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研讨会网络召开 中乌文旅产业合作驶上快车道

2020年5月11日,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智慧城市与新兴产业委员会(城新委)联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部共同发起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网络研讨会,主题为“中乌文旅产业合作:蓄势待发”。 双方就两国疫情期间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合作前景进行交流讨论。多方参与共同关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网络研讨会是新冠疫情背景 ...

• 开放首日,莫高窟秩序井然

敦煌莫高窟自5月10日起恢复开放5月10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敦煌莫高窟恢复开放。开放后莫高窟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开放制度每日限流1800人,分为6个时段,每个时段仅300人,且采取只参观开放面积较大且空气流通较好的八大洞窟的方法,观众10人一组进窟参观。开放首日,莫高窟旅游接待工作秩序井然,游客参观体验良好。观众有序间隔排队验票 ...

• 千年等一回 敦煌壁画变身动画剧

图:敦煌257号洞窟的《九色鹿经图》(局部)穿越千年风沙,画中人落入凡间,“九色神鹿”、“善事太子”、“飞天女神”、“五百强盗”……这些敦煌壁画人物最近在网络上成了热议话题。4月17日,由敦煌研究院、腾讯影业和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5集“敦煌动画剧”,在微信小程式“云遊敦煌”上线,播出后顿时走红网络。“云遊敦煌”将敦煌石窟丰富的壁画内容搬 ...

• 敦煌莫高窟今起恢复对外开放

在暂停对外开放108天之后,敦煌莫高窟自今日起恢复开放。为全面做好莫高窟恢复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敦煌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沿着游客参观路线,对疫情防控措施、游客参观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疫情应急预案等进行了全面指导和检查。在今日开放后,敦煌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也按照《敦煌莫高窟疫情期间旅游开放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 ...

• 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今日起登陆央视

5月10日至13日每晚21时20分,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出品的四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播出。该片由著名纪录片人周兵、蔡小敏任艺术指导,秦川任总导演,安秋任导演、撰稿,分为《石窟鼻祖》《敦煌丹青》《东方微笑》《国家宝藏》四集,聚焦甘肃三千里石窟走廊上的四大石窟群——凉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天水石窟群、陇东石窟 ...

• 敦煌莫高窟终于也要开放了!5月10日起可参观八大洞窟

继故宫博物馆在五一实施有序开放后,澎湃新闻获悉,著名的文化地标——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复开放。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今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开放,这次重新有序开放的背景是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转变,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分级分区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复工的有关要求,结合莫高窟开放条件 ...

• 敦煌莫高窟恢复开放工作准备就绪

为全面做好疫情期间敦煌莫高窟恢复开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月9日,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和党委委员、副院长程亮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沿着游客参观路线,对疫情防控措施、游客参观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疫情应急预案等进行了全面指导和检查。马世林在安检通道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马世林重点围绕游客参观流程,深入了解了游客流线改进、防控措施落实、 ...

•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百年

发现之旅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古勒巴克乡兴地村西南约 57 千米孔雀河中游北岸的荒漠中。遗址作为大碛古道沿线存数不多的军事古迹,是古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和维护丝路交通的重要历史见证,与孔雀河沿岸其他 10 处烽燧遗址以“孔雀河烽燧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9 年 11 月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 ...

• 重现古老丝路 见证中西交流 阿联酋拉斯海马考古记

古物与人 拉斯海马酋长国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东北部,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北望伊朗,东临阿曼,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19 年 11 月 22 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师生一行 6 人抵达拉斯海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英国杜伦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考古发掘。 我们此次发掘的是朱尔法港口遗址保护区的 ...

• 考古人员基本确定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

经过长达6年的发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已基本确定:位于新疆奇台县境内的石城子遗址就是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历史上,东汉将士曾在这里与匈奴发生激战,涌现出耿恭等一批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如今,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这座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丝路重镇重现真身。负责石城子遗址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田小红在发 ...

• 佛窟匠心 彩塑人生

  4月5日,杜永卫在工作室修饰泥塑细节。新华社发(杜哲宇摄)  敦煌彩塑是一种传统雕塑工艺,以木头为骨架,敷以粗泥塑形,最后彩绘上色。60岁的杜永卫是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17岁来到敦煌莫高窟工作,从事彩塑修复临摹工作40余年,其作品远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如今,杜永卫在闲暇之余招收徒弟,开设研学班,让 ...

• 【考古】塔吉克斯坦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贵霜时期的贵族墓葬!

  2020年5月8日,(杜尚别,夏冉)5月6日,据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的消息称,日前,在该国哈特隆州的北部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贵霜王朝时期的贵族墓葬,在墓葬中发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首饰等物品。 此次考古队的负责人是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家杜戊迪教授。 根据考古学家所发掘出土的材料来看,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些装饰有玛瑙的黄金饰品, ...

• 敦煌莫高窟恢复开放的公告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转变,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分级分区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复工的有关要求,结合莫高窟开放条件和游览特点,经报请省主管部门批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复开放。    为做好莫高窟旅游接待和疫情防控工作,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一、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9:30-17:00 ...

• 敦煌西千佛洞恢复开放的公告

摄影 / 吴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转变,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分级分区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复工的有关要求,结合西千佛洞开放条件和游览特点,经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西千佛洞自2020年5月11日起恢复开放。为做好西千佛洞旅游接待和疫情防控工作,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一、开放时间开放时间:8:30-17:30售票时间: ...

• 瓜州榆林窟恢复开放的公告

摄影 / 吴健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转变,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分级分区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复工的有关要求,结合榆林窟开放条件和游览特点,经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榆林窟自2020年5月11日起恢复开放。    为做好榆林窟旅游接待和疫情防控工作,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一、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9: ...

• 重走丝路之尼泊尔考察记(上)

重走丝路之尼泊尔考察记(上)马拉王朝古老的王宫坐落于帕坦市的杜巴广场。 胡芳 摄课题组成员与在尼青海企业家合影。 李赫 摄参与座谈的尼泊尔学者。 胡芳 摄天利书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中国汉藏文书籍。胡芳 摄加德满都山谷一隅。孙发平 摄导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历史上,河湟文化从来就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不断与其他文化的大河交 ...

• 敦煌艺术里那些勤勉劳作的农夫、工匠与商人们

敦煌艺术中表现劳动者的画面极多,如耕作图中往往有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节,形象地画出了当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的劳动生活。古代敦煌向来以河西重镇、丝路要冲、莫高窟而闻名,古代这里人口众多、农业、牧业、手工业都很发达,三教九流各显神通,曾是百业俱兴的古城。千年敦煌灿烂的文化,正是古代敦煌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 ...

• 敦煌壁画里的“四月八”:礼佛写经,“点亮”莫高窟

四月八日既称佛诞节,又称浴佛节,还称龙华会、法华会等名目,这是中古时期南北各地信众普遍认同的佛诞日。古往今来,敦煌人都将四月初八视为一个重要节日,纪念佛诞的佛教节日逐渐演变成异彩纷呈的庙会,他们举办浴佛斋会,烧香礼佛,欢庆佛诞的同时留下一番美好祈愿,就这样伴随着祖祖辈辈走过,留下有故事有亲情的民俗符号。今年四月初八,因为新冠疫情 ...

• 资讯 | 国际丝绸学院招收2020年硕士研究生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丝绸教育历史悠久、丝绸特色鲜明的高校,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研究型专题博物馆,校馆双方以丝绸为纽带而相互高度关联。为共同促进学术文化交流,提高丝绸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丝绸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文化浙江”建设,馆校双方基于以往良好合作基础,于2019年共建国际丝绸学院,旨在通过馆 ...

• 上线两月,“云游敦煌”在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

4月21日,现象级文旅产品“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两个月,游览量累计突破1200万人次,相当于甘肃2019年国庆假期全省接待量的一半以上。“云游敦煌”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开发,既是疫情期间文博在线游览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数字文保领域全新的里程碑,更为疫后行业复苏和升级“大开了一次脑洞”。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文旅近于停摆,莫高窟景区从1 ...

• 内蒙古阿拉善盟发现9处汉代烽燧遗址

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长城资源调查中新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遗物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 阿拉善盟发现的汉代烽燧遗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 ...

• 数字科技与古老文明交相辉映 千年敦煌跃然眼前

留住千年芳华,延续敦煌故事。“数字敦煌”构想的实施,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不仅让不可移动的文物“动”了起来,也顺利解决了保护文物与弘扬文化之间的矛盾。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让千年石窟以另一种方式“活”起来,华为河图的诞生,为敦煌莫高窟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让千年文明跨越时间、空间界限, ...

• 敦煌动画剧首映 跨越千年重现壁画故事

4月13日,以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旗下腾讯影业和腾讯动漫联合出品的“敦煌动画剧”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首映。用户不仅可以观看和分享该系列动画剧,还可以亲身参与动画剧的配音和互动。这是“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一个月之后的重大版本升级,也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影业、腾讯动漫携手,通过“新文创”模式,为敦煌文化 ...

• 敦煌莫高窟推窟外展示游览:游客可身临其境享奇幻体验

4月8日晚,敦煌研究院与华为联合推出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图为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发布会上深入讲解全新数字游览技术。敦煌研究院供图栩栩如生的九色鹿萌态亮相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广场,妖娆动人的敦煌飞天随风起舞……8日晚,敦煌研究院与华为联合推出了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该技术采用华为最新发布的人工智 ...

•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一行在榆林窟调研指导工作

4月7日,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院委委员、人力资源处处长韩延军,院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杨天荣一行到榆林窟开展调研,就榆林窟文化弘扬、阵地建设、软实力提升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指导。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子贞,副所长李立新、杜建君等所领导陪同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榆林窟展陈室、党员活动阵地、窟区园林绿化等区域建设 ...

• 青海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近日,青海省文物局在海西州都兰县组织召开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推进会。会议根据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建热水墓群国家级考古研究和保护基地框架协议》和青海省文旅厅推进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要求,就推进工作做了安排部署。青海省文物局、海西州文化旅游局、都兰县政府、都兰县 ...

• 专题 | 见证丝路传奇 续写中乌友谊 “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展览纪略

由洛阳博物馆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自2019年6月20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幕,展期3个月。该展览以安菩夫妇墓出土的墓志、罗马金币、唐三彩等75件(组)珍贵文物为载体,从“安菩是谁”“安菩的家族”“开放的唐东都”“多元的精神世界”四个单元,生动再现了粟特安国人安菩将 ...

• 龟兹石窟、大足石刻恢复开放,敦煌莫高窟仍须“云游”

澎湃新闻获悉,继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相继开放后,今天(3月21日),龟兹石窟宣布将于4月1日起恢复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开放,以及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等暂未开放石窟群的专业考察接待。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今天对澎湃新闻表示,截止3月20日新疆已经连续32天无确诊病例,属于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之一。在此之前,大足石刻景区(宝顶山石刻和北 ...

• 修复希瓦古城

  2020年3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视察了中国政府援助该国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米尔济约耶夫沿着中方援助整治后的道路视察阿米尔·图拉经学院,高度评价中方修复工作,表示文化遗产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宝贵财富,一砖一石都饱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保护好文化遗产并传递给子孙后代是当代人的责任。为此将设立一所遗产保护修复 ...

• 湖南常德澧县摩天岭旧石器遗址发掘简介

因新建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横穿摩天岭遗址,将对遗址造成破坏。在前期的调勘基础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地方市县文物部门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摩天岭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澧南镇高堰村二十八组,遗址东距道水约3公里,文化遗存埋藏于道水的三级阶地堆积中。  此次发掘以10×10平方米规格按正南北向布设探方,共 ...

• 【溯源甘肃】丝路孔道上的文学艺术印象

秦安县出土的秦铜权东汉思想家甘肃镇原人王符所著《潜夫论》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西亚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东西方交通路线的总称。甘肃被称为“丝路孔道”,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交汇之地。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先周、早期秦文化(周人、秦人都发祥于陇东南),魏晋河西文化,到汉唐时代丝绸之路文 ...

• 兰州古建筑“守护者”:日行2万步巡山护“古韵”

中新网兰州12月24日电(艾庆龙李亚龙)清晨,兰州市五泉山公园寒风起,身穿长款羽绒服的马琰伴随着哈气,行走在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建筑群之间,如同照看孩子般观察着细微变化。  马琰是兰州市五泉山公园文物保护科工程师,在依山就势排列的建筑群中,或环柱仰视或下蹲观砖。在他看来,每日不止一次“巡山”,2万步是 ...

• 甘肃省博线上"忆述"丝路故事 全景式诠释中西方交流史

中新网兰州2月22日电(记者冯志军)《汉武帝:隔离在家你在干啥,他还会写诗?》《霍去病:拥有宝藏名字的青年将军如何抗击匈奴?》《李广:“飞将军”真的会飞吗?》……连日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线上教育公益课”,通过西汉四位风云人物的故事,引众“穿越千年尘埃,领略别样丝路”。  据了解,本次推出持续5天的线上公益课为2月19日至23日,重点聚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支持阿富汗努力将“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支持阿富汗努力将“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在2001年,巴米扬大佛毁灭之后,该遗产于2003年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以表彰其作为东西方文明相互联系和共同历史的证明。近日,日本政府宣布将向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世界遗产提供380万美元的财政支 ...

•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视察中国政府援乌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修复现场

3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在副总理阿齐兹·阿普杜哈基莫夫、文化部部长巴赫季约尔·赛福拉耶夫等的陪同下,视察中国政府援助该国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  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其内部的伊钦·卡拉城是该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主席访乌期间,中乌两国签署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 ...

• 新疆境内考古发现的丝绸文物

  新疆干燥少雨,有利于地下有机物的保藏,特别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荒漠以及吐鲁番盆地等丝路沿线的古代墓葬中,发掘出土大量色泽鲜艳、保存良好的纺织品,其中以汉唐时期的丝绸最为丰富。  新疆史前时期丝绸的发现(西汉以前):  1.乌鲁木齐附近天山阿拉沟战国时期墓葬出土凤鸟纹丝绣;  2.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曲曼墓地 ...

• “云游博物馆”启示文保与传统文化“数字化”

敦煌石窟的壁画可能会在岁月变迁中褪色,千百年前的古建筑可能会在风雨之中坍圮,但数字化保护已经让它们“永恒”。任它沧海桑田,这些数据都将是数字化时代的一种可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近些年,去博物馆看展览正在成为一种新年俗。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闭馆已一月有余。不过,国家文物局组织各地博物馆推出网上展览,部分弥补了大家的遗 ...

• 星槎万里——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在澳门开幕

  星槎万里——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览11日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近150件故宫博物院和澳门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海上丝路相关文物。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在开幕式上表示,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当年进入紫禁城的西方人士和物品很多经过澳门进京。本次展出的文物见证了西方器物与知识的引进和传 ...

• 日本支援阿富汗巴米扬遗址脱离濒危

2月26日,日本驻阿富汗大使铃鹿光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喀布尔办事处主任兼驻阿富汗代表签署了一项协议,正式批准了一个文化领域的新项目。该项目签署了“巴米扬世界遗产财产的可持续管理-准备将巴米扬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走”,总金额为4.23亿日元(约2700万元人民币)。日本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慷慨地向巴米扬当地提供支持,通过不间断的五个基金提供了 ...

• 古墓壁画以后有望原址保存,“墓葬壁画原位保护”立项公示

 近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公布,科技部对由敦煌研究院牵头申报的“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已完成立项公示。该项目提出墓葬壁画本体劣化与环境特征关联关系及环境调控方法,突破潮湿环境下壁画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升我国墓葬壁画保护的整体水平。这一信息被解读为未来墓葬壁画有望原址保护。山西博物馆藏水泉 ...

• 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今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腾讯共同打造的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抢先体验版正式上线。这是首个集探索、游览、保护敦煌石窟艺术功能于一体的微信小程序。通过“云游敦煌”小程序,用户足不出户便可畅享敦煌艺术之美,还能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在体验互动中获得知识,随时随地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该小程序是敦煌研究院与 ...

• 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中阐明的这一深邃道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潮流的生动概括,也蕴含着对推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启迪。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之一。据统计,仅莫高窟就绘有飞天约4500身之多,加上其余石窟,共计近6000身。图为榆林 ...

• 展览上网充实“宅时光”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2月6日电(记者张玉洁)疫情防控期间,丰富的网上展览成为人们度过“宅时光”的有益方式。2月4日,“数字敦煌”手机版上线。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九色鹿、反弹琵琶等壁画的高清数字影像以及30个洞窟的三维虚拟漫游在眼前呈现。“数字敦煌”手机版截图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助理丁晓宏介绍,“数字敦煌”手机版是该院在疫情 ...

• 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明珠

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这里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千百年来,东西商贾、南北僧众,“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书写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 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 ...

• “云游”莫高窟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我们暂时不能见面。没关系!莫高窟“云”端一直在线,让你在家就能一览莫高窟的春夏秋冬游览“数字敦煌”探索敦煌文化创意内容漫游精品展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云游”莫高窟吧!壹“云游”莫高窟的春夏秋冬“莫高窟的四季”全新上线,让你随时随地饱览莫高窟美景。春芽夏绿,秋叶冬雪,尽在“掌握”。识别图中二维码,感受莫高窟的春夏 ...

• 敦煌石窟卫士勇担当 牢筑防控第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保卫处干部职工身先士卒,冲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积极开展排查、监控、宣传、服务等工作,齐心协力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线”。从快从严抓部署,组织领导在一线保卫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结合学习总书记视察调研敦煌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院党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部署,第一时间召开部署新型 ...

• 莫高窟启“云游”参观 邀众家中“漫游”畅享敦煌文化

图为“数字敦煌”资源库,观众可随时随地游览欣赏敦煌文化之美。 敦煌研究院供图中新网兰州2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在全国战“疫”的特殊时期,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虽暂时不能与海内外游客见面,但莫高窟“云”端一直在线,留守家中的民众通过网络即可一览莫高窟的春夏秋冬,游览“数字敦煌”,探索敦煌文化创意内容,漫游精品展 ...

• 敦煌研究院推出网上展览 丰富公众文化生活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对防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全国文物系统皆积极"备战",防控疫情。1月23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为避免 ...

• 专访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必须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做旅游开放

【环球网文旅报道 记者王怡婷】2020年新年伊始,北京中华世纪坛的观众络绎不绝,在这里举办的“大盛敦煌艺术大展”的首场讲座座无虚席。演讲台上,一位衣着朴素、谦逊儒雅的学者将敦煌文化娓娓道来。这位主讲人,正是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讲座结束后,赵声良院长接受了环球网文旅频道的采访。大盛敦煌艺术大展讲座现场“莫高窟值得我们投入一辈子的精力 ...

• 敦煌守护人

图中人物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李云鹤、赵声良、李萍、俞天秀、付华林。版式设计:沈亦伶敦煌,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孕育出了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大漠铺开,千佛洞千年不语;三危山下,数十载弹指而逝。这里曾历经劫波,幸而,一批“敦煌人”用生命的坚守,成就了这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 ...

• “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金昌市博物馆开幕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4日至3月14日展览地点:金昌市博物馆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单位: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 金昌市博物馆1月14日,由敦煌研究院、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金昌市博物馆承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金昌市博物馆正式开展。主办方特别举办了“瑞鼠吐宝——博物 ...

• 考古工作助力丝路天山廊道研究

  1月1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2019年6月至9月,该院联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对丝绸之路古城拉哈特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获取了该遗址区域的一些人类活动物质遗存,为探讨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积累了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  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天山北麓的丝绸之路上。此次发掘面积980平方 ...

• 香港鸿文慈善基金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款助力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人才培养事业

香港鸿文慈善基金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人民币1月11日,香港鸿文慈善基金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人才培养事业。捐赠仪式在深圳新都酒店举行,香港 ...

• 京城新春文化盛事: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研究员在京讲述“敦煌文化的价值”

庚子将至,已亥岁尾,由敦煌研究院与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大盛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盛大开幕,迎来逾万人观展,引起了一股“敦煌文化”热潮。此次大展是敦煌石窟数字化最新成果的全方位呈现,敦煌研究院利 ...

•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正式成立

1月8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成立暨花开敦煌产品上市发布会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隆重举行。“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敦煌研究院、常沙娜先生、甘肃普康酒业集团有 ...

• 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

2020年1月6日上午,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在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举行揭牌仪式。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共同揭牌并分别致辞,来自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哈萨克斯坦考古又有新发现

  1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9年6—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第三次对哈萨克斯坦的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文物约70件。 ...

• 中斯联合考古队在曼泰港遗址发现大量文物

  中国和斯里兰卡考古学家在斯里兰卡北部的曼泰港遗址发现了上千件来自中国、古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的瓷器、陶器和珠饰,证实了这座著名印度洋古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2月30日从四川大学考古系获悉,由四川大学和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考古系组成的中斯联合考古队不久前结束了对曼泰港遗址的发掘工作。据悉,目前遗址初步清理出420件中国瓷器,上千件来自西亚、东南亚及印度的陶器,2000多件珠饰和

• 超级旱灾可能导致亚述帝国覆灭

  以伊拉克北部为中心,从伊朗延伸到埃及的新亚述帝国,是当时最大的帝国。统治该地区两个多世纪后,首都尼尼微于公元前612年陷落,新亚述帝国亦随之垮台。  尽管有大量的楔形文字记录、考古发掘和实地调查,考古与历史学家仍无法解释帝国突然且彻底垮台的原因。  自从180年前考古学家首次对这座城市进行发掘并研究其损毁程度起,就提出了许多理论。然而,两支小型军队-南部的巴比伦人和东部的梅迪斯人-如何在尼尼微

• 2019“引智计划” |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能力建设与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完成

  为加强同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及机构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于2019年12月利用2019“引智计划”——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能力建设与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邀请了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五名国际专家参与其中。  12月18日上午, IICC-X邀请了尼泊尔考古局世界遗产第一负责

• 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亮相兰州 再现中西交融史

  “我从安国来——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2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99件(组)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精品,该墓出土的骆驼、马、镇墓兽、天王俑等三彩体形之大、造型之美、釉色之亮丽堪称中 ...

• 河南:考古发现八千五百年前已有制丝工艺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在河南贾湖两处墓葬的人体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蚕丝蛋白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分析,8500年前当地居民可能已经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这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国际学术期刊《PlosOne》(《公共图书馆》)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

• 最早最完整吐谷浑王族墓

  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一座墓葬,文物考古部门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确认,该墓为唐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为目前国内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国科介绍,墓葬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封土呈丘状。墓道位于墓室南部,墓道内随葬有木构件

• 莫高学堂开营:两岸三地爱好者感受敦煌“冬日之美”

图为敦煌文化的爱好者体验泥胚画手作课程,用各自的理解将敦煌壁画重现。敦煌研究院供图中新网兰州12月24日电 (记者 崔琳)连日来,来自两岸三地的20名敦煌文化的爱好者齐聚莫高窟,静心尝试涂色描线、体验泥胚画手作课程,用各自的理解将敦煌壁画重现,洞窟中美好的每一帧画面都被他们绘制在泥板上,静享为期五天的研学之旅。图为敦煌文化的爱好者参观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供图冬日置身莫高窟,仿佛走进了静谧似眠的新世界。记者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