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朝那湫渊遗址与万年以来东海子气候变迁
罗 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依《史记·封禅书》称:秦兼并天下后,令祠官将全国所有常奉天、地、名山、大川和鬼神按其等级划分,用这个序列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按照他们所规划的等级序列,原本秦地的祭祀地点地位有所上升。其中旧都雍地“四畤”或“五畤”阶位最高,秦人的祭祀中心,由皇帝亲祭,称之为“郊” ...
罗 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依《史记·封禅书》称:秦兼并天下后,令祠官将全国所有常奉天、地、名山、大川和鬼神按其等级划分,用这个序列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按照他们所规划的等级序列,原本秦地的祭祀地点地位有所上升。其中旧都雍地“四畤”或“五畤”阶位最高,秦人的祭祀中心,由皇帝亲祭,称之为“郊” ...
二十世纪宁夏考古的回顾与反思罗丰(宁夏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2)收稿日期:2002-01-10作者简介:罗丰(1962一),男,宁夏固原人,宁夏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0491(2002)02-0068-08 摘要:宁夏考古,始于水洞沟遗址发掘,至今已发现各类遗址、墓葬二千处,内容涉及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北朝隋唐 ...
图一 慕容智墓素面银胡瓶线图及焊痕示意(笔者绘) 图三 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庄园内出土的萨珊银壶(采自A.U.Pope, A Survey of Persian Art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Present, Vol.Ⅱ, p.735.)1970年,美利加·钦尔瓦尼(A.S.Melikian-Chirvani)首次将出土于粟特等地区、器型和花纹区别于萨珊金银器的部分器物称为“东伊朗组”金银器,并讨论了包括 ...
转自 三联学术通讯10章全面论述,712幅珍稀图版针对“行世法书第一石刻”的统合性研究不可多得的逐字拍摄,石刻刀口纤毫毕现内容简介本书为考古学者罗丰对“行世法书第一石刻”《集王圣教序碑》所做的全面考察,梳理了由唐至清人们“以王羲之的名义”推动该碑经典化的历程。他不只关注文字、书法,更考索了碑的形制、花纹、石材,以及碑的物质存在同 ...
20世纪下半叶关于西周时期的考古学发现曾极大地佐证一些关于周的传统认识,即周是渭河流域关中平原的一个小部族,推翻商王朝后建立了新王朝。为了管理西北和东北延伸至今山西省、河北省,东至山东省,南至淮河及长江中游的广袤的新征服领土,周王室派遣姬姓成员及其盟友至新领地建立诸侯国。通过这些诸侯国,周王朝能够在四面八方的广袤领土内施行其政治统 ...
罗丰,1962年生,宁夏固原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朝隋唐考古、丝绸之路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同时涉及艺术考古、书法研究等领域。著有《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文物出版社,1996年)《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2006年)《以王羲之的名义:〈集王圣教序碑〉的经典化之路》(生活·读书·新知三 ...
编者按:本文经原作者授权审核后发布。原文引自罗丰:《丝绸之路考古在青藏高原》,《中华读书报》,2024年7月10日第15版。罗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著 者:罗 丰出版单位: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9月————————————————内 容 简 介本书是2004年版《胡汉之间》的修订本,2004年首次出版即获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2007年获宁夏社会科学第十次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此次出版既修订了以往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增加了作者近期数篇相关专题研究的成 ...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作者: 罗 丰编著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1996页数: 262ISBN: 9787501008469
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作者: 罗丰 主编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1-8页数: 335定价: 160.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ISBN: 9787501032372内容简介 · · · · · ·这本《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精)》由罗丰主编,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书中收入了《“寄田”与“ ...
西夏方塔出土文献(上下)作者: 罗丰 / 孙昌盛 / 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06-11页数: 656装帧: 精装丛书: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ISBN: 9787805878003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发掘出土的西夏时期的大量文献、文物,涉及考古、佛学、藏学、版本学、印刷学、文献学、古建 ...
胡汉之间作者: 罗丰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副标题: “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出版年: 2004-9-1页数: 515定价: 180.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01015276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作者数年来的专题研究论文共计十九篇,内容涉及历史、考古等。作者结合自己长期在宁夏固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公元3~10世纪中国中古史作为研究重点,对宁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民族融 ...
关于西安东郊唐墓所出东罗马金币仿制品的讨论 选自《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罗丰 一 1989年夏,西安东郊发现一座唐代墓葬,根据遗物推断,大约属高宗前后的初唐时期。墓中岀土的一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十分引人注目,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值得进一步讨论。 对于这枚金币,《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5期发表的简报作了以下简述:“东罗马 ...
马长寿和他的《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罗 丰一一九六三年初,学校已放寒假,马长寿利用寒假闲暇工夫,开始翻阅关中金石志。这部分金石志大体上都是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后一些金石学家写成的,主要有毕沅《关中金石记》、孙星衍《寰宇访碑录》、王昶《金石萃编》、陆耀遹《金石续编》、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毛凤枝的《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等 ...
编者按:《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成名作,出版六十余年来影响巨大,本文除了细述这部书的撰写经过,还重点评述了书中广征博引的注释。《白沙宋墓》中几乎所有的长篇注释都可以作为短文来读,其中既有考据、论证,也有带来许多启示的新术语、新方法。作为一部理想的墓葬考古报告,《白沙宋墓》在广泛援引书籍文献的同时,更是从考古本身出发来讨论问题,因 ...
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 2006年夏的蒙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所谓的智者,迷恋有智慧者的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尤其是前者在铲除敌对势力时所运用的智慧和计谋,所谓的计谋被看作是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家用奸用计也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即便结果如何酷烈。最高境界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对方首级,杀敌于无形之中。这类故事往往使闻者津津乐道,从而被记录在籍以供广泛传颂。春秋时,齐人 ...
「核心提示」 在考古工作日益受到媒体关注的今天,考古学家们则不约而同地想到考古学的定位,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并不亚于“考古学是什么”之类的命题。考古学界内部由于每个人的学术背景不同,训练不一,所持有的观点明显的存在着认识上的不一。仅以学科设置而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的考古专业原设于历史系,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则有与国外同类的 ...
一第一本须弥山石窟的报告书要出版了,在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又想起了宿白先生。须弥山报告的整理出版,与其说是宿白先生长久的心愿,还不如说是宿白先生一个长长的心病,现在可以算得上是还了一个许下先生很久的愿,虽然先生已无法目睹。宿白先生从一九八四年起至二00年曾四次前往须弥山石窟考察,其中时间最长的一九八六、八七两个年度 ...
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 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对中国考古学史来说除去王懿荣在药铺的龙骨上发现甲骨文这件震惊中外学术界的大事外,还有一件事则与真正的“龙骨”本身有关。德国驻华使馆的哈伯勒(K.A.Haberer)将在北京搜集到的一批“龙骨”也在一八九九年运回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研究这些化石后认为,这里面大约有九 ...
中原制造——关于北方动物纹金属牌饰罗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北方系青铜文化中最引人注目者,莫过于动物纹样的金属牌饰,质地有黄金或青铜,以后者为大宗。金属牌饰上的动物纹样多数是以独体动物或动物间的搏斗为题材,这种动物或动物间的戏嬉、搏斗题材是北方草原地区现实生态和生活的反映。进而推知,动物纹样的金属牌饰是北方区域工匠的杰作 ...
北方系青铜文化墓的殉牲习俗罗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 750001)目次一 北方系青铜文化墓的殉牲情况二 王大户墓地中的殉牲三 殉牲习俗四 结语 对春秋战国时期北方人群的识别,墓葬中是否出土所谓“北方系青铜器”可以作为识别标识之一。除此之外,在考虑类似人群生业方式时,墓葬中出现马、牛、羊等家畜的随葬现象也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加以考 ...
作者丨罗丰宁夏是长城遗迹分布较多的省份,贯穿整个南北全境。从2007年开始,宁夏考古工作者组成五支田野调查队,对境内的长城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宁夏早期长城调查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反映的是以上田野调查、之后的室内整理以及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宁夏境内长城的墙体及相关设施情况、边防体系、修筑历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
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权力更迭频繁,文化上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江左政权与北族南夷的交流并未因政权的更替而出现中断。相反,他们之间互动频频,交往程度超乎想象。最能体现南朝与周边国家、部族互动关系的形象材料,莫过于《职贡图》。而最为著名的《职贡图》又莫过于传为梁元帝萧绎模本的旧藏南京博物院宋本,此本为学界所熟知。其实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为阎 ...
[按]本文为《宁夏明代长城——固原内边长城调查报告》前言,原标题作《铲山筑土建重关——明代宁夏境内的长城(代前言)》,作者罗丰,注释略。2007年-2011年,国家文物局安排开展了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宁夏境内长城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成果,宁夏所组织调查人员按时代、长城分布情况,编写了多卷本宁夏长城调查报告。本报告 ...
宁夏固原近年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罗丰 韩孔乐 位于宁夏南部地区的固原,是我国北方系青铜器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北方系青铜器在此地屡有发现,1983年以前的发现大都已见于报导①。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固原地区所辖的固原县、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等地,陆续发现一些墓葬及一些零星的青铜器。这些墓葬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中国传统孝子故事中父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的故事类型,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舜与父瞽叟的故事。在这一经常性的话题中,表面上不合情理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中国传统伦理作为支撑。在儒家界定的所谓“五常”关系中,父子关系是一种唯一具有血亲的人伦秩序,它是维系父系制度的根本。父系制度实际上就指家系的传承是依父传子,男性一线承袭而下 ...
北周西国胡人翟曹明墓志及墓葬遗物 ( 罗丰 荣新江) 2000年1月,我们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瑰宝”展览上,首次看到靖边县出土的一扇石门,上面的胡人天王像异常引人注目,展览说明称其出自“唐翟曹明墓”1,但图像风格则与唐朝迥异,颇具北朝因素。听说还有一同出土文物,在陕西博物馆同仁的支持下,在文物库房翻出了与墓门同出的半块残阙的 ...
王羲之书迹自从生成之日起,就得到全社会的追捧。梁武帝萧衍时代就曾广泛地搜集过,所谓二王书迹有一万五千纸以上。梁武帝在鉴别王羲之书法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关于王书的论述集中在与大书家陶弘景往来的书翰中。王羲之书法地位的确定,无疑与梁武帝推崇密不可分。
罗丰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4 本世纪初以来,中外学者已经对萨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来源、含义的讨论目前仍存在着严重分歧。以学术史的角度有二位杰出学者的论文值得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一篇是美国学者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的《萨宝问题再考》,另一位是中国学者姜伯勤教授的《高昌胡天祭祀与敦煌祆祀》及在《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一书中“高昌敦煌的萨宝制度与胡祆祠”一节,他们分别对不同时期学术 ...
基本信息:主编:罗丰编著: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21030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辑刊。本辑收录论文11篇,书评2篇。目录金银器说铃 罗杰伟(1 ...
一、洋海墓地的飞去来器 由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多风少雨,夏季气温奇高,所能保存下来的古代遗物异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其他地区如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难以保存的东西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了解。数年前,鄯善洋海的一、二号墓地,发掘了属于公元前8~10世纪两百多座墓葬,是北方畜牧民族遗存在
宁夏固原隋史射勿墓发掘简报罗丰 郑克祥 耿志强 1987年7月至11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对固原县南郊乡隋代史射勿墓进行了发掘和壁画揭取工作,现将发掘情况及收获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 墓葬位于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西北,东北距固原县城约5公里(图一)。 墓葬由封土、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全长29米(图二)。 封土 ...
主讲人罗丰研究员邀访学者论坛2018年12月19日,文研院第五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十二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教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罗丰作主题报告,报告题目为“胡风汉化:北魏漆棺画墓研究”。文研院院长邓小南、常务副院长渠敬东、院长助理韩笑,第五期邀访学者陈映芳、郭永秉、贺照田、黄纯艳、刘成国、刘静贞、鲁西奇、王炳华、邢义田、薛龙春、周颖出席并参与讨论。一、墓葬
丝绸之路遗宝与中西文化交流——以宁夏境为中心罗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本义以宁夏境内发现的北方游牧民族遗物、西方流入的奢侈品和东西方又化交流的遗物以及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等遗存论述了宁夏,尤其是位于南部的固原地区,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涌入,中亚、西亚各地商人、僧人、使者的渐次东徙使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上东西又化的聚汇点和中转站。 关键词:丝绸之路宁夏固原东西又化交流丝
什么是华夏的边缘——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罗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整个汉文世界的民族历史学(ethnohistory)或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anthropology)著作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精湛细部研究的著作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而王明珂教授的《华夏边缘》却正是这样的作品。知道或了解华夏民族边缘的形成并非一个遥远而古老的知识,经过王明珂的描述我们才有恍
梯卡文物保护仓库 7月14日 天刚亮的时候,蒙古包中很冷,看看温度计,指针在摄氏12度。8点起床时,太阳已经很高,气温逐渐升上来,到摄氏15度。早餐,依旧有米饭,看来蒙古人早上有吃米饭的习惯,有点出乎意料。不过,面包、煎蛋还是受大家欢迎的。姚克成郑重地讲了他大清早所见,一户来参加那达慕大会的人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搭帐篷,而是野外 ...
九姓回鹘可汗碑 7月13日汽车在草原上开了没多久,就到达了目标地——回鹘牙帐城。古城原来叫额尔多巴立克(Ordubulik),现在的名称是卡剌巴拉克斯。抵达后,我们并未直接进古城,而是向南驶去,在一堆石碑前停下,这时是15点45分。这就是著名的九姓回鹘可汗碑(图1),在北纬47°18′685″,东经102°40′388″,海拔1499米处。志费尼的蒙古时代就见过这块大碑。19世纪70年代俄国学者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蒙古国纪行》,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
出了额尔德尼召,往北去就是哈拉和林旧城。中午时分,骄阳似火,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帽子忘在车里,太阳晒在脸上,先是一阵火辣辣,然后就红扑扑,刺痛感随即而来,许多天后方才消失。 在敖其尔带领下,我们来到蒙古帝国最宏伟的宫殿万安宫遗址旁。遗址侧有一溜台子,小贩们见有一队人马,瞬间提高叫卖声。大家一拥而上,商品的种类不外乎是蒙古小刀、藏传佛教的铜像、首饰等小件,看起来制作并不精良,很可能也是中国 ...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来的鹿石、碑铭、遗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绘图片,使
节选自《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三联书店2018年1月,经公众号“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ID:sanlianshutong)授权转载,有删节。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察队在哈拉和林附近寻访是此次科考的重点之一,公元8世纪突厥史上著名的阙特勤碑。之后来到突厥的毗伽可汗墓地,见证了长长
基本信息:作者:罗丰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108059611内容简介: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 ...
这本小册的形成,完全有赖于朋友的多方督促。除去学术会议,我曾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国外旅行。当然,如罗新兄所言,这些旅行都是以学术的名义。在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大桥旁,吃过对我来说至今难忘但并不大的一条鱼,至于价格现在说出来还有点吓人;伊朗名城设拉子地毯店幽暗的灯光下,翻淘着华丽无比的波斯地毯,回程中我们遭遇几位尽职警察的问候和护送;在游人如织的纽约第十二大道旁斯特兰德(Strand)旧书店里,我们 ...
基本信息:主编:罗丰编著: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552938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筹备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1-2册。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4篇。目录中国北方长城 ...
2016-12-11丝绸之路考古薩寶:一個唐朝唯一外來官職的再考察羅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1伴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中亞、西亞的使節、僧侶、商人不斷湧入中國,構成一幅長達數世紀經久不衰的東西文化交流景觀。漢代以後漢文史籍於此載錄日漸詳備,主要是對流入中國的奢侈品、一些當時中國人罕見物品和東漸人員活動的記錄。當然另外一些非物質的人文思想也隨即流入,祆教(拜火教)、景教、摩尼教三大宗教成爲最引起後人注意的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