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敦煌佛教文学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敦煌佛教文学的类别和文献、形式与风格、主题与形象,探究敦煌佛教文学与敦煌佛教的发展的关系,敦煌佛教文学与语言、文字、壁画等方面研究的关系。【作者简介】郑阿财,1951年生,1982年获文学博士。1978年起先后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中正大学、日本国际佛教大学院大学客座教 ...

• 第一套敦煌艺术分类图录《敦煌艺术画库》

《敦煌艺术画库4——榆林窟》《敦煌艺术画库》是敦煌文物研究所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版的一套丛书,共13册,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1959年出版。这套丛书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套多卷本分类图录,分敦煌建筑(1,孙儒僩,因作者1957年打成右派,未出版,这套丛书实际上出版12册)、敦煌彩塑(2,孙纪元,1958年)、敦煌图案(3,欧阳琳,1957年)、榆林窟(4,段文杰,1957年)、北魏(5,李承仙,1958年,实际上分北魏、西魏)、隋 ...

• 敦煌佛典的流通与改造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简介】众所周知,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文书,卷帙浩繁,内容大多与佛教相关,而且绝大多数是从未经过任何史学家整理、订正、甚至篡改过的原始材料。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根据当时遗留下来的材料,来判断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卷帙浩繁且经过校勘的古代写本,为校正佛典提供了早 ...

• 敦煌三夷教与中古社会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简介】三夷教是汉籍对中古时期曾流行于我国的祆教(又称火祆教、拜火教,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变种)、摩尼教(宋以后渐称明教)、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等三种外来宗教的总称。这三种宗教均起源于西亚地区,在中古时期经由中亚、 ...

• 敦煌道经与中古道教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简介】本书介绍主要的敦煌道经写本,在概述其学术价值外,重点通过对这些道经内容的分析,追寻与之相关的道教史背景。与现有道教史论述不同的是,本书根据敦煌道经的具体内容和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中古道教史上的新命题和新看法。希望这些新问题能深化或推进敦煌道经研究的新阶段,丰富和拓宽中古道教史研究 ...

• 郭文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印象

◀郭文斌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王洋 摄)海外网9月19日敦煌电(姜舒译)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如何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加快推进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9月19日在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上表示,敦煌这片土地,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莫高窟。郭文斌谈到,莫高窟为什么能够成 ...

• 毛时安:让丝绸之路成为和平友谊之路

◀毛时安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王洋 摄)海外网9月19日敦煌电(姜舒译)“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铺展在广袤大地上交织着经济和文化彩带,其后踏平太平洋大西洋惊涛骇浪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连接着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在9月19日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上,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毛时安这样阐释“一带一路”。毛时安谈到,我们可 ...

• 阿来:河西走廊是我的课堂

◀阿来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王洋 摄)海外网9月19日敦煌电(姜舒译)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9月19日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从征服戈壁荒漠到建设美丽绿洲,从回忆汉唐古韵到实现民族复兴,阿来表示,河西走廊对他而言,是一个大课堂。回首古丝路,展望“一带一路”美好蓝图,阿来认为,丝绸之路不止是物流的充盈繁盛,还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以今天的敦煌为例,看看石窟中那些造像,造像风格的流 ...

• 只为一个人,留下一座碑,世界遗产高句丽寻访记

本文版权所有为微信公众号:莲莲的小世界(lianlian-1230)。更多原创寻古类图文,欢迎朋友们关注该公众号。  这是一座不通高速的小城,大巴车走国道,铁路都是绿皮慢车。也许就是这种相对闭塞的环境,才造就了这个祖国北方与众不同的边陲小城吧?    而我,就是坐在通化开往集安的绿皮火车上,汽笛声轰隆隆的响起,火车在群山与隧道间穿行,缓慢地 ...

• 郑学檬:印度佛教向东而非向西传播的原因

  印度佛教为什么向东而不是向西传播?也就是印度佛教为何能传入中国,而后“道源东注”,流被韩、日;或经斯里兰卡,东播东南亚诸国,就是不能传入欧洲呢?这是笔者多年来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也曾就此请问过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教授,施教授认为佛教一些教义和制度曾被基督教部分吸收,并说:“佛教向东而不是向西传播是一个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要联系早期佛教自身的发展历史。佛陀自己在他临终时曾预言说,他的学 ...

• 高亚滨 | 从边疆看中国:中国西北边疆研究的新取向

  高亚滨新疆呼图壁人,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边疆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新疆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疆问题研究。摘 要:中国传统的边疆研究经历了“西北史地之学”“边政学”“边疆学”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对中国的边疆研究形成很大的影响, 当前, 中国的边疆研究中出现了“内亚边疆”“区域研究”的新取向, 以及“生存交互性”“多史叙述”“跨体系社会”“完整的天下观”“边疆”话 ...

• 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

作为“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成果,《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由甘肃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收录会议论文103篇,分“先秦秦汉简牍与历史文化研究”、“居延遗址与长城烽燧防御研究”、“金塔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研究”、“河西史地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敦煌学与墓志写本文献研究”五个部分,共计 ...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11卷)出版

资料图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资助成果《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11卷),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所谓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指的是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敦煌汉文佛教典籍以外的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是敦煌文献的主要收藏地点之一,此外的重要收藏点还有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联邦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等。英国国家 ...

• 国内第一套多卷本敦煌艺术图录 ——《敦煌艺术画库》简介

《敦煌艺术画库》是敦煌文物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末集全所主要业务人员撰写的一套丛书,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1959年出版。这套丛书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套多卷本分类图录,原计划出版13册,实际出版12册。各册名称、作者、出版时间分别是:《敦煌建筑》,孙儒僩,因作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未出版;《敦煌采塑》,孙纪元,1958年7月;《敦煌图案》,欧阳琳,1957年10月;《榆林窟》,段文杰,1957年10月;《敦煌壁画·魏》,李 ...

• “重建中国绘画史”——徐小虎在莫高窟谈书画研究的新方法论

“美术对人类,如同鱼之得水,非装饰品,它是生命呼吸之必备。” ——徐小虎2015年10月19日,著名美术史学者、书画鉴定专家徐小虎老师到访敦煌莫高窟。徐小虎(JoanStanley-Baker),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她1934年生于南京,具有中德双重血统,小学和初中学业分别完成于罗马、重庆和上海。大学就读于美国班宁顿学院,之后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中国艺术史,五十岁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东 ...

•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出版

赵声良先生著《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4世纪到14世纪,延续千余年之久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创造出了与印度佛教艺术和佛教理论不同,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佛教艺术和佛教思想。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将敦煌石窟艺术分为十六国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唐代后期、五代宋西夏元等五个时期,对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从洞窟形制、彩塑艺术、壁画艺 ...

• 《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出版

张小刚著《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由甘肃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这是一部关于佛教传播过程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佛教圣迹、灵异感应事迹以及各种瑞像图即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的专著。全书文字约40万字,图片300余篇,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篇。引言部分对佛教感通画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并对其研究史进行了简要概述。上篇为图像考证,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按照图像来源的地域划分和类别,对敦煌佛教感通画中天竺、西域、汉地等地 ...

• 敦煌吐蕃期洞窟与唐蕃文化交流

敦煌历史发展到中唐阶段,即吐蕃统治时期的786年—848年,进入了一个较前朝完全不同的环境与时代,吐蕃的进入与统治,在敦煌产生了极大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在河西瓜沙等统治区施行了包括易服辫发、黥面文身、清查户口、推行部落制、杀阎朝以儆叛心等一系列高压政策,打破了敦煌几百年来以汉文化为主的传统格局。艺术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探讨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佛教石窟 ...

• 傅璇琮:新见迭出的《敦煌文学总论》

《敦煌文学总论》-伏俊琏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1900年敦煌石室出土了六万余件中古时代的写卷,由此形成了一门世界性学问“敦煌学”。敦煌文学是敦煌学中最早开展的学科。1908年底,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现之原始》开始了敦煌文献(包括文学作品)的著录和介绍。次年,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迹录》刊布敦煌文献30余篇,这是第一部敦煌文献的资料集,其中有数篇文学作品。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与通俗小说》(1920 ...

• 《敦煌文化(普及本)》出版

胡同庆先生著《敦煌文化(普及本)》,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于2016年1月出版。敦煌文化与敦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敦煌艺术主要限于敦煌石窟艺术,而敦煌文化内容丰富,不仅包含了敦煌石窟,而且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也包括敦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敦煌曲子戏、剪纸、民歌、谚语、庙会、社火等。它们共同反映了古代敦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 ...

• 一轮明月映飞天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民间一般百姓,在这美好月圆之夜,大多与家人、情人或友人,赏月吃饼弄花灯。如果你是比较知性及感性的人,可能在美学和哲学方面有更多的追求。在这秋凉圆满的月夜,笔者为大家介绍佛教中一种清丽飘逸的众生,名称“飞天”。“飞天”是何等众生?在甚么场合我们能见到飞天?祂们是男或女?有何象征和功能?对我们有何启发呢?北魏(386-534年)飞天,莫高窟第257窟,斜抱琵琶的飞天乐伎。结合中原审美 ...

• 漫谈佛教艺术中的哺乳图 ——从当代社会关于公共场所哺乳问题的争论谈起

近些年来,对于公共场所是否可以无遮盖哺乳的问题,人们争论颇多。如2015年11月份北京地铁内发生的一次哺乳事件,便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据报道,此事起因于11月27日@北京往事网站转发了一条源自@韩家小乖雪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一位母亲在地铁内哺乳的照片,并配文:“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姑凉,你在地铁上这个样子真的好吗?哦,对了,可能你忘记了这里是哪里了,那由我提醒你一下吧,这里是北京的地铁 ...

• 走向海外:丝绸之路旅途的舞台构建过程

摘 要:前苏联语言学理论家巴赫金(Bakhtin)曾指出,历史与地理—这两项与 “国家” 或 “疆域” 等概念无法分离的元素 “总是被一定程度上美化 (aestheticized)”。本文以现当下围绕着“丝绸之路”走向海外之旅途(journeys along the Silk Road)所展开的一系列想象过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为促进其文化与外交政策所承办的各类围绕“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舞台表演为研究案例。研究指出,“丝绸之路之旅”的舞台化过 ...

• 《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总第164期)

【石窟考古与艺术】四川安岳上大佛摩崖造像调查简报…………………………………………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岳县文物局(1)四川安岳舍身岩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岳县文物局(14)云冈石窟第11—13窟图像构成分析… ...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研究

赵晓星著《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研究》一书,于2017年3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二十四章,62万字。上篇为“综合研究”,整理了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有关的大量文献与图像资料,对汉藏文献和图像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与比对,讨论了吐蕃时期敦煌密教的特点与发展阶段,总结了中唐密教在整个敦煌密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下篇为“ ...

• 奢华之色——明代金银首饰的特点

 明代是中国金银工艺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从考古上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十分可观。其总体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工艺繁复。与宋元相比,明代金银首饰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金银首饰工艺有锤鍱、錾刻、拉丝、累丝、掐丝、炸珠、镂空、焊接等。其中镶玉嵌宝的装饰方法更是在明代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制作出许多佳作。考古发现出土了很多镶嵌珠宝的首 ...

• 考古学视野中的早期历史叙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泰教授是中国考古学界极为熟悉的朋友,当年在哈佛师从张光直先生。这些年来,罗泰经常来中国考古讲学,还积极参与公众讨论,但他本人的研究很少被国内引介。《宗子维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主要从考古材料研究周代社会,出版后曾获得美国考古学会年度最佳图书。  中国的考古资源十分丰富,科学考古却是自上世纪20年代才开始,至今不过百年。中国考古进展迅速,成果不断。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基础建设 ...

• 关于历史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文物、文献与文化:历史考古青年文集(第一辑)》序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取预此潮流,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议,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2015年5月16—18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召开了“文物、文献与文化——历史考古青年论坛(第一届)”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规模不大,来自国内重要研究机构大约2 ...

• 青海省彩陶文物保护修复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528919内容简介:  本书为青海省内彩陶文物类的保护修复总结报告,青海省彩陶类文物众多,尤其以史前彩陶绚丽多彩。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及其他各类型彩陶文物历经时间的磨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病害。本书既是对彩陶类文物的保护修复的报告。目录第一章 前言 1 1.1 青海地理环境 ...

• 中国文物常识

基本信息:作者:沈从文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8月印次:1ISBN:9787568240802内容简介:  沈从文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内容丰富而系统,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