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余音绕梁: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空间的古戏台

2021年7月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第十三场“汲古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余音绕梁: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空间的古戏台”为主题,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潞伟,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杨阳为主谈嘉宾,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麻国钧为评议人,中国艺术研究院 ...

• 看嘉定这家博物馆里的塔钟、挂钟,如何诉说“时间”

澎湃新闻获悉,历时三年时间改造升级,坐落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的“大来时间博物馆”于近期重新开放。改造后的博物馆面积从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大到1500平方米,馆藏数量也从100余件增加到1000余件。这里收藏和陈列着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机械钟,如教堂塔钟、旧皇家天文台锥摆钟、白鹦鹉挂钟、日晷钟、海航月相钟……每一款钟从结构工艺到外形纹饰,都在静静诉 ...

• 福建考古:钩沉海上丝路的“和合共生”

  作为中国风靡世界的雅韵符号,瓷器代表了一种来自东方的风尚,而记者眼前这尊孔雀蓝釉陶瓶,却满溢异域风情之美:广腹小底,瓶腹一圈粗绳纹贴塑,孔雀蓝的釉色厚而晶莹。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的“和合共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文物展上,福州刘华墓出土的孔雀蓝釉陶瓶令人惊艳。  22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持续举行之际,福建举行多个考古博物 ...

• 西藏石窟寺调查取得初步成果 确立时代发展链条

  记者22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通过专家验收,共调查石窟寺及摩崖造像277处,初步确立了石窟寺兴起、发展、繁荣的时代链条。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说,此项调查工作完成了65万余字的《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和277处遗迹点的调查和各点报告,为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

• “蛟河前进古城的考古工作”学术研讨课程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六)

  2021年7月13日下午,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利用雨休间隙,继续开展学术研讨。本次研讨课由来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员解峰主讲,介绍2015年度蛟河前进古城的考古工作。  前进古城位于吉林省蛟河市前进乡,于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既往对这座山城遗址的性质,有渤海、辽等不同认识。2013年,前进古城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七批 ...

• “金帝夏宫——崇礼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五)

  本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采取田野实践、专家授课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业。学员研讨交流是整个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繁忙的发掘季,利用雨休时间,研修班学员将逐一介绍自己负责、参与的发掘项目或以往从事的研究课题,并以此同研修班学员、辽上京考古队师生展开学术探讨。  7月13日上午,来 ...

• 世遗嘉峪关启预防性保护:数据监测找病因 小修小补做试验

图为7月中旬,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它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高展 摄中新网兰州7月22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 李亚龙)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如今,当地文物部门不仅将无人机、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技术不间断运用于遗产监测和日常保养维护中,开启预防性保护;当地文物 ...

• 新发现 | 江苏常州北舍庄遗址发现春秋早中期土墩墓

北舍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北舍庄村北,北邻金府路、西邻龙源路、南临北舍庄路、东邻永泰路。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0′46″,东经119°50′56″。2020年9月,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发现该遗址。2021年1月-6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通过发掘,清理不同时期遗迹73个,包括1座带环壕的土墩墓、1个灰坑和71 ...

• 暑期如何游故宫:提前订票,纳凉路线,知识课堂

疫情常态化以后,出于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疫情防控的考虑,同时兼顾观众游览的体验,故宫博物院每日限流3万人次。因学生们纷纷进入暑假期间,游览量暴增,北京各大博物馆的门票均较紧张。现在打开“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号”,会发现未来九天的门票均售罄,观众需要于参观日前10天的晚8点提前预订门票。7月21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媒体通气会,介绍了票 ...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王士伦文物考古文集》出版座谈会

  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文物考古专家王士伦先生(1929~1998),为文物考古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浙江省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全面总结、传承王士伦先生四十余年职业生涯的学术成就和工作精神,在《王士伦文物考古文集》出版之际,我所于7月14日下午在杭州之江饭店举办了《王士伦文物考古文集》出版座谈会。  座谈会邀请了 ...

• 刘庆柱、李毓芳先生莅临琅琊台遗址考察指导

  2021年7月9日-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先生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先生,莅临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遗址考察指导。两位专家曾参与和主持了秦都咸阳、秦栎阳城、汉长安城遗址及汉代帝陵等重要发掘项目,在秦汉考古领域有很高建树。  两位专家在黄岛区博物馆文物库房观摩了考古发掘出土遗物 ...

• 暴雨之下:河南博物院“文物安好”,龙门石窟等闭园

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河南省连日来出现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洪水。洪水对文物大省河南的文物影响几何?澎湃新闻获悉,目前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多家景区紧急发布闭园公告,河南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临时发布了闭馆通知。7月21日一早,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对媒体表示,目前馆内“文物安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天上 ...

• 在马家窑故里,用一场展览讲述2900年彩陶史

马家窑文化是甘肃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距今约有5300年~4000年,被誉为“甘肃的仰韶文化”。澎湃新闻获悉,7月20日,以“世界的马家窑·马家窑的世界”为主题的第五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临洮县开幕。作为此次马家窑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开幕当天,“灿若星辰——从仰韶到马家窑”“盛装重现——马家窑遗址出土文物展”在 ...

• 甘肃临洮:马家窑出土文物“盛装重现”千年文化

  20日,马家窑遗址出土文物展在该遗址发现地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开展。临洮县博物馆馆长李玉宏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精选了50件出土文物,首次向观众和学者展示马家窑遗址不同区域文化层堆积,以及遗迹、遗物的分布保存情况。7月20日,第五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举行。图片来自临洮县委宣传部  “这对探讨马家窑文化在中西文明交汇和 ...

• 李伯谦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郑州顺利举办

  六十载耕耘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今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六十周年。7月1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李伯谦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会在福州举办

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成功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宋新潮指 ...

• 可持续发展与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一、引言北京时间7月17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了此次大会的第一场全体会议。会议讨论的内容之一依然是热门的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共涉及会议的两项议程,分别是“非洲优先”战略专题报告(议程5C)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纳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报告(议程5D)。“非洲优先”战略专题报告(议程5C)根据第43届遗产大会决 ...

• 边会观察——世界遗产的多元记忆和阐释

2021年7月18日,北京时间15:00-16:30,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了一场边会,题目是:多元记忆的世界遗产——遗产阐释的作用。这一边会旨在围绕遗产价值涉及的多元记忆进行探讨,并就由此所引发的多元阐释进行交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旁听了本次边会,并就会议情况分享如下。时间:2021年7月18日15:00-16:30(北京时间)主办方:韩国文化遗产管理局承办方 ...

• 现场 | “南陵县大工山矿冶遗产保护利用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2021年7月7日,安徽大学和南陵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安徽大学南陵大工山实践教育基地”启用仪式暨“南陵县大工山矿冶遗产保护利用专家研讨会”在安徽省南陵县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湖北理工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 ...

• 殷墟申遗成功15周年,其地位与亮点在哪里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天起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今年是殷墟申报世界遗产成功15周年,澎湃新闻获悉,7月13日,“共话殷墟保护传承 共创世遗美好未来——纪念殷墟申遗成功十五周年座谈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会议围绕殷墟未来在保护利用、考古发现、内容展示、管理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座谈。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的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 “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法门寺国宝首次大规模出陕

法门寺唐代地宫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其地宫保存的文物不仅展现出唐人的物质享受,也能见识到唐人的精神信仰,所以提到法门寺,就有“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的说法。澎湃新闻获悉,7月16日,“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展”在湖南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据悉,此次特展是法门寺地宫自1987年发现以来,文 ...

• 海上丝路如何跨国联合申遗,世遗大会聚焦研讨

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上 ...

• 绍兴发现两座西晋大墓,出土晋砖、青瓷罐等

2021年3月至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柯桥区博物馆在绍兴市柯桥区一处建设项目考古发掘中,发掘清理墓葬60座,其中两座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这两座墓葬是绍兴地区新发现的纪年明确的大型西晋墓,并出土大量晋砖、青瓷罐、金首饰等,对于丰富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绍兴,古称“会稽”,自越王勾践迁都于此,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印山越 ...

• 流失海外的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将虚拟“复原”

“我们都是穷人,是被土匪逼来的。盗凿神像是造罪,是最丢人的事。谁要知道我们盗凿都要骂我们,亲戚朋友都和我们断绝关系……”1965年12月23日,曾参与盗凿龙门石窟造像的石工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回忆当年盗凿龙门石刻的情况时说。据了解,经王光喜等人之手凿下的精美文物有20余件,并流失海外,其中,包括了举世闻名的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为了 ...

• 樊锦诗当选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致敬读书人物”——“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1938 年7 月出生于北京,1963 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只身赴大漠,守万佛千窟,经风吹沙打,将一生都付与敦煌。半个多世纪,樊锦诗致力于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起来, ...

•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学术交流会在张掖开幕

  7月16日,由甘肃省文物局、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一带一路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甘州区文物保护中心、甘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甘州区博物馆、甘州 ...

• 青邱堌堆遗址2021年度考古成果现场论证会在山东菏泽召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3月至7月,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菏泽青邱堌堆遗址开展考古教学实习期间,发现了一批龙山至汉代的房址、窖穴、祭祀坑、墓葬等遗存,其中龙山和岳石文化房址保存较好,房址及灰坑内出土的陶器兼具晚期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双重特征,且具有较为浓厚的下七垣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因素。为提升青邱堌堆遗址考古发掘的科学性,更好地挖 ...

• 耿铁华:高句丽研究是我一生的事业

耿铁华:高句丽研究是我一生的事业祝立业    耿铁华,男,汉族,吉林省扶余县人。198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师从徐喜辰、万九河、陈连庆、张忠培等先生,具有文献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功底。在中国文明起源、西周监国制度与先秦历史研究方面有独到建树。现任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特聘院长、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版了 《中国 ...

• 绍兴发现两座西晋大墓

  2021年3月至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柯桥区博物馆在绍兴市柯桥区一处建设项目考古发掘中,发掘清理墓葬60座,其中两座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这两座墓葬是绍兴地区新发现的纪年明确的大型西晋墓,并出土大量晋砖、青瓷罐、金首饰等,对于丰富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绍兴,古称“会稽”,自越王勾践迁都于此,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

• 国家文物局:探讨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策略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韦衍行)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在福州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  宋新潮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阐释、国际交流 ...

• 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学术研讨会

为了专门探讨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交流的途径、内容、特点和影响,由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河西走廊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学术研讨会定于2021年7月19-21日在甘肃敦煌召开。素仰阁下在此领域内成就斐然,诚挚邀请您拨冗 ...

•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主题边会举行

边会现场 东南网记者 王楠摄东南网7月18日讯 (本网记者 王楠)今日下午,以“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为主题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在福州召开。本次边会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丝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 帕特里西奥出席 ...

• 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推介

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推介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7月16日主办方: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ldCmQ5ZXlEpDYtwbF927A小编提示推介活动面向全国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旅游,包括世界遗产地、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红色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乡村遗产,以及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的相关旅游项目。

• “辽上京林东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四)

  2021年7月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首次学术研讨课在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会议室进行。研讨课由辽上京考古队汪盈主持。研修班学员及辽上京考古队员等17人参加了课程。  会议伊始,由研修班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介绍研修班设置学术研讨课的初衷和意义。研讨课是自首届研修班开办以来即坚持的传统,师生之间围绕 ...

• 泉州今起冲刺世界遗产,第44届世遗大会福州启幕

澎湃新闻获悉,7月16日-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这次“加长版”的会议,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7月16日在福州举行开幕式后,会议将转至线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作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重头戏,“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上会审议。泉州申遗项目 ...

• 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启动

 7月15日,河南省纪念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在三门峡市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启动。  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是在渑池县仰韶村开始的。仰韶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因仰韶遗址发掘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第一个依靠现代考古学 ...

• 陕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石窟寺考古青年论坛

2021年7月10日,由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石窟寺考古青年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大足石刻研究院、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吐鲁番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甘肃文化出版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 ...

• “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为什么说山西祁县是万里茶道的中心路段?

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北延至俄罗斯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繁荣了两个世纪的著名国际商道。它是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就是由这条商道传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文博山西相关文章▼万里茶道申遗│从山西出发 我们已经走过7月8日,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山 ...

• 永乐宫特展就要来了,山西博物院将展“观妙入真”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澎湃新闻获悉,“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将于7月10日起在山西博物院对外展出,并延续至10月10日。该展将全面展示永乐宫文物精品,彰显永乐宫高超的建筑、壁画 ...

• “百里千刀一两漆”,故宫藏乾隆朝漆器在京展出

7月9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将于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展出100余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漆器,涵盖雕漆、戗金、镶嵌等多种工艺,呈现这一时期漆器工艺的风格特色、艺术审美。故宫博物院藏漆器1.8万多件套,其中以清代漆器数量占比最大,尤其以乾隆朝为代表的清中期漆器为漆器藏品的重 ...

• “吉金耀河东”,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展山西青铜文明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近日推出“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展览以山西青铜文化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展示山西孕育的青铜文化,涵盖所爵、鼎、觥、鬲、簋、豆等多种青铜器形。吉金,青铜器的雅称。青铜是维系先秦礼制的重要资源,铜业生产亦是夏商周三代社会生产的重要门类。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往往能真实反映其时等级身份与礼制思想,揭示社 ...

• 拉斐尔《持花饰的孩童》等两件真迹现身北京

拉斐尔,已负盛名五百年,被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西方艺术家中的典范。7月10日起,“遇见拉斐尔: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特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展。展览中以诸多复制品“示意”拉斐尔的艺术成就。在展出的真迹中,包括两件拉斐尔16世纪早期的《持花饰的孩童》与《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以及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拉斐尔追随者 ...

• 9年修缮完成,云冈石窟第11窟至第13窟今日开放

总台记者今天(10日)从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了解到,云冈石窟第11窟至第13窟于2012年6月封闭实施窟檐建设、壁画保护、危岩体加固等工程,经过9年修缮,现已具备开放条件,于7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第11窟至第13窟是开凿于云冈第二期(约公元470—495年)的一组洞窟,其中,第11窟为塔庙窟,该窟的题记是云冈石窟研究的重要资料;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著名的音 ...

• “以画为戟”的西班牙画家戈雅:四大版画系列呈现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 是十八世纪末期西班牙最知名的画家,以肖像画和宗教画广为人知。在1790年代,戈雅身患重病,几乎丧命,病愈后深度失聪,转而通过绘画来记录自己的思绪、幻象和梦想。戈雅的绘画涉及男女交往、社会不平等、愚行和恶习,而且还有“奇思幻想、创作虚构”的画作,表现出对人性的洞视,在当时的艺术界无人能出其右。日前,展 ...

• 追溯良渚、红山文化等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良渚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公众分享会”近日在浙江良渚召开。研讨会涉及中国文明起源的红山模式、黄土高原龙山时期的聚落与文明要素、陶寺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二里头在中国文明史中的位置等主题发言。与会学者还围绕“黄河流域早期文明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等议题举行 ...

• 从歌川广重到歌川国芳,从江户到京都的驿站风俗

澎湃新闻获悉,“从歌川广重到歌川国芳:木曾街道的69个驿站”(Voyage sur la route du Kisokaidō. De Hiroshige à Kuniyoshi)(展期5月19日-8月8日)正在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Musée Cernuschi)展出。展品包括近150幅精美版画,配合同时代的服饰、日用品、工艺品等。其中展出的两套19世纪的国宝级浮世绘版画,以日本德川幕府时期五条主干道 ...

• 见证“乡愁之美”,黟县新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后

拥有西递、宏村两处世界文化遗产,44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安徽黟县,前不久正式成为中国第1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安徽省第六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人口不足10万的小小县城,何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澎湃新闻前不久就此进行走访时发现,黟县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仅仅是如宏村、西递的古村落保护,在古城保护方面同样十分用心,无论是黟县古城核心区 ...

• 秦“廿六年诏”陶权领衔,周秦汉唐特展来到安徽

澎湃新闻获悉,“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7月6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览以周、秦、汉、唐中国历史的四个阶段为时间轴,分为“赫赫宗周”“东方帝国”“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四个单元,共展出文物120余件套,包含青铜、金银、玉石、彩陶、古币、砖瓦等珍品。其中10余件(套)一级文物是首次公开展出,其中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秦时期“廿 ...

• 乾隆与富察皇后之女:北京朝阳发现固伦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园寝

  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为配合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北西区域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的开展,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工程建设范围内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在第七期的项目中,发现3座清代中期的大型墓葬遗迹,以及房址、水井、驮龙碑等遗迹。结合现存古树群、文献记载、前期普查登记资料,以及考古成果,确定为清乾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 ...

• 共话殷墟保护传承 共创世遗美好未来——殷墟申遗成功15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共话殷墟保护传承 共创世遗美好未来——纪念殷墟申遗成功十五周年座谈会”7月13日在安阳召开。殷墟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宋志刚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共话殷墟保护传承,共同探讨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杜久明(原殷墟管理处主任)殷墟1987年建苑,2001年提出申遗,殷墟在保护展示方面做得较少,所以申遗较晚,后来苑内逐步增加妇好墓、碑林、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