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关于二里头遗址2000ⅢT4⑩:40陶片标本的情况说明
“文博中国”公众号2021年2月17日发表了李维明先生的大作《二里头遗址祭祀陶文初识》,我们看到后立即认真拜读,并找到《二里头(1999~2006)》(文物出版社,2014年)中的文字、图版、原始照片和陶片实物原件核对有关情况。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关于该标本,《二里头(1999~2006)》中的文字描述如下:
(陶簋)不分型 1件。2000ⅢT4⑩:40 ,泥质灰陶。为簋的底及圈足残片。因烧制过程中火候过高,胎质膨胀空虚。
该件陶片残长8.8、残宽8.7、厚1.1~2厘米,残破较甚。之所以将其选作标本介绍,是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烧制过程中膨胀、变形的陶片极少,与制陶有关的遗存也极少。位于遗址东部边缘的2000ⅢT4出土这么一件陶片,或可作为那里可能存在制陶作坊的线索,提示我们今后可以将这一区域作为寻找制陶作坊的目标之一。
该件陶片系由两件残片拼合、粘接在一起的,原来的两片陶片分别出自2000ⅢT4⑩和2000ⅢT1H22,两个堆积单位的时代均为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因能够拼合,技师当时用黑色记号笔拉一条长线划掉了其中一个单位号“00ⅢT1H22”,并在接合处划了6条短线。
《二里头(1999~2006)》图版二四二:4――2000ⅢT4⑩:40陶片标本
将李先生大作所认定的4个字与《二里头(1999~2006)》图版二四二:4对照发现,此陶片上所谓“字痕”,系整理过程中记号笔的笔道和原器表裂痕等。
我们早年整理资料过程中用记号笔划线,确有不规范之处,对大家使用资料进行研究造成了一些误导,在此深表歉意,将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注意操作规范。
李先生认为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字,我们赞同这一观点,将在今后的田野考古工作中更加关注有关细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