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新疆博物馆周六展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真迹 上一次是近20年前

9月19日,记者从新疆博物馆了解到,9月22日(本周六),举世瞩目的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将在新疆博物馆举行“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中亮相。据悉,这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真迹近20年来首次与乌鲁木齐市民见面,当日,与其同时展出的还有300余件尼雅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将生动再现汉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精绝国的繁荣富庶。9月19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石俊(左),该馆馆长、研究馆员于志勇(右) ...

• 海事也是人事——读《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

【读书者说】 海上丝绸之路是近年新的研究热点。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外销瓷、海洋贸易,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之相关的,商船分类、港口空间、建筑遗址研究等也纷纷兴起,传统的重人崇文的历史研究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急匆匆踏上海船,却发现对“海丝”沿线的港口城市知之甚少,即使对像广州这样古代重要海港城市也是雾里看花。 千年以来,广州这座 ...

• 聚焦文明古迹 百余幅照片展示丝路世界文化遗产之美

  为弘扬丝路文化,聚焦文明古迹,通过影像生动展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传播丝路故事,同时为摄影爱好者搭建丝路文化的交流平台,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举办的2018“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之美”摄影展于9月11日在西安举办了摄影作品评选活动。2018“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之美”摄影展作品评选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影像展筹备半年之久,共面向全国征集了2370幅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围绕风

• 文化赋能,创新美好生活

2018年8月,敦煌研究院携手美的,在广州举办了盛大的敦煌研究院授权合作的美的空调“爱在无风时”新品发布仪式,与各界共同见证了敦煌研究院与中国优秀品牌深入合作,文化赋能,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弘扬与生活美学发展。风语者启动仪式准备▲风语者启动仪式美的空调与敦煌研究院品牌合作的全新的无风感新品“风语者”。设计师汲取敦煌文物保护中科技化、精细化的保护理念,以传承敦煌保护事业的莫高精神为核心价值,以敦煌文化遗产保 ...

• 2018日本经济界访中团到访敦煌研究院

9月6日,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2018年日本经济界访中团”一行17人到访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副院长赵声良,与访中团亲切会晤,访中团团长、日本经济新闻社原会长、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平田保雄先生,代表团员一行向敦煌研究院捐赠善款150万日元,用于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20多年来,日本经济界访中团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以及敦煌文化的发展研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贡献,2018年,访中团首次访问了敦煌 ...

• “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北开幕

2018年9月1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北科技大学艺文中心开幕。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严隽泰、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台北科技大学校长王锡福、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和台湾艺术大学前校长黄光男、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张誉腾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台北科技大学校长王锡福、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副董 ...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开幕式在上海交大举行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敦煌文化遗产,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将于9月至12月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展出。9月12日上午,“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程及美术馆举行。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敦煌研究院科研 ...

• “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首批守望者分享千年敦煌故事

9月1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菁萃·大家讲堂”系列活动——“守望敦煌之夜”分享会暨“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一个人、一盏灯、一块屏,六位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身份,却都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敦煌文化弘扬做着贡献的敦煌文化爱好者,与现场观众分享他们与敦煌文化结缘,因敦煌文化而改变的动人故事。六个“新敦煌人”,数种敦煌情缘他们是创业者、策展人、媒体人、管理者、脱口秀演员、沪剧表演艺术家, ...

• 千年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展亮相四川美术学院

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带来的《朝元图》系列画卷中的一部分由敦煌研究院等多所研究机构及国内艺术高校带来的60余幅复制与修复壁画作品在四川美术学院展出。记者15日来到四川美术学院看到,这些在古丝绸之路上孕育的中国传统壁画,在千年后通过复制与修复呈现,再现了原作的风采,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市民欣赏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成果据四川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品展汇集了敦煌研究院、龟兹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

• 敦煌研究院与印度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9月20日中午,敦煌研究院与印度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在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主持,来自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保护研究所、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与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秘书长乔西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在印度文献的学习、鉴定和编目、两 ...

• 香港天籁乐团走进敦煌 创新演绎古韵梵音

原标题:香港乐团走进甘肃 创新演绎敦煌古韵梵音新华社兰州9月20日电(记者 张玉洁)《天籁敦煌·净土梵音》音乐会19日晚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大剧院举办,香港青年音乐家对敦煌古乐进行了全新演绎。音乐会上演出的9首乐曲,均取材于敦煌壁画及文献。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的10名青年音乐家,通过演奏琵琶、笙、古筝等乐器,将壁画中的乐舞场景以音乐形式呈现。乐团演奏不同乐曲时,背景屏同步展示相关主题敦煌壁画,现场观众不时拍手称赞 ...

• 探询敦煌当代魅力,呈现奇妙历史叠映 “百年金融 千载丝路” ——记上海外滩12号敦煌展(一)

华夏文明的千年,众多华章谱写于丝绸之路的浩瀚跌宕中,是将东西方的信仰、文化、经济彼此连接,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历程。敦煌,自公元前一世纪,便作为千载丝路上的咽喉要道,而莫高窟以其千载不辍的营建,成为这一历程波澜壮阔的生动写照。晨曦中的莫高窟静静凝望着丝绸之路千载凝华的莫高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艺术瑰宝,是丝路文明的生动呈现敦煌壁画中所呈现的繁忙丝路上,往来的贸易行旅上海,开埠百年来逐渐成为中国面 ...

• “阿旃陀与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 招募启事

阿旃陀石窟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是印度现存最大的石窟遗址,集古代建筑、雕刻、壁画之大成,融佛教信仰、社会生活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底蕴。七世纪的中国僧人玄奘法师曾经到访过阿旃陀石窟,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对阿旃陀石窟进行了描述:“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障,重峦绝巘,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而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玄奘的上述记载也是汉文史料中有关阿旃陀 ...

• 敦煌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9月21日,敦煌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派遣和接收实习生参加相关实习和促进双方机构人员学术交流达成共识,并基于合作发展项目、开展活动的共同意愿,决定于2019年共同在意大利举办敦煌文化展览,以达到提升学术水平、弘扬敦煌文化的目的。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主持,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和威尼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布格列西(Michele Bugliesi)分别在双方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

• “福建外销瓷展”在绍兴博物馆拉开帷幕 

  日前,由绍兴博物馆与福建省海丝外销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福建外销瓷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展。  展览以“瓷器起源”、“颜色釉瓷”、“彩绘瓷”等三个部分呈现,展出闽地建窑、德化窑、怀安窑、福清窑、浦城窑、漳州窑、松溪窑、闽清窑、邵武窑、南平窑、武夷山窑、洪塘窑、建阳窑等各代表性窑口的外销瓷器共237件(组),向观众呈现了闽地陶瓷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宋代建窑以黑釉著称,其碗盏造型独特、胎釉浑 ...

• “手铲释天书一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年重要考古发现图片展”即将开展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手铲释天书一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年重要考古发现图片展”将于9月22日一一10月9日在香港海事博物馆举办。  此次展览以介绍考古学的主旨、基本概念、工作方法与手段等为先导,辅之以田野考古工具做直观说明,由引言、万年追迹、国家起源、盛世寻踪、港澳遗珠、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度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基础上,以考古研究所 ...

• 两千年前古希腊沉船“驶”进故宫 残缺美展示辉煌文明

  两千年前,一艘将要驶往意大利的货船在爱琴海的安提凯希拉岛附近沉没;两千年后,这艘货船“驶”进了故宫博物院,以350件展品的规模,重现它和那个时代的辉煌。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14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亮相。  1900年,当地一群海绵采集者在这里的50米水下意外发现了沉船,此后希腊当局于1901年和1976年两次进行了考古打捞,第二次更是使用了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和更为科学的打捞技术 ...

• 山西博物院“古韵新生”展览开幕 含巨幅北朝墓葬壁画

  北齐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去年底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起较大影响,而从13日开始,含有这一巨幅北朝墓葬壁画发掘修复的展览山西博物院“古韵新生——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幕。  这一展览的特殊性在于,除了出土文物的展示之外,展览现场还演示了实地发掘文物的场景,揭秘了山西文物保护工作者对纺织品、漆木器、石刻、陶瓷、纸质文物、砖雕、金属器、壁画等多种材质的文物所开展针对性修复保护的成果。另外,北齐水 ...

• 盛世大唐 绝代风华——“大唐风华”展览9月3日开幕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于2018年9月3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本次展览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交流系列展览之一,也是继“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地方兄弟博物馆之间又一次成功合作。  展览缘起“大唐风华”展 ...

• 考古表明:曾有多个人群先后在拉哈特遗址区域生活过

拉哈特遗址发掘区域俯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完成了相关发掘研究工作,表明曾经有过多个人群先后在拉哈特遗址区域生活过,进一步了解到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和历史变迁信息。  据介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赛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在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完成了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这是继201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在武威揭牌

  9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武威举行。  武威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类型多元,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凉州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表示,设立凉州文化研究基地,是深入研究和挖掘凉州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将以此为平台,立足武威、研究武威、服务武威,紧紧依靠两地人才

• 专题展览 | 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专题展览 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犍陀罗的微笑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巴基斯坦大使馆主办,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协办的“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将于2018年9月15日-10月9日在文研院地下展厅展出。本次展览是文研院系列展览之一,是继“千年敦煌艺术展”、“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纪念展”之后又一次展现北大学人对丝绸之路考察和研究的成果。展览包括巴基斯坦

• 中蒙联合考古队发现疑似匈奴统治中心遗址

  中国与蒙古国联合考古队人员9日发布消息说,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疑似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即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性场所遗址。  日前,由中国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考古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后杭爱省匈奴时期和日门塔拉三连城址进行第五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和环绕四周巨大的柱洞遗迹。2018年8月,和日门塔拉三连城址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鸟瞰

• 陕西公布银西铁路考古成果 发现罕见古墓套古墓现象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 “这种后人墓室是在前人墓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现象,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苗秩飞说。从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苗秩飞和同事们为配合铁路建设,对银西铁路途经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咸阳市礼泉县境内的墓葬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1座,这其中就包括这座奇怪的墓葬。M4全景  这处位于秦汉新城坡刘村的编号为M4的墓葬,由墓道、天井、封门、甬道及墓室等部 ...

• 史上规模最大的出土金器大展,来了!

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品类最全参展单位最多时代跨度最广9月21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40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即将拉开大幕!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让人期待的金器专题展!350件(套)珍贵金器,联袂书写一部华丽的黄金中国史!本次展览展出的金器精品中珍贵文物的比例超过70%,其中更不乏各文博单位的多件镇馆之宝,也是等级最高的金器大展。黄金,雍容华贵,自古被视

• 敦煌壁画乐器“复活” 97种245件仿制乐器将亮相第三届敦煌文博会

独家新闻 琵琶、箜篌、筚篥(bili)、胡琴、鼓、琴、筝、瑟……敦煌壁画中共有4000多件乐器图像。这些图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的敦煌文化艺术精华,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和世界音乐舞蹈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近日,敦煌壁画乐器将从壁画中“复活”,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上亮相,并进行演奏。敦煌壁画乐器仿制开发项目由敦煌研究院原副研究员、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汝

• 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展示公元前一千纪采玉活动

  新华社兰州9月4日电(记者 连振祥)不仅有采矿选矿区,而且有岗哨防御区,公元前一千纪河西走廊西部的采玉也是戒备森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采矿聚落址,从实物层面展示了公元前一千纪的采玉活动。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玉矿遗址考古信息。自2007年以来,这个所与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调查,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

• 西北大学“一带一路”五周年成果回顾(二)──王建新教授的丝路考古梦

“考古连着过去,也为现在和未来服务。我一直梦想着把丝路考古搞起来。”像张骞当年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一样,王建新教授也是从寻找大月氏开始跨国丝路考古的。这位西北大学教授近二十年来数百次往返于丝路古道,把学术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带领团队踏遍天山的东西南北,初步“掀起月氏的盖头来”王建新教授简介王建新教授☑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 ...

• 2017年新疆考古收获

  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北京大学等合作单位完成了考古发掘与调查40项,发掘各时期遗址7400平方米、墓葬900余座,出土文物标本近4500件(组),本文择其要者进行介绍。在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领域均有重要发现,如通天洞遗址、呼斯塔遗址、海子沿遗址、和布克赛尔县G219国道沿线墓群、尼勒克县G218国道沿线墓群、达勒特古城、阜康市白杨河流域墓群等。  一、史

• 吐鲁番文创产品受欢迎

图文/记者:袁艳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期间,以吐鲁番馆藏文物、古籍文献、文化遗产等为灵感创作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疆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展台上,由高昌贵族壁画形象制成的卡通版书签、明信片,以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元素研发出的钥匙串、冰箱贴、胶带、手游地图等,以及以新疆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元素研发的丝巾和小饰品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批的过往游客驻足欣赏购买。石河子游客赵丽高兴地说:“我

• 河西走廊对中国的意义,专家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一直不愿意说出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这个地方,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 ...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8.09.30 - 2019.02.24 苍莽大漠、雪域高原,从来皆非孤立的存在。两地军事、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交往与融会始于13世纪中期。20世纪以前,中国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体的「西藏佛教社会」。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

• 行走天山,探访戈壁绿洲的文明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分东西二寺,曾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龟兹古国享有盛誉,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八月十八日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8月18日摄)。 本报记者朱剑/文刘强/图  星星峡,由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重要隘口。8月11日,“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陕西日报丝路行记者在赶 ...

• 青海门源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

“此次摩崖石刻藏经的发现是我们在岩画石刻考察途中的意外收获,可以说它是目前为止青海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中心岩画组工作人员董连生23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22日,记者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文体广电局了解到,18日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专家在门源县岗龙沟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藏经,是目前青海省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

• 甘肃“敦煌模式”拓国际朋友圈,五年实现同步保护

一年多来,常年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不仅要像以前一样在重要场合反复推介莫高窟,还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对更多国外朋友“唠叨”关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的“事儿”。“一定要让外界知道,知道了才会来爱护,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价值,还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呢?”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笑言,今年和一个法国朋友聊天过程中说起了麦积山石窟,后来他去了后“

• 【考古发现】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距离首都比什凯克约30公里。红河古城因红河村而得名。2018年6月底至8月上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西侧佛寺遗址主要由三个土堆组成,西边一个,东边两个,其中东北部的土堆已于2011—2016年发掘过,结果显示它是一处佛殿建筑。本次发掘的主要是位于东南部的土堆。红河古城遗址

• 【考古发现】拉哈特遗址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考古工作简况

    2018年7月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前往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拉哈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去年首次对该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后的第二次考古工作。截至8月20日,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2018年考古队员第一次到拉哈特遗址的留影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一处台地,东距离中国

•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计划10月下旬开放

  实施考古遗址活化,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工程;统筹整合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品牌……昨日,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会议透露,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景观二次提升工作。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保护展示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实施施工图编制和开工前准备工作。邙山陵墓群、东周王城和宜 ...

• 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原标题: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在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上,工作人员为参观者介绍展品。兰州晨报资料照片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卢伟山) 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下旬拉开帷幕,记者28日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作为本届文博会重头戏之一、由甘 ...

• 发掘 | 上博考古队在斯里兰卡发掘出土北宋晚期瓷片

图片说明: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发现中国瓷片。(资料)部分考古发现(上海博物馆供图下同)部分考古发现回顾近半月的历程,8月6日, 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考古队抵达科伦坡,开始了中斯合作考古项目。本年度将在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开展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计划工作时间为40天。此次合作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第一次正式开展合作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阿莱皮蒂遗址卫星位

• 特写:红海边的沙漠考古

  正午,红海海岸线边一支考古的越野车队在沙暴中前行,飞沙将车窗打得噼啪作响,一群群骆驼却在风沙中一动不动。“它让我联想到了时间、历史和生命,心里涌出一种感动。”48岁的中方领队姜波回忆起这一幕时说。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此前在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首次开展为期20天考古合作。按照两国签署的《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合作协议书》,塞林港的联合考古工作将持续5年。  姜波说,这是中国考古队首次抵达阿拉伯半岛 ...

• 敦煌研究院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于2018年8月23日至25日在重庆举行,本届智博会由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有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家单位参展。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和“敦煌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应邀参加了此届智能博览会,展位位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央大厅,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智慧文博”展区。“数字敦煌”展 ...

• 历史文献与考古遗存的互证 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召开

“历史文献与考古遗存的互证——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6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来自美国、波兰、韩国、匈牙利、希腊5个国家以及国内15家文博单位和3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20位中外专家、学者,收到论文94篇,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研究最新成果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由甘肃省博物馆联合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此次研讨会,围绕丝绸之路文献、文物研究和丝绸之路文物 ...

• 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发车 两月车行十六国

央广网西安8月29日消息(记者雷恺)大型文化经贸交流全媒体活动——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今天(29日)在西安市鄠邑区高铁站举行发车仪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午10时许,伴随加盖了印章的“通关文牒”被送到“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代表队员手中,由14辆车(包括1个卫星车)、50余队员组成的“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队伍,从西安市鄠邑区高铁站正式驾车出发。50余队员中,除了来自丝路国际卫视联盟各台的全媒体记者 ...

• 交响丝路 | 佛都泾川

↑ 点击上方“航旅悦读”关注我们  佛都泾川文/杨文远 摄影/任世琛将一个地方称为佛都,这当然是比喻,但也足能言明此地佛文化的分量和地位。古都洛阳就有佛都之说,这主要是因为洛阳白马寺有着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泾川大云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塔、第一座官办寺院、第一座菩提道场。近2000年来,洛阳一直是佛教精神文化的中心,如此讲,称呼洛阳为佛都,也是名至实归。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所拥有

• 中国首次探秘玛雅文明!芒果TV《我的青春在丝路》 中国考古人走向世界舞台

 由芒果TV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出品的“一带一路”主题系列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正在芒果TV热播。本期节目讲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李默然奔赴偏远的洪都拉斯小镇——科潘,与考古队员一起探寻玛雅遗址,帮助洪都拉斯人挖掘出了埋藏在雨林中的巨大谜团。这也是中国考古人第一次涉足神秘的玛雅文明。  科潘是玛雅文明的著名城邦,一千多年前曾经人口繁茂,商业发达,可在公元10世纪左右,玛雅 ...

• 三年走遍五大洲!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下月起航

“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今晨启动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卢健鹏 邝珊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8月29日上午,“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以下简称“丝路花语”)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动,开启广州与海丝沿线各地文明交流互鉴的焕新之旅。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丝路花语”启动仪式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据悉,“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将于今年9月 ...

• 去新疆!穿越古今丝绸之路

在喀什老城,来自巴基斯坦的商人在展示自己的各种珠宝(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3日电 在修葺一新的喀什老城里,阳光洒满了咖啡屋。来自德国的一家四口正在讨论,哪一种吐鲁番葡萄最是美味多汁。“我们买了大约100种葡萄,作为旅行路上的小食。没想到,每一种都有细微差别,每个人也都各有所好。”罗亚成回过头来,向记者解释道。“但除此以外,新疆的沙漠、山水、人文和美食,让我们叹为观止。 ...

• 伊拉克摩苏尔旧城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8月17日,世界遗产中心WHC更新世遗预备名单,OldCity of Mosul进入,成为伊拉克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第12个成员。摩苏尔是伊拉克北部城市,位于巴格达西北465公里,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旧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2014年6月“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攻占摩苏尔。2016年3月伊拉克政府军在美军支援下发起解放摩苏尔的军事攻势,直到2017年7月才收复摩苏尔。根据联合国报告,经过三年战火,有超过897000位原本居住在摩苏尔的人民逃离此城市 ...

• 青海都兰特大盗墓案告破

 涉案文物600多件,犯罪嫌疑人26名全部抓获,近年来青海最大涉文物案件——都兰特大盗墓案近日破获。案件抓获人数之多、涉案文物级别之高,受到各方关注,案件的侦破和协作,也留下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九层妖塔”旁墓葬被盗,涉案文物达646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  驱车来到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热水 ...

• 寻踪疏勒城——石城子遗址2017年考古新发现

石城子全景石城子遗址位于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梁村东、河坝沿村南、麻沟河西北侧的山前缓坡丘陵地带。因遗址东侧山涧边有大量岩石,故被群众称作“石城子”。2013年石城子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于1972年被发现。城址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现存北、西、东三面城墙。墙体坍塌呈土垄状,顶宽约4米、底宽约10米以上。其中,北墙长约280米、高1.5~2.5米;西墙残长155米、

• 探秘—达勒特古城2017年度考古新发现

达勒特古城全景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博乐市东南27千米的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地处天山西段北麓、准格尔盆地西南的博尔塔拉中部、艾比湖西南,处于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交汇处之北。是新疆北疆地区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古城之一,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勒特古城城墙达勒特古城现存城址为内外双重城,外城呈不规则形,西、北、东三面临古河道,仅南部与西南角残存有城墙,均夯筑而成,南墙残长约1000米,残高0

• 考古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是小麦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

  新华社兰州8月17日电(记者连振祥)一项最新的考古表明,河西走廊地区不仅仅是对外交流和贸易的通道,也是小麦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在历时8年多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些碳化小麦和大麦。“西城驿遗址小麦出现的年代在距今4000年前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

• 中国文物将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

 9月13日至11月23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沙特旅游及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华夏瑰宝”展览将在利雅得国家博物馆举办。记者8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展览是中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国家文物局外事联络司司长解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

• 上博海外考古第一步:赴斯里兰卡寻找“海丝史迹”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日将启程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今天介绍,此次斯里兰卡之行,将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走出去的第一步。早前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斯里兰卡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港口城市,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希望此次考古发掘助力海上 ...

• 勾勒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清晰的历史足迹

会场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齐泽垚)2018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三)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会议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撰写进展情况汇报为主要议题,与会专家围绕丛书撰写的基本内容、学术创新、难点攻关等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会场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

• 西藏联合考古 探访曲龙遗址传承千年的“土林洞室”

在西藏札达县,有很多城堡遗址,其中位于象泉河谷的曲龙遗址,是本次联合考古发掘的一处重点区域。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这处遗址。曲龙遗址,坐落在象泉河谷的一个拐弯处。因为这里的地形看上去像一只展开双臂的大鸟,所以当地藏语称它为“穹隆”,意思是“大鹏鸟之地”。从空中俯瞰,曲龙遗址依土林山体而建,两翼山体陡峭,开凿着很多洞室,沿着遗址中间的山梁,可以看到很多建筑遗迹,虽然多数已经是残垣断壁,但是依稀 ...

• 公安机关破获青海都兰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近日,按照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青海省公安机关在河南、山西、浙江、云南等地公安机关全力配合下,成功侦破都兰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抓获涉及实施盗掘、幕后出资、联系销赃、倒卖文物等环节的犯罪嫌疑人26名,追缴被盗掘出土的各类文物646件,实现了对文物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这是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的又一重要战果。去年年底,青海省文物部门向公安机关提供了都兰县被盗掘出土的文物将被倒卖的线 ...

• 敦煌莫高窟应对客流“洪峰” 保文物游客安全

中新网兰州8月20日电 (冯志军 艾庆龙)早上6点,位于甘肃敦煌市区的敦煌莫高窟参观预约售票中心外的游客已经排成“蛇形”长队,开启了莫高窟新一天的参观旅程。约一个小时前,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票务科副科长柴爱玲和她的同事们从四面匆忙赶来,对近期持续客流“洪峰”进行疏导。8月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经历近40年来同期最大的客流冲击。尽管近年莫高窟频现“单日游客量逾万人次”的常态考验,但今年夏天的火爆程度远超 ...

• 考古专家:汉晋时期皮央东嘎一带曾与“丝绸之路”沿线互通往来

  记者从阿里联合考古队获悉,随着今年联合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皮央东嘎墓葬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出土了一批距今约2000年的珍贵文物。  “我们在一个出土的陶罐和木盒里分别发现了疑似汉晋时期的小米和茶叶。同时还发现了一枚中亚风格的带柄铜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皮央东嘎遗址考古负责人霍巍教授说,这可能表明佛教时期以前,皮央东嘎一带就曾与中原有着密切往来,同时也受到了周边文明的影响。 ...

• 刺桐帆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展

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由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大连现代博物馆、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承办的《刺桐帆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展》于2018年8月17日开幕,展期55天,至10月10日结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埠,公元10-14世纪,难以计数的大小船舶从泉州(刺桐)起航,与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涌入泉州,与当地人和谐相处。这段历史为泉州人留下无可估量的物质与 ...

• 去国博走一遍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之旅 展览本周日结束

展览包括“大漠之舟”、“跨越七海”、“帝国剪影”、“凤凰西行”、“丝绸之梦”、“世界交融”6个单元,整合了意大利24家博物馆与国内18家博物馆的精品200余件。据介绍,为完整呈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影响,“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对参展文物进行了精心挑选,其中既有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见证物,也有受到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方物品。展览包括了中意两国众多博物馆的珍宝,有庞贝遗址发掘的经典壁画《花神芙罗 ...

• 甘肃榆林窟为姊妹窟莫高窟“分流减压”

  历时三年的甘肃榆林窟文物保护工程于近日渐近尾声。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40年来首次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不仅使单日游客接待量较此前增加二倍,未来还将为其“姊妹窟”敦煌莫高窟渐成常态的客流洪峰“分流减压”。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子贞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总投资约1245万元人民币的该项工程于2016年10月底启动,今年4月底至6月下旬景区曾暂停对外开放。目前已完成榆 ...

•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

  五色线织就五色锦。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余台织机和不同肤色的织工齐聚西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拉开了“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展的帷幕,也在一梭一线中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织造技艺。    其中不少藏品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去年,这些博物馆建立起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    而在刚刚过去的丝绸之路申遗成功4周年前夕,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设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秘书处,并于中国丝绸博物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