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以三方墓志为样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鸿宾) 汉地出土的粟特人及其后裔书写的墓志铭文的内容、行文格式,是人们据以判定其文化属性或族性是否转变的主要根据。由于人数无法抗衡周边众多的汉人而将他们的发展与衍变确定为“汉化”的趋势,也是众多研究者专注的中心,于是,不加分辨地将其视为“汉化”的转 ...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 ——以三方墓志为样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鸿宾) 汉地出土的粟特人及其后裔书写的墓志铭文的内容、行文格式,是人们据以判定其文化属性或族性是否转变的主要根据。由于人数无法抗衡周边众多的汉人而将他们的发展与衍变确定为“汉化”的趋势,也是众多研究者专注的中心,于是,不加分辨地将其视为“汉化”的转 ...
考古学领域是一个常说“不”字的行业,像“考古不是挖宝”“考古不是挖墓”“考古不是挖帝王陵”“考古不怕吃苦”等,都是考古人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中国考古学的奠基者和掌门人之一夏鼐先生生前曾反复强调:“我们评价一项田野工作的好歹,不应该看挖出来的是什么,而是应该看怎么去挖的。”他还说,我们不是“为考古而考古”,而是为了要阐明古代社会发展 ...
摘要:凤鸟纹卣的形制演变表明,晚商时期安阳郭家庄M160 卣和宁乡黄材出土的戈卣是其前身,而其更早的源头还在殷墟文化时期的兽面纹短轴提梁卣。通过比较年代明确的晚商和西周早期凤鸟纹卣,我们可以梳理出该类卣装饰风格以及一些细部的演变,明确西周早期青铜器夸张的风格。以这些认识比照安阳孝民屯铸铜作坊相应的陶范,可定位出陶范的年代属于西周早期 ...
开化墓群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开化村东北,汾河西畔,地处太原西山东麓丘陵地带,东南距晋阳古城北城墙约2.5公里,西南距著名的开化寺蒙山大佛约3公里。开化墓群位置示意图太原周边发掘的陶俑墓数量不少,但或被盗或发表资料有限,限制了我们对该类陶俑墓葬俗的了解,开化墓群北齐墓葬相对集中,历年发掘的该墓地陶俑墓资料发表相对全面,有望弥补这一缺憾。 ...
新疆早铁器时代铁器考古发现概述——兼论新疆的铁器来源与冶铁术的传播问题 内容提要:新疆早铁器时代初期所出现的铁器并不是本土所产,而是来自西亚、中亚,这与青铜器时代——早铁器时代的希腊人、阿拉伯人、雅利安人、粟特人、高加索人等民族的相互迁徙、融合、入主新疆有一定的关系。铁器最初从西亚进入中亚地区以后,在一段时间内,铁器文化并未在 ...
内容摘要:北魏平城“一人二龙”图案已发现多例,其构图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人居中,处于主导或控制地位,二龙则头相对、足相抵、尾相连,构成圆环,处于辅助或被控制的地位,主要见于云冈石窟、葬具、日用饰品的装饰图案。该图案作为北魏平城与中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是以平城当时流行的佛教题材对“一人二兽”进行改造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社会佛教的发 ...
主持人语: 墓葬壁画对古时流行的丧葬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图景有较为直观的呈现,本期[史学]栏目的两篇文章以北朝墓壁画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因素。其中,《门吏的神格化》一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较为具体地考察了北魏前期武士壁画神格化的进程,探讨其形象的源头与流变,其中一类杂糅天王、护法诸天图像的护法神式武士形 ...
石堂,一般习惯称为石椁,又称为石室,是中国古代一种模仿木构建筑的石质葬具。影响久远。追朔其源流,石堂源于东汉,北魏开始流行,东西魏和北齐、北周延续使用,直到隋唐,仍兴盛不衰。北朝流行的还有棺床,流行范围超越石堂。棺床主要为石质,也有砖质、土质甚至混合使用的。有的棺床作为石堂一部分,有的单独使用,其形制和装饰也多不相同,既有共性, ...
专辑魏晋南北朝石刻与历史研究 1981年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清理了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编号C7M27)。该墓位于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北麓,西距伊水约1公里,北距隋唐洛阳城的南城墙约8公里。由于历时久远,地面已无任何遗存。该墓资料发表以后,学界多有关注。或就墓志、或就其中的随葬器物深入探讨,推进了相关问题的认识。惟 ...
作者=朱天元在今天的公共媒体中谈起二里头和夏朝,许宏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对于这位自1999年开始担任二里头考古队长,二十年徜徉、耕耘在考古现场的考古学者来说,他是幸运的。资讯爆炸,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当下,他有足够的机会与平台向公众分享他在田野现场中的发掘、实践后不断构思、扩容的新理论,使大众更深刻地理解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早期中国在世界文明 ...
▲桥头遗址“器物坑”H150 《中国文物报》2019年11月29日刊登的陈胜前先生《应从遗址废弃过程考察遗物的集中保存现象》一文,从“遗址废弃”的角度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现的“器物坑”现象作了分析与判断,重点提到了上山文化桥头遗址。中国东南地区上山文化的发现,得到考古学术界重视,但除科技考古作了较有深度的介入,对这一考古学文化现象进行具体研 ...
《西域文史》第十三辑出版
《中国古代舆图调查与研究》导言 李孝聪 《中国古代舆图调查与研究》论文集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舆地图调查、整理与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为了明确这项研究的设计背景、预设目标和研究意图,在引介本项成果之前,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历 ...
一 《马可·波罗游纪》在记述中亚“巴达哈伤大省(the great province of Badascian)”时,提到一种巴剌思红宝石。书中描述道: 在该省或王国中出产一种名为巴剌思(balasci)的红宝石,美丽而昂贵。巴剌思得名自其产地巴达哈伤。它们产自大山的岩石之中,并且我要告诉你,当人们希望采掘它们时(他们将)遍历困苦,因为他们要费尽周折[V
丝绸之路新探索:考古、文献与学术史 荣新江、朱玉麒 主编 凤凰出版社 2019年11月 序 言 本书是2018 年10 月13-15 日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冯其庸学术馆共同举办“北京大学丝绸之路文明高峰论坛”的论文合集。 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渊源悠久。早在京师大学堂创建伊始,经由中国西北与东南海疆的丝绸之路,就备受关注。京师大学堂 ...
作者: 刘蔚 / 汉龙工作室策划、设计、制作 / 刘文锁 / 胡锦州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译者: 刘文锁/肖小勇出版年: 2000-10页数: 327定价: 26.80致读者 前言 第一章 达玛沟一带的遗址 第一节 喀达里克的寺庙遗址 第二节 喀达里克遗址出土的遗物 …… 第二章 尼雅遗址 第一节 重返尼雅河尽头附近的遗址 第二节 西北废址群 … ...
西域考古时代的到来 荣新江 按:本文编入荣新江著《敦煌学十八讲》第六讲“于阗、龟兹、楼兰、高昌宝藏的争夺”,有增补。 清末民初敦煌宝藏的流散,并非偶然,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西域古物争夺战的继续,也是在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下中国宝藏的必然下场,清朝连皇家园林圆明园都不能保有,更何谈远在西陲的古物和敦煌藏经洞宝藏了 ...
古希腊与古代西域壁画技法材料对比及创化研究 郭君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古希腊与古代西域壁画不仅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更加承载着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多重文化交流融通的基因密码,而文化艺术交流融汇的密码则隐藏在古代壁画技法材料的背后。一方面以古代希腊壁画和中国古代西域壁画为对象进行技法材料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用当 ...
语言与图像是我们描述世界的两种方式。陈述莫过于文字,展示还是图像。朱存明的《汉画像之美》对汉画像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从图像理论上进行深度解读,不但让读者尽览汉画像所展示的汉风神韵,还能使读者透过汉画像艺术,明晓一个道理: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这在汉代得以确立并且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中国具有系统完整的文字记载历史,这是 ...
地处游牧区至农业区过渡地带的山西,堪称诸民族汇聚最密集地区之一。史书记载,东汉以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不断有大批南匈奴人降附汉朝,被安置于今山西境内。如东汉末南匈奴三万余落(户)来降,曹操分为五部,“皆家于晋阳、河涧之滨”;内附者除匈奴外,还有乌桓降民。据谭其骧先生研究,山西境内设七八个郡,都有匈奴杂居,北部诸郡,甚至“胡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庆捷,于2015年11月初在上海博物馆以“丝绸之路与古代山西”为题做了讲座,他在讲座现场提到:“山西和丝绸之路的关系由来已久,先秦就有明确的物证。然山西与丝绸之路保持最密切关系的时期,莫过于北朝。北朝山西与丝绸之路的关系,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对全国乃至隋唐都有极大影响。 有人也许会问,山西地处华北,远离西陲, ...
山西位于中国的中北部,黄土高原的东部,北接内蒙古草原,是古代游牧区与农耕区交错接壤的地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复杂是指在原有的汉代版图上,特别是在黄河流域,涌进许多新的民族,民族之间互相争斗,矛盾 ...
摘要: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北朝至元代墓葬中出土的伏听,进行考古类型学与分区分期研究,认为伏听的分布与人群的迁徙有关,这与中古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李唐建国,唐代士族的中央化、官僚化,五代北方人口的南 ...
作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 凤翔县博物馆 编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3-9页数: 398定价: 26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报告ISBN: 9787030386151《秦雍城豆腐村战国制 ...
《狩猎图》壁画本体 辽 80×90厘米古代壁画保护不易丰富的古代壁画遗存,是华夏历史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用形象艺术的智慧和语言记录珍藏着无数的文明档案,许多堪称解读东方文化的密码,是史籍文献的重要补充甚至 ...
山西寺观建筑数量巨大,壁画内容驳杂。寺观附近往往还有戏台、文庙、学校、市集等等,其实也是整个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立足点在民间,宗旨也是为民众服务,安置其情绪,引导其思维,规范其行为,以血缘而组织 ...
基本信息:作者:杨博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3ISBN:9787532591060内容简介:本书从史学的角度,对出土文献中战国楚竹书的史学价值做了钩沉与探讨。首章,在学界既有的史书类文献分类的基础上,对楚 ...
蝙蝠洞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委会境内羊龙潭水库西南约1.1公里处的废弃采石场内,遗址原为一处完整的洞穴遗址,但其洞顶、洞口和洞穴前部现已遭破坏。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航拍图2019年4月,在 ...
基本信息: 作者:王思渝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4320 作者简介: 王思渝,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 ...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遗址考古研究 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实现高分辨率影像采集、获取影像机动灵活、获取影像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遗址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这里以青台遗址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