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阅读 | 刘卫东、刘子凡:袁复礼新疆出土文书未刊稿研究
值此“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集萃·新疆”线上展览开展之际,我们特别推送这篇由刘卫东与刘子凡共同撰写的文章。袁复礼先生在西北考察中行程万里,历经艰险,留下了大量的采集、记录资料。本文整理了袁复礼关于出土文书的两篇未刊稿——《新疆出土之“唐”经》《“唐”人写经十五种志略》,略述其收集文书的经过,并对其中介绍的文书做简单 ...
值此“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集萃·新疆”线上展览开展之际,我们特别推送这篇由刘卫东与刘子凡共同撰写的文章。袁复礼先生在西北考察中行程万里,历经艰险,留下了大量的采集、记录资料。本文整理了袁复礼关于出土文书的两篇未刊稿——《新疆出土之“唐”经》《“唐”人写经十五种志略》,略述其收集文书的经过,并对其中介绍的文书做简单 ...
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格日乐图 陈文虎 包青川 张亚强1 迄今为止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2000余处。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频繁,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比较集中,在各自区域内形成了相应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使得中华文明在这一地区出现繁荣局面。一个是内蒙古东南部的西拉木伦河和 ...
编者按 多年来,市面上不乏介绍考古学知识和研究成果的著述,但都以介绍考古发现为主,对考古人的关注却极为稀少。因此,社会公众和考古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鸿沟”——考古学家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的研究缘起、学术历程、治学心得等,这些生动、鲜活的“考古史”不为人知。 “考古学家不是掘宝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而是有头脑的 ...
吐蕃王朝崛起之前,西藏地区尚处于数十个部落的群殴之中,史料记载这一时期,藏地有所谓“四十小邦”,而后不断兼并联合,逐渐形成了十二个势力较强的部落,史称“十二小邦”。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十二小邦中有:“象雄”、“娘惹切喀尔”、“努布”、“娘惹香波”、“卓木南木松”、“几若江恩”、“岩波查松”、“龙木若雅松”、“雅茹玉 ...
从历史交通路线看唐代吐蕃与南诏的关系 李晨升 摘要: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的交流往往都是沿着交通线路的方向进行的,对这些道路的史地考证是研究民族关系史的合适切入点。中国唐代西南两大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和南诏都与唐朝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亦有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吐蕃和南诏有东西两条交通道路,其中东线因为地理位置、地形和 ...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经度跨越29度、南北纬度跨越26度,巨大的跨度差异造就了这一广大区域内迥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孕育了不同的生业方式和考古学文化。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其与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共同构建了早期中國最为关键的框架体系。这一阶段是中國文字记载的 ...
内蒙古自治区旧石器考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开创期(1920—1949)、发展期(1949—1999),新世纪(2000—)。一、开创期 1922年8月,桑志华在萨拉乌苏河流域一带调查时,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鸟类化石和石器,并采集到一件人类肱骨和一件人类股骨。1923年8月桑志华和德日进在萨拉乌苏—邵家沟湾地点进行了发掘,1926年发现了一颗7—8岁儿童的外侧门齿, ...
敦煌壁画虽然是根据佛典和佛徒的要求创作的,但画工在进行创作时,总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并从各个角度对现实社会有所反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敦煌壁画是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初唐 宝雨经 莫高窟第321窟 南壁 |初唐 宝雨经 莫高窟第321窟 南壁 从总体上说,敦煌壁画是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反映现实社会的。所谓间接 ...
基本信息:主编:朱渊清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3月印次:1ISBN:9787547516515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历史学、器物学与艺术史方面的研究论文,作者均为史学界、考古学界、艺术史学界的重要学者,撰述者包括王正华、徐坚、郑岩、李军、赖德霖等,内容涉及中国“器物学”到现代考古学的转型,艺术学概念的分析探讨、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8月印次:1ISBN:9787513412476内容简介: 2011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高青县陈庄遗址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修复。保护修复工作分两批进行,首批保护修复青铜器12件(套),第二批保护修 ...
宁夏固原近年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罗丰 韩孔乐 位于宁夏南部地区的固原,是我国北方系青铜器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北方系青铜器在此地屡有发现,1983年以前的发现大都已见于报导①。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固原地区所辖的固原县、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等地,陆续发现一些墓葬及一些零星的青铜器。这些墓葬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全文阅读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人群龋病与生业模式初探(作者:张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农业考古》2020年第1期)
2019年12月14—16日,由日本岩手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联合主办的“东北亚青铜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岩手大学召开。来自中、日、韩23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围绕考古发现、古青铜器研究、古文字研究、古文献学等议题展开讨论。 东北亚青铜文化圈有其独特风格和扩散途径 ...
什么是文物 今天的题目挺吓人,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在一个馆里的同事,大家都在一个馆,基本上就是干同样一件事情,当然这里面我们有分工。 我们都在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是一个大概念,博物馆有多种形式的,有航空博物馆、有警察博物馆等等,我们这个馆,无论南馆还是北馆,事实上都是博物馆,我们的革命文物、历史文物都属于文物,所以我们现在首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11 页数:219 定价:98.00 装帧:平装 ISBN:9787030627735 作者简介 郑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现任讲师。 内容简介 《中古敦煌邈真论稿》以河西地区敦煌莫高窟为中心,对中晚唐至五代时期所创制的僧俗邈真图像进行了综合研究。 《中古敦煌邈真论稿》首先从概念辨析切入, ...
明嘉峪关把敦煌变成放牧之地 丝绸之路近几年由于一些特别的原因,突然热起来了。实际上“丝绸之路”的名字,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叫起来的,虽然今天我们泛泛地用“丝绸之路”这个词,但它是有特定内涵的。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注:他就是发现楼兰古城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老师)《中国》一书,首次把汉代中国和 ...
摘要: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 ...
(按,此为“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的第四讲)作为出土文献,除了石刻、简帛之外,就是敦煌吐鲁番文书了,它们是研究中古历史许多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应当大致了解这些文书的内容,以便在做博士或硕士论文时,从中发掘自己有用的资料。特别是对于中古史的研究生来讲,要安排出时间,把刊载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图录和录文集翻阅一遍,我想必定是会有收获的。 ...
王油坊遗址的1栋四连间排房(F16~F19),坐北朝南,东头已残,复原东西通长约16米,面阔(南北) 4米~4.1米,外墙和隔墙均为垛黄土墙,无木骨和立柱。居住面多为褐色沙面土,有的加抹白灰面。4间均基本呈方形,室内面积12平方米~14平方米。每间中部均有1个低矮的圆土灶台。该房址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内容提要: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起,主要存在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阶段,新出现少量的整栋多间地面房屋,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由不相通的多个单间并列横连的排房,单间与套间合组横连成的排房,单元式套房并列横连的排房,多室围聚组合的大型房址,主室配室组成的整栋大型建筑。它们较集中体现了史前房屋建筑工程的高水平成就;同时,也透 ...
基本信息:作者:陈声波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3月印次:1ISBN:9787214157591内容简介: 本书对良渚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展开多方面研究。作者对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分期与年代、分布区域与神态环境等问题做了介绍,总结了良渚文化的文明成就,分析了华夏文明中的良渚文化因素,并深入探讨了良渚文化因 ...
基本信息: 主编:朱渊清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4751652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历史和考古学研究的论文,作者均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重要学者,撰述者包括汪涛、方辉、朱渊清、陈星灿、陈洪波、徐坚等,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的早期面貌、中外考古学的交 ...
摘要:义尊和义方彝是继利簋之后又一组记载周武王事迹的青铜器。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记载当朝周王的活动时,都是用泛称的“王”特指当朝周王,因此义尊这两件青铜器铭文中“武王赐义贝”的武王,应当是以谥号追称先王,作器年代在成王时期。通过梳理兽面纹的源流,可以看出义尊和义方彝上的主体纹饰较为特殊,属于早商以来兽面纹传统的终结,同时尊与方 ...
河南省洛阳市一座西汉大墓出土的若干圆形玉璧、带孔玉片和金丝等,近日被考古人员证实属于一种独特的古代葬器——温明。这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器物,在中原地区系首次发现。 “西汉时期有在死者面部放置玉覆面、七窍塞以及温明的葬俗。根据散落在死者头部周围的玉璧分布位置及带有穿孔方形玉片,我们推测有可能是玉温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 ...
摘要:殷代不但殷王在宗庙中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有宗庙作为祭祀本族祖先的场所。文中列举了十一条非王卜辞在宗庙内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还分析了殷墟发现的二处族宗庙遗存:一是小屯F29,它可能是与王有密切关系的某一子族的宗庙;二是大司空村C区建筑群中的F22,可能是马危族的宗庙。 1969~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了939座殷墓,这批墓葬可根据 ...
人类创造了自己生活的环境,环境也直接影响了人。因此有了积淀的地域文化以隐性传承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个性和审美创造。 由于机遇和特殊的生活经历,我随国家级老专家们到过许多名城、名镇进行考察调研,安徽皖南、江西赣州、四川甘孜等地的古镇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2001年7月,我在老朋友,时任四川省文物局梁旭仲局长的建议下,考察了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留存的遗址丰富,遗址和其他文物一样作为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基础资源、战略资源。 古文化遗址是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者自然与人联合工程的文化遗存,在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上具有重要见证作用。遗址不仅价值和规模大,而且占地面积也很大,一般的大遗址分布面积 ...
于阗国史 寺本婉雅(日本文)
《西域水道记》是清代学者徐松有关西域历史地理的名作。记载西域各条河流发源、流域、所入湖泊等详细地理资料。记载范围包括今嘉峪关以西直至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广大西北地区。仿《水经注》体例,自为注记,在详细记载各条河流情况的同时,对流域内的政区建置沿革、典章制度、厂矿牧场、卡伦军台、名胜古迹、重要史实、民族变迁等都有详细的考证。该书的“ ...
《金瓶梅词话》不是“酒话”,而是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不过关于《金瓶梅词话》中的酒事,此前没有任何一部书有如此入微传神的细节刻画。在男主人公西门庆在世的七十九回里就有七十七回不曾离了酒。而为作者所驱遣的诸般酒事每每一石三鸟藏了布算,或草蛇灰线埋下线索,种种物理人情正可见明代酒事中的世相百态。本文在这里不是讨论小说,而是特欲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