄以北。B区:同A区。
大头坡遗址,位于东庄乡相家村东南2500米处泾河两岸的三级台地上。台地面对泾河,南北两侧均为深沟,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鹿角等。陶色有灰、红、黑三种,以灰陶居多,红陶次之,黑陶最少。陶质有泥质和夹砂两种,以泥质陶最多。器皿制作以手工捏制为主,次有轮制。有少数红灰陶片光滑,质细胎 ...
上湾村遗址 此遗址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推定为西周文化遗址。位于五泉乡上湾村,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遗物有石1件,通长6厘米,厚1.5厘米,磨光的一头有孔,径0.71厘米。可辨器形有罐、盆等,夹砂灰陶,外施绳纹。绳纹板瓦两块,一残长12.5厘米,宽7.3厘米,胎厚0.8厘米;一残长18.2厘米,残弧长20.4厘米,厚1.5厘米。在二支渠取土时形成的东西断面上可见距地表下 ...
三川县城:葫芦河下游三川交会处,故名三川。西魏废帝三年(554),长城县治迁址三川,更名为三川县。历经隋、唐五代,均为三川县治。宋熙宁七年(1074)废三川县,设镇。后设驿站,更名三川驿,沿用至今。现存三川城墙,东西长490米,南北宽320米,高6.1米,平均厚度6米;城门洞宽4米,高3.5米。南北朝三川县城遗址
过华阴潼亭,拜谒四知堂,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祠堂是乡村祭祀祖先、追忆先贤的圣祠。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杨震“清白吏子孙”的家风,千古传诵。渭南文化旅游建设在关中首屈一指,现今“关西孔子”杨震墓四知堂,改称为 “杨震廉政博物馆” 。 渭水南望,秦岭东渐,东为潼 ...
市保 张云山墓 近现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西安市长安区 第五批(2018-12-18)太乙宫镇西新庄村东南200米·1915年张云山(1876~1915),字凤岗,陕西长安西新庄人。陕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光复后,任陕西军政府兵马都督。1912年授陆军中将,1914年任陕北镇守使,1915年6月病逝。墓圆丘形封土,坐东面西,底径约10米,高约3米。 ...
市保 朱子桥墓 近现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西安市长安区 第五批(2018-12-18)朱子桥墓位于长安区杜曲街道办事处竹园村300米处,坐北朝南,平面呈圆丘形,底径2.1米,封土堆高约两米。墓前有碑石两通,一为朱先生子女于1946年所立(已残),一为冯玉祥将军所立,高2.14米,宽0.77米,冯将军撰并书,隶书14行,行42字,除去空格共510字。墓在" ...
市保 王曲张学良故居 近现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西安市长安区 第五批(2018-12-18)张学良青龙岭旧居住所占地约10亩左右,坐落在青龙岭 “龙”的尾部,为工字形平房,共12间,房屋正南面为一开阔的28亩树林,主房为欧式建筑,当地百姓称此建筑为五间楼。修建时间1935年10月房 间12间“九一八”事变后,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调入关中,于1935年10 ...
市保 立园村城门楼 清 古建筑 西安市长安区 第五批(2018-12-18)
市保 南豆角村南、北门楼 明 古建筑 西安市长安区 第五批(2018-12-18)
市保 老凹庄关帝庙 明 古建筑 西安市长安区 第五批(2018-12-18)村建于唐代,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老凹沟,后演变为老凹庄,因村址在周家沟和朱家沟之间的一片凹地上而得名。村中以黄、王、魏、朱、周姓为多,兼有刘、陈、程等姓。从东至西分别为刘家前头、朱家沟、魏家疙瘩、王家街、周家沟、黄西头。存在于村西的明代正德十年(1515)所修建关帝庙一 ...
市保 马王村城楼 清 古建筑 西咸新区 第五批(2018-12-18)
市保 吕家堡吕氏宗祠 清 古建筑 西安市周至县 第五批(2018-12-18)周至县哑柏镇昌西村吕家堡东约50米处,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吕氏宗祠。1983版西安《文物地图集》载:“吕氏宗祠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现存祭殿一座,面积108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顶,施灰板瓦,檐施勾头滴水,镂空花脊,前檐有斗拱,抬梁式, ...
市保 南淇水药王楼 清 古建筑 西安市周至县 第五批(2018-12-18)在司竹乡的南淇水村,有个清代纪念隋唐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药王庙,这是2009年9月,西安普查文物时普查队发现的一座清代药王庙,据说这一清代民间庙宇建筑,是周至当地民间建筑现存的极少数者,具有相当可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南淇水有一条街道,名为“药王街”,这条街可能是因庙而得名。药王 ...
市保 景联关帝庙 清 古建筑 西安市周至县 第五批(2018-12-18)景联村关帝庙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哑柏镇景联村十五组和四组之间,,现存大殿一座,殿前立有清光绪三十二年创修关帝菩萨圣母庙碑一通。庙宇及殿内文物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10.4米,进深三架,8.8米;抬梁式,硬山顶,正脊由透雕花瓦铺砌而成,两端有吻兽,花瓦垂脊,屋面铺灰陶小板瓦,屋檐有 ...
市保 李华太平寺 清 古建筑 西安市蓝田县 第五批(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