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篇之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摘要: 前言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历来是中西交通要冲和中华文明向西开放门户,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几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历远芳晴翠,涉大漠广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华章,不仅构建了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实证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1995年迄今 ...



前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历来是中西交通要冲和中华文明向西开放门户,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几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历远芳晴翠,涉大漠广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华章,不仅构建了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实证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

1995年迄今,新疆已有10项考古发现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项目上及远古文明曙光,下至汉唐宋元遗韵,涵盖洞穴、聚落、城址、石窟、墓葬等场景,是新疆历年考古发现的代表与缩影。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篇
【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考古成果

西天山伊犁河谷的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以世界上最早的燃煤遗存而闻名。遗址主要由居址区和高台大墓组成。居址区主要是古代居民生产生活遗迹,包括房址37座,窑6座,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等300余处。其中一座房址建筑面积有400平方米,是目前新疆史前最大的单体房屋建筑,居址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用煤遗迹,发现了陶范等冶铸模具及黍、粟等农作物。高台大墓地面建筑平面呈方形,边长120米,四周用加工整齐的石板垒砌成高1至2米的石墙,墓室位于高台中心,平面略呈甲字形,由半地穴墓室、外侧红土墙和石围墙构成。该墓葬为目前新疆发现的青铜时代晚期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墓葬,放眼同时期的欧亚草原也难得一见。居址区和高台大墓共同构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大型聚落遗址,初步研究认为这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最高等级的中心聚落之一。

吉仁台沟口遗址地理位置与环境


专家评价

吉仁台沟口遗址是目前伊犁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晚期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对于研究新疆史前时期的年代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台地东部发掘区

宜居宜牧的选址

  遗址地处喀什河北岸,两侧高山环绕,南邻喀什河,气候温润,降水丰沛,牧草丰茂,冬避风雪,夏季凉爽,宜居宜牧,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优越,是人类聚居活动的理想场所。

发掘现场航拍

3600年前的贵族墓葬——高台大墓墓室

3600年前的贵族墓葬——高台大墓封堆边缘长120米的石墙

再现生业方式转变

  房址多数集中分布在台地东部的背风稍低处,中部零星分布,大型房址6座,最大一座位于台地西部,相对独立,功能和性质应比较特殊。这些房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属于半地穴木梁架式结构,房址中部为长方形石砌火塘。门朝南,布局严谨对称。小型房址共31座。在台地中部零星分布,大部分集中于台地东部,且多依山梁地形呈阶梯状错落分布。房址平面形状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建筑形制则有半地穴和地面起建两种。居址中部一般都有一个圆形石边火塘。

  房屋从大到小、从规整到简陋,陶器由筒形罐到圜底器,反映了商代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这对整个欧亚草原地带此类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房址集中分布区

新疆史前最大房址

新疆史前最大房址

大房址复原

小型房址

三大重要发现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缕煤火:在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至距今约3600年。这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全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丰富的青铜冶炼遗迹、遗物:发现坩埚、炼渣和陶范等,冶金证据链充分。遗址还出土几件铁块和较多铁炼渣。这些新发现对西天山地区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

  集中出土2000余粒炭化黍种子:这是伊犁青铜时代该类作物的首次发现,为黍的西传路线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时还发现有大麦和小麦,为揭示早期农作物的东西交流路线提供了新视角。

距今约4500年的木炭窑

世界最早燃煤遗存

世界最早燃煤遗存

新疆最早的铸铜陶范

新疆较早的黍

丰富的遗物

  遗物主要出土在房址地面和上部堆积中,共约2000余件(套)。以陶器和石器为大宗,少量铜器、骨器和铁器等。此外,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牛、羊、马等家畜的骨骼。陶器均为手制,可辨的器形有筒形罐、鼓腹罐、折肩罐、高领罐和小陶杯等,多为平底器,少量小平底器或圜底器。纹饰主要有弦纹、内外戳刺的珍珠纹、指甲纹等,多集中在器物的口沿及上腹部。石器主要利用卵石加工而成,器类有磨盘、饼形石器、石球、石锄、石杵和石研磨器等,铜器有刀、锥、针、耳环等。

  从陶器的演化看,遗址早期以筒形罐、折肩罐为主,中期器型变得溜肩鼓腹,并多装饰戳印珍珠纹饰,晚期则出现了带管状流的圜底器。这些变化可能是随着人群的生业方式的逐渐转变,抑或是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向而逐步产生的。

陶器

陶器纹饰

铜刀

石器

石权杖头

丰富的墓葬遗存

  墓葬分布在喀什河北岸二、三级台地上,共发现墓葬80座,其中9座属于青铜时代晚期,余均为早期铁器时代、秦汉时期等晚期墓葬,出土铜、铁、陶、骨、玉石等100余件(组)随葬品。

  墓葬地表建筑可分为四种,即封堆不明显、石封堆、石围石堆和土石混合封堆。墓室结构形制多样,主要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竖穴石棺墓、地面石棺墓、竖穴木棺墓五种。从葬式来看,有仰身直肢葬、侧身屈肢葬、火葬等。从年代上看,墓葬大致分属于青铜时代晚期、早期铁器时代、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至明清五个阶段,从打破遗址的屈肢葬石棺墓到出土有纪年意义的“乾隆通宝”铜钱的墓葬,跨年达3000年之久,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相继生活于此的遗存,同时也反映了此处优越的自然生活环境,可视为伊犁河谷古人生存发展的缩影,为构建伊犁河流域远古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了资料。

墓葬封堆——石围石堆

多室墓

铜带饰

料珠串饰

珠饰

绿松石坠金耳环

管銎啄戈

带柄铜镜

彩陶钵

单耳彩陶壶

陶罐

平底陶罐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


- End -

编辑:阿林
审核:葛建
监审:司元勋

©新疆是个好地方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篇之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吉仁台沟口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