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已进入王国文明阶段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自青海发源,流经云南、西藏、甘肃、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至上海汇入东海,全长58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该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是农业发明较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过考古工作者60年的辛勤耕耘,已经确定,距今5000~4300年前,以浙江良渚古城为中心的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已率先进入了王国文明阶段。那么以湖北、湖南为重点的长江中游地区,地理条件并不亚于下游,情况又是如何呢?
长江中游地区的考古工作虽然起步略晚,但经过半个世纪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基本上厘清了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对此,张绪球[1]、孟华平[2]、何介钧[3]、张弛[4]、郭立新[5]、郭伟民[6]、刘俊男[7]、何驽[8]等学者均有专著论述,证实与良渚文化基本同时或略晚,长江中游地区从屈家岭文化开始发展到石家河文化时,社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古国”(酋邦)发展到王国阶段。
这种变化,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聚落分化日益严重, 设防的城和壕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起建造的城达15处之多,有石首走马岭城、公安鸡叫城、荆州阴湘城、天门石家河城、澧县鸡叫城、天门笑城、荆门马家垸城、应城门板湾城、荆门市后港城河城、应城陶家湖城、孝感叶家庙城、大悟土城、安陆王古留城、公安青河城、黄陂张西湾城等。城址的面积有几万平方米、十几万平方米、几十万平方米,应有尽有,最大的是石家河城址(图一),南北1200米、东西1000米,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少数如石首走马岭城、公安鸡叫城是单纯的屈家岭文化城址, 多数则是跨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甚至像荆州阴湘城从屈家岭到商周, 天门笑城从屈家岭晚期到春秋时期[9]。石家河城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前年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大溪文化油子岭类型城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