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寇庄堡寨址
寇庄堡寨址 : 宋代堡寨。位于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寇庄村。俗称焦赞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150米,南北120米,残墙高0.5—3米,基宽4米。南北向开门。毁坏严重。
寇庄堡寨址 : 宋代堡寨。位于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寇庄村。俗称焦赞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150米,南北120米,残墙高0.5—3米,基宽4米。南北向开门。毁坏严重。
羊圈堡古城址 : 位于宁夏固原县黄铎堡乡羊圈堡村。本宋元符元年(1098)所置之石门堡。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0米,南北30米,残墙高0.4—3米,基宽5米。采集有宋代瓷器。破坏严重。
王浩堡古城址 : 位于宁夏固原县黄铎堡乡王浩堡材。本宋元符元年(1098)所置之灵平寨。遗址保存较完整。
彭阳古城乡破城 : 汉朝那县城。位于宁夏彭阳县古城乡驻地。城址矩形,东西约700米,南北350米。东、西二垣大部坍塌,南、北垣保存较好,残高约12米,顶宽1.5米。散落汉代陶片、瓦片甚多,1979年掘得汉鼎一尊,腹部刻写: “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城中还发现宋代陶片、瓷片。为宋东山县址。
彭阳故城 : 宋镇戎军辖东山寨、明彭阳驿城。位于宁夏彭阳县城。分山城、川城两部分。山城顺山坡而筑,呈三角形,每边长120米许,城外有三道壕沟环绕。川城与山城相接,筑在茹河河谷西岸,呈矩形,南北250米,东西350米,公路从中穿过。散落宋代瓷片,陶片和明代青瓷片。
城阳故城 : 宋城。位于今宁夏彭阳县城阳乡驻地。城垣尚存,分南、北二城。北城依山坡而筑,呈三角形,墙垣大部坍塌,唯南垣保存较好,残高最高15米,底宽8米,顶宽1.5米,城中有东西向隔墙一道,已圮。南城在北城之南80米,茹河北岸,北、西、东垣断续残存,南垣被河水冲毁。散落宋代陶片、瓷片。
安边堡 : 明长城沿线城堡。位于陕西定边县安边镇。《定边县志》: 该堡“明正统二年(1437)巡抚郭某建,隆庆六年增高,万历六年砖砌。乾隆二十年(1785)知县王錞重修, 周围凡四里三分,楼铺二十座。边垣长三十三里二十三步,墩台五十一座。”今砖石早被拆光,夯土城垣大段坍塌,仅北垣西段保存较好。
高家堡 : 明长城沿线城堡。位于陕西神木县秃尾河下游。《榆林府志·关隘》,此堡“明正统四年(1439)巡抚陈镒建,成化中巡抚余子俊展修。城在平川,周三里二十九步,楼铺十五座,系极冲上地。万历三十五年巡抚涂宗浚用砖包砌。边垣长四十二里二百三十八步,墩台四十四座。”今城垣大部坍毁,仅余东、西城门和南门东侧部分残垣,北、东两面的石墙体亦存。
榆林城 : 明榆林府治、榆林镇总兵驻地。在今陕西榆林市区。据《榆林府志》,正统初年(1436)始建,成化九年(1473)修葺,又经成化二十二年(1486)、弘治五年(1492)、正德十年(1515)三次较大规模扩建,即“三拓榆阳”后始定形。清同治二年(1863)因北垣被沙淤压,遂将北垣向南收缩。夯筑,外包青砖,东北角外突。基宽5丈,顶宽3丈,高3.6丈。辟5门: 北广榆、东振武、南镇 ...
龙州堡 : 明长城沿线城堡。位于陕西靖边县龙州乡龙州村。《靖边县志》: 该堡“明成化五年(1469)巡抚王锐建筑,周围凡二里三百一十六步,高二丈至二丈三、四尺不等。东、西门二,楼铺九座。隆庆六年加高,万历六年砖砌。边垣长三十四里,墩台二十座。”今包砖大部被拆,夯垣残存。
元安西路城 : 位于今西安市区,为元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世祖至元九年(1272)封其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次年于城东北浐河之西建安西王宫,其“壮丽似皇居”。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城亦改名奉元城。据李好文《奉元城图》,该城四面各一门,西北隅设马市、羊市、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城隍庙、察院、后土祠等,西南隅置马站、千斯仓、养济院、屯田 ...
巴里坤烽燧 : 清代烽燧。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主要分布在巴里坤通往木垒的古道旁;在巴里坤县城至三塘湖,三塘湖至伊吾、木垒方向也有所见。现存烽燧30余处。皆方形,残高4—10米。大多为夯土筑成,或夹筑木棍,少数基座用石板垒砌。有的烽旁残存房舍数间。是研究清代巴里坤草原同周围地区道路交通和驿传制度的重要遗址。
肃北石板墩 : 汉燧。位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西南40公里石包城乡石板墩村。清代称伯颜墩。系片麻岩、花岗岩夹柴草垒成,底基10米×10米,残高12米。墩周有筑墙痕迹,地表暴露红陶片、灰陶片,陶片纹饰有波纹、垂帐纹和弦纹。
沙岗墩 : 汉燧。位于甘肃民勤县昌宁乡北7公里处。覆斗形,底基南北4米,东西6米,,残高10米。沙土夹芦苇夯筑而成,沙土层厚25厘米,芦苇层厚8—10厘米。周围被流沙壅压。烽周暴露灰陶片、夹砂红陶片。散落灰陶片和沙井文化的粗红陶片等物。由其构筑形制和遗物观之亦属汉燧。 ...
王鼎故居,清 ,渭南,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54号,古建筑,第五批 王鼎(公元1768年-1842年),陕西蒲城人,历任工、吏、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林则徐与王鼎素有交往,在禁烟斗争,同仇敌忾,关系十分密切。林则徐对王鼎非常尊敬,以师礼待之。当林则徐被遣戍伊犁途中得悉王鼎在京效法春秋史鱼尸谏,自缢于圆明园寓所的消息后 ...
LL古城 : 在新疆罗布泊LK古城西北约3公里处。1914年斯坦因在楼兰地区探险时发现并命名。平面长方形,东城墙长71.5米,南城墙长61米,西城墙长76米,北城墙长49米,城门东开。城墙残高3—4米,顶宽1.2—5米,底宽8米以上,粘土与红柳枝、胡杨棍间筑而成。出土有羊毛织物、毡块、汉代丝织品、早期粟特文纸文书、陶片、小件铜饰或珠饰等。有人认为可能是汉伊循都尉府 ...
蒲城南庙,明——清,渭南,蒲城县城关镇关帝庙后巷,古建筑,第五批 《渭南·蒲城县·南庙大殿》陕西名胜简介在蒲城县境内。南庙大殿,为蒲城境内古庙和古建筑,大殿高大宏伟,五脊六兽,雕梁画栋,高雅大方。南庙大殿为蒲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平路庙乡关帝庙,明——清,渭南,蒲城县平路庙乡街道西段,古建筑,第五批 平路庙乡关帝庙时代:明——清地点:蒲城县平路庙乡街道西段保护范围:关帝庙主体四周外延8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平路庙乡关帝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寿圣寺,金——元 ,渭南,白水县西固镇 ,古建筑,第五批 寿圣寺大殿始建于金,兴盛于明,衰落于清,现在的圣寿寺为元代建筑,白水县志记载,明宣德九年、万历十四年、道光十九年均对寺庙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葺。2008年,寿圣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陕西省文物保护局对寿圣寺大殿重新进行了修复。
白水城隍庙,明——清 ,渭南,白水县城关镇,古建筑,第五批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隍庙献殿地处城关街道办南街原城关粮站四库院内。城隍庙献殿坐北面南,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顶饰灰陶花脊,顶施灰瓦。面宽五间12米,进深六椽10米,柱径0.4米,柱高6米,柱头托七架梁,梁间施木联系枋,前后带单步梁。西山墙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重修城隍庙碑记。献殿 ...
韩城郭家民居,明——清,渭南,韩城市金城大街南段,古建筑,第五批 时代:明——清地点:韩城市金城大街南段保护范围:民居院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外延8米,西外延15米,南、北各外延18米。2008年,韩城郭家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丰昌(酱园)旧址,明末清初,渭南,韩城市金城大街北段,古建筑,第五批 永丰昌(酱园)旧址时代:明末清初地点:韩城市金城大街北段保护范围:院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外延8米,南、北各外延18米,西外延15米。2008年,永丰昌(酱园)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古街房10号,明——清,渭南,韩城市金城大街中段,古建筑,第五批 韩城古街房10号位于韩城市金城大街中段,在金城大街的两侧,有众多的明清店铺,兼有商贸和居住的功能。“古街房10号”位于金城大街中段东侧,为这里典型的店铺形式,包括街房、前院、中院、后院、正房等10座建筑。
韩城解家民居,清,渭南,韩城市箔子巷,古建筑,第五批韩城解家民居 时代:清 地点:韩城市箔子巷 保护范围:民居院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西、南边各外延50米,北外延8米。 2008年,韩城解家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高家祠堂,明——清 ,渭南,韩城市北营庙巷,古建筑,第五批 韩城高家祠堂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大街北段西侧北营庙巷内。东接北营庙,西至院墙,南临北营庙巷,北至小高巷。韩城高家祠堂始建于明代,系元末直隶河间府人士韩令高益,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致仕后所购。祠堂坐南向北,南北长约26米,东西宽14.6米,占地面积约380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 ...
韩城苏家民居,清 ,渭南,韩城市西环路,古建筑,第五批 苏家原是韩城苏、牛、薛、张四大财东之一,业主苏永诚是韩城市薛曲人,约在清嘉庆道光廿间,在苏州开设了"和合苏"绸缎庄,前有门市,后有丝织厂,批零兼营,生意亨通。人称"苏百万",道光中年苏永诚为韩城引进杭育桑苗法并大为推广,为韩城养蚕、丝绸业做出巨大贡献。其故居在建国后为粮食 ...
逻娑城 : 吐蕃都城。《通典·边防·吐蕃》:“其国都号为逻娑城”。《旧唐书·吐蕃传》作逻些城。唐诗人高适《九曲词三首》: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逻逤即逻娑。《西藏志》作拉萨。故址在今西藏拉萨。
吉灿升故居,清,渭南,韩城市金城区箔子巷东段,古建筑,第五批 吉灿升故居位于韩城市金城区箔子巷东段南侧。系清咸丰年间泰安府盐运使、按察使吉灿升之故居。故居坐南向北,现存并列东、西两院,保存较为完整。 东院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院落通宽9.2米,通长约25.6米。沿院落轴线自北向南坐落有门房、上房,又于轴线两侧各有厢房一栋。整个院落错落 ...
凤翔东湖园林,明——清,宝鸡,凤翔县城东关,古建筑,第五批 凤翔县东湖公园在陕西省西部凤翔县县城东部,渭河支流湋河上游。有内外二湖,内湖为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疏浚,外湖是清光绪年间开凿,统称东湖。湖中建有洗砚亭、君子亭、春风亭、鸳鸯亭等,外湖建有山庄、苗圃、荷塘等。系城区风景湖。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 ...
塔兰拜兴古城 : 西夏城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笋布日苏木恩格尔乌苏嘎基乌兰拜兴平川上。平面呈长方形,长45米,宽25米,墙垣较完整。西北隅存石屋残址一处。采集到瓷碗、灯盏、花瓶等物。
通沟石古城 : 汉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苏木巴音笋布日嘎查雅布赖山通沟沙丘的平台上。平面呈梯形,可分北城、南城、西城三部分。北城正方形,每边长33米。南城长方形,长37.8米,宽35米,北、西二垣正中各开一门,分别与北、西城连通。西城角梯形,直边长70.8米,斜边长72米。城外正南60米处排列小型烽燧5座,烽燧南北走向,间距30米许。城外东边有不规则形 ...
凤翔周氏民居,明——清,宝鸡,凤翔县城通文巷,古建筑,第五批 凤翔周氏民居位于凤翔县城文昌巷中段,是明清两代儒商周氏家族在县城的府居,原有三座三进四合院,现仅存中西两院两进院落,共十五座房子。周家祖居县城东北郊周家门前村,始祖为发迹于明代中期的周恕,其子周冕,其孙进士周易著名于嘉靖、万历年间,举人周有为,周有人著于明清易代前后, ...
查干敖包城址 : 西夏、元代城址。元为兀喇海路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额日布盖布日格嘎查北约15公里的平川上,南距甘肃山丹县红寺湖25公里许。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10米。四角筑角墩,角墩亦正方形,边长4米许。采集到夏、元时期的瓷碗、灯盏、瓷器和铁器残件等物。《元史·地理志》甘肃行省条: “兀刺海路,阙。太祖四年,由黑水城北兀刺海西关口入河西,获西 ...
小方城 : 汉代城障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额肯查干牧场东南40公里处、黑河东岸。座落在一座高4米的夯土台上,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300平方米。基宽3米,残高4米许。墙顶留有宽0.7米、深0.4米的回廊形走道。地表数落少许灰陶片。城周有10余座烽燧断续相接。
南昌宫,明——清 ,宝鸡,宝鸡市陈仓区西秦村,古建筑,第五批 在今宝鸡陈仓区虢镇西秦村,旧志载,一名玉泉观,一名小蓬壶。宫中有白鸡泉,水分两窍,交流成沼,松柏郁郁,仿佛蓬莱仙岛,故名小蓬壶。另有一说 : "闻海有神山,曰蓬莱,曰方壶,仙者之所居也。……周原之麓,有元长春丘真人昔曾居之地,以仙灵名非虚饰矣。" ( 见道光五年所立《重修小 ...
大方城 : 又名伊和都布勒井城,汉至元代城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额肯查干牧场西南13公里、黑河东岸砾石滩上。平面呈正方形,每边38.5米。夯筑,夯层厚8—10厘米。基宽约3米,残高1—4米。四角置角墩,角墩圆形,直径4米许。东垣正中开门,门宽约3米。城内紧贴西垣有烽台一座,烽台正四方棱台体,底基每边长5米,残高约7.5米。散落少许泥质灰陶片和大量元代瓷片。
居延城 : 汉张掖郡居延县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吉日格郎图苏木东16公里处、古弱水下游干河床西岸,即K710城。城周沙丘累累,城垣遭受严重的风蚀沙埋。略呈正方形,北垣126、西垣122、南垣127、东垣131米,基宽4米许,残高1.7-4米。夯筑,夯层厚13-17厘米。四角置角墩。南垣正中开门,门宽7米。城内高阜处尚存房宅残址,并有窖址一处,陶窖砖砌。城外东北约2公里范 ...
梁星源祠,清,宝鸡,岐山县范家营村(原范家营高中内),古建筑,第五批 5月5日,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专家、市县文物部门领导组成验收组,对梁星源祠保护维修工程进行了初步验收。验收组经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审查资料、质询提问等环节,同意该维修工程通过初步验收。梁星源祠位于岐山县京当镇范家营村,建于清代同治三年(1 ...
居延破城子 : 汉居延都尉甲渠候官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政府西南25公里的戈壁上。为一座构筑坚固的军事性防御小城,由障、坞两部分组成。障呈正方形,每边23.3米,基宽4—4.15米,残高最高4.6米。三层土坯夹一层芨芨草砌筑。南垣东段开门,门两侧筑有台阶式马道可达墙顶。障内流沙淤近城头。坞的北墙连接障墙,方47.5米×45.5米。坞垣土坯垒砌,厚1.8—2米,残高0 ...
K688城 : 汉居延都尉府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一农场四队东南6公里处,汉居延县城(K710)西北约10公里的沙丘中。略呈方形,南北130米,东西127米。夯筑,夯层厚12厘米,基宽3.3米,残高最高 5米。城内外遍布红柳灌丛沙堆,沙堆高与城齐。城内沙堆下部见多处灰层暴露,陶片遍布,采集到网坠、残铁器碎片等物。
李家村防卫楼,清,咸阳,泾阳县龙泉乡西李家村,古建筑,第五批
麻札塔格古戍堡 : 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和田河畔麻札塔格山上。地理座标为东经80°45′,北纬38°31′。戍堡平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总面积为1100平方米。北依山坡垒筑,南凭陡峭断岩,东近河岸。古堡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或里壁和外壁构成; 第二重系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块和生泥块构成; 第三重也由土块构成,属附属建筑。戍堡西面约50米处有烽 ...
阿克斯比尔古城 : 又名其力玛庆,汉语白城的意思。在今新疆洛浦县西北17公里处。或谓古于阗国西城。土坯砌筑,仅存北段,墙呈弧形,长约100米,高约2米,余均没于沙。城西、北两面瓦砾甚多,街衢巷陌可辨,陶片多红泥质,刻水波纹。亦有红泥细薄陶片,刻连环纹,又具兽形器柄及堆砌怪兽面之残陶片。附近所有遗址,均在干河两岸,绵延数十里。
安得悦古城 : 位于新疆民丰县安迪尔牧场场部之北40—50公里处。当地人称古城所在地为开希米库勒。古城形状与阿克考其喀然克古城类似,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30米。城墙用泥垛筑,南边保存较好,残高达6米多,墙基厚达9米多。城门南开。古城附近有佛塔,上圆下方,直径约5米,高度略同。城中心方形庙宇中曾出土婆罗迷文、汉文、吐蕃文等文字的纸质文书,内殿西北角有唐 ...
悟空禅师塔,唐,咸阳,泾阳县嵯峨山第二峰顶上,古建筑,第五批 悟空禅师塔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嵯峨山,为5层砖石结构,高13.3米。1982年,悟空塔被泾阳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所立的"悟空禅师塔"碑记载:悟空禅师塔为纪念唐代悟空禅师而修建,始建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大明嘉靖二十 ...
望仙宫,明——清,咸阳,武功县小村镇下雷村 ,古建筑,第五批 望仙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处于渭河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交接处,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碑文载:平望终南山色,俯临渭水瀑声,通乎楼台。幽间辽夏,不可具状,宫内殿宇,盘盘围围。为武邑胜地。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 ...
武功关帝庙,明,咸阳,武功县武功镇武杨路,古建筑,第五批 关帝财神庙位于武功县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下,面东朝阳,武杨公路临门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南北宽43米,东西狭长147米,占地九亩五分。据地方志载:“绿野亭原在武安王(关公谥号)庙后稍南崖下,有古洞。”由此推测,关帝庙始建最迟应在宋末元初。又据清光绪八年重修碑记载:“关帝庙神会 ...
教稼台,明,咸阳,武功县武功镇 ,古建筑,第五批 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传说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稼的地方。后稷,姬姓,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 ...
旬邑文庙,明,咸阳,旬邑县博物馆内,古建筑,第五批 旬邑文庙位于陕西省旬邑县,旬邑文庙现存唯一的一座大殿,见证了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千古兴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内涵。 旬邑文庙现存大殿一座,坐北面南,面阔五间,长16米,进深3间,宽11.5米,为歇山顶,是典型的七檩六椽式建筑,屋面中心施绿色琉璃瓦,四檐施斗栱,五踩重昂,各角 ...
新兴油店,明-清,咸阳,咸阳市渭城区东明街,古建筑,第五批
二圣宫,清,西安,高陵县张卜乡龙胡村,古建筑,第五批 二圣宫时代:清地点:高陵县张卜乡龙胡村保护范围:二圣宫建筑本体四周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南外延60米,北外延30米,东、西各外延5米。2008年,二圣宫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至王氏宗祠,清,西安,周至县竹峪乡梅塬村,古建筑,第五批 周至王氏宗祠时代:清地点:周至县竹峪乡梅塬村保护范围:门楼、献殿、祭殿建筑基址区域四周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周至王氏宗祠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公明庙,明——清,西安,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古建筑,第五批 赵公明财神庙以华夏正财神赵公明故里和财神历史传承为核心,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它以三进财神殿为核心建筑院落,以偏殿和小庙构成众神体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综合展示园区,打造以财神故里、众神传说、集贤鼓乐为代表的民俗旅游。赵公明,名朗、玄朗、字公明,生于 ...
路翰林故居,清,西安,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古建筑,第五批 路翰林故居时代:清地点: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保护范围:东至路强民家东侧街道西沿,西至路延寿家西山墙,南至门前街道北沿,北至后院墙。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南、北各外延50米,西外延10米。2008年,路翰林故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院门144号民居,明——清 ,西安,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144号,古建筑,第五批 北院门144号民居又名高家大院或高岳嵩故居,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144号,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建筑坐西向东,分为南北三个跨院,面积约2310平方米,因清同治十年(1871)子嗣高岳嵩中得榜眼,故大门悬有"榜眼及第"牌匾。2003年修复后部分对外开放。 ...
户县东岳庙,清,西安,户县甘河镇户县第二中学内,古建筑,第五批 庙内现存残碑《东岳天齐仁圣帝》碑记记载。此戏台建于"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清康熙十六年(167)和光绪七年(1881)有重修。 戏台为台基式建筑。五架梁结构。单檐歇山顶,前坡宽大。出檐深远,檐角高扬;后坡窄小,双角微翘,落于山墙,与墙头相齐。屋面用灰色筒瓦覆盖,前坡有侧脊, ...
户县王氏宗祠,清 ,西安,户县县城北街,古建筑,第五批 户县王氏宗祠 时代:清 地点:户县县城北街 保护范围:祠堂院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0米。 2008年,鄠邑王氏宗祠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坟坡唐墓,唐 ,安康,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高井村,古墓葬,第五批 太子坟坡唐墓时代:唐地点: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高井村保护范围:以封土为中心,东、南至酒厂围墙,西、北各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西、北各延伸100米,东、南同A区。2008年,太子坟坡唐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铜钱沟唐墓,唐,安康,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木竹桥村,古墓葬,第五批 铜钱沟唐墓 时代:唐 地点: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木竹桥村 保护范围:两座唐墓周边各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周边延伸500米。 2008年,铜钱沟唐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里沟墓群,清,汉中,镇巴县田坝乡小里沟村,古墓葬,第五批 小里沟墓群时代:清地点:镇巴县田坝乡小里沟村保护范围:东与李叙学自留地为界,西与李叙江承包地为界,南与吴章春自留地为界,北与李传健自留地为界。东西相距平均约300米,南北相距平均约3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西各延伸20米,南、北各延伸30米。2008年,小里沟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 ...
东晋爨宝子的墓碑。立于晋安帝大亨四年(即义熙元年,公元40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30余里的扬旗田。咸丰二年(1852)时,将碑移至城内诸葛武侯祠,1937年再移至曲靖中学。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宝子碑拓片碑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首作半圆形,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5行15字。 ...
樊哙墓,西汉 ,汉中,城固县五郎庙乡黄家村 ,古墓葬,第五批
张鲁女墓,东汉,汉中,勉县城温泉镇光明村东,古墓葬,第五批 张鲁女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温泉乡中坝村姑子,墓主人为张琪瑛。最早记载张鲁女墓祠的史料,莫过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汉)水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山坟,嵬嵬状高,及即其所,裁(才)有坟形。山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有 ...
李十三墓,清,渭南,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乡李十三村,古墓葬,第五批 李十三墓时代:清地点: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乡李十三村保护范围:以墓冢边缘为中心,四周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李十三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阳墓群,商周、春秋、战国、秦,渭南,华县东阳乡核桃园村 ,古墓葬,第五批 东阳墓群时代:商周、春秋、战国、秦地点:华县东阳乡核桃园村保护范围:华县东阳乡核桃园以东,江凹村以西,李寺村以南,郭村以北;东西1500米,南北2000米,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10米。2008年,东阳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桓公墓,春秋,渭南,华县县城西关螺钉厂,古墓葬,第五批 郑桓公墓位于陕西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长20米,宽15米,总面积300平方米。每年都有大量的郑氏从世界各地来到郑桓公墓前,祭拜先祖,缅怀祖德。郑桓公(?-公元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 ...
雷公墓,时代不详,渭南 ,白水县冯雷镇大雷公村,古墓葬,第五批白水雷公墓,位于白水县城3公里的大雷公村东凤凰沟畔。专线贯通,十分方便。墓地3亩,内有雷公亭,雷公碑和唐宁石柱,瓦当。雷公庙在雷公村内,文革时被毁,后村民集资重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为雷公庙会日,百人千众,云集这里,进行祭祀活动。 雷公,名祥,传说为白水县冯雷镇大雷公村 ...
杜康墓,时代不详,渭南,白水县杜康镇康家卫区村 ,古墓葬,第五批 杜康墓位于白水县城西北8公里处的杜康镇康家卫村,墓在东侧,东接土丘,西临杜康河,南、北均为土丘,墓前有平坦陵地,周围用砖切成花墙,墓前有一通石碑。该墓为汉代,墓冢封土形式为圆丘形,高5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现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明、清《白水县志》载:"杜康,字仲宁, ...
三义墓,春秋,渭南,韩城市巍东乡堡安村,古墓葬,第五批 三义墓位于韩城市西南10公里高门原堡安村东南的古寨内,距离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仅有几公里。是春秋时晋国赵武、程婴、公孙杵臼之墓,故名"三义墓"。也是我国"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见证地。墓地四周筑有围墙,高3米多,系夯筑,周长约300米,成正方形。当地人称" ...
周太王陵,时代不详,宝鸡,岐山县祝家庄镇岐阳村,古墓葬,第五批 周太王陵位于陕西省岐山县祝家镇岐阳村,是周王朝奠基人,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的陵寝。周太王陵是周王朝奠基人,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的陵寝。2008年9月16日,周太王陵被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名称:周太王陵时代:不详地点: ...
七尉墓(七尉坟),唐,咸阳,永寿县城东北渡马乡翟家山村之西南,古墓葬,第五批 七尉墓(七尉坟) 时代:唐 地点:永寿县城东北渡马乡翟家山村之西南 保护范围:五个封土四周分别向外延伸4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米。 2008年,七尉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双山墓,清,咸阳,兴平市桑镇桑镇小学内,古墓葬,第五批 杨双山墓 时代:清 地点:兴平市桑镇桑镇小学内 保护范围:墓冢边缘起南、北各延伸8米,东、西各延伸13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向东延伸11米,向西延伸30米,向南延伸30米,向北延伸8米。 2008年,杨双山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胥陵,时代不详,西安,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古墓葬,第五批 华胥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一个高约20余米,周长约200米的黄土平台突兀出一个不起眼的土丘。华胥陵北依骊山、南望灞河。华胥陵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冢。近日有专家称,华胥氏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陕西省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五十公里,因境内南山盛产美玉,故名。一 ...
赵瞻墓,北宋,西安,周至县二曲镇小寨子村西南,古墓葬,第五批 赵瞻墓时代:北宋地点:周至县二曲镇小寨子村西南保护范围:墓冢四周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4米。2008年,赵瞻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吕柟墓,明 ,西安,高陵县鹿苑镇老屈庄村南 ,古墓葬,第五批 吕柟墓时代:明地点:高陵县鹿苑镇老屈庄村南吕柟墓吕柟(1479-1542),字仲木,号泾野,理学家,今陕西高陵人。明正德三年(1508)以殿试第一而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毕生著述甚丰,有《四书因向》、《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 ...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西汉,西安,西安市雁塔区岳家寨村北,古墓葬,第五批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时代:西汉地点:西安市雁塔区岳家寨村北保护范围:M1墓室主体四周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砺墓,北宋,西安,户县庞光镇杨家堡村,古墓葬,第五批 杨砺墓时代:北宋地点:户县庞光镇杨家堡村保护范围:墓冢四周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杨砺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烟墩山烽火台遗址,宋、元至明,榆林,靖边县席麻湾乡烟墩山,古遗址,第五批
清坪堡遗址,明,榆林,靖边县高家沟乡南门沟村,古遗址,第五批 清平堡--杜羊圈边墙 清平堡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堡。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靖平堡在威武堡西五十里。旧为白洛城。天顺中,守将房能请移于城北砖营儿,不果。成化二年,王复复奏移之,改今名。七年,余子俊以去水太远,复还旧治。嘉靖二十五年,寇入梁家塘,复犯靖平堡 ...
镇罗堡遗址,明,榆林,靖边县杨米涧乡镇罗堡村,古遗址,第五批 镇罗堡,明长城榆林镇重要关堡。据《靖边县志》载:"城设平川,极冲中地。周围三百三十丈,高二丈二尺至二丈六、七尺不等,南北城门二。"此城堡已于清同治六年(1867)毁。明时镇罗堡辖长城"三十里,墩台十一座。"镇罗堡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米涧乡镇罗堡村。原名喁口砦(同 ...
镇靖堡遗址,明,榆林,靖边县镇靖乡乡政府驻地,古遗址,第五批 镇靖堡在陕西靖边县东北八十里。名白滩儿,亦名白塔涧口。明初守安塞县塞门。成化三年,尚书王复请移于榆柳庄,改名镇靖,后又移此,城在山畔。清时有都司驻守。明长城榆林镇重要关堡。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距长城约2公里。据《靖 边县志》载:镇靖堡,"明初始守寨门,成化五年(1469)巡 ...
霍光墓 : 茂陵陪葬墓之一。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吴乡陈阡村。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兄弟,出入禁闼20余年,深得信任。武帝晚年,任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昭帝。昭帝死,又拥立刘询,即为宣帝。地节二年(前68)卒,宣帝及皇太后亲临其丧。陪葬茂陵,“发三河卒穿复土,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汉书·霍光传》)。墓冢底部长72、宽64米,冢高19.5米。 ...
李光弼墓 : 唐赠司空李光弼(708—764)墓。位于陕西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许。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后代郭子仪镇朔方,曾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封冢已淤于地下,现地表存唐碑、清碑各一通。唐碑高4.03、宽1.30、厚0.4米,碑圭阴刻篆文“大唐赠司空李府君神道之碑”。碑文杨炎撰,隶体23行,行34字,书法挺秀遒劲。碑立于大历三年(768)三月。清碑 ...
萧何墓 : 汉高祖长陵陪葬墓之一。《重修咸阳志》卷一: “萧何墓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王村西一里。”可能即今陕西咸阳长陵东北徐家寨双冢。萧何是刘邦的丞相,为西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惠帝二年(前193 ),卒于长安,葬于长陵东司马门道北。
吐谷浑王族墓 : 位于甘肃武威市南营乡青嘴村祁连山北麓山前丘陵间。为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墓葬区。先后发现弘化公主、青海王慕容忠及夫人金城县主、代乐王慕容明、政乐王慕容煞鬼、辅国王慕容宣彻、燕王慕容曦光及夫人武氏、元王慕容若夫人李氏等墓葬。出土木俑、木驼、木马、纱、罗、绮以及大量的陶器、漆器、骨器等珍贵文物,皆制作精美,工艺高超。并出 ...
新城公主墓 : 在陕西礼泉县昭陵东南一小山梁上。新城公主为唐太宗第21女,长孙皇后生。先嫁孙诠,更嫁韦正矩。暴卒后陪葬昭陵。因山为墓,墓前有石人二尊,石羊一只,石望柱二根,石碑一通,土阙一对。
城阳公主墓 : 在陕西礼泉县昭陵。城阳公主为唐太宗第16女。先嫁杜荷,荷被诛后,又嫁薛瓘。咸亨年间夫妇同死,陪葬昭陵。墓呈覆斗形,高20米。
晋皇室于洛阳城南辟雍所立的大碑。咸宁四年(278)立。1931年春于河南偃师县东大郊村北的汉晋辟雍遗址出土,该地在洛阳汉魏故城南郊开阳门外御道东侧,现该碑仍存原处。碑文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和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等事,故称辟雍碑。该碑是中国现存晋碑中最大最完好的一座。▲ 洛阳汉魏故城辟雍碑为一整块石料刻成,插置于覆斗形碑座上,通高3.22米,宽 ...
安南入天竺道 : 唐代由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印度的道路。见《新唐书·地理志》所附贾耽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主要路线一自交趾(今越南北部)西行进入云南境,经八平城(今云南蒙自北)、曲江、晋宁驿、云南城(今祥云县云南驿)、龙尾城(今下关)等地至阳苴咩城(今大理),再西行至永昌(今保山),渡怒江经诸葛亮城(今龙陵)、乐城(今瑞丽)进入骠国(今缅甸境内),再越过黑山( ...
斯基泰贸易之路 : 公元前7至前4世纪横贯欧亚草原的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道路。据希罗多德《历史》,此路西起伊斯特河(今多瑙河)下游,东经坦奈斯河(今顿河)的斯基泰亚(斯基泰人居地),到达阿尔泰山脉西缘。以下分为两支: 东北行,经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至巴泽雷克和米努辛斯克为一路; 东南行,沿阿尔泰山麓进至准噶尔为一路。古代斯基泰文化广泛用于制作和装饰马 ...
陀历道 : 古代经过陀历国的道路。见《佛国记》及《释迦方志》。陀历国,故地在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达迪斯坦(Dardistan)附近。此道为南北交通的重要路段。东晋僧人昙猛取此道由印度归国,法显亦经此道前往印度。
罽宾乌弋山离道 : 汉西域道路。《后汉书·西域传》:“自皮山西南经*乌秅,涉*悬度,历*罽宾,六十余日行至*乌弋山离国。”路途甚为险恶。
大宛道 : 西域中道越葱岭后途经大宛的道路。《隋书·裴矩传》: “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今地中海)。”该道西汉张骞通西域时已开通。此后,使节、商客络绎不绝,直至元、明时期,仍然兴盛。又汉元帝末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曾率西域兵丁由南道越葱岭,经大宛进攻*郅支城,疑为通过大宛 ...
安西入西域道 : 唐安西大都护府治所龟兹西通中亚诸国的道路。疏勒为其枢纽。由安西出柘厥关(今新疆库车县西的玉其土尔·夏克土尔遗址),渡*白马河,一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经俱毗罗城、*拨换城,渡*思浑河,过据史德城,西达疏勒。由此西逾葱岭可至拔汗那、康国。具体路线是: 由今喀什噶尔西经栏杆、明尧克、乌恰、乌音克恰提、萨雷塔什; 西北经奥希、安集延, ...
新城堡遗址,明,榆林,靖边县新城乡新城村,古遗址,第五批 新城堡遗址时代:明地址:靖边县新城乡新城村A区:以城堡四周城墙遗迹为界,向外延伸100米。B区:A区四周各延伸100米。2008年,新城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兴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油房庄乡王湾村,古遗址,第五批 新兴堡位于今定边县城东南80里的王子川河上游油房庄乡星星堡城村。明前期官军驻守砖井堡,成化11年,在东海螺城旧址建新兴堡,移旧堡官兵驻守。
柳树涧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郝滩乡柳树涧海子湾村,古遗址,第五批 柳树涧堡是明长城榆林镇重要关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据《定边县志》载:柳树涧堡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巡抚董威建,隆庆六年(1572)增高,万历六年(1578)砖砌。周围凡三里七分,楼铺一十八座。"柳树涧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堡。 明时柳树涧堡为延绥镇 ...
三山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冯地坑乡新城滩村,古遗址,第五批 据实地勘查,三山堡位于冯地坑乡西7公里,定边县与盐池县交界处,东至下乱沟村1000米,城墙保存完好,城筑在山畔,周长2400米,今无人居住。三山堡 在定边县西南45公里。北宋时称三山儿,属盐州。明成化十一年(1475)巡抚余子俊督修堡城。《延绥镇志》载:"三山堡,东至石涝池堡六十里,西 ...
砖井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砖井镇,古遗址,第五批 砖井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12公里的砖井乡政府驻地北一公里。明长城延绥镇关堡。明代该堡驻守军丁及守瞭军共850名,配马骡433匹,设操守、坐堡、守备各1员;清康熙年驻守兵110名,设守备1员统辖。砖井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砖井乡北高速入口以南。明长城延绥镇西路关堡。砖井堡,明正统2年创建于定边县城 ...
怀远堡遗址,明,榆林,横山县横山镇柴兴梁村,古遗址,第五批 怀远堡,是明长城榆林镇关堡。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堡城砌筑的砖石已拆为民用,其夯土北城墙保存稍好,其余三面均成断续的残存状。城南门已毁。东门砖券洞被农民改为窑洞居住。北门尚存,现为农民盖杂草的库房。堡内原有鼓楼已毁,仅存楼台。怀远堡为延绥镇中路所辖十营堡之一,驻兵42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