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张萍 | 新疆丝路访古考察记之一

摘要:   本文原刊于《中国人文田野》第八辑,感谢作者授权转载。  新疆丝路访古考察记(一)  文 | 张 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文 | 晏 波(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 | 陈海龙(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文 | 程 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图1:学术考察路线图  2014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获 ...

  本文原刊于《中国人文田野》第八辑,感谢作者授权转载。

  新疆丝路访古考察记(一)

  

文 | 张 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文 | 晏 波(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文 | 陈海龙(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文 | 程 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图1:学术考察路线图

  2014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获批立项,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首席专家张萍教授规划了一系列学术考察,各子课题分别组队,走向田野,先后进行了河西走廊沿线考察(2015年7——8月)、西安周边学术调查(2015年9月、2016年4月二次)、宝鸡地区古代遗存与丝路关系学术调研(2015年12月)。2016年8月15至22日,由张萍教授亲自带队,一行13人,包括子项目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韩香教授、旅游与环境学院苏惠敏教授、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晏波博士、九江学院陈海龙博士、以及研究生李鹏翔、苏煜、程军、李政委、尤倩倩、胡雨蒙、张鹏飞、穆文晨、燕涣涣进行了丝绸之路新疆段为期八天的学术考察,包括丝路访古、遗址定位、资料查阅、调研访谈,大大丰富了课题的内容,对于高质量地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持。

  (一)

  8月15日是考察小组报到的时间,先期到达的张萍、韩香及陈海龙、晏波等人不浪费时间,直接前往附近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1986年更为今名,归自治区文化厅主管。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新疆地区的文物发掘和研究工作,目前已经调查发掘了阿拉沟古墓葬、鄯善苏贝希、和静察吾乎沟墓地、小河墓地等一系列古墓葬,先后编辑出版了《新疆古代民族文物》、《新疆丝路考古珍品》、《新疆彩陶》、《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1990-1996年(续)》、《新疆察吾乎考古发掘报告》、《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报告》、《新疆莫呼查汗墓地》、《新疆下坂地墓地》等目录、考古报告。新近参与完成了新疆地区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相关成果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这套丛书之中。考察队是慕名前来,寻找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办公室的巴主任接待了我们,并安排我们参观研究所的资料室、陈列室。

  资料室陈列有新疆的各种资料,当然最全面的还是新疆地区的考古类论著,其中保存有新疆文物调查的原始资料,附有各类遗址、遗迹的年代判读以及定位信息。可以如是说,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绘制详细的丝绸之路道路有着极大的帮助。

  随后考察队一行人参观了考古所的馆藏室,其陈列有新疆各地区的出土文物,面积虽不大,但所藏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丝织品的数量较多,当然这也是新疆出土的最具特色的文物类别之一,其中有两块丝绸已名扬四海,今日得见实物,不禁欣喜万分。第一块是在尼雅遗址出土的“讨南羌锦”,锦上织有“讨南羌”三字。据介绍,此锦刚出土时如一小袋,展开之后则呈现裤形。第二块是楼兰出土的“长寿明光锦”,系汉代织锦,因锦上有“长寿明光”四字而得名。馆内还存有带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尤其是木牍,为官方和民间通讯所用的信函,内地很少见。此外,馆内还藏有众多陶器、金银器、铁器、丝织品、动物骨骼、壁画以及木制品等文物。

  图2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讨南羌锦”

图3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长寿明光锦”

  图4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木牍”

  图5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木制品

  出了馆藏室,坐电梯进入考古所的干尸陈列室。这里保存的干尸数量众多,有的摆在玻璃柜中,有的似乎还处于包裹状态,所藏干尸之中最著名的当属以下两具。第一具是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的汉晋时期的男尸,其又被大众称为“营盘美男”。此具干尸身着精美华丽的人兽树纹罽袍,面部戴麻质面具,前额贴有金箔,头枕鸡鸣枕,显得比较高贵。第二具便是闻名遐迩的“小河公主”,与“楼兰美女”齐名。公主头戴毡帽,身材修长,眼睫毛清晰可见,高鼻梁,面部安详且有微笑,以前只在图册中见过照片,如今见到实物,感叹果真不虚此行。馆内还保存有儿童干尸、夫妻合葬干尸等等。惜气味不适,看了几具便就离开。

图6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的汉晋时期的男性干尸

  图7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小河墓地出土的女性干尸

  图8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小河墓地出土儿童干尸

  (二)

  2016年8月16日,考察团全体成员到达乌鲁木齐。是日早晨我们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赵老师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该馆展览主题基本分为“新疆历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两大主题,集中展示新疆的多元文化。中央大厅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貌沙盘立体展现了新疆的地形地貌特征,蔚为壮观。

  图9 新疆博物馆一角

  “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厅,整个陈列以时间顺序展出了新疆各地出土的精品文物,并辅以文字、图片、模型、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全方位呈现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远在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已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类型,焉布拉克、察吾呼、切木尔切克等文化遗存向人们展现了远古时期灿烂的西域文化。

  图10 钻木取火器

图11 佉卢文木牍

  汉通西域,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受不同文化因素影响的文物在新疆被陆续发现,如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的产于中原的凤纹锦、蔷薇纹双面提花锦等丝织品,“说明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南北朝时期,当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往频繁”。新疆各地出土的汉文、佉卢文、龟兹文、焉耆文、回鹘文等各民族文字钱币、简牍、文书等亦是探讨历史时期丝路沿线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资料。原来在发掘报告、论文、纪录片等资料中所见钻木取火器、佉卢文木牍、汉佉二体钱、贵霜钱币等文物在此行中得以亲见,看后也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展厅内更有“新疆境内丝绸之路示意图”大型沙盘对丝路北道、中道、南道分别动态展示,使观者对丝路的大体情况一目了然。

  “瀚海霓裳——古代西域服饰的记忆馆”是自治区博物馆的特色展厅。展厅内的文物有毛织物、丝织品、彩塑人俑、金银饰品和人物画像,展示了先秦至明清近4000余年新疆境内衣冠服饰的流行与演变。展品数量以唐代织锦为最,这些织锦大多色彩丰富、纹案精美,唐时丝织技术的卓绝、织造业的繁荣可见一斑。以馆藏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墓葬出土的联珠对兽纹锦覆面为例,这件锦覆面由驼黄和深蓝两色织成,色泽明丽;图案主体为左右对称的大联珠,各联珠间交接处织以繁花,联珠内绘有头首相对的骏马、白象、瑞兽、骆驼,整幅锦面构图繁复,形象生动,动物与花纹的细节处无不精细。联珠纹样源于萨珊波斯,白象在佛经中寓意着愿行广大、功德圆满,而骆驼则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这件锦覆面的构图中可见中外文化在新疆的交汇与融合。

  图12 联珠对兽纹锦覆面

  专题展览以《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最为壮观,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亦是各民族迁徙融合的地方,展厅陈列的若干古尸以及经典的随葬品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古代西域各民族的概况,万人瞩目的楼兰美女保存完好,透过玻璃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棕褐色的头发,尖高的鼻梁等五官特征,甚至指甲、肤纹等细节部位也可以一目了然,楼兰美女复原图更是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楼兰美女的姣好面容。除了楼兰美女之外,比较引人关注的古尸还有且末男尸,英俊的且末男尸复原蜡像引人驻足,而男尸身上的毛织物是男尸陈列的突出亮点。如此多保存完好的古尸得益于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新疆至少有三大优势来使这一具具干尸得以完好,其一气候干燥、无需经受风吹雨打;其二地下水位低,墓地免遭水泡,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尸体储藏;其三碱性土壤使棺材少受侵蚀;这三大优势使新疆成为了中国保存干尸最多的地区。

  图13 楼兰美女尸

  “新疆民族风情陈列”展厅别具特色,展示了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满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12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各民族在文化生活习俗方面各有不同之处,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中发展至今。来自衣、食、住、行的各类展品把展厅打造成了人们了解新疆的一个窗口。


  往期推荐

  ● 张萍:丝绸之路交通地理定位与道路网络复原研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交流历史地理学研究信息

展现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

投稿或联系请发邮件到

lishidilixueyanjiu@163.co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