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中央宣传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的通知

中央宣传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中央组织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的通知文物科发〔2023〕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传、文化和旅游、文物、组织、编制、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 ...

• 5100年前的史前水坝在湖北面世

  12月4日,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发布了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新发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屈家岭遗址发现最早的水利系统,标志着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从最初被动地防水御水转变为主动地控水用水,部分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 ...

• 重庆发现明确纪年西汉早期墓葬 出土遗物600余件

考古工作者清理“关口西汉一号墓”椁室彩绘壁画。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采访获悉,近期该院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600余件。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西汉墓葬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在重庆尚属首次。考古现场出土的干支木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该考古项目是 ...

• 湖北:沙洋新石器时代城河遗址考古项目又有新收获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城河遗址的重要新发现:城河遗址新发现“水坝”遗存距今约5000年,推测用于旱时供水、涝时排水。相关发现见证了长江中游先民的治水智慧,为史前治水研究提供重要新材料。史前治水模式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处长江中游的城河遗址是否存在水利设施?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 ...

• 国家文物局发布良渚等重大项目考古进展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 妮 国家文物局2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新发现水坝及良渚遗址群中晚期结构。 国家文物局供图  此次发布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

• 西安:神禾原秦陵园考古研究有重大发现 我国于战国晚期已有“正负数概念”

“这个发现将中国古代对正负数的认识与实际运用时间提早到了战国晚期,是数学发展史研究的一大收获。”11月13日,西北大学博士生李振飞告诉记者,神禾原战国秦陵墓出土的象牙算筹主要有红白筹和红黑筹两类颜色,这与《九章算术》刘徽注释中提到的古代用于正负数运算的“赤黑算”也许有关,应是此类计算工具的早期形态。据了解,就此项研究成果,由李振飞和 ...

• 西南考古协作会聚焦西南旧石器考古新发现

四川旧石器考古的新进展如何?近两年四川成都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新发现是什么?重庆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贵州近年来的史前洞穴考古有什么新发现……11月18日,第八届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西南旧石器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眉山举行,来自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广西等省区市的考古、文博机构及高校的代表齐聚,共话“西南旧石器 ...

• 中国7处遗产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获奖项目(2021-2022)在京颁奖,江西景德镇彭家弄、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浙江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南天禅寺,上海贵州西里弄、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以及南京小西湖街区7个项目获奖。此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办,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 ...

• 奔流不息的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传承观察

|来源:新华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近年来,夜塬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惊喜连连。夜塬遗址位于黄河支流南 ...

•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通知》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周密组织部署,确 ...

• 江苏溧阳古县遗址:一座存续四百年的六朝县治

  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孙吴政权为了更好治理溧阳地区,分溧阳西境设溧阳屯田都尉,东部置永平县;孙亮和孙皓时期永平县两度为侯国。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永平县名为永世县,复置溧阳县;永世县也一度为侯国所在。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永世县西置平陵县。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废平陵县,其地分属溧阳、永世二县;隋文帝开皇 ...

• 平顶山发现河南最大的龙山时期遗址

  10月15日,在平顶山市参加“2023夏文化论坛——年代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叶县余庄遗址,余庄遗址出土的成套陶礼器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兴趣。考古发掘负责人、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华介绍说,余庄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壕内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是目前河南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龙山时代的遗址,距今约4000至4400年。余庄遗址大型墓葬的发现 ...

• 中肯联合考古项目获重要发现

  中肯联合考古队近日在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新发现一处典型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石器的旧石器地点,为研究勒瓦娄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现代人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据中方现场负责人赵清坡介绍,博高利亚湖遗址位于巴林戈郡马里加特镇,地处东非大裂谷,东北距巴林戈湖12公里,东南距博高利亚湖15公里,遗址周边河流密布。此次新发现 ...

• 故宫、国博、恭王府等亮相CLE中国授权展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7至19日,第16届中国国际品牌授权展览会(简称“CLE 中国授权展”)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吸引国内外2200+全品类IP/机构参展,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在内的多家文博机构以及文博授权IP企业参展。展会期间同时举办了2023“跨界新生态让文物活起来”交流对接会。今年的CLE中国授权展 ...

• 巴黎圣母院塔尖重现:历时4年,耗资70亿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一直是法国民众关注的焦点。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超过三分之二的塔顶被烧毁,标志性的尖顶整个坍塌,世人为之震惊和心痛。最近,修了4年多的巴黎圣母院,终于有了重大进展:坍陷的中殿拱顶完成封顶,标志性的尖塔也进入组装,完成后就可以拆除手脚架,重新对公众开放。这两天,路过巴黎圣母院的人们发现塔尖居然重新竖立起 ...

• 深藏美国中东部的晋南壁画珍品——广胜寺《文殊图》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博物馆收藏的《文殊图》,为上世纪初经卢芹斋之手流散至北美的晋南壁画,馆方注明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后殿。该画尺度大、品相好、描绘精、题记可辨识。但学界鲜有论及。作者对其出处、题记、主题、图式来源等问题略作考订,并认为,此图当为《世亲写经图》为确,是元代晋南壁画中的杰出之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战乱社会动荡无 ...

• 卢浮宫展巴黎圣母院珍宝,呈现法国历史变迁

2019年火灾事故五年过后,巴黎圣母院终于将在今年年末重新开放。10月18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推出特展“巴黎圣母院的宝藏”,以120余件文物讲述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法国历史变迁。据悉,这一特展闭幕后,这些遗物和珍宝将重新回归巴黎圣母院。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超过三分之二的塔顶被烧毁,标志性的尖顶整个坍塌,世人为之震惊和心痛。高达 ...

• “禮运东方”亮相清华,看山东古代文明精粹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联合山东省内50余家博物馆举办的“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400余件(组)精品文物,是山东文物精品的首次大规模集结式,为观众呈现了从新石器中晚期到夏商周、两汉,唐宋至明清的山东古代文明脉络。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山东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濒临渤海和黄海, ...

• “走进”庞贝古城:百余古罗马文物苏州展出

中国与意大利是东西方历史文明的代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东西方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这也是中国与罗马往来沟通的第一步。10月23日,“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特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出来自古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98件/套,包括法尔内塞收藏的藏品和出土自赫库兰尼姆、庞贝古城的珍贵文物,囊括雕像、银器、 ...

• 中国考古学大会举行,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

澎湃新闻获悉,作为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四届考古学大会10月23日在西安开幕。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牵头主办,每2年举办一次,千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开展近600场报告和交流。此次大会上,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 ...

• 让古老的廊桥活起来:廊桥保护三年计划启动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廊桥是中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和聚会。澎湃新闻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在浙江泰顺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部分廊桥分布密集省份文物局代表、专家学者代表、部分廊桥分布密集 ...

• 故宫将优化预约入院时段:缩减入院时长,减少拥堵

澎湃新闻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故宫博物院刚刚发布公告《优化分时段预约参观公告》,从今年11月1日起,也就是参观接待淡季开始,进一步优化分时段预约的措施:上午预约上午进,入院截止时间为中午12时;下午票入院时间从11时开始。据称,这将进一步缩减观众入院时长,减少院内客流高峰期拥堵现象,提升参观服务体验。上午9点太和门广场客流高峰情景一、故宫博 ...

• 90组文物见证南京博物院九十载春秋

今年,南京博物院迎来建院90周年。11月,“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将在南博开幕,展览通过展现90组(约200余件)南博珍藏,呈现南京博物院走过的九十载春秋。展览不仅回顾了南博九十周年发展历程,同时从南博科学研究、考古发现、文物征集等不同角度,以南博丰富的馆藏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览海报从南博老大殿竣工的前世今生到如今“一 ...

•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首次向中国返还文物艺术品

澳大利亚时间10月25日上午10时,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向中国返还了3件珍贵文物艺术品,归还仪式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办。这也是自中澳两国建交50多年来,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首次向中国返还文物艺术品。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与澳方艺术部长托尼·伯克在现场签署移交文件。潜龙化石鎏金观音铜像彩绘陶制人物骑马俑本次归还的文物包括潜龙化石、鎏金观音 ...

• 平台博物馆直播观看人次8.2亿,从隔窗观物变视听盛宴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鸟足神像新华社发山东博物馆展出的大汶口文化嵌绿松石象牙雕筒新华社发西安半坡博物馆展出的彩陶盆新华社发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都是直播的热门地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新华社发【网聚世界中国风情】 “蹲”文物直播间,看三星堆文物在半掩半埋中被挖掘,听2500年前的青铜乐器演奏《茉莉花》,“触摸”《千里江 ...

• 明清外销瓷器、画作“相遇”中国航海博物馆

澎湃新闻获悉,“相遇:明清外销艺术品上的中国人图像”展于10月28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外销艺术品上的中国人图像为切面,通过外销精品文物,讲述中外文明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遇与汇融的故事。展览现场本展览内容共分“幻想:神秘的中国人形象”“沉迷:令人向往的‘中国风’”“ 显现:清代人的社会百态”三部分。展览内容详实,展示了约翰 ...

• 看汉碑中的稀世之珍,上海图书馆展“大汉雄风”

备受关注的上海图书馆重磅年度大展——“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今天(10月30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该展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的首个碑帖方面的大展,900多平方米的展厅四面悬挂汉碑卷轴,气势恢宏。作为国内外首个汉碑善本专题展,展览选取了上图馆藏汉代碑刻,包括碣石、碑版、摩崖、石阙、画像题字等在内的90件珍拓善本,其中 ...

• 故宫雕版馆开馆:《摄政王令旨》等珍罕雕版亮相

“一书付之梨枣,可化一为千百。”雕版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发明。明清之际,是雕版印刷大放异彩、全面普及的时代。但脆弱的木质书版具有唯一性,随着历史变迁,不免书厄浩劫。一旦毁弃,踪迹全无,故留存至今者,早已是凤毛麟角,可谓“吉光片羽”。10月30日,“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活动同时宣布,在 ...

• 海外回流漳州窑珍品上海展出,看中国瓷器外销盛况

澎湃新闻获悉,11月10日,“域外遗珍:漳州窑瓷器特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出精选的域外回流漳州窑珍品235件,含一级文物33件。该展也是这批海外回流的漳州窑瓷器的外展首站,从历史源流、瓷器精品和外销盛况等三方面来展示漳州窑的发展和影响。漳州窑瓷器是明末清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瑰宝,以纹饰精美、釉色丰富著称。在一百多年的辉煌中,漳州 ...

• 滴答声响中的紫禁城生活与艺术

如果时光倒转数百年,生活于清代宫廷中的人们如何理解时间?时间在紫禁城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清宫绘画如何将无形的时间以有形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新近出版的《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涉及清宫绘画中的多重时间问题,从中原、西洋、满洲、自我、国家、古今、时空等七个层面,探析清代宫廷绘画的图 ...

• 第六届太和论坛:探讨国际视野下的文物保护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6日—17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国紫禁城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论坛以“文物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共享”为主题,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机遇和挑战,旨在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与共享。论坛期间,与会人士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成果等角度讨论国际组织在促进文物保 ...

• 聚焦苏派砚雕文化,常熟展“墨田文心”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常熟博物馆藏砚一百余方,涵盖西晋自宋乃至近现代,其中不乏名品佳作,如西晋青瓷三蹄足圆形砚、宋抄手端砚、明胡俨款神骥图鱼脑冻端砚、清孙原湘铭蕉叶白端砚、清绞釉云龙纹瓷砚、近代陈端友刻仿古铜爵纹端砚等。澎湃艺术获悉,“墨田文心——苏派砚雕文化展”近日在常熟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特遴选苏派砚雕佳作40余方,以飨 ...

• 发现“大觉寺”!揭示金中都的规划布局和社会百态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寓意“居五京之中”,使北京完成了从“城”到“都”的身份转变。历经870年风雨沧桑,昔日的辉煌渐渐淹没于历史长河中。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循着先人的足迹,一步步揭露出曾经的宫殿、城垣、坊巷……一系列考古成果,让原本若明若暗的金中都历史样貌逐渐清晰起 ...

• 新发现 | 陕西咸阳碱滩秦墓考古新收获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揭开西戎族群的神秘面纱 千年“豪车”出土记

在甘肃考古发现中有一个遗址,不得不提,它就是甘肃马家塬遗址。2021年,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时,马家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谁能想到,马家塬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从2006年一直持续到2020年,进行了15年的发掘整理,它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时期祭祀坑、墓葬群的大型遗址,为探讨战国时期西戎文化、秦戎关系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 ...

• 晋城沁水八里坪考古发掘资料公布,探明史前三重环壕聚落

10月2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沁水八里坪遗址发掘资料公布。此次发掘探明了三重环壕聚落,壕沟形制与堆积,确认了壕沟内包含庙底沟二期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遗存。八里坪遗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遗址地处沁河东岸台地上,西、南为沁河环绕,东北部至庙坡村西,东南以沁河支流水泉沟为界,分布面积约 ...

• 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信托基金项目缩影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信托基金自1989年日本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信托基金以来,该基金为世界各地重要考古遗址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大量技术、科学和物资上的援助。本文节选翻译了2004年该基金出版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册中对一些重要遗址的介绍,虽然是20年前的总结,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差距,还是 ...

• 陕西省考古新发现、新收获、新成就引人瞩目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围绕陕西省考古的新发现、新收获、新成就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作大会主题发言进入新时代以来,陕西省对标《“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全面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结合陕西实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学科重大问题,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合理布 ...

• 聚焦水下考古重要发现——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此次会议展示了我国水下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通过海洋物理探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三维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等,确认两处沉船的保存状况,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实证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 ...

• 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政府间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

10月17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会见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来华访问的副总理兼文化部部长玛娅·戈伊科维奇。会见后,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成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框架下,中塞在文化、文物领域取得的最新合作成果。中塞两国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 ...

• 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渝开幕

9月27日,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敦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何文忠,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共同为展览启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主持开幕 ...

• 书写中华文明新篇章:以文物保护利用绘就文化传承发展新画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伫立在中华文明的岁月星河,遍布中华大地的一件件文物串联起历史的脉络,突出展现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图景。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 ...

• “樊锦诗星”命名 樊锦诗基金设立暨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顺利举行

为宣传弘扬樊锦诗先生的卓越贡献和科学精神,动员社会各界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价值阐释传播,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聚精神力量,7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中央文史研究馆、何梁何利基金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莫高窟共同举办“樊锦诗星 ...

• 璀璨星空 “樊锦诗星”闪耀

为褒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樊锦诗星”。7月10日,“樊锦诗星”命名仪式在敦煌莫高窟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赵金云副省长向樊锦诗先生颁发“樊锦诗星”命名铜匾何梁何利基金会秘书长段瑞春宣读了“(381323)樊锦诗星”国际命 ...

• 樊锦诗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推动敦煌事业发展

7月10日,适逢樊锦诗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召开,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向敦煌研究院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并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设立“樊锦诗基金”,用于推动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解冰为樊锦诗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代表敦煌研究院接受捐赠。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 “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在京开展

8月4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8号厅揭幕。在相机与光影的艺术表达中,丝路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由此徐徐展现。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正式揭幕展览分为“丝路印记”“百窟千像”两个单元,共展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 ...

• 立足敦煌 放眼世界 助推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写在《敦煌研究》创刊40周年之际

立足敦煌 放眼世界助推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写在《敦煌研究》创刊40周年之际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 ...

• “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开幕

论坛现场9月6日下午,“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小刚主持论坛此次论坛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 ...

• 敦煌研究院与读者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7日,敦煌研究院与读者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莫高窟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主持签约仪式。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郭青林和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永强,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以各自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促进各自业务发展为目标,深化传统出版业务合作,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敦煌研究院及樊锦诗等颁发杰出贡献奖

新华社兰州9月7日电(记者贾钊、程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论坛上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五十周年之际,为表彰敦煌研究院、樊锦诗等在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莫高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