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胸中怀千古 脚下有乾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上)

摘要: 2019年1月7日上午,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如期举办。考古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考古研究室、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29位学者对2018年度近40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汇报。本次汇报涉及的遗址覆盖面广、时代跨度大,同时包括两项国外发掘工作,田野考古成果丰硕。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报告会思想碰 ...

    2019年1月7日上午,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如期举办。考古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考古研究室、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29位学者对2018年度近40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汇报。本次汇报涉及的遗址覆盖面广、时代跨度大,同时包括两项国外发掘工作,田野考古成果丰硕。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报告会思想碰撞、精彩纷呈。7日汇报会分别由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徐良高研究员、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主持。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研究员


河北泥河湾西白马营遗址2016-2018田野发掘

汇报人:周振宇


  在初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堆积及年代的基础上,2016年—2018年考古队对位于西白马营村的1、2号地点以及东白马营村东侧的3号地点遗址进行正式发掘。1号地点第9层内出土的动物化石、石制品数量极其丰富,而且石制品人工痕迹明显。初步推断该区域为一处长期狩猎、石器加工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2号地点可能为遗址核心区,文化堆积层较厚。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牙齿化石,石制品以及古人类生活面。石核、石片、断片及工具类比较集中,并伴有少量的烧骨、木炭粒和煤矸石,初步推断为古人类处理食物、石器加工的活动场所。3号地点获取文化遗物万余件,并发现古人类生活面,该层面有两处用火遗迹以及大型石板、砾石砍砸器,周边分布有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上述发现为探寻泥河湾盆地距今2-5万年人类生存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除正式发掘外,考古队还沿桑干河两岸开展了调查与试掘工作,发现了一批史前遗址。


福建平潭岛史前遗址考古发掘与闽江上游旧石器专项调查

汇报人:周振宇


  东花丘遗址位于平原镇山显美村南垄村东北约300米的台地上,通过2017年至2018年的考古发掘,发现灰坑14座,柱洞126个、陶窑1座。其中灰坑大多为浅坑,开口与柱洞开口面几乎处于同一平面,有些坑内中部土色深黑,似有火烧痕迹;柱洞遗迹排列规律,有单个柱洞,也有一个大柱洞,侧边有1个或2个附属柱洞,还有近似等边三角形的3个小柱洞组成的形式。局部区域发现有质地坚硬、有起层的踩踏面,面上土质较纯净,很少见到碳粒、红烧土粒。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片、石器等,陶片包括夹砂陶、泥质陶和硬陶,大多器表饰绳纹,有大量夹砂绳纹陶与云雷纹为主的印纹硬陶共存现象,这可能代表了平潭岛本地土著文化与来自闽江下游流域外来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过程。此外,考古队还对平潭岛龟山遗址以及闽江上游进行调查,在闽江上游流域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1处,采集石制品近千件。


会议现场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2018年度发掘

汇报人:李永强


  2018年考古队对裴李岗遗址启动了新的发掘工作,将遗址分为东、西两个发掘区。东区新发现有二里岗时期灰坑4座,裴李岗时期灰坑4座,灰沟2条、沟状遗迹1组,首次在居住区发现单人一次葬与两人二次葬组合形成的三人合葬墓新葬式。同时在东区系统采集了地层堆积土样用于测年及土壤堆积成因分析,为了解裴李岗地质地貌形成与变迁提供了科学的材料。西区出土遗物以石质遗物为主,除细石核、细石叶外,也有少量刮削器、尖状器、箭镞、石磨盘等,此外发现较多较薄的鸟蛋皮碎片、少量鸵鸟蛋壳、鸵鸟蛋饰品毛坯等。其中第三层上部出土的鸵鸟蛋测年结果显示时间约在距今2.6万年左右。通过在裴李岗遗址确认存在旧石器晚期阶段细石器遗存,为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晚期的文化面貌、地质地貌环境、气候及生业经济、社会组织形态以及向新石器早期过渡等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湖北沙洋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2018年考古发掘

汇报人:彭小军


  2012年11月到2017年12月,城河遗址进行了五次发掘和系统钻探,对城内一般居址、陶器生产区、中心“广场设施”、大型院落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乃至仪式性活动相关的特殊遗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揭露。这些工作表明,该遗址为屈家岭文化晚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2017年11月,联合考古队在王家塝地点勘探,发现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235座,2018年3月开始系统发掘,目前,已对其中的112座墓葬进行清理,总体来看,墓葬有如下特征:绝大多数为竖穴土坑墓,少量墓一侧略带“偏洞”,棺木一半嵌在偏洞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墓葬可见葬具,葬具痕迹包括木板棺的长方形边框以及独木棺痕迹;发现同穴多“室”合葬墓;葬式以仰身直肢葬居多,也见少量屈肢葬和二次葬。随葬品丰富,几乎所有墓葬都有随葬品,少则数件,多则60多件,除陶器外,亦有玉钺、石钺、象牙器、竹编器物、猪下颌骨、漆器以及疑似木器等遗存。从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来看,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王家塝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对重新审视屈家岭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这些墓葬棺具明确、葬俗独特、随葬品丰富、等级明显,清楚表明屈家岭社会形成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墓葬礼仪。


学者汇报 


2018年度华南一队(海南、广西、贵州)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

汇报人:付永旭


  2018年,华南一队先后在广西桂林地区和海南东南沿海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重点发掘了海南陵水桥山、万宁踏头,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广西桂林塔山、全州龙王庙遗址。桥山遗址于2018年1月至3月进行第5次发掘,发现较为丰富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莲子湾文化时期的遗物,为进一步认识桥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性质以及莲子湾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踏头遗址与2018年4月至6月进行大规模发掘,遗址分为三期,第一期出土器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灰褐陶和红陶为主,少量泥质陶。第二期所见陶片多位灰褐色或黑褐色夹粗砂陶,较少夹细砂陶。第三期出土遗物多为瓷器残片;牛坡洞遗址于2018年8至11月进行第7个季度的发掘,主要集中在A、B两洞。A洞发现墓葬5座,部分墓葬遭到后期破坏,人骨缺失。葬式有蹲踞葬、仰身屈肢葬及侧身屈肢葬。墓主有成人及儿童。B洞发现墓葬3座,除M9外的另两座墓均被压在巨石下面,未见墓坑,极有可能是被垮塌的巨石压死,这为灾难性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塔山遗址2018年8月至10月进行发掘,遗址分为两期,第一期发现有刻划纹、拍印纹和绳纹陶片及磨制石器,时代应不晚于商。第二期发现有瓷器,时代应为宋;龙王庙遗址于2018年10月至12月进行发掘,发现窝棚式房址7处,灰坑6个。出土遗物有磨制石器、玉器和陶器,另外还发现有青铜箭镞、鼎足和铃铛等。初步断定遗址的年代为商周时期。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作者:荼荼

更多信息...

新砦遗址

栎阳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