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与考古学的相遇——读《明代宫廷建筑史》
全文阅读建筑与考古学的相遇——读《明代宫廷建筑史》(作者: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9年第2期)
全文阅读建筑与考古学的相遇——读《明代宫廷建筑史》(作者: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9年第2期)
考古发现档案纪王崮春秋墓葬位于沂水县泉庄镇纪王崮顶,曾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中出土的器物精美、大气,填补了多项省内、国内空白。此次发现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和曾经隐没的历史,对研究该地区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口述人:郝导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崮顶恢弘墓葬中竟有异地的青铜器回首多年考古工作,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
作者: (英)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譯者: 鄭濤 出版年: 2019-4 頁數: 192 定價: 52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4061455 內容簡介 《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畫》由英國考古學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編著。他從帶回的敦煌藏經洞文物中選取精
引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文景之时,盛行于印度西北地区,后经中天竺传至中亚等国,进而传至西域,于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内地。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创造了多种风格独特的宗教景观,主要包括寺院、石窟、石刻、造像碑等。伴随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印度的佛教艺术也开始东布中土。东汉明帝曾专门“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象焉”,并在“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以石窟寺为典型代表的石质文物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等大型石窟寺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些重要的石窟寺都经历过多次维修保护。近年来,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以下简称“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该项目以云冈石窟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我国砂岩类石窟普遍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从既相互
夏商时期的玉虎,经历了石家河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商代中期、商代晚期前段、商代晚期后段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玉虎有待发现。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后段玉虎形制演变发展过程较为清晰,笔者已做了初步的梳理[1]。本文将探索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与流变。 一 夏商时期玉虎渊源的探索 追溯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首先需要探索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虎或虎纹装饰遗存。 目前发现的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
编者按:早就听赵总跟我说,莫高275窟可能是北魏的……一直不太理解。今天去国博刷195中的一件很难展出的“敦煌北魏广阳王刺绣佛像”。 回来翻资料,看到了宿白先生当年写的一篇文章《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读后有点明白赵总的意思了。鉴于微信阅读的快餐属性,我斗胆将原文进行了删减压缩,望读者理解。同时由于网络原文没有配图,我把自己拍过的一些图像配上,没有拍过的,在百度上找了一些
日前,由学术界两位重量级学者王仁湘先生与叶舒宪先生引领的一次特殊体验的考察活动,使田野考古学文化与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新材料重构大数据形态或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也是该领域的一次首创。 通过这次环太湖区域的实地考察,笔者最大感触便是:大数据的建立,在于其结果的相关联性,这是其他研究模式不可取代的全新模式。在一般考古人的眼里,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后来相对应的马桥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一
内容提要:盐仓城(庙台子)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龙河乡盐仓城村,为一处近方形城址,城内西北为一处高出地表台地;城址西北1.5千米处为石岭大温庄片汉墓群,为城址当时居民的墓地。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连云港市博物馆、赣榆区博物馆等对庙台子东侧及城址西北墓地进行了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龙
石板墓是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国半森林半草原与草原地带Z常见的考古遗迹之一。但直至今日,我们对这一重要遗存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如彻底完成石板墓文化的编年以及解决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考古学上的历史文化地位的问题。本书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流行于中央亚细亚及其邻近地区的石板墓文化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关于其年代和分期的新观点,认为该文化的年代为公元 ...
阿依特古·哈米特(Aitkul Hamit)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和教育部系统中工作。从2007年起,担任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考古中心主任,目前正在研究哈萨克斯坦游牧民族历史相关问题。作者供图该铜镜镜面中心有凸起圆纽,周围有八片艺术化的花瓣,为中国辽代广泛使用的铜镜的复刻品。作者供图该镜子在阿克铁列克遗址中发现,呈圆盘状,有一个扁平柄,镜缘有高起的边沿,镜上饰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王宏建教授:较之三清殿壁画,学界对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关注则相对较少,特别是重阳殿壁画,对其个案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重阳殿壁画内容与王重阳及全真教众的联系密切,在全真教历史的研究中至关重要。同时,该殿壁画破损严重且经历后世多次修缮,关于制作者以及壁画主题、画幅规模等学术界莫衷一是。因此,选择重阳殿壁画作为研究对象是需要学术勇气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作者似乎对艺术史的眼光颇有
【作者简介】夏鼐,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这次编写“十年考古”座谈会上,好几位同志提起了我国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在会议结束时,尹达同志也曾对这简题作了简要的解说。我现在想对这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便引起大家的讨论;或许对于这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考古学上的所谓“文化”。在考古学的文章中,常常出现“文化”这一名辞。有时这是指一般用语中的“文化”
逍遥遗址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关镇逍遥村南约200米,地处汾河支流仁义河南岸,东距京昆高速公路(G5)2公里,西距汾河8公里(图一)。遗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786~798米。在1980年发现时,遗址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1.2米。根据调查资料判定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义井类型。图一 遗址位置示意图 2012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该遗址绝大部分已
基本信息: 编著: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8月 印次:1 ISBN:9787030584342 内容简介: 近日,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发掘报告——《于家砣头墓地》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全面详实地报道了于家砣头墓地发掘材料。这是市考古所继《大嘴子— ...
《于家砣头墓地》考古报告终于定稿出版了,这是东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于家砣头墓地是1977年开始发掘的,受那个特殊时期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墓地打破遗址的堆积和以石块垒砌且多墓相连的墓葬结构,都有一定复杂性,一墓多具人骨交错叠摞,更需仔细剥离辨认,而且人骨和陶器现场保存情况都很不理想,这就造成考古发掘材料从发掘现场到库房保存,从实物到档案记录,都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后又经历40年 ...
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全世界最精美的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文明时代早期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产品。但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并非来自中国,而是在丝绸之路上的西亚地区。可以说,青铜器本身就是承载着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遗产,而这一点与正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契合。
包括本书标题中的莲与龙在内的中国花卉和动物纹样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图案之一。虽然这些母题的最初发展见于5世纪末在中国边远地区开凿的佛教石窟中,但这类花卉与动物纹样完全没有脱离现代的日常生活经验。如果我们看看英国陶瓷制品上的任何装饰,就会注意到其中与中国原型隐约相关的花卉、动物,甚至人物。 图1 中国样式的陶盘,饰有石上立鸟及其他母题,英国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约1950年,直径19.5厘米,私人收藏。 ...
钓鱼城位于重庆北部合川东城半岛钓鱼山上,相传有一巨神于此山上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钓鱼山由此得名。钓鱼城为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环绕,孤峰耸峙,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古代军事要塞,扼守重庆门户,自古为巴蜀要冲之地。钓鱼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名单、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钓鱼城遗址位置示意图 01 “上帝折鞭处”钓鱼城修筑于
基本信息: 编著:(英)杰西卡·罗森 著,张平 译,邓菲 李晨 沈水 施静菲 李宝平 校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47919736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著名学者杰西卡·罗森爵士的重要著作之一,英文版原著由大英博物馆于1984年发行。本书选取了“莲”与“龙”两种代表性的装饰,研究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及其内在 ...
基本信息: 作者:郑君雷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508034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郑君雷教授从事考古工作以来发表文章的合集。
汉唐之间的石刻线画数量可观,是极其珍贵的一批考古研究与美术史研究资料。它们不仅清晰地表现出古代中国石刻技艺的传承沿袭情况,留存了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古代艺术珍品,而且展现出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使我们看到古代画家的多种绘画风格及外来艺术的影响。时至今日,在中国美术界仍然存在着西洋画法与中国画法的区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除去强调神似、意境、气韵等理论上的不同之外,从绘画技法上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考古实习工地,一个男生挖到一件年代很晚(相对于夏商周)的陶盆,于是非常严肃认真地前来请教其年代与功用。懵然中,灵机一动戏言曰:“尿盆”,顿时全场转入静音模式。这时突觉言语有些粗俗,于是趁机讲了几个相关的故事,以显示自己的“文明”与“博学”。黄庭坚涤母溺器 第一个故事是当年野外踏查时听说的。据说有个考古学家去野外调查,捡回来一个陶盆,后经仔细研究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年代不太久远
摘要: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多学科所采纳。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其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可揭示建设两千年陆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价值与意义:帮助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空间信息的获取与研究手段的更新;丝绸之路信息资料库的链接与共享,提供该项研究中所需的多元史料
一、汉墓壁画概况鄂尔多斯地区一共考古发掘清理三处汉代壁画墓,其中鄂托克旗清理发掘两处,一处为凤凰山汉墓,另一处为米兰壕汉墓;乌审旗清理发掘一处,名为嘎鲁图汉墓。二、壁画技艺与内容这些汉墓中的壁画色彩鲜艳,技法娴熟,内容丰富,既富有中原汉文化气息,同时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壁画由石青、土黄、赭石、石绿和朱砂等天然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内容有出行图、庭院图、宴饮图
考古工作者就是通过发掘实物史料为人类寻回丢失的记忆,启发后人的智慧。这是段天璟对自己的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以来,段天璟已经从事考古工作二十余年。 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中国颇有名气。自1972年建立以来,团队先后发掘了大安汉书、江陵纪南城、易县燕下都、东宁团结、内蒙古魏家窝铺、新疆小河墓地等重要考古遗址,还有近些年广为人们所知的松花江流域年代最早的单体龙形雕塑“左家山玉 ...
早在汉晋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胡人可能已经循青海道南下抵达成都平原。作为非统治中心的四川地区,胡人入蜀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商业利益的驱动有关。《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可见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大夏与蜀地之间已经有了民间的贸易往来,虽然当时是否已有大夏商 ...
基本信息: 编著: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8549 内容简介: 萧后冠的实验室考古清理与保护工作历经两年多,取得多项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萧后冠头箍结构、博鬓、花树数量与分布,以及铜钗、钿花 ...
——————————————————————————————————————全文阅读洛阳盆地与晋南早期交通道路之“虞坂巅軨道”(作者: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9年第2期)
基本信息: 作者:鲍里斯·艾里克·马尔沙克 著 李梅田,付承章,吴忧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1633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沙克先生经典著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者图文并茂地整理归纳了粟特银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