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摘要: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承德市中心,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寺庙,总面积564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199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承德避暑山庄, ...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承德市中心,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寺庙,总面积564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199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历史遗迹。

1394175946845.jpg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建历经“三皇”

避暑山庄的营建费时89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避暑山庄”,并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避暑山庄”匾额。雍正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三十六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避暑山庄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宫,并在宫外逐渐形成一个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1778年改承德府。

山庄规模宏大

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1394175963708.jpg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乾隆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时期还在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寺庙风格各异

避暑山庄周围十二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八座寺庙(实际是九座寺庙,其中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由于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

这些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外八庙原有十二座,现存七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普陀宗乘之庙,别称小布达拉宫。现存的七座寺庙分别为:外八庙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寺、殊象寺、和须弥福寿之庙。已毁的五座寺庙分别为:溥善寺、普佑寺、广安寺、罗汉堂、和魁星楼。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构成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风格迥异,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1394175979656.jpg

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京外政治中心

作为北京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清朝前期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均在此处理。周围寺庙又是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处理民族关系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对安抚和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朝道光时期,由于国势转衰,不得不宣布“秋狝礼废”,不再巡行塞外,并将避暑山庄文物集中于正宫,陆续撤运回北京。此后避暑山庄空锁了近四十年,建筑物多有坍塌毁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曾至避暑山庄避难,同治帝即位后再次下令停止修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任其塌废。

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暑山庄成为热河省政府驻地,先后为热河都统熊希龄、王怀庆等人占据。1933年日本军队占领热河省,将其并入满洲国,将山庄内残存的13万件文物和铜制建筑“珠源寺宗镜阁”运走,下落不明。民国时期因保护不力,避暑山庄内的残存建筑破坏严重,梨花伴月、狮子林、东宫等建筑被毁。

1394175996103.jpg

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

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必要的修理和保护,不久之后山庄再度成为热河省政府、承德军分区驻地。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开始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整修工程十年规划”,对山庄建筑进行修复,并于1986年开始了第二期整修十年规划。从1976年到2006年先后实施了三期整修十年规划。

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外八庙与避暑山庄形成密切相关的整体,是清代皇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皇家寺庙与古代帝王宫苑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无论是从建筑学、造园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上都有广泛的意义,这也是使得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重要因素。

1394176018879.jpg

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

旅游贴士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个名胜风景区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避暑山庄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不以皇家建筑辉煌取胜,而是以表现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有草原风光,也有森林景象,所以亦有人认为是取清朝疆域自然地貌的缩影。

康熙帝和乾隆帝先后拟定了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命名名并题诗,并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康熙三十六景题名均为四字,乾隆三十六景题名均为三字,这是区分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的最明显标志。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最佳旅游季节是夏末和秋初,每年冬、春季是避暑山庄内防火封山季节,禁止登山。景区门票分为旺季和淡季,旺季为3月-10月;淡季为11月-2月。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进入山区有游览车供乘坐,湖区可乘坐游船。


最新评论

引用 IICC 2016-5-12 00:05

312e3d473ba427a.jpg

承德溥仁寺(图片来源:中新网 摄影:陈克寅)

[原标题]河北承德首座清朝皇家寺庙:尘封已久 有望开放

在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溥仁寺是清朝皇家第一座庙宇,也是目前承德仅存的一座康熙年间庙宇。由于溥仁寺周边环境长期得不到改观,该寺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近年,随着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环境整治工程启动,目前溥仁寺已经冲破层层包围圈,有望向世人开放。4月20日,记者探访了溥仁寺,向公众揭开其神秘面纱。

溥仁寺位于避暑山庄东侧,占地3.4公顷,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早的寺庙。这一年是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敬献白银20万两请求修建寺庙为康熙帝祝寿。康熙准奏,取“寓施仁政于远荒”之意分别建造了“溥仁寺”、“溥善寺”。

走进溥仁寺,山门两侧供奉两尊护法金刚——哼、哈二将。据说,康熙年间,每年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喇嘛在此念经,以祈祷国泰民安。山门往北两侧是象征皇家地位和权利的钟、鼓楼;沿御路往里是天王殿,殿内迎面的石质须弥座上供奉一尊大肚弥勒佛,其后方是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韦陀菩萨。

天王殿之北,为溥仁寺的主殿“慈云普荫殿”,内供奉主尊三世佛,左右山墙供十八罗汉,其形态生动逼真。这些佛像均用昂贵的髹漆夹拧塑造。墙壁不施彩绘,顶棚设“六字真言”井口天花。殿前东西各立康熙御笔亲题的《御制溥仁寺碑文》,记述建庙背景,左右有配殿。

过“慈云普荫殿”为三进院落,一名为“宝相长新”的大殿映入眼帘,内供9尊高1.5米的金漆木雕无量寿佛。“相传无量寿佛是康熙帝的化身,这才是溥仁寺真正意义上的主殿。”溥仁寺文保所副所长胡海涛解释说,溥仁寺建筑风格为汉族庙宇的“伽蓝七堂”式,但不同的是,在主殿后面又修建了一座“宝相长新”殿。无量寿佛强调生命无限,是藏传佛教中供奉最多的一尊,供奉9尊无量寿佛含有希冀康熙帝万寿无疆之意。

记者探访中发现,在繁华的闹市中,溥仁寺内环境格外幽静,一棵棵参天的古树,昭示着其悠久的历史。一座座殿堂刚刚经过文物主体修缮,默默的巍然矗立。与外八庙其他寺庙相比较,溥仁寺规模较小,多了一些朴素,少了一些奢华。

究其原因,胡海涛说,康熙帝非常注重节俭,修建溥仁寺时,在当地烧制砖瓦,采伐木材,以节省长途运输的开支。除了主殿“慈云普荫殿”殿顶用黄色琉璃瓦,其余的建筑全部是灰瓦。兴建溥仁寺只用白银10万两,剩余银两又建溥善寺,这也是康熙在热河仅建的两座寺庙,但溥善寺因早年疏于管理,已难觅其踪。

而位于喇嘛寺村的溥仁寺由于紧邻市区,许多村民修建了大量房屋,有的甚至距离溥仁寺只有几米远,人口的增多,周边环境的恶化,该寺一直以来都以一种神秘的姿态被包围在尘世之中。

近年,随着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环境整治工程启动,溥仁寺所在的喇嘛寺村被整体异地搬迁。4月20日,记者在溥仁寺看到,虽然周围民房几乎被全部拆除,但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胡海涛说,今后溥仁寺前修建一处广场,铺设一条道路,到那时有望向社会公众开放。但具体开放时间还不确定。

外八庙是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建于1713年到1780年。因其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统称“外八庙”。外八庙中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寺庙均建于乾隆年间。


引用 IICC 2017-5-26 16:19
帝王宫苑 ·承德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jpeg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3.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4.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5.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6.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7.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8.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9.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0.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1.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2.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3.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4.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5.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6.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7.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8.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19.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0.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1.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2.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3.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4.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5.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6.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7.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8.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29.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30.jpeg
   mp45137666_1448768350686_31.jpeg
承德1933年-1946年【Morrison, Hedda拍摄】
☆图片源自旧影阁两微号☆

查看全部评论(2)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