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西域汉族史:李广后裔曾在西域建汉人政权,经营新疆达42年

摘要:   古时把玉六关外均称为西域,公元400年,在这个“少数民族南下”的时代,在胡人重重包围中,他艰难地在西域建立了一个汉人政权。在北凉与南凉的夹击下,他只好走出玉门关,向西发展。他的王朝以酒泉为都城,疆域包括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他死后国破家灭,他的孙子逃亡到哈密,建立伊吾西凉,在西域苦苦经营了42年,直到最后投降北魏。  他就是李广后裔李暠,同时,他也是唐太宗的7世祖。​​  李暠(hào)(351 ...

  古时把玉六关外均称为西域,公元400年,在这个“少数民族南下”的时代,在胡人重重包围中,他艰难地在西域建立了一个汉人政权。在北凉与南凉的夹击下,他只好走出玉门关,向西发展。他的王朝以酒泉为都城,疆域包括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他死后国破家灭,他的孙子逃亡到哈密,建立伊吾西凉,在西域苦苦经营了42年,直到最后投降北魏。

  他就是李广后裔李暠,同时,他也是唐太宗的7世祖。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他有非常显赫的家世,属家族为著名的“陇西李氏”。李暠是道家创造人李耳(老子)的32世孙,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之职。李暠的祖父李弇,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李暠的父亲李昶,从小有美名,但很早去世,李暠是他的遗腹子。 (备注:李暠家世考证请见本人微博文章《他是李广16世孙,他的7世孙李渊建立了大唐,但他却被人硬说成鲜卑人》)

一、公元400年,李暠建立西凉政权,定都酒泉经营西域

  1、自立为王

  公元400年,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任敦煌太守。李暠在境内大赦,任命百官,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王,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初。401年,李暠派遣使节捧着奏章向后秦纳贡。402年后秦皇帝姚兴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封高昌候。405年,李暠,派遣黄始、梁兴二人携带奏章,抄小路前往建康(今南京)谒见东晋朝廷。但这次奉表东晋没有答覆,后来李暠再次派和尚法泉秘密前往东晋奏表。(《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2、征西域

  成立政权后,李暠派遣宋繇东征凉兴,并攻打玉门以西诸城。西攻很顺利,玉门关以西的各城池都按计划攻克下来。于是,李暠在玉门、阳关屯田,扩大耕地,积聚粮草,为继续东征作好物资储备。后来,李暠还亲率两万骑兵,巡视边境到建东,鄯善前部王派使者进贡当地特产。在李暠积极向西扩张时,北凉君主沮渠蒙逊侵犯西凉,攻至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掳掠三千户人家而回。李暠大怒,亲自率领骑兵追击,在安弥(今甘肃洒泉县东)追上沮渠蒙逊,大败沮渠蒙逊,把被掳掠的人口全部收回。  

二、405年,李暠迁都酒泉,经营西域及河西

  李暠积极开发酒泉,他迁移江汉之人一万多户到敦煌,还从中原地区的投奔者中迁移来七千多户。后来,因敌人进犯武威,武威、张掖以东有几千户人家也向西逃奔到敦煌、晋昌。到李暠东迁时,把这些人全部迁往酒泉,分出五千户南方人设置会稽郡,五千户中原人设置广夏郡,剩下一万三千户分设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在敦煌南子亭筑城,以威镇南虏。405年10月,李暠把都城迁往酒泉,任命张体顺为建康太守,镇守乐涫,任命宋繇为敦煌护军,和他的儿子敦煌太守宋让一起镇守敦煌。又修筑敦煌旧要塞东西两个围子,以防北虏之患,修筑敦煌旧要塞西南两个围子,以威震南虏。

  但北凉的沮渠蒙逊每年不断来侵犯,李暠和北凉订立了盟约,以避免和他交战,以获得休生养息的机会。但410年沮渠蒙逊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百年。巩固了西凉政权。从此,李暠把酒泉当作政治中心,他在此发展军屯、提倡民垦、励精图治,把酒泉变成为西域及河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三、壮志未酬身先死,儿子继位采取进策略导致迅速灭国

  1、身死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李暠卧病不起,遗诏给长史宋繇说:“我从小遭受悲痛,备尝各种艰难,在社会动乱之际,受到此地之人的推举,才弱智浅,不能统一河右。现在气力衰弱,将不再能好转了。死是自然的规律,我不悲伤,所遗憾的是大志不能实现。居于最高地位的人,应当仔细地警惕危亡的预兆。我死之后,世子李歆就如同卿之子,好好地辅导他,告诉他我的经历,不要让他高高在上,专横骄傲自以为是。军国的大计,委托给卿,不要使谋略偏误,丧失成败的关键。”同年二月,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2、儿子继位,采取冒进策略导致迅速灭国

  李暠死后,其子李歆、李恂先后继位,在位时间都不长。李暠死后,太子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李歆自不量力,要攻打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他母亲尹太后劝阻儿子道:“你刚即位,还没有坐稳,而且沮渠蒙逊非常的勇猛,你不一定打的过,不如先治理好朝政,积蓄力量,伺机而动。”李歆不听从,趁沮渠蒙逊南伐西秦时,率军三万往攻北凉都城张掖。没有想到李歆此去正中了沮渠蒙逊的诡计,420年,李歆中伏与北凉交战被杀。420年九月,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421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22年。

四、孙子李宝在哈密复国,建立伊吾西凉,经营西域又20年

  1、哈密复国

  李宝复国得从他的舅舅唐瑶说起,唐瑶是西凉的佐命功臣,他的儿子唐契曾向沮渠蒙逊臣服,被任命为晋昌太守。在侄子李宝(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之孙)从敦煌逃来后,唐契便占据晋昌叛乱。蒙逊派军讨伐,一年后攻克晋昌,唐契携同李宝率西凉残众退至流沙以西的最后根据地伊吾,遂保聚伊吾,奉李宝为君主。422年李宝在伊吾(今哈密)复国,建立伊吾西凉(又称后西凉),李宝为伊吾王。李宝在此收集西凉遗民,很快,归附者达到了二千户人,李宝对这些前来投奔的西凉遗民均亲自接待,其亲民的作风很得民心。

  伊吾西凉国力弱小,只得臣于柔然。柔然册封李宝的舅舅唐契为伊吾王,后西凉的实际统治者是唐契。后西凉在伊吾进行了屯田等措施,不断吸引西凉遗民,伊吾良田千顷,人民富足。但是,后西凉的力量还是太过弱小,无力收复故地,只能等待时机。北魏太延三年(437年),西凉前太后尹太后从酒泉逃出,历尽千辛万苦抵达伊吾,终于看到了她的孙子李宝,之后尹太后病逝在伊吾。

  2、投降北魏,回归陇西故地

  机会终于来了!北凉作死,得罪了北魏,439年,北魏军队攻克姑臧,俘虏北凉国王沮渠无讳,沮渠无讳向北魏投降,北魏封他为酒泉王。但是沮渠无讳再次得罪北魏。在北魏进攻下,沮渠无讳441年撤出酒泉敦煌,西攻鄯善。 442年,李宝听说北凉败亡,大喜,与唐契商议后,先于北魏联络,接着兵分两路,自己率领2000余人南下前往敦煌,唐契和弟唐和西攻高昌,欲占领高昌,截断北凉西进之路。柔然察觉后分兵追击,没有追上李宝,但是追上了唐契,双方一战,唐契战死,唐和带领残兵投奔车师。

  终于李宝返回了敦煌,修缮城池府第,安置过去的民众,图谋恢复先辈的大业。并派遣弟弟李怀达上表归附北魏。北魏太武帝接受了他的投降。任命李怀达为散骑常侍、敦煌太守,另外派遣使者授予李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继续镇守敦煌,四品以下官职允许秉承皇上旨意自行任命。

  公元444年,李宝入朝觐见,被留在了京师,改任镇南将军、并州刺史、内都大官,后西凉政权就此终结。李氏家族的称王史虽然就此结束,但从此成为北魏重臣。并深得宠信,李氏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就此确立,为后世建立大唐打下了良好基础。

李唐后人祭祖

五、治国成就:一位平庸而又伟大的君王

  1、总体评价

  李暠是一位既平庸而又伟大的君王。说他平庸,是他在位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建树,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自保。刚称王时,还有称霸的宏图,但很快,理想的火焰就被现实浇灭。


  他写的几部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反映他思想和心情的变化,即先是雄心壮志,然后充满感慨,最后就淡泊名利。一是《述志赋》:李暠在后凉末年,受到群雄奉拥,兵不血刃,端坐而安定千里之地,并顺利收收复西域,他曾认为自己重现前凉的光辉指日可成,河西十郡短时间内就能重新统一。过了不久,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进占姑臧,沮渠蒙逊的地盘逐渐扩大,李暠发现收复河西似乎已经无望,自己只能在贫瘠的西域经营,最多暂且自保,于是慨然而作《述志赋》,表示自己复杂的心态。二是《槐树赋》:西凉建国之前,河右地区没有楸、槐、柏、漆等树木。前凉张骏在位时,从秦陇取来种植,后来全都死了,而酒泉宫的西北角有槐树生长,李暠于是作《槐树赋》寄托情怀,大意是感叹西域之地僻陋偏远之地,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三是《大酒容赋》:李暠曾命主簿梁中庸和刘彦明等人写文章。有感于兵难频繁,时俗喧闹相争,李暠于是就作《大酒容赋》以表达恬淡豁达的胸怀。

  说李暠伟大,在于在胡人当道的十六国,汉人政权实在太弱小了,李暠的成就在于,在西域这个贫瘠的地方,把汉人的血脉保留了下来。虽然他的孙子投降北魏有点窝囊,但毕竟把李氏的火种保留下来了。  

  2、为政举措

  ①政治:李暠建国后,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二万三千万多户迁回敦煌。他实施“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②文化: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重视儒学,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阚駰,经济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昞等,他们都得到李暠的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

  ③教育:李暠曾在南门外水边修建起一座殿堂,取名为靖恭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李暠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便修建设立学校,增收富贵人家学生五百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3、文学成就

  李暠作为李白的祖先,文学素养也比较高,“通涉经史、玩礼敦经”,是五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著有《靖恭堂颂》、《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其中除《述志赋》外,其它的都没有流传下来。房玄龄等在《晋书》中评价道:“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玄盛温毅有惠政”。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暠好文学,有令名。”


参考资料 

  1.《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2.《晋书·卷十·帝纪第十》

  3.《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4.《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5.《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6.《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7.《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8.百度百科-李暠

  9.百度百科-李宝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