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阿财 |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内容提要: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内容提要: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西汉以来,“西域”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使用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今新疆地区以至于更远的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则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葱岭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本文所讨论的西域,即为狭义之西域。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西汉王朝积极经略西域,到汉宣帝时期,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并将其作为汉朝管理西域地区事务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摘要:劳榦对居延汉简的整理与分类,继承了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的做法而有所变通,按照简牍的种类将居延汉简的释文分为文书、薄录、薄籍、信札、经籍、杂类六个大类,每一种类之下又按性质与内容分为若干小类。在治史旨趣上,劳榦经历了由汉简为本位的历史考证向以汉代西北边疆史研究为重心的转变。他将居延汉简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对汉代西北边疆的烽燧制度、官制系统、防
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有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现代科学考察。这是积弱的旧中国,签订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协议,是“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余此次要发现一古国!”这是怎样的气魄,现在想起来都心中一热。这是“人物story”为你讲述的第90个故事,全文共5600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朱玉麒:教我如何不想“他”作者 | 杨雪梅编辑 | 周飞亚朱玉麒很显然,这个标题中的“他”是特指一群人,而不是某一个人。当我告诉北京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3年09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844393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表明,夏、商、西周以及五代时期的后晋也曾建都洛阳,故洛阳又可称为“十三朝故都”,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年左右。于是建都之早、建都朝代之多、建都时间之长、居住帝王之多,使洛阳成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独特历史地位的华夏名都。毫无疑问 ...
提 要:《新疆图志》是清末由新疆通志局修纂的较完备的通志,包括清代政治、军事、外事、经济、农业、交通、民族、考古及人物等各方面的资料。本文认为,该图志门类较以往图志有创新,设置了“国界志”、“交涉志”;注重民族,对多民族的习俗、人口、迁徙有详细记载;广征博引,资料丰富,特别是记述农业发展、矿产资源十分详细。该图志重点记清代当 ...
《丝路文明》(第二辑)刘进宝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定价:88元 国家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使得“一带一路”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之前就已经备受关注的敦煌学也再次受到更多人的重视。随之而来,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著作等也不断涌现,《丝路文明》就是其中一种。 《丝路文明》是由浙江大学“一带一路 ...
【文化评析】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这是继去年纪录 ...
传统文化和传统品牌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过去的发展方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文化、传统品牌想要立足,唯有创新一途可取。 近日,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0的评分。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综艺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 ...
法新社巴黎3日电,当天发表的基因组研究指出,约11500年前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过世的一名女婴属于一个先前不为人知的族群。 科学家2013年在阿拉斯加州上阳河(Upward Sun River)考古遗址挖出一具婴儿遗骸,波特和研究团队接着分析这名婴儿的DNA.阿拉斯加大学研究人员波特(Ben Potter)说,当地原住民将她取名为“日出女孩”(Xach'itee'aanenh T'eede Gaay),而她的基因组“提供前所未有的窗口,让人一窥她族群的历史”。 ...
苗疆走廊能否“申遗”? “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举行,专家研究可能性 1月6日,国内40余名专家学者在“苗疆走廊”从湖南进入贵州境内的第一站——玉屏县举行“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就“苗疆走廊”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可能性、可行性、重要性和必然性进行深入研讨。 据了解,“苗疆走廊”概念于2012年初被贵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并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所谓的“苗疆走廊”,在明 ...
这两尊三彩女侍俑出土于陕西关中西部凤翔原上的一座唐代墓葬中。两尊造型基本相同,均高17.5厘米,都是高髻垂于额顶,面带微笑,细目小口,袒胸,上穿襦衫,下着长裙曳地,胸部襦衫束于裙内,双手合袖于腹前,体修长。脸与露胸施粉彩。两俑的区别在于,一件的发髻呈蝴蝶状,襦衫施蓝、绿、黄三色彩釉(图1);而另一件的发髻挽一大结,襦衫施绿、红、黄三色彩釉(图2)。 古代把侍奉君王后妃和侍候达官贵人的女子称为侍女, ...
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地下出土的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从1899年发现至今,经海内外学者们近120年来前赴后继的探索,甲骨文中反映的殷商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已然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学科。 甲骨研究成就卓越 甲骨文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四大新发现”之一。2013年,甲骨 ...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编著的《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西藏阿里地区古籍目录》等6册西藏古籍普查成果丛书近日出版发行,标志着西藏自治区9年古籍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边巴次仁介绍,西藏古籍收藏单位主要以寺院为主,数量达到千余家,覆盖自治区所有地市的74个县,目前,西藏古籍普查工作已完成65%. 此次整理出版的藏文古籍目录在传统藏文目录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古籍 ...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有一组数字让人看完触目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古村落的迅速消亡不仅让那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逐步消失,同时也让这些年频频见诸报端的“乡愁”二字慢慢飘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护古村落显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中国经济网) 能称为古村落,大都历史悠久,古典古香,再或是因名人典故而闻名。毫无疑问,古村落 ...
基本信息:主编:朱玉麒 孟宪实 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47513545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宪实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玉麒主编的王炳华先生颂寿文集,共收录论文27篇,内容复杂多 ...
中德文物科技保护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在德方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攻克了很多文物保护难题,保护了一大批重要文物,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保护人才,受益良多。可以说过去的20多年,既是中德双方通力合作,又是我国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文物保护技术的20多年。 为了及时总结合作成果,不断提高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我们先后举办过两次以秦俑及相关彩绘文物保护为 ...
◆书 名:镜花水月:中国古代美术考古与佛教艺术的探讨 ◆作 者:颜娟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 ◆出版年月:2016年9月初版 ◆规 格:精裝 菊8开(21x28cm) 440页 ◆定 价:NT.$1,350元 ◆系列名称:艺论丛书 Paperback: 440pages Dimensions: Paperback 21×28cm Language: Chinese 【内容介绍】 从九○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佛教艺术史学界极富影响力的学者颜娟英教授,历时多年,第一本研究成果终于出版问世 ...
书名: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作者:本书编委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9月1日ISBN:9787501052097 犍陀罗地区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两国之间,是中亚、南亚和东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在这一地区得到传播发展,到公元2-3世纪达到鼎盛。而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希腊-罗马文化对这一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犍陀罗佛教艺术正式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它融合了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元素, ...
节选自《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三联书店2018年1月,经公众号“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ID:sanlianshutong)授权转载,有删节。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察队在哈拉和林附近寻访是此次科考的重点之一,公元8世纪突厥史上著名的阙特勤碑。之后来到突厥的毗伽可汗墓地,见证了长长
从这些国外的“他山之石”可看出,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间智慧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工业遗产获得持续关注,实现华丽转身文/鲁雨涵 德国矿业博物馆位于波鸿市鲁尔区的中心,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作为联合国所认证的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遗产正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因为工业化起步较晚,中国对工业遗产的理解和保护利用,还需要深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上领先于中国的发达国家,在保护和研究工业遗产上所 ...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及中日比较研究【作者】 周超【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日期】 2017年5月【定价】 78元【ISBN】 978751619946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及中日比较研究》小议王冬冬日本金泽大学谈及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不得不先辩一辩“文化财”是什么?是直接保留原日语称谓还是翻译为“文物”或“文化遗产”更能准确的传其意?首先在 ...
本文编译自Cristina Cobo Castillo, Berenice Bellina Dorian Q Fuller, "Rice, beans and trade crops on the early maritime Silk Route in Southeast Asia", Antiquity, Volume 90, Issue 353, October 2016, pp
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将甘肃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叫做西域。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西域主要是指印度(天竺),而西亚细亚(包括安息、波斯等地区)并不在内,而后来所指的广义的西域,是到西亚细亚为止。有学者认为,最初在汉代时,西域指的是西北方的匈奴、西方的月氏等居住的地区,后来匈奴西入新疆,这一地区也被称为西域。张骞巡游帕米尔以西其他国家时,曾经过阿富汗到达大月氏。根据张骞、班超等的经略,汉代将
中亚文化遗产保护报告集【作者】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出版】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財機構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 文化遺產国際協力センター【日期】 2010-2011【装帧】 平装(四册)【索书号】K883.138/0209-0211/J(KG)《中亚文化遗产保护报告集》介绍 李雨生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书籍概况共四册,左滑查看更多&g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化遗产真实性展示的技术路径 冯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展示体现其价值,其自身的属性与真实性在实际的展示中存在不能完整反映真实或导致误解等问题,通过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展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解读,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理念,以西安大遗址为例,指出真实性与展示的原则和关系、问题。研究认为,遗产的真实性信息包括最初的状态和后续
《丝路历史语言与吐火罗学论稿》 (丛书: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第二辑)作者:徐文堪责任编委:刘进宝书号:978-7-308-17625-5定价:48.00元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12月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作者近二十年来撰写的关于丝绸之路、古代中外关系、中外语言接触、西域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的论文、书评共三十篇,另附编译性质的论文三篇,共得三 ...
基本信息:作者:罗丰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108059611内容简介: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 ...
基本信息:作者:许宏 著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15106243内容简介: 该书是先秦城邑考古的集成之作,是作者博士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的“升级版”。作者对70余年来的城邑考古材料和考古学史进行系统梳理,竭泽而渔地收录了1000余座城邑资料,对先秦城邑7000年的演变脉 ...
这部书,本来是我第一本专著《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以下简称《先秦》)的修订版,但现在成了它的“升级版”,甚至可以说已是另一部新著。这背后的心路历程和编撰过程是我首先想交代的。 20年前的1996年,我在恩师徐苹芳先生的指导下撰就了博士学位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当时年轻学者学术著作的出版,颇为不易。为了申请出版资助,我曾先后三次请俞伟超、严文明先生写推荐意见,都得到慨允。最后在恩师徐苹芳先生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