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土山汉墓考古为何持续半个世纪

  历经50余年的土山汉墓考古,是我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凝聚着三代考古人和博物馆人的梦想。图为土山汉墓全景。图片来自原丰  在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部,有一座呈南北走向的山脉——云龙山,因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而得名。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低缓的山腰上,借助山势夯筑形成一底部直径近100米、高约16米的高大圆形封 ...

• 广州黄埔榄园岭遗址发现西周至春秋墓葬47座

广州市黄埔区榄园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4日通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6月对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的黄埔区榄园岭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时期墓葬3座、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47座。  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 ...

• 新发现:成都平原春秋时期最大规模墓地

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主要可分为西周聚落和春秋墓地两个发展阶段。其中,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 ...

• 因工作疏漏官网出现藏品年代标错,故宫博物院:感谢指正

近日,因工作疏漏,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出现藏品年代标错问题,在热心观众的监督提醒下得以更正。在此,向指出问题的热心观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一直以来热爱和关注故宫博物院各项工作的观众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为进一步提升故宫博物院服务水平,加强与观众朋友的联系,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自即日起开设“留言板”栏目(https://www.dpm.org.cn/bottom/ ...

• “西安市未央区团结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考古发掘”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三)

  2021年8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利用雨休的闲暇时间,继续开展学员研讨课程。来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学员郭辉向大家汇报了西安市未央区团结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谭家村)的考古发掘情况。  该项目发掘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太华北路以东、景云路以西,永信路以南,西距汉长安城东城墙5公里,东距 ...

• 新发现 |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发现年代集中、数量丰富的仰韶晚期遗存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蒋刘村(原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东邻大堡子村,南近高太路,北为河谷断崖,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黄土台塬(“咸阳塬”东北端)上,西距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公里。遗址所处地域黄土堆积丰厚、水文优势突出,地势北高南低、平缓开阔。蒋刘遗址于1958年首次调查发现,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

• 湖南蓝山37座古墓考古成果“注释”800余年朝代变迁

陶器“套装”组合、东汉“货币”铜钱、四叶纹青铜镜……记者22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1月-7月底,考古队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一项目建设用地抢救发掘战国末期至隋唐时期墓葬37座,时间跨度超800年,出土200余件文物标本。  其中,有的墓葬出土了鼎、盒、壶等陶器组合,还有四叶纹青铜镜;有的出土了纪年铭文砖和铜钱、铜钵等铜器;有的出土 ...

• 文化圣地浮烟山大量远古遗址尚存

  孙敬明(左)和同事在望留武家村西发掘大象化石。  陶鬶  浮烟山作为潍城西南之标志名山,其山水佳胜且周近地理环境极为优越,从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人们环山而居,河流山泉为生产生活多所裨益。平寿国名肇始于夏,而潍坊区域的所谓夏代文化显然与中原地区不同,故其与当地典型龙山文化有密切关系,而龙山文化中后期的大致年代,也已经合于夏代纪年 ...

• 西北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20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是陕西获批的首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倡议精神,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共建共享、需求 ...

• 山西:发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木炭窑

填补中国冶金考古空白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有了新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对外表示,考古人员在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发现的一处特殊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其为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木炭窑。自2018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连续考古工作,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 ...

• 发现 | 实验考古验证遗迹性质: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木炭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木炭窑!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图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自2018年开始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连续的考古工作,业已取得较大成果,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遗址。其生产原料为产自附近中条山的铜矿石,冶 ...

• 新发现 | “下蔡”探索的新进展——安徽寿县西圈墓地2017—2020年度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西圈墓地位于安徽寿县古城外西南方向南关村西部,大体包括米家圩、周家圩和陶家圩等几个自然村的范围。墓地处于寿春城遗址的西部边缘,西邻寿西湖。在历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或工程取土过程中,时常发现有古墓葬和重要文物等文化遗存,其中不乏包括现藏于寿县博物馆的“越王剑”和原始瓷器等高等级器物,年代大体约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为配合寿春城国家考古 ...

• 发现 | 山西侯马虒祁村发现北魏洛阳时期纪年墓,具有南北文化交融特征

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即虒祁遗址的第九次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2.5公里处(图一)。在发掘的37座墓葬中,有北魏墓4座,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现将此墓发 ...

• 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成立!浙江首家拥有考古学系的高校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8月18日,浙大城市学院举行考古学系成立仪式,成为省内第一家拥有考古学系的高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缪承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书 ...

• 文物学者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阿富汗文物命运

不仅仅是巴米扬,曾经的佛国阿富汗还有这些佛教遗迹【点击图片查看详情】随着阿富汗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等阿富汗主要城市被塔利班占领,阿富汗数以万计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地也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当地有关文物学者方面近日称,目前阿富汗的一些文物命运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据《纽约时报》报道,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学者通过一名西方官员呼吁提供帮 ...

• 南越王珍宝亮相国博

  西汉南越王龙钮金印、珍贵罕见的丝缕玉衣、见证广州建城史的“蕃禺”铜鼎、颇具岭南特色的炊食器具……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通过广州近年考古发掘的代表性文物,系统展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西汉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 杜建坡摄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趁天 ...

• 考古学家发现北魏时期最完整的“拥抱葬”

 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上。男性墓主与女性墓主拥抱在一起,姿态自然、动作舒展。(资料图)图片来自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供图  据介绍,该墓葬是 ...

• 敦煌数字化体验再升级,12城巡展和研学游即将启动

敦煌文化,不论数百个石窟、磅礴大气的壁画还是藏经洞出土的丰富文书和周边大量历史遗存,反映着一千年多年间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生动历史。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文化成为全球关注。多年来,敦煌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不断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壁画临摹品和数字化技术,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文明,助 ...

• 日本飞鸟时代的雕塑之美,东京展法隆寺“药师如来”

奈良法隆寺,据传是公元607年,由日本皇族中最早皈依佛教的圣德太子(574—622)创建,法隆寺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虽然几次遇火,但仍保存着起始于飞鸟时代的遗产。1993年成为日本第一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寺庙。去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曾计划推出“法隆寺金堂壁画和百济观音”大展,以纪念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70年,但因为疫情终无缘与 ...

• “那不为人知的美”,十一面观音像首次走出奈良

“国宝·圣林寺十一面观音——三轮山信仰之神”目前正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她曾给人摆脱灾厄的信仰,恰与当下被新冠病毒折磨的人类产生共鸣。在博物馆展厅,无论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十一面观音”严厉而温柔的注视。日本东洋文化学者和辻哲郎将其描述为“显现出神的威严和不为人知的美”。8世纪的“圣林寺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被认为日本雕塑的最 ...

• 拉斐尔鲁本斯都来了,意大利卡拉拉藏品上海展出

今天下午,随着展览“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中山东一路一号)开幕,一场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艺术史之旅如期而至。展览呈现了意大利卡拉拉学院的54件重要馆藏作品,包括拉斐尔的《圣塞巴斯蒂安》、皮萨诺的《廖内洛·德·埃斯特肖像》、曼特尼亚的《锡耶纳的圣伯尔纳定》、 鲁本斯的《圣多米提拉》等。在接受澎 ...

• “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谒南朝顾野王墓

著有《玉篇》的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是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曾居于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历朝历代到亭林(亭林湖)寻访野王遗迹的文人墨客、名士高官,都留下了不少凭吊吟咏的诗句。顾野王墓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内,之前恢复的神道上立有顾野王铜像,底座镌有介绍顾野王 ...

• 古埃及最后的秘密:六具黄金木乃伊北京首展

澎湃新闻获悉,“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将于8月1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本次展览将以世界级收藏品中的木乃伊为中心,探讨埃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统治时期关于来世的信仰。此次展览将分为 7个单元,共计展出107件古埃及稀世珍品,其中6具黄金木乃伊为首次在国内大规模展出。所有展品均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本文为策展人为即将开幕的“遇见古埃及 黄金 ...

• “南越王”进京,在国博读两千多年前岭南风貌

象岗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汉代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之一。南越王宫遗址是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宫苑典型实例之一,对探索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尤其研究岭南地区的古代城市史、建筑史、工艺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两千多年前岭南历史文化真实风貌如何?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

• “纸本里的盂克双鼎”,从黑白之道看全形艺术

澎湃新闻获悉,在青铜重器盂克双鼎合展于上海博物馆落幕不久,“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前天在上海闵行开幕,展览以大盂鼎和大克鼎为主题,分为“文献资料”、“潘氏朋友圈的金石艺术”、“盂克双鼎全形艺术”三个部分,展出金石拓片及名人手札近百件。重点展品包括吴湖帆题、朱梅邨绘大盂鼎全形,潘祖荫旧藏周大盂鼎全形及铭文拓本,端方旧藏魏中尚方造铜香炉 ...

• 广州出土的332件秦汉时期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8月9日消息,“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将于8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9日。蕃禺铜鼎——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物证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该展览是首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广州考古成果专题展,共展出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精品文物332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组织学员参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

  2021年7月30日上午,和风细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班主任、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研究员带领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暑期实践班学生一行17人参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董新林研究员依托各展陈单元,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实物、文字、影像等资料,分类介绍辽代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信仰 ...

• 山西发现千年唐代刀形墓 再现盛唐时期平民葬俗

  刀形墓、双耳陶罐、开元通宝、铁镰铁斧……山西省考古人员在运城新绛县发现的唐代墓葬,出土一批距今千余年的唐代文物,为研究盛唐时期的平民葬俗提供了研究资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

• 新发现 | 金上京城南城内道路系统、建筑分布再添考古新材料——金上京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收获

金上京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上京城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二城周长约11公里,总面积约6.28平方公里。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上京遗址开展连续考古发掘勘探工作。通过考古勘探勘查,上京城外城现存马面83座,城墙拐角及南北两城隔墙连接部位建有角楼,共计7座。发现 ...

• 发现 | 刀形墓、双耳陶罐、开元通宝、铁镰铁斧,新绛侯庄村唐墓考古再现唐代平民葬俗

2019年8月至9月,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图一)。该项目地点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侯庄村西北,距离县城仅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38′28″,东经111°13′57″,海拔440米。墓地周边地势较平坦,南偏西2.7公里即为绛州大堂 ...

• 精品展览||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协办。这是广州考古成果第一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专题展出。本次展览也是广州文物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考古成果传播、丰富全社会历史 ...

• 【业务工作】《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的考古成果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须弥山文物管理所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是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的考古成果,是探索数字化技术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方法论的范例。  2012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了“须弥山石窟数字 ...

• 奚牧凉:北京延庆发现“辽代首钢”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要上溯至辽南京析津府。五代后晋的皇帝石敬瑭认契丹首领为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出,直接便宜了北方草原民族踏过太行山,一举占领了居高临下、坐看华北的京畿一带。宋朝初兴,曾先后统一南方、降服北汉,气势如虹,本欲顺势而上夺回幽云十六州,未料在今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惨败给辽军,自此士气大挫,以致后来只能与之签订澶渊之盟 ...

• 平山郁夫“又到”莫高窟,“琉光溢彩珍品”敦煌展出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千百年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各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玻璃艺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玻璃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并在东方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象征之一。澎湃新闻获悉,8月8日,“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

• 河南文物保卫战:风雨中的北宋皇陵、郑州商城遗址

在过去两周,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文物大省河南,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同时,也给河南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据悉,河南全省共有四百余处文博单位不同程度遭受暴雨灾害影响。对此,河南文保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紧急救援。最终,河南文保人们守住了文物。而历经千年风雨的北宋皇陵石像生等文物,再一次经受了大自然的“洗礼”。狂风暴雨中,文 ...

• 新发现 | 山东济南高新区发现西晋时期墓葬

2020年11月,济南市高新区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编号M1。该墓虽经盗扰,但墓葬形制保存较好,且出土了一些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其年代应为西晋时期。墓葬航拍照墓室M1为双室砖室墓,平面呈“刀”形,残长13米,方向173°,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等部分组成。由于墓室曾遭盗扰,出土遗物较 ...

• 封锁期间的十大希腊考古发现

尽管2020年全球因疫情影响而处于封锁期,但考古学家们却在希腊挖掘出非凡的考古新发现。希腊的许多古迹每天仍有访客前来参观。以下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在希腊境内挖掘出的十大重要考古发现。1. THEOPETRA CAVE, THESSALY 西奥佩特拉洞穴,色萨利THEOPETRA CAVE位于希腊中部的色萨利,距今已有130,000年历史。从该洞穴中曾挖掘出一副保存完好的少女遗骸,她 ...

• 冀蒙晋考古新动向

近年来,以化德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面貌,为冀蒙晋交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为了深入探讨这种新文化因素内涵、形成与发展及其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互动,2021年7月29日——3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 ...

• 新发现 | 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图1 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 青砖残块石碑为白色大理石 ...

• 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成果展杭州开幕展出45件高规格器物

  8月2日,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培训成果展在浙江杭州举行。据悉,此次展出的45件高规格器物大多出自宋代,其中以杭州德寿宫遗址、密渡桥工地出土的居多。杨紫怡在修复。 徐天赐摄  此前,长三角区域部分高校修复培训工作在杭州开展。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来自长三角高校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考古实践、修复理论学习、窑址现场研学和修复实践,并将 ...

• 湖南发现石枋宽体木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 始建于明代

  湖南江永县文物部门8月2日对外称,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空间形态研究》团队日前在湖南江永县开展潇贺古道田野调查中,首次发现了一座石枋宽体木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  该团队指导顾问、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委员杨雄心说,这种宽体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在以往的古代桥梁文献中从未 ...

• 在全沉浸光影中“遇见”敦煌 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

   壁画上的飞天伴随敦煌乐声轻盈起舞,来往行商在丝绸之路上熙熙攘攘……日前,于北京开幕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通过48台高清投影,将千年历史与敦煌艺术凝缩于一方炫彩夺目的沉浸式空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隔空对话    敦煌石窟以4至14世纪的艺术和文献遗存闻名于世,目前已走过1650多年。石窟中所保留的壁画 ...

• 见证 交流 面向未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印象

“同为地球之子,总有记忆相同”——那就是我们的世界遗产,她代表着人类文明最卓越成果。7月31日晚,“简约、精彩、安全”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的组成部分。大会新增34个世界遗产,3个已列入项目实现重大拓展 ...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共新增34项世界遗产

新华社福州7月31日消息,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31日晚间在福州成功落下帷幕。作为一次加长版的会议,本届世遗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大会新增34个世界遗产、3个已列入项目实现重大拓展。央视新闻 图本届大会一致通过《福州宣言》。《宣言》重申《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原则和开展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呼应 ...

• 清源独家|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新列入世界遗产汇总

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共计有37处遗产被列入《名录》,其中包括29项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3项重大边界修订。让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新成员加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吧!*点击文中遗产地图片,即可阅读相关文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申报项目列表(蓝色为文化遗产,绿色为自然遗产,黄色为重大边界修订)*同意21处,对11处不建议在本次 ...

• 从宋院画小品到《九秋图》,重庆三峡博物馆展书画精品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作为其馆庆重头戏,“百川汇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书画精品展”将于7月30日开幕。展览精选了70年来各种渠道来源的馆藏精品书画70余件/套,含南宋《杂景院画》、元《仙山楼阁图》以及明唐寅《仿韩熙载夜宴图》等镇馆之宝。其中南宋《杂景院画》首次全貌展出。南宋《杂景院画》册 局部大图 ...

• 《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21年7月29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对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誉奖、图书奖、期刊奖、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奖、印刷复制奖、装帧设计奖的123种出版物、50家先进出版单位和69名优秀出版人物进行了表彰。《敦煌研究》等20种期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证书、奖杯中国出版政府奖 ...

• 暴雨一周,河南多处文物古迹遇险情,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已恢复开放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洛阳市遭遇暴雨天气,龙门石窟景区暂时闭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陈佳靖编辑 |黄月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随后,暴雨中心从郑州转移至新乡、鹤壁。几天以来,降雨除了导致多地道路交通中断,大量群众被困、受灾之外,也让不少“国宝”陷入险境。7月23日晚,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文物人 ...

• 神农架遗产地“扩容”,重庆五里坡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澎湃新闻获悉,在今天结束的福州世界遗产大会“缔约国对世界遗产边界和面积的说明”环节,我国提交的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边界细微调整的方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今年唯一一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项目。五里坡与神农架价值互补,为神农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新增了7个植物群落,4种濒危物种,进一步加强了神 ...

• 2021年暑期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与湖北美术馆教育课程馆际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湖北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开展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实践活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馆际交流合作,共享并发挥各自馆藏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美育协同发展。2021年7月10日至25日,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与湖北美术馆合作举办“魅力敦煌”系列馆际交流活动,将敦煌石窟艺术以讲座及动态的博物馆感知体验课程输出到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武汉,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