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大-塔大联合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古代丝绸之路中道的地理与历史文化展开了深入的调研。 同学们迎着晨光来到了巍峨的天山神秘大峡谷。这里是扼守古龟兹的交通要道,汉军曾在此大量驻扎,龟裂的岩石见证了龟兹历史与地理的变迁。以砂岩为主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形成了险峻的地表形态。常年的流水挟着泥沙在山体表面沉积了大量松软散的沙石混合物。由于构成物质的不稳定性和暴雨的经常性,峡谷内有多处滑坡。成员们纷纷感叹这自然界粗犷而神奇的手笔。 ![]() (实践团调研天山神秘大峡谷奇观) ![]() (实践团在峡谷合影留念) 军事和宗教是古丝绸路上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城所不能及的漫漫丝路上,每隔二三十公里就耸立一座的烽燧,是中原王朝重要的军事与通讯设施。每逢西域边疆告急,烽燧白日燃烟,夜晚放火,军事消息就会很快传至重要王朝。克孜尔尕哈烽燧是位于库车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于古河滩与戈壁之上的高达10余米的烽燧,显示出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悲壮与辽阔。 ![]() ![]() (克孜尔尕哈烽燧)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据记载,唐玄奘在此讲经三月,是丝绸古路上十分重要的城镇。虽被历史洗去了繁华,但是依旧有几十处建筑遗迹分布在库车河东西两岸。建筑多呈南北朝向,外墙多厚达2米有余。从遗迹形态来看,建筑功能结构与中原宗教建筑有很大不同。跨度小,可用面积下,表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1996年,古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古城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就已展开。2014年,随着丝绸之路成功申请为世界历史遗产,对苏巴什古城的历史保护和文化培育工作必将更进一步。 ![]() ![]() ![]() (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 (苏巴什古城遗迹风貌) ![]() (实践团在苏巴什古城合影) 在实践的最后几天,在调研完新丝路上的现代人居环境后,再回到古丝路的地质地理和建筑人文的历史语境,给实践团成员带来一种别样的文化感受。这种历史的寂寥与回荡感,让我们意识到对时间的珍惜和对自我的把握,物质可灭而思想与进步永存。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宝贵的西域丝路文化,是新丝路建设的必要措施。 团员们的实践心得 不论是龟兹的自然风情还是人文遗迹,都是属于城市独特的历史记忆,也代表着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我们在旅途中也不断思考着如何对现有遗迹进行合理保护,使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有文化的积淀和岁月的痕迹。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学生周昕怡 历史的演变,风雨的洗礼,遗留下我们眼前苏巴什佛寺的残垣断壁。它呈现在世人面前,将令我们了解到新疆的过去,体现出别致的、与众不同的龟兹文化。 ——塔里木大学水建学院学生张虎 库车大峡谷的壮丽巍峨深深地震撼了我,身处其中,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我认为这也是新疆异域风情的一个缩影,并且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同时也带动了库车旅游业的发展,使库车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塔里木大学水建学院学生贾俊峰 (信息来源:我们,丝路寻访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