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 克孜尔壁画临摹心得

阳光很奈斯的环境临摹克孜尔太享受啦11月6日,龟兹壁画临摹学习心得。学习岩彩从基础开始,每个步骤都需要十分的耐心、细心和勇气,用胆大心细来形容岩彩的学习过程最合适。耐心用在材料、颜料、画板的备制过程中,尤其是裱画板和刷制基底会用去大量时间,这个环节也直接影响最后的画面质感效果,这次我临摹的龟兹壁画在制作基底时,刷了两次黄泥底层,在 ...

• 【鉴赏】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北齐金铜佛立像高55公分哈佛艺术博物馆藏佛身形修长,削肩细瘦,优雅端庄,立于覆莲台上。肉髻低平,髫纹呈波浪形。面相长方,弯眉细眼,直鼻薄唇,嘴角略扬含笑,五官刻划起伏不大,主要以线刻表现。外披袈裟,内著袒右僧衹支,腰系结带,衣纹呈“U”形下垂,简洁流畅。双手略大,分别作无畏印、与愿印。身后背光已失,仅存有榫孔。造像简练,具北齐佛像 ...

• 【考古札记】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

丝路初开 泛漾泱泱汉风嫘祖始蚕、蚕丛教民养蚕、蚕神马头娘……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先民就已经将野生桑蚕驯化为家蚕,随之发明了缫丝、丝织技术,建立起原始丝织业。到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代服饰制度随之建立。从冠服到发饰,从丝锦到纹纱,具有汉文化特色的服饰体系逐渐形成,于泱泱汉风中开启了 ...

• 敦煌壁画《五台山图》:1000年前的“五台山百科全书”

敦煌莫高窟061窟 五台山图《五台山图》所揭示的《文殊化现》,每一个化现灵迹都隐含着一段重要佛教故事或历史。是我们巡礼、朝圣五台山必须了解和前往朝拜的圣地。《五台山文殊圣迹图》也名《五台山文殊化现图》,简称《五台山图》是历代祖师大德、海外僧侣朝拜五台山必备的导引图。也是世界佛教信徒信众心中的圣物。甚至在佛教鼎盛时期,是大唐帝国送给外 ...

• 古丝路上的服饰是啥样?

提到我国古代传统服饰,你会想到什么?是素雅古拙的前秦长袍,大气古典的汉朝深衣,还是华美精致的唐装锦绣?是花枝繁盛的步摇,镶嵌金银的扁方,还是宽大似冠的巾帼?华夏之韵,文化悠长;服饰之好,丝路回响。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国服饰文化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折射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包容和美的民族性格。1月25日,“云想衣裳——丝绸之路 ...

• 今日宜读史丨首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如何崛起?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疆域跨越欧洲、亚洲、非洲的国家是波斯帝国的阿黑门尼德王朝(Achaemenid)。波斯人是印欧语系的一支,其最早的发源地可能在高加索以北的山区,但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波斯”(Persia)一词来自于他们早期的居留地——帕萨(Parsa)。“帕萨”大约在今乌米亚湖南方山区。约公元前2000年时,波斯人与同属印欧民族的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 ...

• 朱良志:喜仁龙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启示

西洋镜中国园林与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喜仁龙著;赵省伟主编;陈昕、邱丽媛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1年12月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教授是20世纪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他很年轻时就荣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之位。但当他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研究学者后,却将目光转向中国艺术,从此便沉浸其中,前后达50年之 ...

• 发现 | 山西省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

2016年7月,为配合青兰高速山西段(长治至临汾)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对襄汾小王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小王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邓庄镇小王村东北500米,西南距县城约13.5公里(图一)。该遗址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认,遗址面积分布约2.1万平方米 ...

• 20220222!在成双成对的日子里,盘点文物界的那些最强CP

CP,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指双人组合或者搭档、配对。今天正值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二,这个史上最2(划掉)最成双成对的日子,自然是搞CP的好日子。虽然CP多见于动漫和影视剧作品,但实际上,在考古文物领域也存在不少好CP,两件器物需要配套使用,才能达到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的文物CP有哪些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簠簠是古代祭祀 ...

• 石语梵行 | 《巴基斯坦博物馆藏犍陀罗造像》1960年

石语梵行 | 《巴基斯坦博物馆藏犍陀罗造像》1960年

• 佛教石刻及绘画艺术中新的树木表现样式

在佛教造像中,以银杏树作为菩提树、无忧树、娑罗树等的替代,一方面是以洛阳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东晋、南朝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创造出的新的造像艺术模式,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圣树的理解有所不同,这样才出现了以本土生长的较为贵重的树木或常见树木来替代圣树的外来树木形象的现象,这一巧妙的置换,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 ...

•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2012~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的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联合开展发掘工作,共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式墓,出土了大批珍贵遗物。  故如甲木墓地位于噶尔县,共发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象雄时期的墓葬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多为二次葬,发现 ...

• 南宋太庙遗址的考古发掘

1986年,我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便走上了杭州的文博工作岗位。回首半辈人生,有30多年与杭州这座城市息息相关,与杭州的文博工作紧紧相连。在我先后从事过的考古、文保、博物馆三个相互独立又紧密依存的专业工作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考古工作。我主持发掘的南宋太庙遗址、南宋临安府遗址、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南宋御街遗址 ...

• 杂志精选| 6000多年前的“土床”

6000 多年前的“土床”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经过发掘的有 1 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迹 46 座。房屋以半地穴式为主,按基址形状可以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一座房屋在细节上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特征相同。如房屋的门道有一个用小隔墙围成的方形门槛,正对门槛的房子中心有一个灶坑,房子内有 1 ...

• 和阗敦煌:斯坦因与伯希和的“较量”

斯坦因(Aurel Stein)这个名字在中国学术界并不陌生,“毁誉参半”这个成语似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棺钉。斯坦因1862年生于匈牙利,十岁离开家乡到德累斯顿读书,后在维也纳大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和图宾根大学专攻东方学,掌握了梵语和波斯语。才华横溢的斯坦因二十一岁就获得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怀揣匈牙利政府奖学金赴英伦,1884年至1886年先 ...

• 佛殿的象征——山西大同仝家湾北魏佛教壁画石椁

北魏平城佛教兴盛,塔寺林立。然而,平城佛寺以及寺院中的造像、壁画早已湮没无存,而由皇家和高僧经营的云冈石窟,所表现的也只是石刻造像而已。因此,平城佛寺壁画的情况并不清楚。2015年,山西大同北魏石椁佛教壁画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平城佛教壁画的空白,而且也为研究长安和河西走廊的凉州甚至西域佛教艺术传播到平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重要性 ...

• 符号里的中国:从神兽图腾到祥瑞象征

刚刚结束的冬奥会,让人们记住了冰墩墩、雪容融这对玩偶,它们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符号。一个符号的生成与发展,其背后有着强大及复杂的文化支撑,而一旦文化经过漫长的积淀形成了符号,它的寓意就会有长期性及稳定性。读懂了符号,才能理解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在《符号里的中国》一书中,考辨了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冬奥会的一对吉 ...

• 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 雨水:梦随春水,竹窗花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22年2月19日,雨水。雨水节气,是米芾《值雨帖》中的自由放达,是陆游晚年手录旧作《怀成都十韵诗》中的词翰双美,是唐伯虎《春雨鸣禽图》中的自由洒落,也是邓石如“竹窗花雨”印里的铁汉柔情。杏花春雨江南,藏在诗书画印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系列文章“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本期呈现的是 ...

• 大英博物馆“巨石阵的世界”,揭开古代英国的神秘

位于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的“巨石阵”被神话、民间传说和猜测所包围。何时因何而建造了它?那里发生过什么?澎湃新闻获悉,2月17日,大英博物馆推出“巨石阵的世界”,展览把观众带回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中,从巨石阵所在的景观、建造者、建造者所携带的物品以及它所属世界的故事,重新看待这座纪念碑。本文融合了展览策展人詹妮弗·韦克斯勒关于巨石阵背景的 ...

• 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双槐树遗址(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2018年5月 ...

• 稻城皮洛遗址的故事

  2021年4月至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皮洛遗址进行发掘与系统调查,揭露出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连续堆积的多个文化层,在上百万平方米的遗址范围内,发现数以万计包括典型手斧在内的石制品,以及古人类居住活动面等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古环境变迁 ...

• 杨泓:响堂山石窟随想

  三十五年以后,我再次来到位于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北响堂山。响堂山山景依旧,只是树木较前增加许多,郁郁葱葱,平添几多生趣。登山道路也进行过修整,汽车已能驶达山腰的常乐寺废址。  记得过去废址地旁本是一片空旷,仅有石窟保管所孤零零的一座小院,现在它的四周增添了许多建筑,颇显热闹,不过寺院的废址却较前更显颓残,寺址内那座九级八角古 ...

• 长江三峡出土的繁昌窑青白瓷

繁昌窑青白瓷,与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的创烧时代应相同,二者质地既相似又相异。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河段的云阳、奉节、忠县、涪陵等地均有出土五代与北宋的繁昌窑青白瓷。三峡虽水势汹猛,交通险要,仍出土不少繁昌窑青白瓷,既反映其产量之多,又充分证实其深受峡区人民喜爱。繁昌窑胎釉精者甚精,但大多数胎釉偏黄,外下腹足无釉或漏釉;景德镇窑青白瓷,胎釉 ...

• 内蒙古小塘山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石城遗址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小塘土沟村南约 300 米处。遗址处于一较高山丘的顶部,周围有石砌城墙。2021 年 5—9 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宁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对小塘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发现房址 40 余座、窖穴与灰坑 32 座、墓葬 6 座、陶窑 1 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蚌器等各类器物标本 750 ...

• ​北宋吕氏墓考古:精致却不奢华的生活

  蓝田吕氏是北宋晚期陕西西安地区的名门望族。宋哲宗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吕大防就是这蓝田吕氏中的一员。其兄弟四人皆是北宋晚期名士。吕大忠与吕大钧是金石学家,也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吕大临是著名的古器物学家,他所编纂的《考古图》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鼻祖。他们深受当地人爱戴,被称之为“吕氏四贤”。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葬中共计有一千 ...

• 龙舟竞渡 百舸争流 原始彩陶中“赛龙舟”纹饰解读

黄瓜山遗址 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藏有一块彩陶片,长度不到 5 厘米,出土地是昙石山遗址东北 100 多公里外的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村的黄瓜山遗址。黄瓜山遗址和昙石山遗址年代同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且文化内涵特征与昙石山遗址第三期遗存完全相同,经测定,黄瓜山遗址距今 4300—3500 年。该彩陶片是 1989 年黄瓜山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时出土,为泥质橙黄陶, ...

• 也谈陈寅恪书籍的流散、失窃与调包

   何伟:寻找 陈梦家 也谈陈寅恪书籍的流散、失窃与调包俞声恒陈寅恪先生史识高卓、治史方法独到、掌握语言文字众多,学术界早有定评,不待赘述。但他的著述成果与他的自我要求、与学界对他的期许、与他拥有的学术声名及所下的学问功夫均不相称。究其所以,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和平年代的政治运动;中年盲目、晚年髌足的身体条件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 ...

• 浅谈基于三维建模基础上的窑炉线图绘制

01以往窑炉线图中存在的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砖窑并不少见,遗憾的是有些线图尺寸不够准确,某些细节难以经得起推敲。以下试举两例说明:1、湖南省岳阳市君山明代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Y6平剖面图(图一)从图一可以看到,该图平剖面对应有些混乱,至少有三处细节值得商榷。首先,此图纵剖线如果在平面图A处北侧烟囱下,那么剖面图上窑顶最高点应该在图上是看 ...

• 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

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兰钰嵛,陈傲杰,苏延溥  摘要:中国阅读史悠久,汉代时文化长足发展,从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砖)上的读书图可窥视一二。文章收集整理了部分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探析汉代画像石(砖)读书图的类型,并对其中5幅代表作进行解读,探讨其蕴含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汉代 画像石 画像砖 读书图 阅读    左图右史, ...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器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M1)出土玉器约400件(套),包括约40种器形。全部玉器分散存放在墓室的不同区域,表现为不同区域器形有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据此特点,本文按出土玉器的不同区域划分,共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8件玉器介绍如下。一、西藏椁(一)娱乐用器库共出土玉器13件,其中舞人玉佩、双龙首玉珩、石管三件同装在一个漆盒里,被认为是组 ...

• 孙隆基:走出单一的世界中古史观

编者按:有感于当下台湾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世界中古史教学方法,历史学者孙隆基特撰写这篇文章,阐明西方“上古-中古-近代”的世界史分期方法只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根据他从全球史视角的考察,世界中古史并不能单一地从西罗马覆灭的时间起始,更不是铁板一块的封建社会。西欧的“中古”时段及其封建形态只不过是一个特例,无论是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还是印度 ...

• 到泉州看悬丝傀儡:刻木为人,宛然如生

木偶戏是由演师操作偶形傀儡表演故事的特殊戏曲形式,种类众多,技艺繁复。以傀儡作为表演道具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古籍《列子·汤问》中:周穆王从昆仑山返回时,在巴蜀一带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师。偃师身边有一位全身都是木纹色彩的奇异人物亦步亦趋,它的举动与进退都非常逼真。偃师告诉周穆王这是他制作的木甲艺伶。木甲艺伶在周穆王面前表演歌舞 ...

• 汉代神兽︱月中仙与月中兽之变形记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月亮情有独钟。她的婉约皎柔总是触动人心底的情思,为此我们有专门的中秋节,赏月时总会讲起嫦娥,她的广寒宫、玉兔乃至砍伐桂树的吴刚,是每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唐人笔记《酉阳杂俎·天咫》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一版本的传说 ...

• 看宋代如何观灯:诗画元夕,千门开锁万灯明

在南宋李嵩《观灯图》中,画家绘出了元宵节期间的花灯: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一提瓜形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今天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上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大地回春之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早在西汉制定的历法《太初历》中,已经把元 ...

• 再不停止挖掘或建造,巴米扬山谷或在十年内坍塌

随着非法开发和挖掘数量的增加,世界遗产地巴米扬山谷的结构正遭受破坏。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近日警告道,如果那些计划外的挖掘和混乱建造继续下去,那么巴米扬的遗迹、壁龛和悬崖将在未来十年内坍塌。据相关报道,一些团体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对阿富汗巴米扬山谷地区进行了挖掘工作。同时,考虑到塔利班在该地区的快速建设发展,巴米扬山谷的现状引起了当 ...

• 纽约大都会“幽居有伴”第二期:古画里的隐与游

澎湃新闻获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的“幽居有伴:中国画中的隐逸与交游”特展第二期正在对外展出,特展共呈现自11世纪至21世纪1000年间的120余件书画器物珍品,探索中国文人如何用艺术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隐逸”还是“交游”?展览试着探讨这个抉择,反映人们寻求避世或与他人沟通的原因和方式。明 文徵明 丛桂斋图 卷(局部)据悉,在第二期的展 ...

• 鉴赏 | 天香绕梁:中古时代中国的琥珀香

琥珀在远古时代的欧洲已作佩饰出现。3世纪至11世纪,琥珀转东而去,来到波西米亚、东欧和中亚,最终在9世纪和10世纪抵达中国的唐辽两朝。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前馆长苏芳淑在其《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一书中,介绍了中古时代的中国琥珀文化,其中就有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琥珀念珠和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琥珀狻猊。琥珀与中国香文化透过各 ...

• “楼兰考古研究,该听听中国的声音了”

  我不止一次亲耳聆听侯灿先生申明楼兰考古的重要性。新疆考古对于中国十分重要,而楼兰是国际瞩目的焦点。斯文赫定、斯坦因一言九鼎的时代过去了,楼兰考古研究,该听听中国的声音了。这是侯灿先生无数次强调的主旨,作为新疆的第一部考古报告的撰写者,侯灿先生满怀自信。“三间房”西南的民居建筑,远处的“三间房”是楼兰的象征  侯灿先生主笔的楼 ...

• 隰县千佛庵:建筑奇观 悬塑绝唱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庵,意为小,因而小西天寺院建筑不过1100余平米,在这个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寺院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钟楼、鼓楼等许多殿舍,浑然一体,并洞为门,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开来。实际上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叠曲折,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而寺院的布局则 ...

• 斯坦因和勒科克在新疆的探察略述

匈牙利裔英国人斯坦因一、斯坦因在新疆的探察活动斯坦因在新疆的探察活动一共经历了四次,它们分别是在1900~1901年(第一次)、1906-1908年(第二次)、1913~1915年(第三次)和1930~1931年(第四次)期间进行的,在前两次的时间里,中国处于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对斯坦因的考察活动和盗掘文物的行为放任不管,甚至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第 ...

• 林徽因:古建筑考察笔记

去夏乘暑假之便,作晋汾之游。汾阳城外峪道河,为山右绝好消夏的去处;地据白彪山麓,因神头有“马跑神泉”,自从宋太宗的骏骑蹄下踢出甘泉,救了干渴的三军,这泉水便没有停流过,千年来为沿溪数十家磨坊供给原动力,直至电气磨机在平遥创立了山西面粉业的中心,这源源清流始闲散的单剩曲折的画意。辘辘轮声既然

• 和阗敦煌:斯坦因的探险,伯希和的东方学

2021年 の 关键词王铭铭:我对“好人类学”的想象▲ 斯坦因于1907年拍摄的莫高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网站https://www.dha.ac.cn一百多年前的莫高窟一片破败景象一座座洞窟疏于管理珍贵的壁画和彩塑暴露在烈日之下敦煌藏经洞文献发现于清末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加上当地官僚的昏庸,所以大量写本被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国奥登堡和日本的大谷探险队攫 ...

•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本次推送授权转载自「展玩」微信公众号©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展玩·独立艺术传播研究院×艺术体验平台联合推出#库房里的绝版好书和展玩一起深入各大出版社库房,一起来翻库房里的绝版好书。也许正是你 ...

• 绍兴越城:深耕越文化,推进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浙江绍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越绝书》等史料记载,自少康庶子无余封于越算起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主要政治中心。2020年,在“先考古、后出让”机制的引导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越城区文物保护所对人民路1号地块进行前置考古调查,经勘探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聚落遗址。2021年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 ...

• 曾侯乙墓中的蛇纹

曾侯乙墓中的蛇纹文 / 叶庆兵五弦琴上的“夏后启得天乐”图 曾侯乙墓出土了 1.5 万余件随葬品,不仅数量惊人,而且相当精美,如由117 件青铜礼器组成的九鼎八簋、成组的编钟等,均为世所罕见。除了这些,在棺木、衣箱以及五弦琴等器物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纹饰,其中蛇纹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蛇纹 蛇纹(曾侯乙墓考古报告称作“龙纹”,但同时也指出难以准 ...

• 河北博物院藏畿辅先哲文物利用与传播路径研究

【关键词】文物利用与传播;畿辅先哲文物;河北博物院【摘要】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畿辅先哲文物极具地域特色,2018年曾以《静藏群壑——畿辅先哲祠名人遗物入藏河北博物院65周年纪念展》对其中的部分文物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一次展览的容量和展期毕竟有限,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畿辅先哲文物的利用与传播,除了从多个角度组织相关展览外,还可以探 ...

• 图史丨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与纯阳殿建筑测绘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自2018年至今对永乐宫开展了数次勘查和测绘工作,2018年的古建测绘实习课程,由贾珺、李路珂担任指导教师,2019年的测绘课程由李路珂担任指导教师,蒋雨彤、熊天翼、解博知、谢怡明、傅娜、郑翌骅、杨怡菲等人担任助教,本科生60余人次(刘莹莹、魏文强、石迪凡、匡天宇、李怡恬等)参与测绘,采集了四座殿宇及院落的三维激光扫描 ...

• 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中的龟兹文化(下)

龟兹文化的传承多元一体的龟兹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凝聚了不同历史时期这块儿绿洲上各民族在劳动和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智慧,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多彩,创造了独有的民俗艺术风尚,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精神和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我们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民众的文化生活中依 ...

• 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中的龟兹文化(中)

龟兹石窟龟兹石窟是古龟兹地区大小二十七处佛教石窟遗存的总称,包括克孜尔、库木吐喇、森木塞姆、克孜尔尕哈石窟等,现遗存800余个洞窟,近10000平米壁画和部分精美的彩绘泥塑、木雕等。其中克孜尔石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 ...

• 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中的龟兹文化(上)

序言  龟兹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北依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很早以前龟兹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根据文献记载,最盛时,龟兹疆域以今库车市为中心,包括拜城、新和、沙雅、乌什和巴楚等县,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古老的铜厂河和渭干河(古称东川水和西川水)纵贯龟兹境内,哺育了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中的龟兹文化。保留到现在的石窟寺、城池、佛 ...

• 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石窟寺

前言Forewor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新时代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石窟寺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石窟寺的中国化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具象表现,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渊源、流变以及建构、发展的过程。我国石窟寺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 ...

• 藩镇窑冶 | 定窑 “易定” 款瓷器再认识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一类定窑瓷器,学界对其底部刻铭是“易定”还是“昜定”,莫衷一是。本文在对字形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此类款识为“易定”二字的依据,并考证其含义。作者亦补充了近年来新发现的“易定”款瓷器材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展现“易定”款瓷器如何记录了一个藩镇割据、动荡不安的时代。#本文节选自《美成在久》第44期『藩 ...

• 寻找消失的唐招提寺五重塔

没错,唐招提寺也有塔。不仅有,而且还是一座体量巨大的五重塔。这座塔曾经十分恢宏,被万人膜拜,但因为早年被毁,且五重塔遗迹所在处并不对游客开放,以至于去过唐招提寺多次的朋友们都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本文就对这座神秘的五重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图1:唐招提寺金堂图2:唐招提寺讲堂唐招提寺的中心建筑是建造于八世纪末的金堂以及讲堂(图1-2), ...

• 揭开敦煌佛爷庙湾五凉时期的神秘面纱

在敦煌东南佛爷庙湾有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墓葬群,东西长20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在这个范围内,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墓葬。其中除零散埋葬者外,有许多聚族葬。过去,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对佛爷庙—新店台墓群做过许多发掘工作。1980年5月,甘肃省敦煌县博物馆在县城东南9千米,北距安敦公路7千米处的鸣沙山北麓佛爷庙湾头层台子又发掘了三座墓葬(编号为80DFM1— ...

• 无心插柳柳成荫——洹北商城铸铜、制骨手工业作坊的发现

无心插柳柳成荫洹——北商城铸铜、制骨手工业作坊的发现何毓灵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西北郊,是商王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历经盘庚至帝辛八代商王,也有观点认为历经武丁至帝辛七代商王。1928年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殷墟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由宫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洹北商城是商王朝中期都邑遗址,城址由外城和宫城组成,其西 ...

• 千里千年:《千里江山图》的流传

图1,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以《千里江山图》(图1)领衔的“青绿山水”主题展览,名作《千里江山图》得以再次全卷展开,与公众见面,院方并以此为主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由于真伪争议,《千里江山图》成为跨年度热点。为此,2018年5月,北京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又举办了《跨千年时空看〈千里江山图〉:何为 ...

• 青绿浓丽的《千里江山图》,并非宋代文人审美的高格

央视虎年春节晚会上,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有观点称之为“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特点与艺术价值当下学者论之极详,溢美之词也颇多。然而,如果回溯历史,其实此图在历史上的鉴藏体系中很长一段时间多处于一种寂寞的状态,从北宋到文人鉴赏审美体系而言,在肯定《千里江 ...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仰韶文化考古团队——读懂文物 述说历史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仰韶文化考古团队负责河南省境内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数十年来,他们栉风沐雨,坚守田野考古,出色完成三门峡南交口、灵宝西坡、北阳平、渑池仰韶村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  他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有负责现场考古工作的中坚力量,有初入发掘工地的青年学子。他们通过辛苦的挖掘、精细的研究,用一件件文物 ...

• 西汉时期就有生肖动物?海昏简牍上“虎”出没

  生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虎年来临之际,研究人员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中释读出了包括十种生肖动物在内的诸多动物名称,其中虎出现了4次。  简牍包括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考古发现中的“无价之宝”。2015年11月,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一批简牍,经初步保护 ...

• 莒齐联姻 作器以铭

莒齐联姻 作器以铭文 图 / 何绪军 钱建礼西大庄西周墓出土铜甗,通高56.1厘米,甑口径36厘米 从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莒文化分布地域范围内陆续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种类丰富,造型奇特,纹饰精美,具有鲜明的莒文化特色。其中,铸铭青铜器数量众多,不仅有铸“莒”字铭文的莒国青铜器,还有来自齐、鲁、诸、莱、陈、黄等 14 国(族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1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纪实

  2022年1月4日—5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1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考古所各研究室的39位学者对2021年度40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汇报。本次汇报涉及的遗址覆盖面广、时代跨度大,田野考古成果丰硕。与会专家学者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报告会思想碰撞、精彩纷呈。  史前考古 ...

• 略论吐蕃的“赭面”习俗

据《唐书》等史籍记载,西藏吐蕃时期曾流行一种称为“赭面”的面饰习俗,但其具体样式却未见有记述。近年来,青海都兰、德令哈两处吐蕃墓葬材料的刊布,使我们首次通过考古材料对这一面饰习俗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墓中出土的木板彩画上绘有数十名“赭面”人物,再现了吐 蕃时期这种面饰习俗的具体样式。本文拟以两处基葬的考古材料为实物依据,结合相 ...

• 西行陕甘石窟之路散记(上)

陇东石窟位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东传的沿线各地,那里文物遗存众多,风景殊胜,也是中国古代石窟的秘境。一直有想去看看的愿望,但由于路途遥远行车不便,总是未能成行。这次恰逢晋行记推出新的游学路线,其中就有行走1908年美国人克拉克行走的陇东石窟线,刚好可以完成我的夙愿。西出长安,车行约两个多小时,抵达陕西彬县。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也少了景点的 ...

• 莫高窟的虎:或伴僧前行,或越山跃谷……

自古以来,老虎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和崇拜,素有“百兽之王”的美誉。的确,老虎体态雄伟,毛色斑斓,四肢强健而勇猛威武,集完美的形、色、神、力于一体。敦煌石窟内容包罗万象,动物图像丰富,其中自然少不了老虎的身影。虎年之际,不妨一起来寻找敦煌石窟里的虎吧!携虎行脚僧携虎行脚僧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绢画这幅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藏于法国 ...

• “奥林匹克休战”的古与今

今晚(2022年2月4日)八点,第24届冬奥会就将在北京开幕,这场体育盛事恰逢中国虎年的春节,更添一层热闹。此前,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发表声明,郑重呼吁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Olympic Truce),因为奥运会促进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和平、相互理解与友谊——这些目标也属于联合国的基本价值观 ...

• 财神赵公明图像演变史

我国的财神文化源远流长,寄托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朴素情感以及安居乐业、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自古以来,不止一位神灵被人们崇奉为财神,即财富的象征和财运的主管。这些财神包括: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偏财神五路神、五显、五通等。在财神信仰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式财神图像无疑是连接人们“拜财神”的崇奉实践与世俗生活内容的一个关键 ...

• 一万年前怎么滑雪,看新疆阿勒泰洞穴中的岩画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在冬奥会中,滑雪作为最传统的运动项目之一,无疑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滑雪这项有着上万年历史的古老运动的起源正是中国。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市敦德布拉克发现一副滑雪狩猎岩画,经证实早在距今1至2万年前阿勒泰就已开始了滑雪活动,与此前考证瑞典4500年、挪威至少5000年,以及俄罗斯 ...

• 两幅明画里的春节:富贵之家与村野之间

藏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的一幅立轴没有题跋 ,根据画面内容被定名为Palace Women and Children Celebrating the New Year(《宫廷妇女与孩童庆贺新年》)。博物馆将这幅画的时间确定在15至16世纪的明代。本文将这幅画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李士达1618年的《岁朝村庆图》进行对读 ,以瞥见富贵之家和村野之 ...

• 中国纹饰中的双鱼、寒梅与松竹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是西方研究中国考古和古代艺术的重要学者之一,1987年起,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后受聘于牛津大学,曾任牛津大学副校长。她的研究领域涵盖整个古代中国,尤其是从考古和物质文化的角度诠释早期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本文经授权选摘自杰西卡·罗森《莲与龙:中国纹饰》第三章《动物纹》。英文版原著由大英博 ...

• 冰雪世界中的早期探索——张家口兴隆遗址史前先民的生活与奋斗

 承办2022年冬奥会的张家口赛区,在地理上,处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张家口市北部与南部的巨大海拔落差,造就了多降雪的气候区,使之成为雪上运动的理想之地。而在历史记载中,张家口地区还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北农业人群的分界地带,南部的太行山——燕山山间河谷,历史上主要被农业人群占据,游牧民族时而南下;北部的坝上高原,则长 ...

• 刘瑞:陕西考古的第一次发掘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的都城所在,而西安所在的陕西关中自然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京畿重地,“造就了陕西作为全国文物考古大省的重要地位,备受国内外考古学家的关注”。作为日益引起各界重视考古学在陕西的开端,过去多认为是1934年4月下旬在宝鸡斗鸡台开始的考古发掘。    如在《陕西省志·文物志》专设的“第二十七章 考古调查、勘 ...

• 这座汉唐风沙中遗落的王城,藏着多少“五凉”秘密?

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在江南建立,北方则为混战割据的十六国时代。在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个割据政权。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凉”,是因为东汉至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属于凉州刺史部。“五凉”治下的河西地区,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独具一格、史不绝书、上承建安、下启隋唐的“五凉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奔流新闻 ...

• 走近蒙尘千年的敦煌宝藏

书名中的“敦煌宝藏”,指的是敦煌遗书。这遗书,并非指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而是敦煌古代先民留下来的经卷和文书。 1900年6月22日(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道士王园禄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偶然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第17窟),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批总数在7万件以上的古代文献被后人称为“敦煌遗书”。

• 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在东方文化中,老虎自古以来都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亦是扶正镇邪的守护神,在宗教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正值农历壬寅虎年新春,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也有着与中国相同的十二生肖,从韩日绘画中的虎,依稀可见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播、辐射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虎图》(局部),朝鲜王朝,韩国国立博物馆藏韩国老虎几乎等同神的化身 ...

• 宕昌与古羌族的历史渊源

在陇南,有一个地方叫宕昌,这一名字沿用一千六百多年。在历史上曾设立我国羌人聚居区最早的行政建置——羌道,养育了一个古老的族群——宕昌羌,又建立过一个地方政权——宕昌国,国取族名,国都宕昌。如今还叫宕昌县和宕昌城,这些元素透出与众不同的信息密码。

• 北庭故城遗址“悲田寺”刻字陶片 实证唐王朝对西域有效管辖和治理

“2021年北庭故城遗址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是‘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该残片证明北庭城核心区曾经有座‘悲田寺’。”1月19日,在2021新疆文物成果汇报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介绍了北庭故城考古新进展。  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的北庭故城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

• 贺云翱:开启古射阳城遗址考古之旅

开启古射阳城遗址考古之旅吴楠 2021辛丑年除夕,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各家各户都在准备年夜饭,忙得热火朝天。这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来到了镇上农民的家中。 原来,射阳湖镇位于扬州和淮安之间,古时是汉代射阳县的治所,其中还保留着古射阳城、古邗沟等遗址,其西南约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一的 ...

• 河南考古2021:禹州瓦店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华贞的报告题目是《2021年度禹州瓦店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继续在瓦店遗址开展“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在遗址东南部发现有龙山时期城墙、壕沟类大型遗迹,方向呈西北-东南向,其中城墙始建于龙山文化晚期,历经了多次修补、修筑的过程,修建方法为堆筑。壕沟宽约35-40米,最深约7.5米,与城墙同时修 ...

• 河南考古2021:叶县余庄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河南考古202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贾一凡的报告题目是《叶县余庄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叶县余庄遗址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40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上,碳十四测年在2400BC~2000BC之间。为探索早期夏文化,2020年8月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叶县文物局对余庄遗址进行发掘。余庄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 ...

• 虎兆丰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里的“百兽之王”

虎一直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化身,我们向往它的气魄,敬畏它的勇武威猛,它也因此获得“百兽之王”的美誉。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地、不同时期描绘虎的艺术品,和我们一起赏虎画,寻虎运,迎接春节的到来!并驾齐驱的虎与龙虎崇拜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起源之初,和国人对龙的信仰一样,数千年不衰。《易经》之乾卦将虎视为“阴”,将龙视为“阳 ...

• 博物馆里的铜虎:从“虎之王者”到兵器虎符

---------操作指南--------------------- 请先输入一个有效的文章页或图集页地址,然后点获取。 文章页示例:https://new.qq.com/omn/20200920/20200920A06Z1U00.html 图集页示例:https://fashion.163.com/photoview/3ONH0026/98060.html 视频页示例:https:/

• 瑞虎迎春 考古学者与您一起追寻虎的足迹

  嘉宾:  袁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 齐泽垚  1.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虎文化历史悠久,虎为百兽之王,威风凛凛,虎虎生风 ...

• 袁靖:虎年说虎

  自2022年2月1日开始,就是农历壬寅年了,壬寅年也是虎年,这里继续发表我的生肖年系列,虎年说虎。  考古与虎  相比国内数百处考古遗址均出土动物遗存,迄今为止我们发现老虎骨骼的遗址不多,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甘肃、陕西、河南、北京、山东、安徽、重庆、湖北、上海、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共计36处。这些遗址的年代主要集中在新石器 ...

• 失落的金村:一段跨越百年的考古故事

  《吕氏春秋》有云:“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金村东周王陵区地表现状。资料照片(图片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在洛阳博物馆第一展厅,就有这样一件窃曲纹铜鼎。与一众造型繁复、纹饰华丽的青铜器相比,它看起来也许不够“亮眼”,表面仅有少许线条点缀,一鼎腿上方还有裂痕。  “东周王室衰 ...

• 追寻“禹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发现历程

追寻“禹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发现历程文 图 / 方燕明 郝红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21世纪初,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终于揭开了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神秘面纱:这里就是中国夏王朝的起始之地——大禹之都“阳城”!  大禹治水是个不老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果有其事?夏王朝到底是谁筹建的?是鲧?是禹?还是启?都说 ...

• 铜驼街上生荆棘:东晋北府军收复的故都洛阳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故都颇有情感,对于前朝废墟象征的盛衰无常感叹强烈,特别是那些偏安王朝,对于故都都有着别样的情感。公元416年,刘裕的北伐军人从后秦人手里收复了汉魏故都洛阳,趁着秦晋战争的短暂间隙,一行祖籍在北方的北伐军人得以凭吊故都,重温故国,参观了久违的中 ...

• 汉魏洛阳城:考古界视若珍宝的断壁残垣

当我们说起洛阳城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是六朝古都、龙门石窟,与灿烂如锦的牡丹花。当你对考古学者们提到洛阳城时,他们大概会先问:是说汉魏洛阳城,还是隋唐洛阳城?在汉魏时期之前的洛阳,则应自东周伊始,便已开启了其作为王朝都城的历史。古老的建筑地基层层叠叠,与历史交错堆积,随时光缓缓下沉,直到考古发掘令其部分面容重见天日。北魏洛阳宫城 ...

• 国宝外流:宫内秘籍《永乐大典》是如何流入日本的?

《万朝报》的曝光虽然日军自诩“秋毫未犯”,但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月一日《万朝报》刊登的一则题为《八国联军侵华之怪闻》的报道,将其掠夺行径公布于众。该报持续连载,笔锋犀利地曝光了日军的掠夺行为。事态最终发展为政治问题,次年2月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山口师团长及下属官兵住宅遭到搜查,但真相也未查明,最终不了了之。明治三十五年(1902) ...

• 劫难中的异彩!稷山兴化寺壁画的百年沧桑与时代新生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古代壁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主要有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晋南寺 ...

• 二里头遗址2021年发掘新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海涛的报告题目是《二里头遗址2021年发掘新收获》。在二里头遗址北缘发现宽约2米的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夯土建筑,并于东侧的路土堆积中见有绿松石珠和蚌珠串饰,发掘区域出土多块绿松石料和绿松石片,表明遗址北缘也有较多高规格遗存。发掘区发现一座较完整的二里头文化二期陶窑,与在祭祀区西侧发现的制陶遗迹,均为二里头遗址首 ...

• 登封王城岗遗址2021年考古

龙山文化房址龙山文化晚期陶器二里头文化兽面纹方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龙的报告题目是《登封王城岗遗址2021年的考古工作汇报》。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南邻颍河、东临五渡河。2021年,通过对大城的系统勘探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深化了对遗址所处区域河流阶地下切、山洪冲积等自然因素对龙山人群出现之前地貌的影响的认识,搞清了河流 ...

• 藏经洞的缘起:电影《敦煌》背后的历史

剧情回顾诞生于中日关系蜜月期的《敦煌》,是一部让无数人对敦煌产生了巨大兴趣的电影,堪称敦煌莫高窟的最好宣传片,但是其本身承载的反思和厚度,却超越了宋夏时代的烽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浪漫和惆怅。北宋时期,赵行德参加的殿试,但最后的考题是宋朝对西夏的策略。对西夏一无所知的他名落孙山。正当他心情郁闷的时候,宿命将他和西夏关联在一起:一个 ...

• 罗马人只会打呆仗?碰到东方对手只配被计谋玩死?

在简中网络里,扎坚营似乎是一件非常低级的事情,常常和打呆仗联系在一起,而能够与草原强权掰手腕的强汉是不屑于干这种事情的,这种看法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曾国藩在批评自己的奏疏中就曾说自己的短处是“结硬寨、打呆仗”,而在《管子·制分篇》中,提出了“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正确吗?汉代又是否真的以此为治军核心思想呢? ...

• 西方古文明肯定是假的,因为她实在太不真实了

有些“人”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假的。当然,它们的愚蠢毋庸置疑,但这个论断从某个方面看倒未必没有道理,古典西方文明所达到的成就,实在过于超前,甚至有点不那么“真实”。2000多年前的帕加马大祭坛一角《墨涅拉俄斯扶着帕特罗克洛斯的尸体》的罗马复制品《观景楼的阿波罗》《拉奥孔》《坐着的战士》《法尔内塞公牛》《沉睡的赫耳玛弗洛狄特》《亚历山 ...

• 古书画中的节气|大寒:残腊初雪,嫩寒春晓

时间的转盘,行进至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时令。2022年1月20日,大寒。过了大寒,立春将至,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这不仅是一年中的最冷时期,也是一年“运”和“气”循环变化的开始。王羲之有《寒切帖》和《极寒帖》传世,似乎专门为大寒而创作。五代南唐徐熙《雪竹图》,虽绘雪竹,却隐藏着春的消息和春的生机。《澎湃 ...

• 从灵岩寺罗汉看宋代彩塑的艺术特点

在艺术类作品中,雕塑的数量占压倒优势,不只是中国,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目前,国内现存北宋时期的寺庙塑像主要有:山东长清灵岩寺四十罗汉、山西平遥双林寺十八罗汉、山西晋城青莲寺十六罗汉、江苏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十八罗汉、山西晋祠圣母彩塑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声称有宋代雕塑,但在时代定位方面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灵岩寺内彩塑罗汉 ...

• 庆阳北石窟寺北朝石窟造像艺术

北石窟寺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数十个朝代,现有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其中北朝窟龛23个,窟内大部分造像保存完整,雕造精美,艺术价值很高,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时代特色,对研究北石窟寺隋唐造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石窟寺是甘肃省陇东地区著名的早期石窟,历史悠久,现保存北朝石窟23个,其中北魏开凿7个,西 ...

• 保护工作要久久为功 ——专家聚焦乐山大佛保护典型问题关键技术

1月7日傍晚,深冬大寒,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散播,又是岁末年初工作繁忙时段,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游者依然不稀。观者中,一群老者为主一行人看得格外仔细。他们是正在进行现场考察、来自全国各地为大佛病害诊治的文保专家。1月8日,四川省文物局在乐山市召开乐山大佛文物保护专家座谈会。回顾总结乐山大佛保护经验做法,研究讨论乐山大佛保护利用工作思路举措 ...

• 实习手记 | 郑州商城考古的点点滴滴

点击蓝字,领略河山郑州商城考古的点点滴滴文|周小梅河南大学2019级考古学研究生在2019年和2020年有幸两次参加了郑州商城东城垣内环境整治项目的考古工作,我们一般简称文庙考古工地。通过对田野考古的两次邂逅,使我对田野考古有了更生动的理解。2019年4月是我第一次参加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因为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面对扑面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遗迹的辨 ...

• 陈根远丨发现秦封泥

近年走入西安的古玩市场,常见三三两两的小泥片,对印章有兴趣的人知道这叫封泥,是距今3000年至1500多年之间印章使用的遗蜕。但实际上,这些地摊上的封泥可以说全是赝品。何以前些年无人得见的封泥(包括赝品),近年突然变得常见起来了呢?原来这都缘于1995年以来西安北郊相家巷的几次大规模的秦封泥出土,让我们从头细说。封泥对今天人们来讲已相当陌生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