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论坛预告|石窟保护技术及新数字应用——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同期学术活动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9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博览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源 (北京) 文化发展中心、德国莱比锡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LMI Leipziger Messe International GmbH)联合承办。本届博览会特设石窟专区,中国古迹遗址保

• 论坛预告|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旅游开发论坛——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同期学术活动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9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博览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源 (北京) 文化发展中心、德国莱比锡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LMI Leipziger Messe International GmbH)联合承办。同期学术论坛本届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

• “临漳邺城佛造像艺术”研讨座谈会在国博举行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邯郸市政协、临漳县政府和县政协联合举办的临漳邺城佛造像艺术研讨座谈会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背屏上的飞天和佛造像 国家博物馆供图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所展示造像主要出自2012年河北临漳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为中国佛教考古重要发现之一。经过16天的抢救性发掘,该埋藏坑出土文物2985件(块),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和唐代,大部分是东魏、北齐时 ...

• “继往开来的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纪要

  迄今为止,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35年。虽然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反思。为更好地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提出规范,2019年10月18-19日,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举办“继往开来的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合影  会议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 ...

• 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与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学术会议纪要

  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与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主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英国、比利时、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各主要考古教学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杰出学者参会。 ...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大有读书荟” 邀请赵声良主讲“敦煌与中国传统文化”

10月23日晚,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主办、厅局班(第74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题承办的第10期“大有读书荟”在大有书局举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出席活动。本期“大有读书荟”邀请赵声良主讲“敦煌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与学员进行互动。赵声良,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敦煌石窟艺术和中国美术史研究,代表作有《敦煌石窟艺术简史》《敦煌壁画风景 ...

• “敦煌不再遥远——走进南京”展览亮相南京融交会

“2019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于10月25日至27日在江苏省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举办,敦煌研究院应邀参加了此届以“新时代、新体系、新体验”为主题的融交会,并举办了“敦煌不再遥远——走进南京”展览。敦煌不再遥远——走进南京展览现场“敦煌不再遥远——走进南京”展览分为文物保护研究历程、数字敦煌、多媒体互动体验节目、莫高窟环境及“六带一体”风沙防护体系沙盘复原模型、具有科技类元素的高保真复制 ...

•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向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向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2019年10月26日)敦煌研究院是我省负责管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文化遗产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70多年来,以“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女儿”樊锦诗为优秀代表的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传承弘扬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精心守护和修复敦煌石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努力探索 ...

• 七省区“唐蕃古道”文物首次在陕西展出

 10月25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主办,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青海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青海省湟源县古道博物馆参展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首次在陕西展出,175件(组)精品文物集中展示千百年来“唐蕃古道”上的历史往事。  展览分为“唐蕃古道的缘起”“唐蕃 ...

• 七省区精品文物在陕历博展出 再现唐蕃古道盛况

昨日,观众在展厅观赏精美文物。记者 张宇明 摄原标题:快来“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寻找文成公主的印记本报讯(记者 张佳) 全长3000余公里的唐蕃古道,不仅留下了文成公主的足迹,也留下很多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珍贵历史。10月25日,“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开了一幅民族交流的历史画卷。“唐蕃古道 ...

• “融合之路”北魏文化旅游交流会在洛阳召开

  9月25日上午,作为2019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主题活动之一的“融合之路”北魏文化旅游交流会在洛阳召开。该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山西省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三地的文化旅游局主管领导、北魏文化研究专家、旅行社代表、媒体代表共2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  呼伦贝尔、大同、洛阳三地都与北魏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呼伦贝尔市是北魏文化的发源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北段 ...

• 二里头考古发掘这些年

  许宏  1959年,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从此开始了二里头遗址60年的考古发掘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考古队主要致力于建立二里头文化的分期框架。在赵芝荃的主持下,二里头工作队先后完成了一号宫殿基址、二号宫殿基址、宫殿区以外的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和一般居住遗址等的发掘,对二里头遗址的整体布局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建立了1至4期文化框架序列,确定了遗址的都邑性质。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二代考古 ...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两天接待3万人次,周一闭馆

            周末我市晴天晴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人山人海,两天共接待观众3万人次。28日(今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例行闭馆,提醒大家不要前往参观。  据介绍,闭馆期间,工作人员将对馆内陈设及建筑进行维护,以便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正常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4:30。参观时,请大家看好出行时间。(洛报融媒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徐帆/文 洛报融媒张怡熙/图)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四天接待游客6.5万人次

          近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开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介绍,20日至23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26日、27日,为博物馆开馆后的首个双休日,预计会迎来新的参观高峰。  赵晓军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9时至16时30分。对于观众高涨的参观热情,博物馆已做好相关应对预案,但由于博物馆的承载量有限,提醒大家错 ...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大规模甲骨文文化展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10月22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该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  展览主要分为甲骨文的发现与制作、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会以及甲骨文的研究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叙述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文例、字形特点特点及甲骨文的分组,让观众和读者对甲骨及甲骨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展示甲骨文及其反映 ...

• 每周五周六,快来洛阳博物馆感受奇妙夜!

    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参观  夜游博物馆,感受奇妙夜。近期,洛阳博物馆每周五、周六已延长开放时间至20:30,受到市民和游客欢迎。夜间开放举措在我省文博系统中属首次尝试,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一次主动改革,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和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给洛阳旅游‘夜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获好评  北京游客潘先生是夜游洛阳博物馆的“尝鲜者”,他说,在博物馆入口处,设置 ...

• “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 出土文物特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幕

  为贯彻落实中乌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进一步弘扬传统友谊,深化交流合作,6月20日,为期3个月的“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部副部长阿济洛娃、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阿卡巴罗夫及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科学院相关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 ...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展示夏都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

  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翟镇镇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举行开馆仪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在这里,世人将看到夏都文化、二里头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届时,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

• 曲高亦和众——文化遗产大众化传播论坛胜利闭幕

  洛阳民俗博物馆讯10月20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洛阳市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编辑部、中国博物馆协会传媒专业委员会、洛阳民俗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曲高亦和众——文化遗产大众化传播论坛在洛阳上阳宫文化园举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中国博物馆协会、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领导和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赢在博物馆》节目、北京卫视、 ...

• 航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宫城遗址    洛河古道复原工程    游客服务中心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0日起将 ...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我市“博物馆之都”建设再迈坚实步伐,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步开幕。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就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60年的成果进行介绍,省文物局副局长贾连敏主持会议,副市长魏险峰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背景、项目基本情况、系列活动安排及总体筹备情况作了介绍。  △ 二里 ...

• 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主旨发言摘要

    中秘文化中心主任爱德华多·扬·莫塔  在秘鲁,被破坏的遗址让人扼腕叹息;在墨西哥,高科技让遗址焕发生机……在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这一主题,谈到不少成功的古都保护案例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如果您感兴趣,就跟记者一起看看吧!  探寻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结合点  去年首届世界古都论坛发布的《洛阳宣言》让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论坛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国 ...

• 第八批国保单位公布!洛阳独揽9处

  徐阳墓地  兴福寺大殿  苏羊遗址  孙家洞遗址出土人牙-下侧门齿  西朱村曹魏墓M1墓道  洞真观三清殿  东汉石象  福昌阁  九龙庙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简称“国保单位”),全国共762处,洛阳独揽9处。至此,我市国保单位总数跃至51处(54项)。  此次公布的第八批国保单位全国共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从类型看,包括 ...

• 竹刻家金西厓诞辰130年,上博将呈特展“金石筼筜”

今年是竹刻艺术家金西厓先生诞辰13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12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推出纪念展“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纪念这位在中国竹刻艺术史上集大成型的人物。金西厓与众多艺坛名宿、画界巨子皆有往来,先后与其有过合作的名家包括吴昌硕、溥心畬、吴湖帆、沈尹默、罗振玉、张大千、齐白石等等,京津沪苏杭等地名家几于尽揽,甚至还有日本画家渡边晨亩,这是同时代其他竹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竹刻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 ...

• 卢浮宫达·芬奇大展:最伟大的是飞机坦克手稿,而非蒙娜丽莎

10月24日,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法国卢浮宫举办了“达·芬奇展”,展出了约15幅油画,并辅以160件素描和手稿等,全面回顾他的职业生涯。在评论家乔纳森·琼斯看来,展览“前所未有地全面揭示了达·芬奇作为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和无限好奇的生命观察者的真实身份,而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古典绘画大师。””法国拥有的最伟大的达·芬奇作品不是《蒙娜丽莎》,而是手稿B——展出的左页中,是用清晰的墨水线精确画出的关于直 ...

• 10月27日起冬航季航班换季,敦煌机场新增 广州、郑州、西宁航线

2019年10月27日起,敦煌机场将迎来2019-2020年冬春航班换季,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时刻。为满足旅客需求,换季后敦煌机场将新增广州、郑州、西宁3个通航城市,同时推出一大波特价优惠机票,最低至220元起,以下为冬航季新增航班时刻明细。1、广州=兰州=敦煌航班号:HU7315/6 机型:B738每周二、四、六执飞敦煌16:30-18:15兰州19:05-22:10广州广州10:15-13:20兰州14:10-15:50敦煌2、郑州=西宁=敦煌航班号:CZ8245/6 机型:B738每周三 ...

• 冬春季节来敦煌 部分好景免费看

10月25日,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新华社兰州10月26日电(记者马宁、张玉洁)冬季将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敦煌市推出大批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在冬春季节前来旅游。部分5A、4A级景区可免费参观。据了解,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世界地质公园、玉门关等景区(景点)实行半价优惠。莫高窟冬春季参观的洞窟较旺季增加4个。敦煌市内宾馆饭店 ...

• “敦煌唐代艺术”研讨会在莫高窟召开

2019年10月25日上午,由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敦煌唐代艺术”研讨会在本院小报告厅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研讨莫高窟唐代及以前洞窟题材的考证、诠释和壁画艺术风格的的发展演变为主题。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元林主持,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八木春生、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祁晓庆、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馆员末森薰、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馆员赵燕林作学术报告,院敦煌学信息中心、考古所、美术所、保护所等部门人员 ...

• 《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刘灿铭:写经,是致敬古人,亦是自我修炼

在书法史上,晋人风度一向为书者所推崇,然而,晋至今已远,我们当今能看到的晋时大书法家的真迹,屈指可数。然而,敦煌写经的出土,不但让当代的书家们看到了大量晋人的书写真迹,而且还上承简牍,在“二王”之外,为书法家们描绘出另一条隶变的道路。2019年10月25日,《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第二十七期如约开讲。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南京书画院院长刘灿铭受邀担任本期主讲嘉宾,为大家带来《敦煌写经书法当代价值研究》的专 ...

• 林铎会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0月26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今天下午在兰州会见了“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总书记亲自颁授奖章,这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继去年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后,樊锦诗获得的又一殊荣。林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樊锦诗表示祝贺。他说,新中国成立70年 ...

•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载誉归来!

樊锦诗先生接受总书记亲自颁奖(图片源自新华网)10月24日10时许,在敦煌机场,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从北京载誉归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院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廖士俊,以及有关部门干部职工一同到机场迎接,向樊锦诗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载誉而归的樊锦诗先生当大家翘首以盼时,身着素雅深蓝色外衣的樊锦诗先生迈着坚毅的步伐缓缓地走出飞机舱门,尽管步履稍显蹒跚 ...

• “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受全面保护 石窟本体加固工程基本完成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对“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壁画和岩体进行全面保护,眼下石窟本体加固工程基本完成。  在内蒙古西部的阿尔巴斯山主峰东30公里处的草原上,一座突兀而起的平顶桌形小山分外引人瞩目。小山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至90米,垂直高度约40米。山体四周红砂岩峭壁上,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当地人称“百眼窑”。这就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草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阿尔寨石窟。草原上远眺阿尔寨石窟 ...

• “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亮相国博

  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作为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对 ...

• “巴蜀符号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3讲)讲座纪要

  2019年10月14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13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刘国祥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严志斌研究员带来了题目为“巴蜀符号概说”的学术讲座。主讲人 严志斌研究员  严志斌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巴蜀符号的定义。在四川、重庆地区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这类符号,学界多称为“巴蜀符号”。巴蜀符号的

• “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纪要

  2019年9月26日至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导,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院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西安曲江宾馆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 ...

• 湖南安慈高速沿线新发现二处旧石器遗址

  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东、西连接杭瑞高速和常张高速,途经安乡、津市、澧县、临澧、石门和慈利五县。这一区域是湖南先秦考古遗址的重要分布区,尤其是澧水流域的众多丘岗埋藏着大量旧石器遗址。2019年4-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安慈高速沿线区域进行了旧石器遗址专题调查,新发现二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图一)。以下对这两处遗址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图一 新发现两处旧石器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1、摩天岭旧石器遗址 ...

• 浙江宁波北仑发现汉代陶瓷合烧窑址

  2019年9月始,为配合宁波市北仑区黄山路西延(富春江路-小浃江路)工程(隧道段)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北仑小港街道王家溪口村南侧的平风岭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清理汉代龙窑1座,出土数件陶器、原始瓷器及数量丰富的窑具。  发现的龙窑建造在较为陡峭的山坡上,下为基岩风化层。现存窑址斜长11.85米、内宽3.1~3.8米;窑首坡度25°;窑尾处有一平台;中部坡度达3 ...

• 浙江绍兴宋六陵二号陵园考古发掘再获重要成果

 绍兴宋六陵,为南宋时期帝后陵墓攒宫所在。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一号陵园遗址,基本确定了一号陵园的中轴线建筑(享殿)和园墙范围,并探明了该陵园内皇堂(墓穴)的具体位置与规模。  2019年4月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启动了二号陵园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二号陵园位于一号陵园东侧约120米,现标记为“孝宗陵”保护区。经过田野发掘,考古人员在遗址内揭示 ...

• 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云南澜沧成功召开

10月24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出席会议并致辞。刘玉珠指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主要的茶树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拥有类型丰富的茶文化景观,多年来,国家文物局始终致力于不断推进包括茶文化景观在内的各类

• 2019 | 第二届国际宗教艺术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国际宗教艺术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成都主办:四川大学承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10月26日—27日会议召集、学术策划:李翎(13520163510,1979009712@qq.com)会议秘书(总协调):苑雨萌(15828002161,657092042@qq.com)会议召集助理:张莹子(1317316331@qq.com)手册英文翻译:毛一茗(1409471355@qq.com)

• 学术会议 | 中国古代酿酒蒸馏工艺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酿酒蒸馏工艺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10月26日至27日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办,邀请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学者参会,敬请各界关注。往期回顾:“博望论坛”第94-95期 | Svetlana Shnaider教授系列讲座“博望论坛”第90-91期︱曹建恩:内蒙古考古七十年 孙金松:朔方遗城“博望论坛”第92期 | 赵丰:丝路之绸研究的框架与实践

• 推荐 | 第六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论文征集

“中法文化遗产法研讨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法国奥弗涅大学法学院于2011年发起的系列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第六届研讨会将于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邀请中法两国文化遗产法学者、遗产管理者及从业者围绕法国《遗产法典》和中国《文物保护法》修订涉及的关键问题展开交流研讨。现面向国内外征集会议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6月15日。第六届中法文化遗产法研

• 文化遗产法论坛论文征集(人大—图卢兹大学—悉尼科大—肯特大学四校联办)

今年10月24日由人大—图卢兹大学—悉尼科大—肯特大学四校共同发起的“文化遗产法论坛”将在北京举办,围绕近代因外国侵略或占领导致的流失文物返还问题展开交流研讨。现面向国内外征集会议论文,摘要提交截止6月15日。参会嘉宾还将在论坛结束后进行一系列文化遗产法专题讲座,欢迎大家关注清源的后续预告,参加论坛活动,了解文化遗产法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遗产保护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流失文物的所有权归属、博物馆藏 ...

• 洛阳明代福王府旧址考古又有新发现!

  20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老城区青年宫广场的明代福王府旧址又有考古新发现:在原来的一对汉白玉石狮中间,离地表约一米的堆积中,发现了一块大型龙形浮雕石雕。   20日上午,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这块大型石雕虽有些破损,但丝毫不影响其精美程度,龙形浮雕上雕工精湛的云纹清晰可见。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这块石雕大体完整,残存部分长3.75米,宽1.8米,体积庞大。他经过查

•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发布会现场10月21日上午,《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该书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撰写,译林出版社出版,是献礼新中国70年华诞的重点图书。发布会由译林出版社、甘肃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联合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国家文物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司司长朱晓东,中央文史研究馆文 ...

•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她是樊锦诗,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并且还在继续做着贡献。2019年,国庆前夕,樊锦诗先生获 ...

• “一带一路之丝路筑梦”摄影季在敦煌开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甘肃省文联、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之丝路筑梦”摄影季于10月20日在敦煌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幕。本次“一带一路之丝路筑梦”摄影季是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而举办,旨在发扬丝路精神,贯彻落实“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幕式现场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副主席李学亮、潘朝阳,顾问王玉文,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欧非处处长李琦,综 ...

• 广至藏族乡学区师生赴敦煌研学活动

2019年10月14日至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邀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组织的广至藏族乡学区师生赴敦煌研学活动在莫高窟举行。此次活动分为6天,全学区三至六年级510位师生参与。为了让师生们顺利参观,在参观前一天下午,敦煌研究院派出的大巴提前抵达学校。第二天清晨7点在校园集合,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由负责老师带队乘坐大巴。清晨的瓜州还沉睡在深秋的寒气之中,虽然 ...

• 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周年庆典在良渚举行

  10月18日,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十周年庆典、第九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首届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在杭州良渚开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成员代表、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200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成立,每年举办一次联席会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秘书处决议在2019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代表齐聚良渚共谋未来

 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的主会场活动正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36家已经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代表,与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代表共聚良渚,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18日举行的艺术周开幕式上,与会代表发布《关于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良渚共识》。共识表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考古持续、规划先行、一址一策”的建设理念,始终保持公益属性的主导地位;要持续不断创新、开放,力争实现公园“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