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宝鸡、岐山、凤翔古逸调研简记

摘要: 5月15日至5月17日,我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杨富学、杨森、邰慧莉、万玛项杰、余燕、刘拉毛卓玛、闫珠君及来自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等十余人同往陕西宝鸡、凤翔、岐山、西安从事学术调研和交流活动。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名扬海内外。5月15日下午,我们有幸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慕名已久的古代珍宝。该馆位于宝鸡市滨河南路石鼓山上,建成于2010年,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青铜器博物馆。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 ...

5月15日至5月17日,我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杨富学、杨森、邰慧莉、万玛项杰、余燕、刘拉毛卓玛、闫珠君及来自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等十余人同往陕西宝鸡、凤翔、岐山、西安从事学术调研和交流活动。

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名扬海内外。5月15日下午,我们有幸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慕名已久的古代珍宝。该馆位于宝鸡市滨河南路石鼓山上,建成于2010年,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青铜器博物馆。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20余件。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翌日上午,我们驱车赴凤翔先秦陵园博物馆进行考察,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原名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镇,被誉为“东方倒金字塔”。现已经过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系秦始皇第14代先祖秦景公的墓葬,乃春秋晚期之遗留,堪称中国迄今发掘出的最大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庵里村元代道教寺院资福宫遗址调研,这是本次调研活动的重点。这里现存汉文—八思巴文残碑两通,其中一通残碑为元代白话碑。白话,是元代民间和朝廷通行的语言,元人以白话入曲调、入史籍,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言文字形式。以白话入碑文,又是元代中国碑刻史中的独特之处。

岐山县凤鸣镇庵里村资福宫现存两通汉文—八思巴文残碑

此碑写于蛇年(照片中间残碑)。现存:长1米,宽28厘米,高43厘米,残存20厘米。共二十五行,每行字数不等。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为八思巴文,下面为汉字。现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庵里村资福宫内。元代圣旨碑,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蔡美彪先生在《元代白话碑集录》中,曾著录多例,但尚未提及此碑。此碑与《法源寺贞石录》元碑补录中圣旨碑内容较为相似,此碑文内容与之进行比对推测写于元延佑四年(1317年)丁巳年(蛇年)。碑文为奉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世祖忽必烈、成宗铁木耳、武宗海山之命所颁布的圣旨,主要内容为对道观的道士等不征发课税徭役的指令,并祷告上天我朝万寿。

元代白话碑的碑文大都是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牍,是一种有价值的原始史料。元代白话碑的价值,可以从语言学和历史学两方面来说明。第一是语言学上的价值。元代的各种公牍,大都是先用蒙古文写成,然后再译为汉文白话。这种白话,虽然由于翻译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和当时的实际汉语完全一致,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反映了元代的白话口语状况,成为研究元代汉语史的一种很好的资料。这些残碑的发现,更加丰富了我们对元代白话碑的认识。

此外,遗址中还保留有1289年所建通玄观山门,保存基本完好。资福宫,旧名通玄观,俗称符太师庵。相传始建于隋唐时期,元初由全真教徒重建,清同治十三年重修,供奉道教诸神。“资福宫”占地九亩,坐北朝南,雍川河从南蜿蜒流至门前崖下,转而又向东流去。现存有高规格古建筑神殿一座;高1米、直径1.2米紫砂砂石缸一口,体型巨大,应为寺院消防储水之物。高50厘米、柱园60厘米、四边1米的莲花柱座一个,还有千年紫金(兰)树一颗。原有高约2米、直径2米左右铸钟一口,内外刻有文字,以药方为主,只可惜在大炼钢铁年代被砸毁。庙内有诗曰:太上道高黑须长,古佛慧眼观鱼缸;仙桃对面献圣母,五龙前拱朝玉皇。苍柏五营分四哨,烟霞万丈放豪光。青碑使镜光明显,钟响十里声洪亮。

此次调研还有一项重要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两枚难得的蒙古国时代的古币两枚,其一为大朝通宝,其二为大朝金合。“大朝通宝”现在存世者稀少,目前所知仅有150枚左右,其中,绝大多数为银质,少数为铜质和铅质,此外还有极罕见的铁钱。“大朝”为蒙古汗国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以前的称呼。说明“大朝通宝”铸造时代当在1271年以前。“大朝通宝”大多出土于天水一带,而凤翔一带为成吉思汗孙、窝阔台汗第四子哈喇察尔的封地。此前,在凤翔蒙古遗民的墓地中发现有少量“大朝通宝”。“大朝金合”更是稀世之品,平时难得一见。金合者,折合金价之意;金,钱的代称。钱文有“大朝”二字,或可以与“大朝通宝”一样,推定为蒙古国时期之物。这次所获“大朝通宝”“大朝金合”两种钱币,据杨富学教授推测,很可能与凤翔蒙古封地有关。

新见大朝通宝与大朝金合钱币

今陕西凤翔紫荆村住户以屈氏为主,尽管屈姓为汉族之姓氏,但当地屈姓人却坚信其源出蒙古,祖先为“脱脱丞相”。其家族世代供奉的“宗族影”(即祖案)以及当地人至今所保留着的诸多颇具蒙古草原游牧民族色彩的习俗与传说,皆表明该家族具有非同一般的来源与经历,而凤翔屈家山遗址所出土的墓碑、纪事砖、画像砖则为探讨屈氏家族之来源及历史活动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其中的纪事砖,内容重要,也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主题之一。

凤翔屈家山遗址出土纪事砖(拓片)

纪事砖呈正方形,长、宽各33厘米,厚4厘米,共21行,行22字,除掉空白,共计419字,开首曰:“祖古尔罕乞伦朦骨孛尔祇觔乞牙氏马年壬午(1222年)秋月、狗年丙戌(1226年)春月,清吉思罕忒木津(成吉思汗铁木真)、太师国王木忽里(木华黎)统那颜探马赤骑军数十万,雄征金朝都邑凤翔城,败之。王罕驾崩,天命父罕兀歌歹(窝阔台)合罕。牛年乙丑(1229年),临吉菉河源头大兀耳朶,嗣大罕位。兔年[辛卯](1231年)春月,统那颜探马赤骑军三十万渡黄河,越京兆,猛攻凤翔。守城金军泣血。屠城三月余。金朝守城都帅完颜合达弃城,遁京兆、潼关,迯河南。凤翔重邑终归大合罕兀露思。”记录了成吉思汗、木华黎、窝阔台三次征伐凤翔的历史。凤翔是金朝经营西北的重镇,由完颜合达顽强把守。1231年凤翔的陷落,标志着金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开始走向穷途末路。三年之后,金朝在蒙古铁蹄的践踏下灰飞烟灭。从纪事砖看,窝阔台曾将凤翔分封给其四子哈喇察尔,由塔塔统阿长子玉笏迷失和耶律楚材长子耶律铉辅佐。

屈家山现存清代墓碑一通,原立于元至正元年(1341),清朝乾隆八年(1743)由凤翔屈姓后裔进行了重修。该碑部分内容可与同出土于屈家山墓葬遗址的纪事砖之记载相对应,系元代凤翔府达鲁花赤那海为其先祖屈术勒立的,碑文追述了屈氏祖先及其任职。

凤翔屈家山墓碑拓本

正题之下则有正文6行,曰:“高祖哈失,曾祖扎儿台祗受凤翔府凤翔县达鲁花赤兼管本县诸军奥鲁事;曾伯祖答剌罕哈剌铁木儿敬受脱脱大王右丞相都总裁兼管府达鲁花赤;曾叔祖脱因不花祗受大将军兼司都元帅府剳付;曾孙那海祗受达鲁花赤兼管本县诸军奥鲁事。立碑。大元至正元年(1341)岁次辛巳季春清明日创立。大清乾隆八年(1743)岁次癸亥季春清明日重修。”

距离完颜和达所守凤翔城不远处的岐山县蒲村乡洗马桩村,保存有明代女真完颜氏的祠堂、墓葬和碑刻。祠堂已很破败,为清代之物,颇有摇摇欲坠之势,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却一直无人过问,期待有关单位能够予以重视,进行维修保护。祠堂墙壁内镶嵌世系碑一通,碑阴文字明确记载此碑重立于清同治年间,而且详细记载了完颜家族的田地亩数和冢地亩数。碑阳记载了从初祖完颜准一直到十一世的谱系,按昭穆分列家族世系人名共160位,并记其官职及夫人等。碑载,初祖完颜准于至至正年间(1308—1311)“封镇西侯,守关西,初居安王屯,后建帅府于洗马桩为衙”。完颜准有子六人,其中五位为元帅;孙辈十六人,四为元帅;玄孙二十七人,有元帅七。

岐山县洗马桩村完颜家族世系碑

碑文中的“至正”应为“至大(1308—1311)”之误,因为碑中将完颜准出任元帅之年写作“至正(1341—1370)”。孙子任职年代早于爷爷,显然不可能,故而推定撰写碑文时将二者的先后顺序写颠倒了。如果这一推测不误,则足矣证明,该家族在元代势力是相当强大的。

村东今存一巨大墓冢,墓前立有墓碑,上书“岐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颜和鄂墓,岐山县革命委员会立”。

5月17日中午到达西安后,我院一行参观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民营遗址类博物馆。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特别展览,艺术空间五个部分,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展出了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和部分出土文物,介绍了历史上西市作为丝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专题展览《丝绸之路“百工”体验》演绎了几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临时展览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场所,展示丝路文化与古代商业文化;特别展览《精品选粹》、《贞石千秋——大唐西市博物馆珍藏墓志展》。

5月17日晚七时,杨富学研究员应邀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作了题为《异域殊文——丝绸之路上的文字传播与文化交替》的学术讲座。杨富学研究员从“语言、文字、文明”三者间的关系、汉字西渐、胡文东传、文化交错、文字之趣四个方面讲述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字传播与文化交错。讲座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字的碰撞与交错以趣味性与学术性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表述出来,图文并茂,语言诙谐风趣,博得了在座师生的热烈欢迎。特别是讲座中首先公开了这次调研活动中新获得的资料,引起大家不小的兴趣与震动。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秦公一号大墓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