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疆时空】赵凌飞 | 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研究述论
作者简介:赵凌飞历史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隋唐经济史、一带一路史、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论与现代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摘 要:对于吐鲁番出土衣物疏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衣物疏本身为研究对象,另一类是运用衣物疏中的部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目前学界较注重
作者简介:赵凌飞历史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隋唐经济史、一带一路史、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论与现代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摘 要:对于吐鲁番出土衣物疏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衣物疏本身为研究对象,另一类是运用衣物疏中的部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目前学界较注重
论高昌国的骑射之风裴成国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摘要:高昌国中晚期的男性衣物疏中登录弓箭的现象非常突出,结合墓葬壁画、出土文书及墓志资料反映的信息,本文提出骑射是当时男子的必备技能,高昌国形成了骑射之风的观点。高昌国兵士的弓箭需要自备,所以大多数墓葬中不实际随葬,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的体现。高昌国是中古时期西域的重要绿洲国家。高 ...
基本信息: 编著: 南越王宫博物馆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2577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为切入点,通过展示遗址出土的与海丝相关的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介绍了广州自秦汉至明清时期不同阶段在“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地位,最 ...
在中国西南夷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常于青铜兵器上见到一种特殊的装饰图像,它们多见于戈的内部和援本部,少数见于剑的茎部或后锋部,斧和啄的銎部也有发现。图像多作单人或多人(以3人、5人最为常见,极少数为2人)双手上举,腿部弯曲呈蹲踞状,人物刻画或繁或简,少数以线条抽象表现,另有不少变体。在过去的考古报告和研究论著中,常被称为“ ...
提要:玄奘为什么要重译《药师经》?这是讨论药师佛信仰的关键问题。南北朝至唐代以来,中国道教从民间走向宫廷,丹学为皇族提供了最为迫切的长生仙方。于此同时,以玄奘为代表的佛教一派虽居劣势但也要拼搏。公元5世纪就已经出现的药师信仰此时作为一个“佛”受到中国佛教界推崇。但是中国僧人包括玄奘大师以及今天研究此经的学者,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
内容提要: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霸伯簋铭文涉及西周时期盐卤和丹砂的物流交换,对铭文的研究揭示了西周时期晋南地区各种势力对当地重要资源的控制情况,有利于了解西周王周内部诸侯、邦伯的关系。 近年,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使于史无载的霸国的历史面貌得以呈现。2018年公布的M1017号墓,出土有三件霸伯簋(器号分别为M1017:8、M1017 ...
张勋燎本文原载于《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后收入氏著:《中国历史考古学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9-32页;霍巍主编:《川大史学·考古学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1-230页。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的72TAM216号盛唐墓,壁画保存完好,至今色彩仍极鲜明,是我国考古新发现中又一项值得重视的材料。壁画横列 ...
1983年3月间,承蒙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和秦俑考古队惠予便利,笔者有幸对1980年冬在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土、此时修复工作已近完成的2号铜车 进行了初步考察。这一组古文物瑰宝,不仅气魄恢宏、工艺精湛、装饰华奂,而且造型极其严谨、准确(图1-1)。全副鞁具,包括像繁缨这样的细节,都用金属逼真地复制了出来。有些从前认不准的车器这次找到了归属,有些 ...
叶家山曾侯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杨华摘要:见于叶家山曾侯墓四周的“斜向柱洞”,就是下棺时在墓穴四周植立丰碑或桓楹而留下的痕迹,是商周时期针对深埋竖穴墓而不得不采用的一项工程技术。曾侯墓中的毁兵、折兵现象,与古人严格区分生死、故意将死器与生器做得相反的礼俗有关。曾侯墓地的方位选择,也符合商周时期关于家族墓地居于都城北方的礼制 ...
清代乾嘉诸儒治《仪礼》者,多留心宫室制度,以为宫室制度明了以后,则揖让昇降的仪注才有所依附。其次,讨论丧服制度较多,而对于埋葬制度的解释则比较简略。近年来,由于田野考古学的发达,古代墓葬被大批的发现和发掘;其中成组随葬器物的出土,车马、棺椁、墓坑结构情形等重要材料的大量涌现,使我们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将考古学上的实物材料与 ...
基本信息:作者: 张忠培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6月印次:1ISBN:9787513412964内容简介:本书将张忠培先生2013年之后所写文章集结出版(其中有三篇是2013年之前的),共收录张忠培先生文章26篇,可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对中国考古学、国家和文化的理论思考6篇;对地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0篇;对中国玉文 ...
河北省迁安市冷口长城云海景观(6月11日摄) 牟宇摄/本刊坚持保护第一,加强价值挖掘阐释,推进合理利用,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文物之光穿透历史、照亮现代中国小康之路文物依法严格保护不断加强,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搭建,赋能美丽乡村和人文城市新发展,培育壮大文化消费新动能,开创文明交流互鉴新精彩局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 ...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前副会长、学术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副主编朱彦民教授图片1:陶寺遗址出土的夏代玉蚩龙 甲骨文中的夏代痕甲骨文中的夏代痕迹 ▲▲▲朱彦民(天津南开)一直以来,夏代被当作中国王朝历史的开端,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司马迁写《史记》,根据他所掌握王室档案材料写成的《夏本纪》,详细地记载了 ...
我国研究古器物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器物研究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按类别研究;二是打通类别按时代研究。还有一类古器物资源,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独特的研究方法。这就是甲骨文里的古器物。 甲骨文字的构形,既“取象”于日月山川、风云雷电、动物植物、人体器官,同时也有大量器物入字。炊器如鼎、鬲;食器如簋、豆;酒器如爵、斝;兵器如戈、钺; ...
成为世遗的良渚,越来越国际范。 可以说,良渚为国际学界认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申遗成功后,2019年12月16日,指出“良渚是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第三次来到良渚,讲座的题目是这样的:世界史前史中的良渚。 还有一位北大女教授,近20年来直接参与良渚文化的众多课题研 ...
内容提要: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湾村金代砖雕墓出土的两具人骨进行了研究,包括颅骨的观察与测量、性别年龄鉴定、病理学观察等。研究显示人骨的体质特征为现代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其中,M1北侧个体为男性,40岁左右,左肱骨颈下方明显弯曲,左侧典型肋骨上有6根肋骨的中间部位发生骨折并有愈合痕迹;M1南侧个体为女性,35~40岁,左股骨头发生严重的 ...
一、临摹的目的决定临摹方法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最后一条即传移摹写。这里说的是为传移而摹写,目的是流传,顾恺之在谈摹榻妙法时,特别强调临摹不能走样,在表现人物心灵流动的面部不能有一毫小失。另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艺术技法,这是古代绘画师亟传授的主要方法,用于学习目的就比较灵活。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目的在于学习,因而临摹方法比较灵活,也就 ...
广义地说,石窟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装饰艺术,因此所有的彩塑和绘画都体现着艺术家的装饰意图和匠心。敦煌石窟的彩塑、壁画基本上都包含着佛教的意义,有很多是直接根据佛经内容而画出来的,但这些题材通过怎样的组合、排列,如其中的构图、色彩等方面的考虑,就是石窟装饰的思想。自古以来,为了让这样幽暗的佛教石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画家们在装饰上花费了 ...
李萍在莫高窟我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1981年,18岁的我通过招考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莫高窟前的那片小树林。每当轻轻推开宿舍窗户,一排沐浴在阳光下的杨树迎面而来,那矫健、挺拔的白杨,就像青春时候的我们一样充满活力与希望!那一年,我们还亲手在小树林栽下了新的树苗。40年过去了,三危山下,莫高窟前的这片小树林与我们一起成长,它 ...
我们知道,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唐代诗坛上最耀眼的两颗巨星,他们不但都生活在盛唐,都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巨变,而且曾经相遇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佳话。闻一多先生曾经说,对于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唐诗杂论·杜甫》)的一件 ...
书法是汉文化圈特有的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蔚成体系,也自然应用在日常生活里,了无古今的隔阂。有关中国书法从古到今发展的历程,始终是大家关心的课题。澎湃新闻获悉,今天(7月4日)起,“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展出,展览时间跨度从汉至民国,呈现历代名家墨迹包括汉《曹全碑》墨拓本轴、传晋王羲 ...
十六罗汉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古老而流行的题材之一,历代画作的母题和构图有大致模式,其中的降龙罗汉惯例持钵。清代石涛的《十六罗汉图》卷却在中段用约略三分之一的幅面描绘一罗汉持瓶降龙,此段云水澎湃,龙颜惊愤,迥异他段的清和闲散。降龙归瓶的图像晚明时出现于吴彬和丁云鹏的画作,应与当时的心学思潮及诠释收心理论的通俗小说《西游记》有关。石涛作 ...
2020年5月5日,中国考古领域的最高奖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黑龙江省双鸭山饶河小南山遗址成功入选。在这座位于中国东北边境,海拔不足百米的孤立小山上,出土了东亚地区最早的玉器、中国最早的墓葬群、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该遗址将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向前追溯了1000年,向北推进了1000多公里,颠覆了学术界以往对于玉文化起源等多方面的认识 ...
如今的周口店遗址与北京猿人复原像 郭林摄 小山村里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发展比较晚,在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上个世纪,很多人还不了解化石是什么。虽然普通百姓不懂,但化石常伴我们身边,中医里面有一味药材“龙骨”,就是哺乳动物的化石。中药里小小的骨头,引来了不少外国学者寻找化石。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来到中国担任北洋政 ...
基本信息:作者: 王春燕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650429内容简介: 近年来出土的辽代墓葬举世瞩目,而金银器成为出土数量丰富、保存状况完好、制作最为精美的遗物之一,是了解契丹文化面貌的珍贵实物。因而,从宏观上理顺辽代金银器的种类分布、器类多寡等特征,从微观上分析金银器物的造 ...
编者按 考古学者陈胜前从考古学理论中达尔文范式的文化基因论出发,结合考古事实与相关学科的认识,整理了部分中国文化基因的史前渊源,有助于今人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起源。其主旨一如既往,强调中国悠久的农业史对中国文化、社会与思想的形塑作用。 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多少有点危险,因为搞不好就成了种族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宣传。塔吉耶夫界 ...
全文阅读李学勤与“曾国之谜”(作者:张懋镕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20年第2期)
三国之曹魏向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无论是开启中古时期政权禅让的先河,还是在都城规划方面创立单一宫城、中轴对称制度,或是在埋葬习俗方面力主薄葬等等,这些都在上承秦汉制度的基础上,对魏晋及以后的政权更替、都城规划和埋葬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探讨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和埋葬制度,曹操时期的王都邺城和曹丕以后的帝都洛阳无疑 ...
文丨沈丽华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其夹处于秦汉和隋唐两大帝国之间,我们经常会使用过渡时期这一概念。历经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分裂局面,这一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呈现出强烈的阶段性、地区性和不均衡性。中国古代的都城制度、墓葬制度、建筑技艺、手工业生产、佛教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发生剧变,呈现出明显的承上启下特点, ...
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在斛斯椿等胁迫下西出长安,高欢于是奉迎元善见为孝静帝,并东迁于邺,是为东魏。武定八年(550)孝静帝退位,建立北齐。东魏北齐自公元534年建立,至577年为北周所灭,前后历时约43年。东魏北齐都城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约20千米里处,与之对应的墓葬区则分布于邺城西部古漳河与滏阳河一带。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长期以 ...
陇西发现的元代舍利塔研究文 / 常 霞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现藏小型舍利塔5座,其中3座为覆钵式陶塔,2座为琉璃塔。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还收藏4座类似的舍利塔,其中3座出自陇西,另一座的出土地点不明。目前所知这9座塔都为小型佛塔,有灰陶制的,也有琉璃制的。造型和功能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些舍利塔中仅个别的有铭文,目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对这些舍 ...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为西汉海昏侯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虽然正式的发掘报告尚未公布,但随葬乐钟的基本情况则已频繁见于媒体报道与博物馆展览陈列,著名音乐史专家王子初先生亦在《中国国家地理》期刊上撰文讨论了其组合情况。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海昏侯刘贺墓共随葬编钟24 件,其中甬钟10 件、钮钟14件。同时墓内出土编钟架座两套4件,故知是两堵单独的编 ...
中国自古就有“铸鼎象物”、“器以载道”的观念,物质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我们如何去解码远古的辉煌?这或许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非遗文化研究与管理的专家学者,从事工艺美术研究的学者去思考,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史家、历史学家的观点。这就是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练春海博士策划“制器尚象 ...
墓葬简介 1981年10月河北邯郸市涉县井店镇台村村民侯凡太等村民,在涉县镇北关村50米处、龙岗山脚下的“凤凰台”瓦窑场干活时,发现一座墓葬,跟相关部门紧急救援后从中发掘出殉葬品149件文物,其中最有音乐价值研究的是编镈、甬钟、钮钟和编磬共计39件,从音乐考古学角度来看对这组青铜乐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邯郸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
基本信息: 编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4984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配合临淄辛店城区的基本建设,考古人员抢救清理了大批战国、两汉时期的古代墓葬。本书收录了位于临淄周代齐国故城遗址以南 ...
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大杖子村北600米的山坡上,西南距牛河梁遗址80公里。经过考古发掘,确认该墓地的时代为红山文化晚期。除发现北部祭祀遗迹外,还出土了140余件玉器,其中,璧是除环、镯之外最常见的玉器。本文拟从类型、材质、加工工艺等方面对该墓地出土的玉璧做初步研究。 一 类型 半拉山墓地共出土玉璧26件,整体呈形制 ...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发现了原始社会红山文化的大型祭祀遗址。在遗址南部的石圈形台址周围的黄土层中,出土了二十余件陶塑像残块。经复原,这些塑像分为两类。一类是裸体的“小型孕妇塑像”;一类是着衣的“大型人物坐像”。前者有两个:裸体,腹凸起,臀部肥大,有表现阴部的记号,其中一个打磨光亮,似涂有红衣。后者亦为女像:盘 ...
摘 要: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伊始,大同地区发掘了数十座辽金墓葬,其中壁画墓占半数以上,风格多样、精彩绝伦的壁画形象在体现古人绘画艺术风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辽代大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大同辽金墓葬分布概况、墓室壁画内容和装饰以及壁画特点方面出发,探索大同辽金壁画墓详细概况以及蕴含其内的文化意义,从而展现出契丹统治下大同居民的 ...
2018年第04期 吴端涛 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重阳殿,位于纯阳殿后,曾名袭明殿,亦称七真殿,建于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为山西芮城永乐宫现存建筑中最后一座殿堂。殿内四壁有仙传壁画,分布在东、西、北三壁及扇面墙背面,主要记述全真祖师王重阳的生平、传教及度化弟子的神异事迹,可谓“王重阳祖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10期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传道图像研究吴端涛摘要:本文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的图文关系入手,梳理并分析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在传道度化过程中使用绘画的目的与意义。首先,对重阳殿壁画中出现的四类传道图像进行识读、归纳,结合《道藏》及相关画史文献记载,对四类图像及其母题进行简要阐释。其次,以《叹骷髅》图像为研究重点 ...
“刺点”:重阳殿壁画中的地狱场景吴端涛 《美术》2014年8期在山西芮城永乐宫重阳殿,东壁、北壁东西两侧、西壁以及扇面墙背面满绘壁画,画面主要采用对真实物理空间的场景再现式手法,分段讲述金末元初全真开派祖师王重阳出家入道及度化7位弟子的故事,可谓“王重阳祖师画传”。画传共分为55组,每组分别由榜题和图像两部分构成。然而,自编号第16至第24 ...
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周围地区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在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亚洲西端的跨区域贸易以两河流域地区为中心。利用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文本文献以及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据,系统梳理与探析两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跨区域贸易,包括东线的两河流域-伊朗高原-阿富汗贸易、南线的波斯湾-印度洋贸易、北线的古亚 ...
永乐宫作为元代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其重阳殿在整个永乐宫建筑中与全真教的关系最为密切,殿内壁画堪称一部全真初创图像史。重阳殿北壁绘有十幅地狱图,且多标有墨书榜题,详细描绘了马丹阳夫妇梦入地狱和重阳祖师现神狱上加以救度的过程,是全真教地狱信仰的完整体现。本文通过对重阳殿地狱图像榜题来源的释读,探讨了全真教冥界信仰的构成脉络,并试图解 ...
《原道》创刊号前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七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最近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对于有关问题,我本已没有新的话可说,只是发言中引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提法,未能详细说明,有些遗憾。正好《原道》创刊,要我就这个问题写些东西,于是想略谈几点, ...
因为疫情,今年全球有85000家博物馆闭馆,此后云上博物馆、博物馆直播成为了公众与博物馆的交流方式之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被推到了台前。虚拟博物馆在未来会如何发展?科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以及公众体验带来何种帮助?如果万物终将消亡,博物馆将如何存续?▲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段勇6月27日,《中国博物馆公开课》在上海 ...
中古史研究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20-6页数:384定价:84.00元装帧:精装丛书:后浪·汗青堂丛书ISBN:9787553518268 作者简介王贞平,重庆江津人,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公子。1969年-197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1978年--1981年国际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经济史专业,1981)。1981年至1983年任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大学讲师。19 ...
国家核心刊物《中国书法》发表论文冯晓晓【摘 要】: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山王三器铭文,本文主要对中山王三器铭文笔法进行解析,从笔画审美、笔饰、用笔、书写等方面进行探讨,及研究现当代中山王体类金文临摹、书写创作相关的方法,并研究其对后世书风和审美取向产生的影响。【关键词】:中山王三器铭文 笔法 书法创作战国中山国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国考古历经数年的辛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如专家所言,发现了布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以及面积较大、保存完整且内涵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成果,是发现了保存基本完好,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发掘和整理研究尚在进行,相关材料可参考《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以及徐长青、杨 ...
远眺莫高窟图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池田大作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 他回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不过,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常书鸿(1904-1994),满族,姓氏伊尔根觉罗,别名廷芳、鸿,河北省头田佐人。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1923年毕业于浙 ...
中山侯钺铭文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具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是伪造的,也有人说是周天子真实赠予的,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曾针对这些争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斧钺型的兵器,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权力的象征。按古书上的记载来说,周武王是以斧子来代表自己的王权的,那么中山国的这个青铜斧钺也不例外。另外,有史书为证,在战国时期是 ...
关于中国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几个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裴安平 近年来,我国关于新旧石器时代的转变和过渡时期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学科热点。尽管自戈登.柴尔德50年代初提出“新石器革命”的概念以来,学界对这个时期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并不缺乏认识,但对这个“革命”在中国境内的实际内容和自身特点却知之甚少。这一方面与资料的局限有关,另一方面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20-6页数:293定价:428.00 装帧:精装ISBN:9787030651136作者简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晋源区文物旅游局主编。内容简介:2015 - 2017年,为配合”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太原市园林局晋源苗圃内三号建筑基址开展发掘工作,共发掘2500平方米,发现了东周、两汉、魏晋 ...
按语文研院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合作,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创新提供学术支撑。近年来学界不少新著出版,其中一些书的想法或在文研院萌生,或曾在文研院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反复讨论。文研院微信公众号为此设立“新书推介”栏目,对和文研院有关学者的学术出版情况进行追踪和介绍。本期推介,我们选择了文研院第五期邀访学者、台湾中 ...
基本信息: 作者: 刘庆柱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月 印次:1 ISBN:97872201155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创作的考古学、史学读物。作者以考古遗迹、文物为切口,通过对文明的几大要素——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的耙梳,以及对国宝、遗迹的展示 ...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付梓之际,我想谈一谈我撰写此书的缘起,以及这部书撰写的资料遴选与研究方法问题,以便与读者更好地沟通。 关于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问题的研究缘起,我回忆起2003年初,当时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术访问,在学术座谈会上有美国学者问我:“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不是 ...
现存几种孝子传图之比较张朋兵(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孝子故事是汉代孝道思想主导下流传甚广的知识素材,但由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异质性特征以及政治意识、叙事传统、制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孝子故事在图文之间出现了不平衡传播,具体表现为对应、删汰、整合等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对几种汉代孝子传图文本的比较分析,进而揭示文本差异背后的一般 ...
古《孝子传》和画像石中的眉间尺故事王 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1)摘 要:眉间尺故事承载了特定时代基于人的生命及生活的多重历史文化精神,“复仇”和“孝亲”是其中的两大基本主题。而孕生于“复仇”母题之下的“孝亲”行为,既具有“孝”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非典型性。本文基于古《孝子传》和画像石中的眉间尺故事材料,介绍了日本 ...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X荧光能量色散分析法(EDXRF),对以陶寺文化为主的晋南地区新石器末期102件陶片样品陶胎粘土部分的成分进行检测,主要从SiO2、Al2O3、Fe2O3、CaO、K2O、Na2O、MgO、TiO2等8个常量元素和2个微量元素Rb、Sr方面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相关讨论。在依次对陶寺遗址、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垣曲盆地和晋中盆地陶片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明确 ...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出版年:2020-5 页数:210 定价:56.00 装帧:平装 丛书名:文字的故事丛书 ISBN:9787554145135作者简介 王维亚,1960年5月生,河南西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文学院院长,著有文学作品集多部。内容简介 理解文字,碑刻是根本,在《秦汉残石的模》中,作者利用自己四十年的书法生活, ...
在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中,像色诺芬这样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历经城邦由盛而衰整个过程的“世纪老人”,是绝无仅有的。色诺芬《希腊史》记载公元前411秋至前362年夏大约半个世纪的希腊史事。在他所记载的内容中,涉及确切年代的最晚的史实,是色萨利(Thessaly)的提西丰努斯。他统治时期始于公元前358/前357年,结束于前354/前353年。近代古典文献学研究已经确 ...
基本信息:作者: 陈虹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6月印次:1ISBN:9787308192927内容简介: 石器功能研究,是了解史前人类生存方式、行为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就是微痕分析,即通过显微观察技术对石器标本上肉眼不易辨别或无法辨别的痕迹进行观察,进而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中国史前陶器图像反映的“天极”观念(作者: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0年第3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利己的举动,比如旁边盖一栋厂房,正好挡住了你家的阳光,你觉得这厂长太不讲理了,伤害了你的利益。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却说,伤害是相互的,你可以说新建的厂房伤害了你晒太阳的权利,但对方也可以说,你晒太阳侵害了生产的权利。这有点像强词夺理,很多人都批评科斯,后来又有一个经济学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假设诉讼双方属 ...
作者丨罗丰宁夏是长城遗迹分布较多的省份,贯穿整个南北全境。从2007年开始,宁夏考古工作者组成五支田野调查队,对境内的长城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宁夏早期长城调查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反映的是以上田野调查、之后的室内整理以及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宁夏境内长城的墙体及相关设施情况、边防体系、修筑历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
《礼记·王制》把中国古代民族分成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秦人属于其中哪一支?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东来说”(或“东夷说”)和“西来说”(或“西戎说”)的争论。比较而言,“东来说”较系统,理由也更充分。这些年,我们发掘了一些早期秦文化重要的遗址,“东来说”在考古上可得到证明。——梁云梁云,新疆阿克苏人,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曾先后在陕西 ...
导读作为学者的理性立场而言,陈寅恪对于王通事涉神异的生平不无怀疑之处,但作为自我的生命体验,又着意效法先贤,以中国文化的续命人自居,而他对于《中说》一书的熟稔,自不待言。陈寅恪对于王肃的推重,是否在潜意识中有受《中说》影响的一面,不免留有让人悬想的余地。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两书成于抗战军兴期间,虽篇幅 ...
作者: 王效鋒 著 / 杜文玉 主編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曲江出版長安曰工作室 出版年: 2020-4-20 頁數: 210 ISBN: 9787554135747 書系緣起 1999年位於陝西師範大學雁塔校區操場旁的隋唐圜丘遺址正式由考古部門發掘了。圜丘又稱“天壇”,早在1957年,就被文物考古部門確認了,並樹立了省級文物保護碑,防止被破壞,但卻沒有引起 ...
作者: 韓建華 著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曲江長安曰工作室 出版年: 2020-4-20 頁數: 284 定價: 32.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54135730 內容簡介:圜丘是隋唐長安城中的重要祭天禮儀空間。本書旨在梳理隋唐長安城中圜丘的歷史及其重要意義、地位,結合古代郊祭禮儀,呈現圜丘的禮儀功能與地位。通過天壇遺址考古發掘、歷史文獻 ...
对文献记载的夏代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国外汉学界是如何看待的?您自己是怎么看的? 罗泰:夏代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时间概念,从公元前的某年到公元前的某年,这个提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好像现在有分歧的是夏王朝这个概念到底相当于物质文化的哪一个现象。中国学术界现在已经基本上接受了夏王朝就是相当于二里头这个阶段的说法。这一点我们在西方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 2019-11页数: 332定价: 88装帧: 平装丛书: 河洛文化文库ISBN: 9787520154994作者简介王静,河南省洛阳市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生,现任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城市地理、洛阳学等研究。内容简介北魏洛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城南拓展上, ...
杨富学先生新著《霞浦摩尼教研究》(简称杨著)回顾了海内外学者十多年以来霞浦文书研究的历程,概述了摩尼教在闽浙的传播和发展,介绍了自己及其团队在霞浦、屏南、福州、泉州等地踏勘明教遗迹的实践,校勘了五件霞浦文书和一件屏南文书,对这些文书及更多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成绩斐然。利用这个机会,我从简略回顾自己对霞浦文书的研究开始,谈谈 ...
锡拉库萨,地处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南沿海,隔着爱奥尼亚海与希腊相望。这座古城由希腊科林斯人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是古希腊人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建立的一座城邦,曾被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家马库斯·西塞罗描述为“希腊最伟大、最美丽的城市”。这座古城地处东西地中海及意大利和北非的交通要道,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诺曼、哈布森堡、阿拉贡、“两西西 ...
文物,是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地域历史文化的见证。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强化对于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活化与利用、重塑与创新,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使古老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拉近历史和现实以及民众距离的重要课题。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平面图临淄齐国故城遗址 ...
我国古建筑数量多,仅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1882处,约占总量的43%。古建筑多采取院落式布局,殿堂相连,廊道相接,房屋主体结构大多使用木质的梁、柱、檩、椽、斗拱、藻井等可燃构件,表面刷油漆或绘制彩画,一旦发生火灾,不易扑灭且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在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选择合适的火灾报警技术,实现早期报警一直是古 ...
编者按: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张忠培先生(1934-2017)是吉林大学考古学科的创始人、领军人。在张忠培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前夕,选载此文,重温张先生的教育思想,谨向张先生对中国考古学和高等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本文原载于《南方文物》2014年第一期,2020年6月19日对文字部分略有调整。 1958年以来,张忠培先生出版了考古报告、 ...
基本信息:作者: 屈亚婷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627391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组织的化学、物理与生物特性以及生长或形成机理,深入探讨不同研究对象稳定同位素分馏的特征,以及我国古代人类(或动物)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可能存在 ...
全文阅读《贞元六年造窟功德记》与唐西州宁戎窟寺(作者:夏立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敦煌研究》2020年第2期)
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青台“北斗九星”遗迹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安拍摄于2019年8月27日)“考古与遥感起飞,遗产共光谱一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星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面临着各种自然与人为破坏的风险,使得地球的文化多样性正 ...
出版资讯书名:《陕西寺观壁画全集》编者:高明,胡春涛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次:2018年7月第1版ISBN:9787536835023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陕西境内350幅寺观壁画的描绘,向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特别是不能亲临陕西一览遗迹的人们,讲述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古代绘画巨制。对传世的壁画遗迹的研究表明,中国壁画艺术在唐代达到完美的巅峰,陕西省作 ...
梁云《西垂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解读》 学界在研讨苏秉琦先生最早提出古代国家形成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以及三模式(原生型、续生型和次生型)的理论与方法时,著名学者林沄先生指出,“夏、商、周、秦各有自己的开国史,而秦最具典型性,自襄公(古国)、穆公(方国)到始皇帝(帝国)三部曲,史籍记载和考古材料对应清楚”。关于 ...
摘要: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首次缔结唐蕃的联姻,被松赞干布执以"子婿"之礼.对这样一位开启唐蕃关系的重要人物,吐蕃方面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长期以来因吐蕃时期藏文史料缺载,我们对此问题并不清楚.但后弘期初期藏文史籍中不仅记载有唐太宗事迹,还赋予其四个耐人寻味的称谓:"经典皇帝","孔子小神变王","狮子赞普","观音菩萨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6 页数:211 定价:188.00 装帧:平装 丛书:汉学大系 ISBN:9787030638281 作者简介:朱浒,1983年生,江苏徐州人,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出站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史论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研究》(CSSCI集刊)编辑部副主任,致力于中国艺术史、宗教美术等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19-3 页数:234 装帧: 精装 二一编总定价:台币$122,000 ISBN:9789864857241 丛书: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作者简介王萌,内蒙古包头市人。现任职于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系,从事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碑刻研究。2007年8月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张鹤泉先生研习 ...
点击考古大家谈关注我们编译者说《Fruit from the Sands: The Silk Road Origins of the Foods We Eat》出版于2019年,是关于研究古代蔬果粮茶借由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之间传播的系统性专著。作者斯宾格勒是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考古学实验室主任,大众/梅隆基金会研究员,以及古代世界研究所的前访问学者。本文是英国莱斯特大学Marijke
基本信息:主编: 李水城副主编:温成浩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5月印次:1ISBN:9787532595495作者简介: 李水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至四川省博物馆工作数年,后重返北大,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青铜时代考古、盐业 ...
2009年夏,我在前往法国东部参加考古发掘之前,《南方文物》的周广明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谈到他想在刊物上开辟一个新栏目,内容为介绍国外著名考古学家的成长经历、学术贡献以及对中国考古学的评价与前瞻。他希望我能出面主持这个栏目,并就这个栏目的可行性、内容、稿源等具体问题提些意见并做些思考。 此前我曾与广明多次讨论《南方文物》的版面和栏 ...
去年重新开放的上海闵行博物馆的常设展包括“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等,其中,“马桥文化展厅展出了距今3900~3200年前马桥文化时期的150余件器物,而“上海县七百年展”和“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则生动全面地展示了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民族乐器文化。近期,闵行区推出了“云非遗”等项目,展现闵行悠久的非 ...
专辑魏晋南北朝石刻与历史研究作者简介 王 静:山东烟台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都市社会史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已出版《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与论文若干。 李寿(577-630),字神通,葬于陕西省三原县,为唐高祖李渊献陵陪葬墓。1973年墓葬发掘之后 ...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381319749514428416 帕拉造像艺术一直以俊魅脱俗的异域审美及其神秘厚重的密教文化背景而蜚声寰宇。国人对以帕拉为代表的北方印度佛教艺术
文章发表于《敦煌学辑刊》2020年第1期,如要引用请以纸质版为准!
郑炳林、郑怡楠辑释的《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出版与郑炳林、高田时雄主编的《国际敦煌学研究文库(日本卷)》陆续出版
文章发表于《敦煌学辑刊》2020年第1期,如需引用请以纸质版为准!
注:文章原载于《敦煌学辑刊》2019年第4期。
注:文章原载于《敦煌学辑刊》2019年第4期。
專輯宗教文獻與与中古宗教史唐初道士孟安排在《道教義樞·序》中提到“王家《八並》,宋氏《四非》,赭道正之《玄章》,劉先生之《通論》,咸存主客,從競往還。”其中提到了數種以問答體寫作的書籍,在當時當都有較大的影響,可惜卻無一留存到現在。2011年王卡先生發表了《王玄印 ⊥蹩ㄏ壬
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层出不穷,新方法和新视角的引入,使我们得以重绘丝绸之路作为博物之学与方术实践的生成与衍变的场域而呈现的世界图景。将“书”与“物”视为物象原境、文化表征、历史记忆与生命体验的“统一场”,借由出土文献、考古文物与传世史志、域外典籍、艺术作品的互相发明,重构传统知识的幻化诸相,反观知识建构与器物形式、书写行为、仪式 ...
东汉永和五年(140)二月,南匈奴句龙王吾斯、车纽等反,寇西河;招诱右贤王合兵围美稷,杀朔方,代郡长史。九月,吾斯等拥车纽为单于,东引乌桓,西收羌胡等数万人攻破京兆虎牙营,杀上郡都尉及军司马,寇掠并凉幽冀四州。迫于形势,东汉朝庭乃徙西河治离石,上郡治夏阳,朔方治五原①。时南匈奴王庭居西河美稷②,但因文献史料缺失,单于庭是否随西河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