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尕哈烽燧

库车探访两千多年前的“红色哨卡”

摘要:   经历2000多年风雨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尕哈烽燧传递紧急军讯,与城堡、驿站、交通要隘等构成安防网络□特派记者胡公岗文图“库车大河丝路行”第站21阅读提示|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的克孜尔尕哈烽燧,维吾尔语意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这座历经2000多年的古军事建筑,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烽燧是汉唐时期边防报警的军事传讯设施,烽燧顶部可燃放狼烟传递紧急军情,多与政治 ...
  经历2000多年风雨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克孜尔尕哈烽燧传递紧急军讯,与城堡、驿站、交通要隘等构成安防网络

  □特派记者 胡公岗 文图

  “

  库车

  大河丝路行”

  第   站

  21

  阅读提示 | 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的克孜尔尕哈烽燧,维吾尔语意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这座历经2000多年的古军事建筑,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烽燧是汉唐时期边防报警的军事传讯设施,烽燧顶部可燃放狼烟传递紧急军情,多与政治军事中心的城堡、驿站、交通要隘等共同构成安防网络。

  8月27日上午,采风团来到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据库车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李秀兰介绍,克孜尔尕哈烽燧是丝路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

  历经2000年风雨的烽燧得到保护

  现场

  走近克孜尔尕哈烽燧,记者注意到,烽燧下粗上细,由基底向上逐渐缩收呈梯形,依稀可见木栅遗迹。李秀兰介绍,克孜尔尕哈烽燧残高尚有16米,主体由夯土所筑,夯层厚约15厘米,东西底长6米,南北宽4.5米。烽燧上部以木柱为骨架,每层间距约1米,顶系土坯垒砌。

  据史书记载,烽火传递早在周朝就有,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火,各地诸侯必须立即带兵前往救援,共同抵抗敌人。采风团专家徐金星教授告诉记者,烽火台多与政治军事中心的城堡、驿站、交通要隘等共同构成一组安防网络,为丝绸之路和当地群众保驾护航。

  据了解,当前,新疆文物管理部门已开始对克孜尔尕哈烽燧实施保护工程,在烽燧遗址建立了工作站,投资40多万元重筑了围墙,修建了警卫室,硬化了地面,并完善了绿化和供水系统。

  国王为防女儿被毒蝎蜇死修建的高塔

  传说

  谈及克孜尔尕哈烽燧的“前世”,李秀兰娓娓道来,称在维吾尔语中,“克孜”是姑娘的意思,“尕哈”则具有居所的含义,因此民间有一个和修建克孜尔尕哈烽燧有关的、充满感伤的传说。

  据李秀兰介绍,在很久以前,一个古老王国的公主刚刚出生,一位巫师就提醒国王“小公主会被毒蝎蜇死”。这位国王担心失去爱女,在大臣的建议下决定修建一座高台让公主居住,于是在通往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的盐水沟大路边矗立起一座高塔。虽然公主从王宫搬进高塔,却仍然没有摆脱命运的安排,毒蝎从国王赐给她的苹果中爬出来,蜇死了公主。

  这个故事,让大家唏嘘不已。李秀兰解释说,故事的要义不是公主的命运,而是当地人民以此表达对父爱伟大的敬意。

  汉代的龟兹

  已处于中原王朝

  管辖之下

  据史料记载,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都护府迁移改设在乌垒之后,是汉代的重要军事设施。

  李秀兰告诉记者,早在西汉时期,中原王朝便派遣士兵,进驻龟兹,进行屯垦戍边,把龟兹划入朝廷版图之内。汉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治理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的策大雅)。因此,龟兹在当时已经处于中原王朝管辖范围之内。

  库车县文物局局长王志疆介绍,古代烽燧制度管理严格,规定有不同的信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如举一道烽火,示意来敌500人。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尕哈烽燧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