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从“发现”到“重返”——“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纪要
4月22日-23日,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宜宾李庄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现场
该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宜宾市文广新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翠屏区政府、宜宾市博物院、中国考古网承办。
关于公共考古论坛
据悉,公共考古的理念最早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公共考古论坛始于2013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在全国各地考古文博单位、高校、媒体和考古文物爱好者的热心支持下,已经成为国内最高级别的公共考古学盛会。论坛为中国公共考古学搭建了一个公共考古研究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公共考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届·2013年·
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
第二届·2014年·
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
第三届·2015年·
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
第四届·2016年·
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
第五届·2017年·
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
此次论坛选在李庄古镇,这一抗战文化圣地与中国现代考古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营造学社等机构的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夏鼐、曾昭燏、石璋如、劳干等一大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人、领军人物云集李庄。他们在李庄期间的工作、生活,以及以李庄为大本营开展的学术活动、取得的学术成就在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此举办,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李庄专场
除了将延续上届论坛精彩的公众演讲和广受好评的公共研讨环节外,本次大会在开幕式后还特意增设了“李庄主题”环节。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胡文怡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姚军将分别从考古学史角度与建筑史角度分别讲述了讲述了“李庄的故事”,四川省宜宾市博物院院长罗培红则讲述了李庄所在宜宾地区的文化遗产。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胡文怡演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姚军演讲
四川省宜宾市博物院院长罗培红演讲
伦敦大学艺术考古硕士高旭阳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对身边志愿者的采访来真实反映志愿者在张献忠沉银现场志愿工作和生活情况,做了“我是江口考古志愿者”的主题演讲,其中包括为什么希望成为志愿者、在张献忠沉银遗址的工作、志愿者工作感想三个方面。
伦敦大学艺术考古硕士高旭阳演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思渝,分享“当地人和考古队——平粮台考古队的社区考古实践”,强调将公众考古的面向缩小到遗址所在的在地社区,强调将文化遗产研究中的社会调查成果与公众考古活动相结合,强调活动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连续性,强调活动的在地适应性,强调输出与反馈的并重,同时也是一场对西方Community Archaeology理念下中国实践的反思性探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思渝演讲
公众演讲
公众演讲和公共研讨现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分别从专业角度做了《考古与创新》、《九嶷山上白云飞———湖南华夏化进程的考古构建》、《盛世华庭——杨粲墓雕刻所反映的播州社会》、《阊阖天门开 建中立太极——汉魏洛阳城》、《探秘蓝色文明》的主题演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演讲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演讲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演讲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演讲
公共研讨
公共有研讨环节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主持。
黑龙江大学考古系学生程亚楠详细介绍了江口沉银遗址公众考古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从志愿者的工作到新鲜的工地婚礼,再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的新闻报道,都展示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于重大考古项目的公众考古理念和意识,值得思考和借鉴。
之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陈丽新、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作为嘉宾与演讲者进行讨论。
黑龙江大学考古系学生程亚楠演讲
嘉宾讨论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林必忠通过讲述自己所单位重庆奉节迷宫峡硝洞遗址调查自开展本地区的公共考古活动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公共考古“三个土地”的思维概念,即解释居民对土地感知、根植、依赖和满足程度的“土地依附”,体现居民在特点地点上鲜活生活经验的“土地互动”以及将自我和集体认同感融入对这片土地认同中的“土地认同”。并以重庆奉节迷宫峡硝洞遗址为例探究了“土地依附”、“土地互动”、“土地认同”作为公共考古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实现起来的可行性。
之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晓刚与演讲者进行讨论。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林必忠演讲
嘉宾讨论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主任郑媛则以《关于如何引导公众正确参与考古事件的思考》为主题,探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下,考古业界应如何正视,应如何引导公众以正确的方式、正确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参与考古及其大事件,才不至于偏离文物保护的初衷,取得双赢。
之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林必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研究室主任曹龙、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树云与演讲者进行讨论。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主任郑媛演讲
嘉宾讨论
对于公众考古的教育功能,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馆员吴沄介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南考古学院”在2014~2017年,不断在公共考古领域探索的经验。真正把课堂内的知识和课堂外的实践结合起来,将考古知识普及对象从青少年逐渐向高校及社会成人扩展,让公众了解先民生产生活状况,感受知识与社会的联系。
之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助理方向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龙彬、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郭明与演讲者进行讨论。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馆员吴沄演讲
嘉宾讨论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室副主任张中华分享了圆明园遗址公众考古工作的实践和思考,通过公众考古通过公众考古工作,让圆明园遗址活起来,使公众更好地领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觉性,实现了“传承遗产、发扬传统”的目的。
之后,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周海、湖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文博编辑室主任吴长青与演讲者一起讨论。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考古室副主任张中华演讲
嘉宾讨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通过复旦大学开展通识考古课程的实例,阐述大学中通识考古教育的重要性——即“将考古学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结合起来,把枯燥难懂的考古学理念和知识转换为深入浅出的社会文化语境,藉此作育同学们关注考古资源的研究价值、保护理念、利用方式、传承意识,提高大家保护和利用考古成果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之后,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陈洪海与演讲者一起进行讨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演讲
嘉宾讨论
新华通讯社记者屈婷女士从媒体人的角度,阐述了考古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讲好公众爱听的故事。这些经验对于考古的传播和普及值得考古专业人士学习和思考。
之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方文物》编辑部主任周广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明辉、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张广然与演讲者一起讨论。
新华通讯社记者屈婷演讲
嘉宾讨论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先生对本次论坛做总结发言。他倡议当今的学人要继承和发扬“李庄精神”,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扬光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总结发言
(文章来源:弘博网,部分内容有所更改。图片由考古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