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周山水册上海展出三日,“心与天游的自得”
5月18日至20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特别项目——展出馆藏沈周《山水册》,并展开连续三晚的对话。这是继去年展出馆藏文徵明《五瑞图》、唐寅《岁寒三友图》后,第三次以一件馆藏,讲述画内画外,沈周、明四家,以及明代士人的社交生活以及对当下的影响。沈周《山水册》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序厅展出3天在美术馆一楼序厅,沈周《山水 ...
5月18日至20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特别项目——展出馆藏沈周《山水册》,并展开连续三晚的对话。这是继去年展出馆藏文徵明《五瑞图》、唐寅《岁寒三友图》后,第三次以一件馆藏,讲述画内画外,沈周、明四家,以及明代士人的社交生活以及对当下的影响。沈周《山水册》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序厅展出3天在美术馆一楼序厅,沈周《山水 ...
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吴中:回望史前太湖,追溯“何以江南”【点击图片查看详情】5月20日,展览“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在吴中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两百余件出土文物,梳理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和环太湖地区的发展历程,回望了太湖流域地区的史前文明。长三角古代文明曾经非常辉煌,而此次吴中博物馆展出的草鞋山遗址对苏州考古学和江 ...
清代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则有句:“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这里的青藤指的明末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等),面对怀才不遇的遭遇,徐渭将抑制不住的才气发泄在绘画创作中,正如他在《墨葡萄》图上所题的“笔底明珠无卖处 ...
5月20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近一个月来,该所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群。共有古墓葬30座,其中战国至宋代古墓葬24座。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全面结束。据极目新闻记者了解,此次发掘古墓葬群的地点,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中路的湖南省地质中学操场工地。近期,该操场正在进行学校第一教学楼拆除重建工程。据长沙市考古研究所介绍,通过此次 ...
从2016年起,分三期已经完成3000米修缮任务的箭扣长城,还有近6000米没有修缮。今年,箭扣长城保护进入新阶段:选取141号至145号敌台之间的5座敌台、4段全长约429米的边墙,进行先科研后施工、一米一米推进的“研究性修缮”,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对长城进行研究性修缮。 由此,长城保护工作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研究性、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 ...
自2018年,协会不断完善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的推介工作。三年来,共推介了15项优秀项目,以及2项特别推荐项目。在2020年度的优秀项目发布之际,我们带您来一起回顾三年来的优秀项目情况。2020年度优秀项目 ICOMOS China1、山西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项目业主单位:尧都区文物旅游发展中心勘察设计单位:山西重德古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省文物 ...
“北魏洛阳时代”(494—534) 是中国历史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多民族融合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互动 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墓葬作为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 是探索这一时期历史原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5.18国际博物馆日山西考古博物馆特推出牛年第七展河东望族 汾阴之子山西万荣北魏薛怀吉墓考古成果展展览 ...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考古成果,是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中国考古学也迎来了一百岁的生日。值此“百年双庆”之喜,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特别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等一系列公共考古活动。5月18日,“国 ...
1921年,随着河南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中国考古学呱呱坠地。同年地处西南一隅的阿坝地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纪年的南朝造像碑,而当时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未被社会大众所熟知,但却无形当中将阿坝地区与中国考古学串联了起来。直到今天,南朝永明元年造像碑依然是魏晋南北朝佛教考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阿坝州就已然成为外国传教士 ...
5月18日下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主题论坛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出席论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论坛。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以及全国各地文物部门及博物馆代表、相关领域专家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
洛阳博物馆讯(供稿:李思思)近日,2020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获奖名单新鲜出炉,由洛阳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合作举办的“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位列其中。该展览通过“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三大板块,从时间、空间上勾勒出石窟艺术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和风格的演变,展出期间 ...
文昭皇后礼佛图(图片由龙门石窟研究院副院长 陈建平 拍摄) 流散海外近百年的《帝后礼佛图》“复活”了!4月27日晚,新华社在全网发布真人版《帝后礼佛图》视频,让龙门石窟这组被盗凿的国宝级浮雕,首次以真人演绎的形式呈现。 帝后礼佛图活化展示 图片由拍摄团队提供 真人版《帝后礼佛图》视频长约2分钟,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网友强烈关 ...
5月16日下午,洛阳博物馆“华夏根脉 河洛文化”主题公开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上线,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点赞。 公开课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委网信办主办,人民网河南频道、洛阳博物馆承办。在公开课中,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和洛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学生裴诺雅兰一起走进该博物馆珍宝馆,沿着洛阳十三朝历史 ...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您打算去哪个博物馆看看? 作为“东方博物馆之都”,洛阳拥有各类馆藏文物约42万件(套),其中不乏“国宝”级藏品。不过,在它们“入住”博物馆展厅之前,还需要进行一道至关重要的程序——文物修复。穿越千百年时光,文物往往覆盖尘埃、伤痕累累,得益于文物修复师的一双巧手,它们被重新唤醒、恢复神采。 今天 ...
汉服礼仪复原展示 汉服礼仪复原展示 汉服礼仪复原展示 色空鼓演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日上午,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举行“礼乐传承,古今交融”主题展演活动,包括汉服礼仪复原展示、色空鼓演奏、古今吟唱等,向市民展示传承千年的礼乐文化。(洛报融媒记者 张怡熙 摄)
5月18日,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参观文物遗珍。当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走进洛阳各个博物馆,感受古都璀璨文明与文化魅力。 近年来,洛阳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洛报融媒记者 张光辉 通讯员 李思思 摄)
近日,网上一则《龙门石窟凸显“神牛图”》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5月18日上午,记者在龙门石窟东山向对面望去,奉先寺的轮廓的确神似一头牛。龙门石窟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神牛图”主要源于游客特定的视角,其形成蕴含着古人高超的智慧。 远观奉先寺的轮廓,像极了一头“神牛” “龙门石窟凸显神牛图!四川有卧佛,洛阳有神牛!快看看你拍的龙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联袂在洛阳博物馆为公众带来大型系列历史剧展演《历史的回望》,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带游客穿越千年时光,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洛报融媒记者 张光辉 通讯员 李思思 摄)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精心筹备,为线上线下观众送上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文化大餐。您对“东方博物馆之都”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这组数据吧! 总量 洛阳博物馆、纪念馆共计102家 比“十三五”前期增加了42家 基本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门类多样的博物馆体系。 其中,国有博 ...
5月18日上午,“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庆祝建党百年“东方博物馆之都”系列宣传活动在洛阳博物馆启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旨在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 国家文物局提倡各博物馆要有效搭建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加深大家对博 ...
今天上午,上海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澎湃新闻从现场获悉,上海千年书画艺术、“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等大展即将在沪上陆续登场,其中,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年度大展“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将于6月21日亮相,以146件书画名迹呈现从三国时期到现代的上海千年书画史。 ...
安徽省休宁县月潭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距今约九百余年。月潭村寺观庙宇众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和山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就是徽州宗族祭祖往往依附或者结合于佛道及其寺观,宋元时期尤为明显。佛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安画业繁衍。在一些徽商经贸发达、财富集聚的村落,除了寺院道观鼎盛外,以佛艺为内容的画风也十分昌盛。新 ...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作为今年主会场的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不同于一般的文物展,这个展览以实物和背景材料相辅相成,向大众“揭秘”古代文物遗存的出土情况是怎样的,它们又被怎样修复为今天在博物馆陈列时光辉璀璨的样子。秦始皇帝陵出土的紫色和绿色兵马俑身上的明艳彩绘是如何保存的?慈禧入殓时穿的一件 ...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指数,其中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含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在综合影响力排名中位列前三。上海博物馆是上海老牌知名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 ...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首次系统性地将“红山文化”带到山西,一场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对撞”正在上演。民众参观“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 张云 摄 “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出的152件珍贵文物,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考古重大发现与考古成果。 红山文化出现在距今约6500年至5 ...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球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共同主题。包括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内的三大国际文化遗产机构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面对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除了从“内部视角”去关注新冠疫情下博物馆应如何恢复生机,重塑新的实践模式之外,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出发,在“外部视角”下关注博物馆与所处自 ...
5 月18 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内相关博物馆联合协办的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 ...
2020年3月底,孝感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复工,施工单位在对城隍潭段东岸施工过程中发现排列较为规整的长条形石块,经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初步确认,可能是当地居民提到的古代码头,随即向上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了汇报。202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 ...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首都博物馆举行。 5月16日,本届“十大精品”推介活动终评汇报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 ...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配套展览之“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幕5月18日,为配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ICOM-CC19th Triennial Conference),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的“万 ...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院艺术研究部陈列中心教育推广部推出了最新自创研发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推广课程《拓本技艺——九色鹿的故事》DIY课程,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在博物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历代拓印传承技艺知识和动手实践,体验中国传统的拓印技术,感受敦煌石窟艺术的无穷魅力。5月15日上午,13位来自我院的职工子女体验了《拓本技 ...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宣传“时代楷模”,弘扬“莫高精神”,2021年5月17日,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与中共靖远县委宣传部、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展览在靖 ...
“水包皮”是江苏扬州方言,就是在浴室洗澡。这是老扬州对沐浴文化的生动描述。日前,位于江苏扬州市中心友好会馆南侧的一处考古发掘项目,通过江苏省文物局专家验收。该地块位于“扬州城遗址”范围内,考古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发现了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遗存。其中,一处宋代砖构建筑引起专家注意。有专家推测,这里或许曾是南宋时期的一处浴室建筑 ...
邮票虽只有方寸大小,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多方面的特色,是某种意义上的“国家名片”。故宫古建筑和珍藏文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邮票上,发挥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5月18日起,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联袂主办,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北京邮来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 ...
澎湃新闻获悉,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山西博物院今起开始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集中展示红山文化遗址历次考古重大发现与考古成果。同日,“追迹——芮国文物精华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亮相,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等230余件,主要来自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并精选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和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部分文物。山西博物院:152 ...
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苏州吴中博物馆推出最新特展“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共展出两百余件出土文物,梳理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和环太湖地区的发展历程,回望了太湖流域地区的史前文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是明净而风暖的秀丽。是吹面不寒的杨柳微风,深巷阡陌的杏花春雨;是小桥流 ...
5月17日,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浮世万象——百幅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日本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浮世绘原版文物级别古画,展出的100套作品全部来自日本浮世绘三大私人收藏家族之一的浅井家族。“浮世万象”全景式呈现了浮世绘这种日本代表性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的精彩魅力。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恢复与重塑 ...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首都博物馆举行。其中“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等获得精品奖,“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获得 ...
“中国玉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也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玉器发挥了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功能”“岫岩玉是中国开发和利用最早最多的玉料,堪称‘中华第一玉’”……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5月16日在北京举办“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特色玉文化传承发展 ...
环境考古能够深度理解“人地关系”贺云翱(本文为《大众考古》2015年05月刊 卷首语) 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 ...
为营造“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文化氛围,甘肃省博物馆引进的福建博物院“玲珑神致 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将于5月1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精选福建博物院馆藏珍贵文物88件,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精品汇集一堂,冀以展现德化瓷器的冰玉本色和独特魅力,为传承古老技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清德化窑白釉饕餮纹 ...
5月16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千年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营造之美”专题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首开敦煌石窟壁画建筑展先例,共展出了展品81件(套),通过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制和园林意境,以壁画图像、从二维到三维建筑模型、3D打印数字科技产物、多媒体手段等呈现方式,使观众多途径领略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和园林之美。 ...
2021年5月15日上午,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文津厅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主任、《石窟寺研究》主编孙英民主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主任、《石窟寺研究》主编孙英民主持会议《石窟寺研究》十辑 座谈会进行了 ...
5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文物局和19个援疆省市文物部门全力支持新疆文物工作,文物援疆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物援疆工作成绩喜人。李群表示,保护好新疆各类文物资源,特别是深入挖掘、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东山发现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 晋端王陵园遗址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区两级考古机构进行考古发掘。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丝织品提取。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该墓平面为“工”字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 ...
阿尔贝·夏尔·奥古斯特·拉西内的《多彩装饰》是一部实用型藏品合集,堪称19世纪彩印传统的百科全书式装饰收藏品。“中国人的特性也体现在时而刚劲、时而柔美的色彩里。中国人的精美艺术品堪与我们最好的装饰作品相媲美。这些艺术品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虽然古埃及、古希腊的作品在秩序、节奏、形态方面略胜一筹,但在面对中国艺术品的精巧时却往往甘 ...
晋端王陵园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东峰村东北、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新校区用地范围内,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市区配合进行了考古发掘。早期卫星影像所见东山地区明代藩王陵园 一、山西明代藩王墓的首次系统考古工作 明代实行封藩制,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长子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 ...
从质朴的陶器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色彩丰富的颜色釉瓷,再到颇具匠心的釉下彩、釉上彩瓷等,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品种,都在世界工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故宫博物院作为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遗址性综合类博物馆,拥有186万多件文物藏品,其中有陶瓷类文物37万余件,且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 ...
人物画的创作,在历代都受到特别重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至今。澎湃新闻获悉,5月1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展览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按照画面的人物身份和时代顺序予以展示。其中,既有开国立邦、施行仁政的帝王,包括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至清代的 ...
澎湃新闻获悉,故宫博物院今天发布关于“五一”假期期间参观的提示:“五一”假期期间,故宫博物院开馆时间从8:30提前至8:00,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行预约、错峰、限流接待措施,目前按照每日3万人次限定观众人数。据悉,5月1日起,“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展览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