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蕃尼古道上的考古发现

  高原上的古通道  公元7世纪中叶,中西交通上出现了一条新的国际通道棗吐蕃尼婆罗道。这条道路经拉萨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加德满都谷地,再经尼婆罗首都而入印度。  这条道路南端最初的开通,可能与藏王松赞干布迎请尼婆罗赤尊公主有关。据藏文典籍《智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曾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为“迎婚使”,携带着大量金币、金粉、璎珞等礼物前去尼婆罗请婚。开始,尼婆罗王借口吐蕃之地荒凉且无佛教而不允,吐蕃则威胁说 ...

• 百年沧桑:古格王国达巴遗址考古调查记

达巴建筑中高大护墙与城堡。 斯文·赫定速写画,1907年达巴建筑中的塔林。斯文·赫定 速写画,1907年  在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的千山万壑之中,被岁月的风尘掩埋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遗址,它们铭刻着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但却悄然无声地在荒原戈壁上历经过百年苍茫。古格王国时期的达巴古城,就是其中之一。1992年和2004年,我曾两次到过达巴进行考古调查,从遗址的断壁残垣之中,真实地触摸和感受到了这段珍贵的历史片断。  古 ...

• 于阗专栏(四)|霍巍:从于阗到益州:唐宋时期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流变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摘要] 毗沙门天王作为北方守护神进入到中土之后 ,在于阗完成了其宗教崇拜体系,开始独立于印度的四天王之外成为偶像崇拜对象,这不仅体现在文献记载上对其来源的神圣化,更体现在单体的毗沙门天王图像的出现。于阗形成的毗沙门天王可称为“西域风格”的代表作,体现在其形态上独具风格的甲衣装饰和足下所踏之神怪。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一方面继承了于阗西域风格,另一方面

• 霍巍、王煜:作为历史学的考古学

霍巍 王煜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取预此潮流,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议,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2015年5月16—18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召开了“文物、文献与文化——历史考古青年 ...

• 棺板装饰传统中的中亚西域风格

  近年来,在我国西北及北方地区连续出土了一系列入华粟特人的墓葬,它们分别是:宁夏固原南郊隋唐墓、甘肃天水石马坪墓、山西太原隋虞弘墓、西安坑底寨北周安伽墓、井上村北周史君墓等。这批粟特人的墓葬当中,大多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石棺椁、石屏风、石床等石质葬具,在部分石板上雕刻有内容丰富的画像,引起学术界强烈的关注。无独有偶,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吐蕃考古发现的一批墓葬资料中,也发现了一批彩绘在木棺板或木质随葬器物 ...

• 霍巍:西域风格与唐风染化——中古时期吐蕃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试析

西域风格与唐风染化——中古时期吐蕃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试析霍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古时期的吐蕃与粟特均为丝绸之路上十分活跃的民族,近年来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与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从中出土的棺椁葬具上遗留有丰富多彩的装饰图像。通过对这些考古学图像的比较研究,既可以看到两者所保存的某些西域共同文化传统,也可以 ...

• 西藏西部考古新发现的茶叶与茶具

一、吐蕃的饮茶习俗在吐蕃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中,自茶叶传入吐蕃之后,便受到格外的重视,几乎达到“无人不饮,无时不饮”的程度,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诸多史家在讨论有关汉地茶叶传入吐蕃的史实时,都往往会注意到下面这段史料:公元781年,唐使节常鲁为判官随唐朝使臣崔汉衡出使吐蕃,于帐中烹茶,和吐蕃赞普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 ...

• 霍巍|文物考古所见古代青海与丝绸之路

文物考古所见古代青海与丝绸之路摘要 古代青海虽然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但却是中国西部与外界交通的重要结点。自远古以来,以青海为依托形成的对外交通路线源远流长,而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之一。唐代以来随着吐蕃势力的扩张,亚洲腹地的陆路交通经青海一线形成“五路中心”的重要格局,对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这些不仅从文献记栽中可以发现诸多线索,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也以实物资料佐证了古代青 ...

• 霍巍:考古发现与高原丝路——考古文化系列讲座(五)

2017年4月16日上午,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阳市孔学堂联合举办的“考古系列文化讲座”第五期在贵阳市孔学堂举行。此次讲座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研究员主持,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霍巍教授主讲。讲座现场讲座开场周必素研究员周必素研究员先对霍巍教授进行了介绍。丝绸之路,大家了解比较多的是从西安出发经甘 ...

• 霍巍:西藏考古发现与“高原丝绸之路”

2017年3月3日下午,受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邀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在北京联合大学做了一场题为《考古发现与“高原丝绸之路”》的学术讲座。霍巍教授根据文献材料和最新的考古材料,对西藏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及其内部的文化交流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以往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较少涉及西藏地区,而西藏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区域。在讲座中他提出“高原丝绸之路”的概念,这在当前“一带一路”的背 ...

• 专家视点——象雄都城之争·卡尔东说

撰文:霍巍  西藏古史上最具有魔幻般吸引力的话题,就是关于古老象雄王国及其文明的传说。青藏高原曾经兴起过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这就是汉文文献中所记载的“羊同”,在藏文文献中则称之为“象雄”。打开典籍,“羊同”的名字在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多有出现。唐人杜佑在《通典》卷六是这样记载这个神秘国度的:“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人。其人辫发毡裘,畜牧为业。地多风雪,冰厚丈余,所 ...

•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作者:霍巍这一推测,由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材料得到了证实。1990年,笔者在西藏高原所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在西藏西南边境的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通名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唐代摩崖石碑,首次从考古调查的实物材料方面,为吐蕃—泥婆罗之间古代交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 这通石碑发现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城(旧称“宗喀”)以北大约4.5公里处的阿瓦呷英山嘴。石碑所在的位置北面为宗喀山口,系过去进入吉隆盆地 ...

热门信息

12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