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中国斯里兰卡两国机构将深化考古合作

新华社科伦坡9月11日电(记者唐璐 朱瑞卿)中国上海博物馆10日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在科伦坡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双方在考古领域的合作。  根据备忘录,今后5年双方将在考古发掘研究、专业人员交流、文物保护和科技分析、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等方面进行合作。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签约仪式上说,感谢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为上海博物馆在斯考古工作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中方考古队员与斯里兰卡专家的合作非 ...

• 吐鲁番出土的北朝48字砖志,楷法精妙,字字震撼!

令狐天恩墓表  在遥远的西域有一个地方叫吐鲁番,古时为高昌国所在地,汉时因其地建军事壁垒,地势高敞,又称高昌壁、高昌垒。近一百多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砖志(又称墓表),即在烧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砖上书写的墓志铭,或为墨书,或为朱迹。这些砖志的出土为研究新疆古代社会制度、官制、文字、民俗及书法艺术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  此高昌延昌十一年(571年)令狐天恩墓表,1930年出新疆吐鲁番市西部,砖质,墨书,

• 陕西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考古跨国协作

  记者从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陕西通过举办文物展览、联合考古发掘等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开展文物考古跨国合作。  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介绍,陕西省文物系统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物交流、考古发掘、科技合作、博物馆建设等工作。5年来,陕西省组织赴11个“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陕西文化遗产图片展”“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明万历皇家金器展”“世界遗产丝 ...

• 蒙古高原考古的新进展

  2018年8月30日,蒙古国《今日报》网页客户端发表了记者孟和祖拉对蒙古国国立民族博物馆考古与人类学研究室主任奥德巴特尔的采访录,题为“蒙古国发现了编写鲜卑历史的可靠证据”。这篇采访是蒙古国考古学者对艾尔根敖包墓地几年来所做考古发掘成果的最新阐释。  艾尔根敖包墓地位于蒙古国鄂尔浑省吉尔嘎朗图苏木的一列五个小山包组成的半环形丘陵的东南侧,2008年在蒙古国物质文化遗存普查中首次发现。墓地沿着冲沟和坡梁分 ...

• 唐朝墩,竟然就是唐代的蒲类县城

  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总感觉很奇怪。明明是县城东,大街的标识上却写着“西大街”。就这样,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实际上是县城东部西大街的一片正在拆迁的街道旁。  “看这个大土墩,它是唐朝墩南城墙留下的最后两段城墙遗迹之一,太珍贵了,一定要保护好它。”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唐朝墩的城墙。  穿过狭窄的小路,唐朝 ...

• 甘肃武威天梯山新发现佛造像 与北凉王“为母造丈六石像”契合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日前在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尊约5米多高的站立佛像,佛像具有明显的成年妇女形体特征,宁强认为,这尊佛像应该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所造,与古代文献相吻合。  9月22日,宁强在甘肃武威市南边的天梯山石窟寺考察研究时发现了这尊佛像,该佛像位于一个方形殿堂窟内正壁中央,身体略微前倾,体型饱满厚重,头部已经严重毁损,但身躯保存较为完整。佛像双腿并立,右臂斜下垂,左臂 ...

• 六百多片北宋瓷片 讲述海上丝路故事

  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日前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为期40天的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这是上海博物馆在海外的首个合作考古项目,也是其丝路考古迈出的第一步。  近日上海博物馆发布了此次联合考古项目阶段性成果: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共发掘92.4平方米,出土陶瓷器总计650多片,其中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为认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  中国与斯里兰卡有2000 ...

• 首次!中国利用遥感技术国外发现丝路考古遗址

4月19日,“一带一路”突尼斯遥感考古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王心源研究员所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第三项目“数字一带一路”的资助支持下,执行“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DBAR- Heritage)非洲研究计划,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10处古罗马时期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 ...

• 千年壁画 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巡回展览(太原站)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千年壁画 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巡回展览·太原站2018.10.10-20.太原美术馆5、6号展厅开幕式与研讨会:2018.10.10. 09:30前 言古代壁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千年壁画,百年沧桑。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散到海外。这些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

• 解码敦煌——敦煌文博会上的数字丝路文化展

解码敦煌——敦煌文博会上的数字丝路文化展在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展览,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携手打造的“解码敦煌——数字丝路文化展”。该展览集中展示的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旗下游戏、音乐、地图、智慧导览等团队的合作成果。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葆英  2017年12月29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腾讯的新科技和新文创手段,与敦煌研究院科研成果深

• 新疆喀什:丝路古城展现文化风貌

人民网喀什9月20日电 (陈羽) 9月19日,“新时代 · 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走访活动网络媒体来到被誉为“新疆名片”的喀什古城。在当地人载歌载舞的入城仪式后,记者得以亲身走进这座丝路古城,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建筑特色尽收眼底。美丽的古城街道上,游客们被各具特色的茶馆、店铺深深吸引。(陈羽摄)一间手工艺品店铺前,好客的当地居民为游客们现场演奏。(陈羽摄)精美、别致的古城民居之间隔着一条条安静的小道。(陈羽 ...

• 300余件尼雅遗址出土精美文物新疆展出

  9月23日,正在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上,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吸引众多参观者,这是该文物继1999年在新疆展出后再次亮相新疆。据介绍,尼雅遗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处闻名于世的汉晋时期绿洲城邦聚落遗址,出土了包括精美绝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在内的奢华锦绣等国家宝藏。  正在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 ...

• 海上丝绸之路再添新发现 斯里兰卡出土北宋晚期外销瓷

原标题:上海考古“走出去”迈出第一步,海上丝绸之路再添新发现——斯里兰卡出土大量北宋晚期外销瓷制图by冯晓瑜■本报记者 童薇菁  经过为期40天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与斯里兰卡首个合作考古项目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阿莱皮蒂遗址,出土了超过600片来自中国北宋后期的外销瓷瓷片,这些瓷器主要产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广州西村、潮州窑为大宗,并有少量耀州窑残片。  本次阿莱皮蒂遗址 ...

• “古道·天马——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文物展亮相文博会

中国甘肃网9月30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李满福)作为第三届敦煌文博会主体展览之一的“古道·天马——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文物展,日前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与观众见面。  该展览以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与交流为主线,通过骆驼、牛、马和车乘等古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讲述文物背后的丝路故事,展现汉唐时期丝路交通和交流的历史图景。展览分为“古道”“商贸”“交融”三个单元,展出文物精品310件(套),其中,来自国家博 ...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前几日,我们说了下深圳南山博物馆的《耀世遗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珍宝展》中的恒河女神雕像。今天来欣赏一下这次展览中,七件从贝格拉姆考古遗址13号房间出土的圆形浮雕盘石膏制品。其中几件表现了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如伽倪墨得斯、塞勒涅与恩底弥翁等等,另几件是高浮雕或浅浮雕的人物徽章,贮藏时间为公元1世纪。这些希腊化风格的浮雕石膏制品,是金属原件印制的模型,一些石膏徽章正面还带有指纹,说明它们并不是装饰

• 蒙古国中部发现疑似匈奴统治中心遗址,或为单于庭“龙城”

阿斯钢、勿日汗/新华网新华网乌兰巴托9月9日消息,中国与蒙古国联合考古队人员9日发布消息说,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疑似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即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性场所遗址。日前,由中国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考古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后杭爱省匈奴时期和日门塔拉三连城址进行第五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和环绕四周巨大的柱洞遗迹。考察发现,这座大型祭祀 ...

• 【展览预告】“令行天山 印证统一——汉朝颁授西域印章展” 即将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隆重展出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2018年9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阿克苏地委、行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主办的“令行天山 印证统一——汉朝颁授西域印章展”开展仪式暨黄文弼考察新疆90周年论证会将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隆重举行。 “令行天山 印证统一——汉朝颁授西域印章展”共分为“新疆考古学的先驱”“跨越千年 忠诚守卫”“汉之号令 班西域矣”“铸剑为犁 屯垦戍

• 广州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和文物保护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书写了两千余年延续不绝的全球贸易往来、文明互鉴的辉煌历史。同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牵头城市,广州一直着眼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整体价值的保护与发展。    日前,“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启动,开启了广州与海丝沿线各地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旅程。活动于9月正式启航,首赴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及塞浦路斯开展推介活动 ...

• 新疆博物馆举办“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

 22日,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在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中亮相。炭精刻“司禾府印”“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等300余件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与其同时展出, 此次展览将从9月22日持续到2019年1月。  尼雅遗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处闻名于世的汉晋时期绿洲城邦聚落遗址,是新疆首个评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绿洲城邦聚落遗址。经考证,其为《汉书·西域传》中 ...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丝路沿线国家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6月至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继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分别在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和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拉哈特遗址顺利完成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在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勘探发掘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红河古城进行了全方位记录,并专门 ...

• 27件泉州文物赴沙特展览

来自泉州海交馆的船模抵达沙特,开箱示人。 (海交馆 供图)海交馆文保人员与当地工作人员点交文物展品。 (海交馆 供图)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沙特旅游及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办的“华夏瑰宝”展览,将于9月13日至11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家博物馆举办。这是我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近半数展品为首次出境。来自泉州海交馆的27件展品,日前抵达沙特,我市文保人员也随团前往利雅得国家博物馆进行布展。据介绍,此次展览共 ...

• 南丝路上的人与神 | 开幕在即,240件神秘文物等你揭晓!

9月26日上午10点,《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来自南丝路沿线古蜀、古笮、古滇三地从商到汉的精品文物共240件(套)就要在我堆文保中心一楼,正式和大家见面啦!战国 虎鹿牛铜贮贝器局部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1文物本次展览到底来了哪些“神秘嘉宾”呢?先剧透一波点交实拍图,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晚商至西周 铜兽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战国 鹰嘴形铜扣饰 云南呈贡天子庙出土战国-西汉 三人背水铜杖首

• 中日探索数字与模拟混合“克隆”敦煌文化遗产

9月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论坛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举办。图为中外学者专家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合影留念。 魏建军 摄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合作开展数字与模拟混合“克隆”敦煌文化遗产,已成功复制莫高窟第57窟并在该校展出。“算是一个尝试性探索,还未大规模进行。”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论坛创新联盟论坛在敦煌举办。期间,东京艺术大学 ...

• 考古学研究生:我在故宫修房子

我在故宫修房子“你在哪儿工作?”“大内。”今年刚刚30岁的吴伟,微信头像是两个字“大内”。当被人问起工作,一张娃娃脸的他也如是憨憨地笑答。作为一个在故宫修房子的人,吴伟的工作任务之一是上房顶。2013年10月,刚入职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的吴伟,第一次爬进了宝蕴楼的屋顶里,太兴奋了,忘戴口罩,吸了满满一口百年老灰。以前只在书里看过的古建结构,就这么直白地暴露在眼前,让他着迷。2015年4月,故宫博物院开工修缮大 ...

• 尼雅遗址考古开展 带你看看曾经存在的精绝古城

网络热播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一度引起众多人对西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很多人猜测,网剧中描述的“精绝古城”真实存在吗?9月22日,在新疆博物馆举办《尼雅·考古·故事—尼雅遗址考古30年周年成果展》之际,记者将带你追溯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的尼雅遗址,经过考证,这里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丝绸之路南道上重要绿洲城邦——精绝国故地。此次展出的300多件文物将为你展现出一个真实版的“精绝古城”。 ...

• 新疆博物馆周六展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真迹 上一次是近20年前

9月19日,记者从新疆博物馆了解到,9月22日(本周六),举世瞩目的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将在新疆博物馆举行“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中亮相。据悉,这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真迹近20年来首次与乌鲁木齐市民见面,当日,与其同时展出的还有300余件尼雅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将生动再现汉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精绝国的繁荣富庶。9月19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石俊(左),该馆馆长、研究馆员于志勇(右) ...

• 海事也是人事——读《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

【读书者说】 海上丝绸之路是近年新的研究热点。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外销瓷、海洋贸易,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之相关的,商船分类、港口空间、建筑遗址研究等也纷纷兴起,传统的重人崇文的历史研究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急匆匆踏上海船,却发现对“海丝”沿线的港口城市知之甚少,即使对像广州这样古代重要海港城市也是雾里看花。 千年以来,广州这座 ...

• 聚焦文明古迹 百余幅照片展示丝路世界文化遗产之美

  为弘扬丝路文化,聚焦文明古迹,通过影像生动展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传播丝路故事,同时为摄影爱好者搭建丝路文化的交流平台,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举办的2018“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之美”摄影展于9月11日在西安举办了摄影作品评选活动。2018“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之美”摄影展作品评选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影像展筹备半年之久,共面向全国征集了2370幅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围绕风

• 文化赋能,创新美好生活

2018年8月,敦煌研究院携手美的,在广州举办了盛大的敦煌研究院授权合作的美的空调“爱在无风时”新品发布仪式,与各界共同见证了敦煌研究院与中国优秀品牌深入合作,文化赋能,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弘扬与生活美学发展。风语者启动仪式准备▲风语者启动仪式美的空调与敦煌研究院品牌合作的全新的无风感新品“风语者”。设计师汲取敦煌文物保护中科技化、精细化的保护理念,以传承敦煌保护事业的莫高精神为核心价值,以敦煌文化遗产保 ...

• 2018日本经济界访中团到访敦煌研究院

9月6日,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2018年日本经济界访中团”一行17人到访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副院长赵声良,与访中团亲切会晤,访中团团长、日本经济新闻社原会长、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平田保雄先生,代表团员一行向敦煌研究院捐赠善款150万日元,用于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20多年来,日本经济界访中团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以及敦煌文化的发展研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贡献,2018年,访中团首次访问了敦煌 ...

• “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北开幕

2018年9月1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北科技大学艺文中心开幕。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严隽泰、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台北科技大学校长王锡福、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和台湾艺术大学前校长黄光男、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张誉腾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台北科技大学校长王锡福、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副董 ...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开幕式在上海交大举行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敦煌文化遗产,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将于9月至12月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展出。9月12日上午,“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程及美术馆举行。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敦煌研究院科研 ...

• “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首批守望者分享千年敦煌故事

9月1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菁萃·大家讲堂”系列活动——“守望敦煌之夜”分享会暨“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一个人、一盏灯、一块屏,六位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身份,却都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敦煌文化弘扬做着贡献的敦煌文化爱好者,与现场观众分享他们与敦煌文化结缘,因敦煌文化而改变的动人故事。六个“新敦煌人”,数种敦煌情缘他们是创业者、策展人、媒体人、管理者、脱口秀演员、沪剧表演艺术家, ...

• 千年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展亮相四川美术学院

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带来的《朝元图》系列画卷中的一部分由敦煌研究院等多所研究机构及国内艺术高校带来的60余幅复制与修复壁画作品在四川美术学院展出。记者15日来到四川美术学院看到,这些在古丝绸之路上孕育的中国传统壁画,在千年后通过复制与修复呈现,再现了原作的风采,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市民欣赏传统壁画复制与修复研究成果据四川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品展汇集了敦煌研究院、龟兹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

• 敦煌研究院与印度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9月20日中午,敦煌研究院与印度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在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主持,来自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保护研究所、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与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秘书长乔西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在印度文献的学习、鉴定和编目、两 ...

• 香港天籁乐团走进敦煌 创新演绎古韵梵音

原标题:香港乐团走进甘肃 创新演绎敦煌古韵梵音新华社兰州9月20日电(记者 张玉洁)《天籁敦煌·净土梵音》音乐会19日晚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大剧院举办,香港青年音乐家对敦煌古乐进行了全新演绎。音乐会上演出的9首乐曲,均取材于敦煌壁画及文献。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的10名青年音乐家,通过演奏琵琶、笙、古筝等乐器,将壁画中的乐舞场景以音乐形式呈现。乐团演奏不同乐曲时,背景屏同步展示相关主题敦煌壁画,现场观众不时拍手称赞 ...

• 探询敦煌当代魅力,呈现奇妙历史叠映 “百年金融 千载丝路” ——记上海外滩12号敦煌展(一)

华夏文明的千年,众多华章谱写于丝绸之路的浩瀚跌宕中,是将东西方的信仰、文化、经济彼此连接,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历程。敦煌,自公元前一世纪,便作为千载丝路上的咽喉要道,而莫高窟以其千载不辍的营建,成为这一历程波澜壮阔的生动写照。晨曦中的莫高窟静静凝望着丝绸之路千载凝华的莫高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艺术瑰宝,是丝路文明的生动呈现敦煌壁画中所呈现的繁忙丝路上,往来的贸易行旅上海,开埠百年来逐渐成为中国面 ...

• “阿旃陀与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 招募启事

阿旃陀石窟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是印度现存最大的石窟遗址,集古代建筑、雕刻、壁画之大成,融佛教信仰、社会生活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底蕴。七世纪的中国僧人玄奘法师曾经到访过阿旃陀石窟,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对阿旃陀石窟进行了描述:“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障,重峦绝巘,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而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玄奘的上述记载也是汉文史料中有关阿旃陀 ...

• 敦煌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9月21日,敦煌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派遣和接收实习生参加相关实习和促进双方机构人员学术交流达成共识,并基于合作发展项目、开展活动的共同意愿,决定于2019年共同在意大利举办敦煌文化展览,以达到提升学术水平、弘扬敦煌文化的目的。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主持,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和威尼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布格列西(Michele Bugliesi)分别在双方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

• “福建外销瓷展”在绍兴博物馆拉开帷幕 

  日前,由绍兴博物馆与福建省海丝外销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福建外销瓷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展。  展览以“瓷器起源”、“颜色釉瓷”、“彩绘瓷”等三个部分呈现,展出闽地建窑、德化窑、怀安窑、福清窑、浦城窑、漳州窑、松溪窑、闽清窑、邵武窑、南平窑、武夷山窑、洪塘窑、建阳窑等各代表性窑口的外销瓷器共237件(组),向观众呈现了闽地陶瓷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宋代建窑以黑釉著称,其碗盏造型独特、胎釉浑 ...

• “手铲释天书一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年重要考古发现图片展”即将开展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手铲释天书一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年重要考古发现图片展”将于9月22日一一10月9日在香港海事博物馆举办。  此次展览以介绍考古学的主旨、基本概念、工作方法与手段等为先导,辅之以田野考古工具做直观说明,由引言、万年追迹、国家起源、盛世寻踪、港澳遗珠、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度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基础上,以考古研究所 ...

• 两千年前古希腊沉船“驶”进故宫 残缺美展示辉煌文明

  两千年前,一艘将要驶往意大利的货船在爱琴海的安提凯希拉岛附近沉没;两千年后,这艘货船“驶”进了故宫博物院,以350件展品的规模,重现它和那个时代的辉煌。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14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亮相。  1900年,当地一群海绵采集者在这里的50米水下意外发现了沉船,此后希腊当局于1901年和1976年两次进行了考古打捞,第二次更是使用了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和更为科学的打捞技术 ...

• 山西博物院“古韵新生”展览开幕 含巨幅北朝墓葬壁画

  北齐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去年底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起较大影响,而从13日开始,含有这一巨幅北朝墓葬壁画发掘修复的展览山西博物院“古韵新生——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幕。  这一展览的特殊性在于,除了出土文物的展示之外,展览现场还演示了实地发掘文物的场景,揭秘了山西文物保护工作者对纺织品、漆木器、石刻、陶瓷、纸质文物、砖雕、金属器、壁画等多种材质的文物所开展针对性修复保护的成果。另外,北齐水 ...

• 盛世大唐 绝代风华——“大唐风华”展览9月3日开幕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于2018年9月3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本次展览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交流系列展览之一,也是继“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地方兄弟博物馆之间又一次成功合作。  展览缘起“大唐风华”展 ...

• 考古表明:曾有多个人群先后在拉哈特遗址区域生活过

拉哈特遗址发掘区域俯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3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完成了相关发掘研究工作,表明曾经有过多个人群先后在拉哈特遗址区域生活过,进一步了解到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和历史变迁信息。  据介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赛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在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完成了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这是继201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在武威揭牌

  9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武威举行。  武威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类型多元,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凉州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表示,设立凉州文化研究基地,是深入研究和挖掘凉州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将以此为平台,立足武威、研究武威、服务武威,紧紧依靠两地人才

• 专题展览 | 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专题展览 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犍陀罗的微笑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巴基斯坦大使馆主办,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协办的“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将于2018年9月15日-10月9日在文研院地下展厅展出。本次展览是文研院系列展览之一,是继“千年敦煌艺术展”、“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纪念展”之后又一次展现北大学人对丝绸之路考察和研究的成果。展览包括巴基斯坦

• 中蒙联合考古队发现疑似匈奴统治中心遗址

  中国与蒙古国联合考古队人员9日发布消息说,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疑似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即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性场所遗址。  日前,由中国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考古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后杭爱省匈奴时期和日门塔拉三连城址进行第五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和环绕四周巨大的柱洞遗迹。2018年8月,和日门塔拉三连城址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鸟瞰

• 陕西公布银西铁路考古成果 发现罕见古墓套古墓现象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 “这种后人墓室是在前人墓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现象,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苗秩飞说。从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苗秩飞和同事们为配合铁路建设,对银西铁路途经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咸阳市礼泉县境内的墓葬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1座,这其中就包括这座奇怪的墓葬。M4全景  这处位于秦汉新城坡刘村的编号为M4的墓葬,由墓道、天井、封门、甬道及墓室等部 ...

• 史上规模最大的出土金器大展,来了!

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品类最全参展单位最多时代跨度最广9月21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40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即将拉开大幕!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让人期待的金器专题展!350件(套)珍贵金器,联袂书写一部华丽的黄金中国史!本次展览展出的金器精品中珍贵文物的比例超过70%,其中更不乏各文博单位的多件镇馆之宝,也是等级最高的金器大展。黄金,雍容华贵,自古被视

• 敦煌壁画乐器“复活” 97种245件仿制乐器将亮相第三届敦煌文博会

独家新闻 琵琶、箜篌、筚篥(bili)、胡琴、鼓、琴、筝、瑟……敦煌壁画中共有4000多件乐器图像。这些图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的敦煌文化艺术精华,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和世界音乐舞蹈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近日,敦煌壁画乐器将从壁画中“复活”,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上亮相,并进行演奏。敦煌壁画乐器仿制开发项目由敦煌研究院原副研究员、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汝

• 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展示公元前一千纪采玉活动

  新华社兰州9月4日电(记者 连振祥)不仅有采矿选矿区,而且有岗哨防御区,公元前一千纪河西走廊西部的采玉也是戒备森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采矿聚落址,从实物层面展示了公元前一千纪的采玉活动。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玉矿遗址考古信息。自2007年以来,这个所与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调查,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

• 西北大学“一带一路”五周年成果回顾(二)──王建新教授的丝路考古梦

“考古连着过去,也为现在和未来服务。我一直梦想着把丝路考古搞起来。”像张骞当年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一样,王建新教授也是从寻找大月氏开始跨国丝路考古的。这位西北大学教授近二十年来数百次往返于丝路古道,把学术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带领团队踏遍天山的东西南北,初步“掀起月氏的盖头来”王建新教授简介王建新教授☑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 ...

• 2017年新疆考古收获

  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北京大学等合作单位完成了考古发掘与调查40项,发掘各时期遗址7400平方米、墓葬900余座,出土文物标本近4500件(组),本文择其要者进行介绍。在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领域均有重要发现,如通天洞遗址、呼斯塔遗址、海子沿遗址、和布克赛尔县G219国道沿线墓群、尼勒克县G218国道沿线墓群、达勒特古城、阜康市白杨河流域墓群等。  一、史

• 吐鲁番文创产品受欢迎

图文/记者:袁艳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期间,以吐鲁番馆藏文物、古籍文献、文化遗产等为灵感创作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疆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展台上,由高昌贵族壁画形象制成的卡通版书签、明信片,以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元素研发出的钥匙串、冰箱贴、胶带、手游地图等,以及以新疆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元素研发的丝巾和小饰品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批的过往游客驻足欣赏购买。石河子游客赵丽高兴地说:“我

• 河西走廊对中国的意义,专家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一直不愿意说出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这个地方,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 ...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8.09.30 - 2019.02.24 苍莽大漠、雪域高原,从来皆非孤立的存在。两地军事、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交往与融会始于13世纪中期。20世纪以前,中国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体的「西藏佛教社会」。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

• 行走天山,探访戈壁绿洲的文明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分东西二寺,曾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龟兹古国享有盛誉,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八月十八日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8月18日摄)。 本报记者朱剑/文刘强/图  星星峡,由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重要隘口。8月11日,“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陕西日报丝路行记者在赶 ...

• 青海门源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

“此次摩崖石刻藏经的发现是我们在岩画石刻考察途中的意外收获,可以说它是目前为止青海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中心岩画组工作人员董连生23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22日,记者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文体广电局了解到,18日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专家在门源县岗龙沟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藏经,是目前青海省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

• 甘肃“敦煌模式”拓国际朋友圈,五年实现同步保护

一年多来,常年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不仅要像以前一样在重要场合反复推介莫高窟,还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对更多国外朋友“唠叨”关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的“事儿”。“一定要让外界知道,知道了才会来爱护,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价值,还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呢?”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笑言,今年和一个法国朋友聊天过程中说起了麦积山石窟,后来他去了后“

• 【考古发现】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距离首都比什凯克约30公里。红河古城因红河村而得名。2018年6月底至8月上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西侧佛寺遗址主要由三个土堆组成,西边一个,东边两个,其中东北部的土堆已于2011—2016年发掘过,结果显示它是一处佛殿建筑。本次发掘的主要是位于东南部的土堆。红河古城遗址

• 【考古发现】拉哈特遗址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考古工作简况

    2018年7月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前往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拉哈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去年首次对该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后的第二次考古工作。截至8月20日,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2018年考古队员第一次到拉哈特遗址的留影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一处台地,东距离中国

•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计划10月下旬开放

  实施考古遗址活化,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工程;统筹整合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品牌……昨日,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会议透露,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景观二次提升工作。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保护展示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实施施工图编制和开工前准备工作。邙山陵墓群、东周王城和宜 ...

• 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原标题: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在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上,工作人员为参观者介绍展品。兰州晨报资料照片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卢伟山) 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下旬拉开帷幕,记者28日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作为本届文博会重头戏之一、由甘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