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考古2018~2019年度新收获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所柴焕波、莫林恒、李意愿第五次赴孟加拉国,会同孟加拉国Oitiya Onneswan 中心的考古学家,对毗诃罗普尔古城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收获。01毗诃罗普尔城址考古的新成果据孟加拉国文献记载,毗诃罗普尔是旃陀罗王朝(公元900~1050年)、跋摩王朝(公元1080~1150年)和犀那王朝(公元1095~1223年)的三朝古都。在孟加拉国出土的旃

• 流失海外百年 今日绽放国博 “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

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音yíng)”2018年11月回归祖国,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紧张严谨的研究、保护和策划,2019年1月29日,“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虎鎣”公开与广大观众见面,预计展期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 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对沙特塞林港第二次考古发掘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29日开始对红海之滨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

• 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27​ 本报记者 崔 波11月24日至25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21个国家的30多所文博机构代表汇聚一堂,探讨未来合作计划,签署展览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丝绸之路相关遗产保护,相关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合作,建立丝绸之路遗产地保护和博物馆联盟等合 ...

• 预防性保护理论指导下的石窟寺日常保养工作——以云冈石窟第7、8窟为例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始于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现已逐步扩展到其他文物类型。石窟寺的保护工作也逐步由被动的抢险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发展。本文围绕云冈石窟第7、8窟日常保养工程,介绍云冈石窟在预防性保护理论指导下的探索与实践。石窟寺作为一种文物类型,与历史上宗教在我国的兴盛和传播息息相关,具有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石窟寺保护工作,由早期的

• 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国水下考古中心所长、国际古迹理事会执委姜波发表了题为“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旨演讲。

• 一套敦煌书,半世苦情怀|拍摄敦煌文献珍本的尘封往事

拍摄敦煌文献珍本的尘封往事文/ 刘波 ▲王重民先生在法国巴黎图书馆敦煌写本书库。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1931年,陈垣完成北平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目录《敦煌劫余录》,陈寅恪在其序言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要想在学术上“预流”,获取“新材料”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较早进入藏经洞的斯坦

• 西藏墨脱科学考察记(上)

蔡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藏,被大家唠叨最多的可能就是它的高原和雪山,缺氧和贫瘠。然而除了高原之外,很难想象西藏还有一个地方森林密布,物产丰富,含氧量高,这就是藏南。在这里,有一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墨脱。墨脱是徒步旅行爱好者的天堂,也是科学家的天堂。这里有复杂的地质结构,世界少见的高山峡谷,也有丰富多彩迥异于内地的生物。在这个被印度大陆楔入欧亚

• 段丽波:唐宋时期的徙莫祗蛮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段丽波:唐宋时期的徙莫祗蛮摘 要: 唐代的徙莫祗蛮源于汉晋时期的氐羌系民族,初为唐所属,置于唐初所设的弄栋节度,后为南诏所并,聚居于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后随着南诏的扩张而不断向东向南发展。到大理国时期,以徙莫祗蛮后裔自杞人为主体,建立了独立于大理国的地方政权自杞国。以往对徙莫祗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源流、族属方面,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其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揭示

• 中秋 | 古龟兹人眼中的月亮,同样住着一只仙兔

森木塞姆第31窟主室券顶”月天”经公众号人民日报文艺(微信号:rmrbwy)授权转载。  中秋佳节将至,又到了望月怀远的日子。当你仰望天空,看着月亮和漫天的繁星,你知道你看到的是距离地球最远达几十亿光年的星球,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宇宙天体;你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月球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你或许还会想到星系、星云。但当古人仰望星空之时,他们的心理与今人是不同的,他们的世界观、宇宙观反映了当时的文化

• 于阗专栏(三)|郭声波、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毗沙都督府羁縻州之我见——兼评《唐代于阗的羁縻州与地理区划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内容提要: 毗沙都督府下设若干羁縻州,由于两《唐书·地理志》不载州名,历史面貌较为模糊。本文考证羁縻于阗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初领于阗、蒲山、六城、渠勒、戎卢、精绝六羁縻州,前上元二年,改于阗州为毗沙州,于阗都督府为毗沙州都督府,析置羁縻西河、勃野、河中、□□、东河五羁縻州,初步复原了毗沙都督府十一州的具体地望,并对朱丽双新近发表的《唐代于阗的羁縻州与地理区划研

• 古籍服务│一大波敦煌文献来袭!国际敦煌项目(IDP)深入解析

2016-07-18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什么是IDP? 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简称IDP)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古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项目。成立二十余年来,IDP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献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利用统一的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便利各个层次的使用者利用文献,广为学界人士称道。缘起与宗旨 敦煌遗书和丝绸之路其

•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策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建波 法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名单的历史古迹多达4.4万处,还有104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和678个建筑及景观领域的国家级“保护区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在法国,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也日趋成熟。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舆 ...

• 西藏山南地区早期壁画现身一遗址,约在13~15 世纪

柴焕波 强巴次仁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日当镇南十余公里,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向狭窄的河谷,干枯的隆子河支流发源于这里。果拉康遗址就坐落在这条河谷内,地属日当镇日当村果组,现为村民平措多吉的住宅和私人佛堂。从外形看,这是一座颓败的古塔连接着简陋的民宅,由于它既不是公共寺庙,又没有寺名,因此,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均未被发现。前不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藏山南地区文物局组成的调查组,根据隆子县丢热寺活佛洛桑益西和 ...

• 海上丝绸之路:环境、人文传统与贸易网络

——————————————————————————全文阅读海上丝绸之路:环境、人文传统与贸易网络(作者:姜波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

• 国家文物局代表团赴英国参加“英国世界遗产年会”

作者:姜波 张依萌 来源:国家文物局  受国家文物局委派,10月7日至10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姜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张依萌赴英国煤溪谷参加第三届“英国世界遗产年会”并发表专题演讲。这是中方首次委派代表出席英国文化遗产年会。姜波、张依萌回答各国与会代表提问  姜波以《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为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近年来中国 ...

• 东张西望中的秦文化——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原文标题:《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二)》、《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三)》  原文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西文明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历程。在秦始皇陵考古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横空出世的文化因素,且在后世中 ...

• 海港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姜波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们借助季风与洋流,利用传统航海技术开展东西方交流的海上通道,也是东、西方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思想相互传输的纽带。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讲,港口、沉船和贸易品是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遗存,而尤以港口遗迹最具代表性。古代海港城市一般选址于河流入海口,这样对内可以依托内河航运形成的贸易网络,对外便于接驳海洋贸易体系,同时还可以规避的海洋风暴和海盗 ...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到南充阆中考察蜀道申遗工作

 中国网南充6月30日讯(王波)近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阿尔弗雷多·孔蒂一行来到阆中,就阆中蜀道申遗工作进行了考察。  考察过程中,阿尔弗雷多·孔蒂一行先后来到该市华光楼、水码头客栈、胡家院、贡院以及张飞庙等处,对各处古迹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貌保护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古迹、遗址的科学规划与日常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悉,蜀道是历史上出蜀入关的重要交通道路。而阆中是古蜀道上重要 ...

• 中国藏西夏文献

文章出处:甘肃五凉古籍整理研究中心作者:甘肃五凉古籍整理研究编号:综0502-1 新书推荐史叹千古之谜!●《中国藏西夏文献》首次将现存中国境内藏西夏文献尽收其中● 集权威性、全面性、系统性、原始史料性于一身●《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编辑出版将填补了中国史学界的空白● 是研究宋元史、民族史、民族文字以及宋元文化和西夏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始资 ...

• 彩陶文化在史前丝绸之路的演进

  中国西北地区东起陇山西至伊犁河谷的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就从渭水上游持续西渐,直抵新疆西部。在此后的四千多年间,史前丝绸之路上至少出现了十九支彩陶文化,这些彩陶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四大阶段:仰韶时代、马家窑时代、夏时期和商至汉初。在这四个阶段,每支彩陶文化表现的发展模式不同,呈现的演进态势各异。新疆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的长颈彩陶壶 作者供图  仰韶时代:渐进甘青河 ...

• 段清波城和长城:中华文明的见证

城和长城:中华文明的见证演讲人:段清波 演讲地点:西北大学 演讲时间:2017年1月  段清波 1964年出生,山西芮城人。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导,陕西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秦汉指导委员会理事,曾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陕西省长城资源调查总领队。金山岭长城。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摄段清波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秦汉长城。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调查队摄  城和长城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两大标志。 ...

• 史金波 ▏“丝绸之路”上的少数民族

来源:西南边疆摘要:“丝绸之路”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在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密切交流、借鉴,出现了很多翻译作品和双语人才。“丝绸之路”是各民族互相吸收、交融的典型地区,总的趋势是民族逐渐减少,各民族共同点越来越多。“丝绸之路”的巨大贡献是通过和平交往,对沿线各国、各民族都带来福祉。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 ...

• 段清波:秦始皇陵考古——中西文明的深入交流远早于张骞通西域!

来源: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西文明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历程。在秦始皇陵考古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横空出世的文化因素,且在后世中少有出现,如百戏俑、兵马俑和铜车马、青铜水禽的部分制作工艺等。此外,秦文化中的槽型板瓦、茧形壶和石刻等,也和东方六国文化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秦始皇帝陵园中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1.兵马俑  根据战国秦俑的形态特征、服饰风格,我们认为其艺术形象可能受斯基泰 ...

• 新疆焉耆千年佛寺遗址即将全面对外开放

吴卓胜 近日,新疆焉耆县七个星千年佛寺遗址游客中心正在加紧装修,景区展览馆加快布展工作,沉睡千年的佛寺遗址将以崭新的面貌在“五一”期间全面对外开放。在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内,工作人员正在游客中心和展览 ...

• 玉门关的三次迁移

  玉门关:千年要塞的燃情岁月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温波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在与匈奴交战的过程中,将其势力范围不断向西部延伸,西汉铁骑所过之后,蜿蜒西行的长城、瞭望敌情的烽燧、扼守 ...

• 中、哈、吉三国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管理协议

  为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加强对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和管理,5月1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京举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就2014年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达成协议。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哈萨克斯坦文化与信息部副部长阿斯卡尔·布里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与旅游 ...

• 河南名胜古迹辞典

由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石小生等人编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名胜古迹辞典》,已于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该辞典近500页,集河南四方千里之间的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碑碣石刻、古墓葬、近代及革命纪念地、风景游览区(山、水、湖、泉、岩、洞、园林、自然保护区、奇树古术、博物馆)等名胜古迹约2500余条,照片百余帧,是迄今为止介绍河南胜迹最全 ...

• 大昭寺壁画揭取工程结束

大昭寺壁画揭取工程结束发布时间:1988-02-26 作者:张剑波本报讯西藏大昭寺壁画揭取修复工程最近圆满结束。大昭寺是著名的喇嘛教寺院,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寺内走廊和殿堂满绘着精美的藏式壁画,展现了佛教历史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对大昭寺壁画的揭取修复是对太昭寺建筑进行全面修缮的第一步。它改变了过去那种铲除或描摹原画的传统方式为保护壁 ...

热门信息

1234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