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潘志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经济走廊道路的考察
点击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学人简介 作者系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关 键 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走廊;经济合作内容提要中央三部委于2015年3月发布“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与相关国家积极共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其中,新欧亚、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巴三条走廊均由新疆出境。考察这三条经济走廊的走向是本文的研究主旨。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
点击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学人简介 作者系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关 键 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走廊;经济合作内容提要中央三部委于2015年3月发布“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与相关国家积极共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其中,新欧亚、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巴三条走廊均由新疆出境。考察这三条经济走廊的走向是本文的研究主旨。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
Editors: Nicola Di Cosmo,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New Jersey Michael Maas,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Publication planned for: January 2018 availability: Not yet published - avail
Editors: Hyun Jin Kim,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Frederik Juliaan Vervaet,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elim Ferruh Adalı, Ankara Sosyal Bilimler üniversitesi, Turkey Date Published: October 2017 ava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曾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法国汉学界十分重视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立法兰西远东学院,吸纳了一大批很有名望的学术英才,推出了一大批在国际上很有分量的丝路研究学术成果,造就了一大批丝路研究的汉学家,他们的成果始终居于欧美之首。一、法国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的背景与机构“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
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波动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首先我们要说明,本文讨论的华夏文明,是指商周以来以汉字为主要书写手段的社会体。虽然社会体并不总是与政治体相重合,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体的盈缩变化主要是由政治体的兴衰变化决定的,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社会体本身就是由不那么连续和不那么稳定的政治体创造出来的。因此,对文明体和社会体发展状况的描述,势必在很大程度上以政治体的发展
编者按汉代画像流传下来很多,主要是因为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载体可以长久保存,这些图像给后人了解汉代历史提供了直观而重要的资料。本文作者注意到这些汉画中有大量的胡人形象,既有征战场面,也有贸易往来,以及胡人的容貌、服饰、器物等等,其中不乏实际描绘,但也有很多想象、夸张的因素。考察、分析汉画中存在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胡人图像,别有意趣。历史真实与异域想象汉 代 胡 人 图 像 札 记文 | 朱 浒(《
编者按今天“一带一路”的语境下,对“丝绸之路”做文化地理和知识考古学的考察,显得尤为必要。在西方地理学史中,李希霍芬是一位兼具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全才,他曾在《中国》一书中,着重论述“丝绸之路”。虽被同时代的学者忽视、遮蔽,甚至自己也缺乏“自觉”,但其思路,对今天的思想世界和文化地理,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文 | 唐晓峰(《读书》2018年3期新刊)李希霍芬(来
唐初编纂《北史》和《南史》,北朝和南朝的史学概念即由此定型。唐人所说的北朝,是从北魏建立到隋朝灭亡的各个北方王朝的合称。但也许因为隋朝实现了西晋之后中国的第一次统一,所以后人倾向于把隋朝从北朝分离出来,因此现代历史学所说的北朝通常排除了隋朝,北朝就是指北魏建立之后和隋朝建立之前的北方各王朝(386-581)。在北魏建立之前的中国北方,还有一个与北魏有部分重叠的历史阶段,即十六国(304-43
夏商周时代,中国所涵盖的区域虽被称为“九州”大地,但最西也只是到达雍州(今甘肃天水一带)。秦汉时期,为了应对匈奴南下,中原政权开始经营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以及更为遥远的西域地区,以期达到“断匈奴右臂”的目标。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武帝开始了大规模用兵西域的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西汉的战略空间,“戍守”西域成为第一要 ...
游牧民在西方古典世界的主流形象——以斯基泰人为例【作者简介】 刘雪飞,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摘要】 在西方古典时代,以斯基泰人为代表的游牧民形象是在古希腊社会的口述传统中产生并定型。因此我们从种种文献资料中拼合的斯基泰人形象其实是一个古希腊民族的整体印象。从本质上来说,斯基泰入的形象和其他蛮族并无根本区别。但因斯基泰人是游牧民,其在主流古希腊人心目中残忍野蛮的形象则有着鲜明的游牧特
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笔耕不辍……93年的沧桑岁月,在孙儒僩身上似乎没有留下深重的痕迹。 时光倒回71年前。1947年夏,得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招人,刚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孙儒僩怀着对莫高窟的憧憬远赴西北。 迢迢四千里路程,整整走了25天,一路树木寥寥,黄沙漫漫。经过一个叫“甜水井”的地方,他掬起一捧水尝了尝,又苦又涩。 那时的莫高窟几成废墟,积沙甚至高达四五米,封堵了窟门。 作为研究所第 ...
城市是人类一切自然和社会关系的集大成者,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五六千年前标志文明社会开端的第一波城市化浪潮以来,到现在为止城市发展的步伐从没有停下来。在此过程中,如果借助考古发掘与博物馆进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让历史的经验、教训、智慧都能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里面,未来的城市应该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因为,一般而言,城市考古和城市博物馆是市民们阅读城市历史非常理想的方式方法。 ...
关于商都东大井类涡纹饰件,潘玲先生在《两汉时期东北地区和长城地带的三种耳坠》一文中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其与同时代中国境内其他类似耳饰的关联,同时也指出这种涡纹元素广泛存在于整个欧亚草原地带。欧亚草原东部此类涡纹饰件多属鲜卑时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存在时代较短。内陆欧亚西部此类涡纹装饰元素相对丰富,见于希腊、罗马、乌克兰草原、高加索地区等地。在潘玲先生研究的启发下,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内陆欧亚 ...
《问学之路》 王巍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古学家在公众心目中自带神秘色彩,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谜。“中国考古网”众多栏目中,“考古人物”的浏览量最大。由网站访谈修改增补结集出版的系列丛书《考古学人访谈录》也已经出版到了第三集,这应该与读者探秘解谜的热情密切相关吧。 这一集中的访谈嘉宾有与罗布泊沙漠中小河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装饰的羽毛都还十分鲜艳”的死者相对无言,在静寂中感受到“小河墓地如 ...
2008年元旦后,一场暴风雪突袭南方,岳麓山上的绿树披挂着厚重的冰雪,像穿上了一副银色铠甲。山脚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一间小屋里,大家正聚精会神地俯首观看刚刚揭剥清洗出来、盛放在托盘里的黑乎乎的竹片。一位中年学者借着昏暗的灯光,艰难地辨识着上面的文字:“廿六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啊!这不是秦始皇二十六年时的丞相吗?原来,专家正在对不久前从海外抢救回来的一批竹简进行鉴定,最初以为是汉简, ...
秦汉时期是中国长城史上的重要阶段。秦始皇“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史记·秦始皇本纪》引贾谊《过秦论》),是当时统一事业的重要主题。长城防线及邻近地方时称“北边”,因与匈奴战事的激烈与持久,为全社会所关注。长城营筑与长城防卫的直接作用是形成军事意义的“藩篱”,但是长城又有促进交通和贸易的历史效应。长城“关市”的繁荣成为游牧区与农耕区经贸往 ...
————————————————————————————————————————全文阅读中国古代夯土城墙基础加固技术(作者:李合群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17年第4期)
全文阅读西安唐故燕国太夫人李氏墓及相关问题(作者:郭昕 朱连华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1期)
基本信息:编著:葛嶷 齐东方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2583621内容简介: 在前期广泛搜集资料并保持密切沟通的基础上,选取跟陆上丝绸之路关系最密切的西北五省区出土的宋以前的49件外来物品为研究对象,由中方提供出土背景及研究状况的详细资料,然后意方学者根据这些资料重新审视 ...
契丹与乌桓、鲜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同属东胡系统。从公元4世纪兴起,至13世纪西辽灭亡,历经900余年。公元10世纪初,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在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上建立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契丹,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契丹辽王朝以今天的巴林草原为中心,开疆扩土,称帝建国,雄踞中国北方200多年。 在辽王朝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佛教对契丹宗教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佛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契丹建国 ...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信先生撰写的《一个考古人的日记》在京出版。 《一个考古人的日记》主要分为序言、前言和后记三部分。其中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先生用先秦石鼓文题字“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好”。著名考古学家佟柱臣先生用信笺为该书寄语为“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根据你的定位,做好考古调查发掘、测量、绘局田野照像工作,根据你的基础,提起笔来,能写什么就写什么”。著名考古学 ...
考古学家张光直曾提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概念,认为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在玛雅文明消失1000多年后,做中国史前考古研究的李新伟,终于有机会实地考察素有玛雅世界“雅典”之称的科潘遗址。 玛雅世界的“雅典” “它横亘在我们面前,犹如一艘在汪洋大海中被波涛击碎的三桅船;桅杆不见了,船名消失了,船员葬身海底,没人能说出它从哪里来,船主是谁,已经漂 ...
尚古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丝绸之路中国段发现的外来物品是中外考古研究的恒久课题。今天,丝绸之路在它所连接的遥远东方再度成为焦点,应接不暇的展览和精美印刷的图录被不断策划与出版。而这本《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因其集结中西学者的强大作者阵容,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在众多同类图书中显得尤为特别。《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葛嶷齐东方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
2017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五期“读城:考古、历史与地理”,在北大静园二院举行。座谈会由文研院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刘未主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钟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分别作报告;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妹尾达彦,北大文研院 ...
————————————————————————————————————————全文阅读考古学视角下的巴蜀印章研究(作者:郭明 高大伦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8年第1期)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的人地关系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法定保护地体系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名山大川,以卓越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合了灿烂的文化要素,不仅是我国传统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古人重要的精神交流场所,体现了我国古代典型的人地关系,是我国重要的遗产资源。今天我们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所体现的几种典型的人地关系讲起,进一步体会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内涵与价值。封禅祭祀场所泰山是我国古人在名
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帝国是从匈奴开始的。从匈奴到蒙古,一千五百年间,无论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欧亚定居社会如中国、印度、波斯、地中海诸国、东欧和中欧诸国曾经如何强盛,但当他们面临草原游牧军队的铁骑时,都显得那样笨拙和孱弱。自古以来,站在定居文明立场上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都绞尽脑汁想弄明白,为什么拥有高度文明和伟大传统的农业国家,竟如此经不起那些乍兴乍灭的草原政权的猝然一击?除了大肆渲染并极力夸张游牧军队
2001年3月中旬,世界最古老的巴米扬大佛毁于疯狂的伊斯兰暴徒塔利班的手下,东、西两座大佛都未能幸免。巴米扬大佛建成于6世纪,曾是世界最大的佛像,中国唐代名僧玄奘在前往印度取经时,曾路经巴米扬,亲眼看到大佛屹立于绝壁上开凿出的巨大洞窟中,雄伟姿态绽放出耀眼光芒。玄奘在他的旅行记《大唐西域记》中有着这样的描述:“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
ICOMOS-IFL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是在2017年底在印度召开的ICOMOS第19届大会通过的4个文件之一,也是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的一个名为“全球乡村景观倡议”主题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相关成果还包括编制中的全球乡村景观地图集和术语词汇表。世界遗产丽江古城-束河、白沙ICOMOS CHINA延续了积极参与国际讨论的专
和田考古发现与文物收藏现状广中智之我们在讨论和田地区出土的佛教写本、世俗文书与考古材料的时候,往往感到繁琐,因为十九世纪末以来来到和田地区的外国人的行迹、他们拿走的文物与写本的下落、有关论文的刊载等情况,都错综复杂。关于整个新疆的探险史,最系统的概述有达布斯(Jack A. Dabbs)《新疆探险史》一书。最新的著作则有贾建飞《文明之劫:近代中国西北文物的外流》(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