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文物局:探讨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策略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韦衍行)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在福州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 宋新潮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阐释、国际交流 ...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韦衍行)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在福州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 宋新潮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阐释、国际交流 ...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9日消息,日前,经中国国家文物局同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西北大学联合实施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发掘。此次发掘对于解决当前诺木洪文化研究的困境有重要意义,而诺木洪文化研究的深入又能为今天在中国牧业区推广农业生产和定居牧业点相结合的建设方向提供历史借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夏尔雅玛可布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 ...
一、工作背景 赤牛城遗址,又名牛头寨,位于梁平区双桂街道牛头村1组,坐落于梁平城区西部的一座山岗上,紧邻梁平都梁新区,距梁平老城区约7.5公里。据《蜀中广记》、《读史方舆纪要》、《梁山县志》等文献记载,赤牛城于宋淳祐二年(1242年)建成,控扼梁山陆道,拱卫万州与夔州,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内陆山城,在宋元(蒙)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国 ...
2018血渭一号墓2021年度考古工作于6月下旬正式启动。2021年度工作计划主要分为勘探、发掘和整理出版工作,继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展开。 2018血渭一号经过三年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丰富遗址内容,2021年在原本工作基础上,对墓葬周边进行考古勘探,寻找有无其他相关遗迹。现已完成其周边普探工作, ...
7月3日下午,应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沈卫荣教授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作了题为《显密圆融:汉藏佛教交流背景下的西夏佛教》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研究员主持,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的教授和博 ...
为促进敦煌晚期石窟的发展,尤其是加强敦煌晚期石窟分期与断代的研究。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与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重点项目“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与断代研究”课题组主办的“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与断代研究工作坊”于2021年6月26—28日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新疆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四川博物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东师 ...
据美联社报道,一支埃及考古团队于4月27日在埃及达卡利亚省(Dakahlia)距开罗东北部约93公里的库姆·埃尔·库尔干遗址(Koum El-Khulgan)发掘出跨三个时代的110座古墓。其中有68处墓穴可追溯到早期下埃及的布托(Buto)文化时期(从旧石器时代到约公元前3100年);5处属于前王朝末期的涅伽达III期文化(Naqada III),该文化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统一 ...
汉武帝酷爱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他死后的陪葬品里就有鎏金铜马。武则天认为“鹉”与自己的姓同音,来自异国的鹦鹉就成为祥瑞。在大唐长安西市,毕罗、胡饼、胡麻饭等异域美食深受食客喜爱。 走进18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的“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观赏来自国内十多家文博机构的近200件(组)藏品,观众可以了解到动植物物种在丝 ...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川滇黔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调查座谈会近日在贵州毕节召开,西南三省文物部门负责人和文化遗产、文物考古相关专家,深入交流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调查工作成绩和经验。 据悉,南亚廊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英国学者提姆·威廉姆斯(Tim.Williams)在2014年提出,指从公元2世纪至20世纪初,连接中国 ...
2021年6月18日下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以“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为主题的2021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之一的国际馆长论坛在杭州玉皇山庄举行。论坛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主持,大英博物馆馆长Hartwig Fischer、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Aleksei Levykin、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馆长Seon-Ju Choi、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海事博物馆馆长Berkah Shadaya、印度 ...
天梯山石窟全景图(蔡建宏/摄影)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439年),距今约1600余年。天梯山石窟自北凉大规模开凿后,北朝至隋唐陆续都有兴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天梯山石窟作为一国之君主持开凿的石窟,在我国石窟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云冈、龙门石窟就是由凉州高僧昙曜主持并参与修建的。著名学者、考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6月26日晚,敦煌研究院“百年荣光歌颂党·千年石窟莫高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在莫高窟九层楼广场隆重举行。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声良,党委书记马世林,副院长罗华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士俊,副院长苏伯民,以及全院6处石窟的干部职工、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和职工 ...
2021年6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数字化策展”策展人研修班在国丝新猷资料馆举行。本次研修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学术、展览、特展、数字化策展四个板块,为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20余位学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策展人研修班线下学习2020丝绸之路年报解读板块在2021年6月18日“2021丝绸之路周”开幕式上,公布了《2020年 ...
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丝绸之路: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特别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大学、西安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 ...
6月24日下午,“2021丝绸之路周”闭幕式在浙江万里学院举办。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承办,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万里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等单位执行承办,并得到中国港口博物馆与宁波博物馆的支持。活动由甬派媒体全程进行直播 ...
6月18日,2021年丝绸之路周开幕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发布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学术成果。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学术成果仍旧琳琅满目。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不仅国人在关注丝绸之路,全世界学术界对于丝绸之路探讨的热情也在高涨。经过《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学术成果 ...
6月18日,“2021年丝绸之路周”开幕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活动期间,南艺国际博物馆学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陈列展览的联合发布单位,共同发布2020丝绸之路十大陈列展览。2020十大陈列展览基于2020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领域所涉及的专题展览,经过人机筛选,并邀请《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展览专家团队进行推荐和点 ...
6月18日,2021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隆重举行,期间,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考古发现的联合发布单位,共同发布2020丝绸之路十大考古发现。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考古工作者们不畏艰难,创造条件,取得了很多新发现。经过考古团队专家们的筛选,从全球范围内遴选与丝 ...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9180079405028311086月18日上午,“2021丝绸之路周”杭州主场活动暨“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
6月18日上午2021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暨“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中心执行承办。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 ...
6月8日,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在文物遗产地瓜州县开展榆林窟文化艺术“进企业”宣传活动。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瓜州县文旅局、文联等部门负责人,瓜州县宏金源大酒店、草圣文化传媒、启飞培训中心等企业负责人及全体员工参加了宣传活动。展播“时代楷模”发布宣传片活动现场,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 ...
根据《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严禁任何单位、企业、个人进入敦煌莫高窟保护区(保护区范围:东至三危山西麓;南至整个大泉河流域,包括大泉、条湖子、大拉牌、小拉牌、苦沟泉等水域;西至鸣沙山分水岭向西2000米;北至省道217线1000米里程碑处,并以公路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各延伸3500米),严禁在敦煌莫 ...
2021年6月1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第三期开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工会主席姜玉平、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校长范泉、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兼副部长宋淑霞、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保护技术室副主任陈晓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干事纪晓恬等出席开营仪 ...
骑马狩猎、宴饮奏乐、提笼采桑……一块块彩绘画像砖上,描摹着一幅幅生动场景,展现了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展览在国博开幕。这是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展览,通过“图画天地”“生活百态”“宁平降福”三个 ...
5月27日上午,由南越王宫博物馆、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辽阔的南海——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顺利开展。展期为5月27日至9月1日。 《辽阔的南海——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专题展是南越王宫博物馆成立以来举办的首个巡展项目,近年来在云南、辽宁、北京、江苏及湖北 ...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活动海报5月27日,记者从中国丝绸博物馆获悉,“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将于6月18日在浙江杭州开幕,届时将有百余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博单位和文化机构参与。开幕当天,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的近40家博物馆共建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将上线。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的商路,连接了中西两大文明,其也因文 ...
探访契丹皇都“辽上京”遗址“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是中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也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站在契丹皇城遗址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旅游局局长王建勋如是道。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在东北亚草原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被誉为“东北亚草原第一都”。“ ...
为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总书记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上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同时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七周年,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执 ...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佛者、匠人、艺术家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留下了4.5万平方米壁画、2000余尊彩塑、6万余件艺术文物……其内容几乎囊括了大千世界。敦煌研究院近年结合千年文化遗产推出的文创也一直备受关注。澎湃新闻获悉,敦煌研究院联合玉顺行出品的首批敦煌文创“玉见敦煌”珠宝5月25日在上海中心 ...
澎湃新闻获悉,“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通过“图画天地”“生活百态”“宁平降福”三个单元258件(套)彩绘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展示解读,真实反映了古代河西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面貌。这些画像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神仙异兽、桑 ...
5月22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与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副部长穆罕默德·哈桑·塔勒比安以视频方式共同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此次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推动主席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的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落实落地 ...
敦煌研究院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期间,在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开展“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为当地市民奉上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的盛宴。展览分为“飞天神韵”和“莫高精神”两部分,其中“莫高精神”展区通过敦煌研究院珍藏的120余幅老照片和档案资料为主要展品,追述了“莫高窟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择 ...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77256589544308745(点击观看视频)2021年5月18日,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配套展“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
龟兹石窟遗址座落在新疆天山南麓,其规模堪与阿富汗巴米扬、我国敦煌莫高窟媲美,是世界级大型石窟群之一。上海知名摄影家丁和一直关注丝路摄影,十多年来遍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拍摄了大量的西域古文明遗迹。他也曾赴德国拍摄龟兹壁画,也流连于龟兹洞窟之间,将流失海外的壁画“复原”回归至母体。澎湃新闻获悉,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丝路精魂 ...
5月18日,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敦煌研究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携手腾讯,在线上举行了“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研讨会。来自敦煌、巴黎、深圳的专家们,借助腾讯会议,围绕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探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播的新路径。会上,三方正式发起中法“数字 ...
2021年5月17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第三期出征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举行。十位志愿者在经历了三重考核和两年等待之后,从众多的优秀报名者当中脱颖而出,即将开启为期40天的敦煌文化守望之旅。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等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 ...
5月18日,正值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开展。展览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敦煌研究院、武威市博物馆承办,展期1个月。开展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士俊,武威市人大常委 ...
央视新闻消息,今天(15日)上午,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为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降低聚集性疫情风险,切实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2021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期间(即2021年5月19日),莫高窟不举行面向敦煌广大市民的传统礼佛活动。在疫情之前,每 ...
2021年4月29日至5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率领博士后徐驰,博士研究生孟燕云、兰博,硕士研究生杨青青、刘慧以及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泽浩一行七人组成“人大居延考查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考察活动。此行是受内蒙古额济纳旗政府委托为“居延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联合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 ...
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折射出中国早期工笔画的源流,其造型、构图、色彩以及历经沧桑的风骨,无不对当今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5月11日,“丝路怀古——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历年壁画临摹项目成果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北区)艺术与文献馆开幕,151幅临摹壁画作品悉数亮相。此次临摹涉及新疆和田、吐鲁番、甘肃敦煌等9个石窟寺壁画遗迹,完 ...
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敦煌丝绸展”昨天起在敦煌莫高窟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开幕。展览以敦煌丝绸的发现为起点,分别介绍敦煌丝绸的发现、收藏、种类、用途、研究和修复,以及对敦煌出土夹缬、经帙、伞盖、经幡、刺绣等丝绸文物的传统制作工艺所开展的复原性研究。据介绍,敦煌学的资料主要包括三个大类:壁画、文书和丝 ...
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今年该馆组织专业人员,策划编辑出版了《丝绸之路文物故事·甘肃省博物馆卷》一书。全书遴选甘肃省博物馆馆藏80余件(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珍贵文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撰写文章68篇,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创新性探索和尝试。甘肃省博物馆出版的《丝绸之路文物故事甘肃省博物馆卷》。图片来自甘肃省博物馆 在内容上,该 ...
5月11日上午,在莫高窟九层楼广场举行了捐赠仪式。著名摄影艺术家尔冬强先生向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敦煌文物保护事业。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李萍、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近30位讲解员参加了捐赠仪式。尔冬强先生一直比较关注和支持敦煌文物事业。他从事专业摄影20多年,以捕捉和记录文化变迁而见长, ...
法国艺术家、汉学家,原吉美博物馆馆长雅克·吉耶斯(Jacques Giès)先生因病于4月11日在法国鲁昂(Rouen)家中逝世,享年71岁。听闻噩耗,敦煌研究院的同仁深表悼念。谨以此文纪念吉耶斯先生。1987年敦煌研究院举办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时,吉耶斯先生就应邀前来敦煌参会,并发表了论文《伯希和特藏和敦煌绘画语言·对于甘肃圣地壁画年代的综合考 ...
3600年至3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大型聚落 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的正方形墓冢 新疆史前时期最完整的冶铸青铜器的证据链 世界上最早大量使用燃煤的遗存 西天山地区的新疆伊犁,草肥水美,既是牛羊的天堂,也是农业的温床,素有“塞外江南”之称。2015—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伊犁河支流喀什河畔的吉仁台沟口遗址连续进行发掘,揭露出一处3600年至3000 ...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一座西汉晚期墓葬内,发现粮食盛装在红色束口布袋中,而以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粮食的储藏器皿多为陶仓类。耳室后部带朱书彩绘陶器。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了解,此次的发掘区域有古代墓葬超千余座,发掘区的核心区域以西汉中晚期墓葬为主,周边分布一定数量的唐代中小型墓葬和明清墓葬。耳室刚开启后的全景照。 ...
2021年4月20日,(杜尚别,夏冉)据“亚洲快讯”的消息称, 伦敦的塔吉克文化中心向世界展示了塔吉克斯坦历史古迹的第一个3D虚拟重建网站。 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的支持下,为纪念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独立30周年,以及萨拉子模世界遗产5500周年庆典周年,伦敦的塔吉克文化中心向世界展示了塔吉克斯坦历史古迹的首次3D虚拟重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开始申报。欢迎登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计划”官方网站:https://en.unesco.org/silkroad/持续关注并支持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学者研究计划,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持久和平!
4月28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潘路、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苏伯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副研究员黄晓娟和福州大学教授张健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对“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晚期墓地M52棺木实验室考古清理与保护”项目进行了验收。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蕴致辞,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 ...
2021年4月27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在兰州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与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甘肃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宋冰、副馆长史册和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工作站站长王淑娟等参加了签约仪式。中国丝绸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已经合作多年,在人才培养、 ...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通的重镇、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最璀灿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敦煌学的资料主要包括三个大类:壁画、文书和丝绸,敦煌学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但关于丝绸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敦煌丝绸既是艺术品,也是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我们从这些丝绸在纤维、织造、图案、款式、用材、制作方式以及染色、印花、手绘、刺绣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近日,2020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获奖名单新鲜出炉,由洛阳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合作举办的“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位列其中。该展览通过“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三大板块,从时间、空间上勾勒出石窟艺术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和风格的演变,展出期间反响热烈。 ...
东汉时期,青海羌中道成为连通东西的交通要道,与靠北的道路共同组成了沙漠丝绸之路。澎湃新闻获悉,“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近日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对外展出,展览以农耕与游牧的大视角切入,通过展出来自青海省14家文博单位的373件(组)文物,一级文物达到105件(组),包括汉代虎符石匮、“陇西中部督邮印”等, ...
4月23日,由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人民文旅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文旅品牌影响力大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大会推荐了九大类、42项年度荣誉案例,用榜样给行业指引方向、树立信心,以鼓舞变革期的文旅行业。敦煌研究院因数字敦煌、文创敦煌频繁“出圈”的典型案例获“2020中国文旅年度特别贡献”奖。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敦煌莫高窟消防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竣工验收,省文物局副局长陈于柱主持验收,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和保卫处、总务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代表参加验收。消防工程验收会议验收组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实际查看和功能抽检,并召开验收会议,听取了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汇报,进行了现场质询 ...
近日,莫高窟安防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开工仪式在莫高窟举行,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陈于柱出席开工仪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致辞,项目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了开工仪式。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卫处处长韩延军主持开工仪式。开工仪式现场仪式上,敦煌研究院代表就项目基本情况作了介绍,项目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就工程配合、质量、工期、标准、安全等方面作了表态 ...
中新社阿拉善4月17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17日对外消息指,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 ...
“中日韩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正在甘肃省敦煌市展出,这是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的配套活动,回顾了中、日、韩三国的敦煌文化交流合作历程。这是中日韩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现场。(新华社记者郎兵兵2021年4月9日摄)甘肃画院原副院长段兼善介绍,中日韩文化渊源颇深。沿丝绸之路东传的佛教,让中日韩有了相近的文化底色。在丝路重镇敦煌,佛教 ...
2021年4月7日,莫高窟佛塔保护修缮工程项目开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举行。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杨善龙副研究员,设计单位敦煌研究院、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代表王彦武,监理单位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屈晓龙监理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工仪式会议现场 ...
2021年4月8日,榆林窟抢救性保护工程、榆林窟西崖崖体加固工程两个项目的开工仪式及技术交底会在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会议室召开。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宋子贞、所长杨天荣、副所长李立新,和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研究员、副所长裴强强研究员,监理单位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工程师王栓奎、监理工程师宋起龙、屈晓龙, ...
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发现鹿石和石板墓发布时间:2005-10-20文章出处:北方新报作者:王佳 10月13日,中蒙联合考古汇报会在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我区赴蒙古国的考古专家对此次考古调查结果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目前我国与蒙古国在文物考古合作研究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为了对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对两国境内 ...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辽宁在马鞍桥山遗址发现了明确的房址等重要遗迹,并且在聚落址四周发现并确认了聚落环壕的存在,根据其出土遗物可知应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台沟村六家村民组南约800米的一道小山梁上。遗址南距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约60千米,东南距建平 ...
3月19日至20日,敦煌研究院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简称:华为公司),就敦煌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华为数字化转型实践以及河图莫高窟场景升级等内容展开了深度交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副院长苏伯民、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郭平、华为公司副总裁张顺茂、华为大学校长白利 ...
3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和敦煌研究院承办的“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展在北大红楼橱窗展出。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等石窟。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