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龙国:唐长安城太仓位置及相关问题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徐龙国 201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考古队在西安市未央区梨园路中段北侧抢救性发掘一处粮仓遗址,该遗址位于唐长安城外西北部,现属未央区大白杨村,遗址北部紧邻唐代的梨园遗址,应在唐代禁苑之内(图一)。已发掘4座粮仓,又在其周围探出6座粮仓。粮仓底部和残存的炭化谷物之中出土了手印砖和“开元通宝”钱,谷物中和仓底防潮层内出土了布纹瓦。手印砖、布纹瓦与唐代含嘉仓遗址出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徐龙国 201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考古队在西安市未央区梨园路中段北侧抢救性发掘一处粮仓遗址,该遗址位于唐长安城外西北部,现属未央区大白杨村,遗址北部紧邻唐代的梨园遗址,应在唐代禁苑之内(图一)。已发掘4座粮仓,又在其周围探出6座粮仓。粮仓底部和残存的炭化谷物之中出土了手印砖和“开元通宝”钱,谷物中和仓底防潮层内出土了布纹瓦。手印砖、布纹瓦与唐代含嘉仓遗址出 ...
成功申遗一年后,村民融入景区、保护更加规范、考古有序开展海龙屯,变得熟悉又陌生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先后申遗成功,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就在一年前的7月4日,贵州遵义的海龙屯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文化版以《田野考古 每个日子都不平淡》为题进行了报道,介绍了申遗背后的准备工作和考古发掘。有人好奇,申遗成功除了给景区带来更响亮的名 ...
作者:白云翔 转自 在线文博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多样,但最根本的是人的移动,是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就东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来说,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能早在7000年前的史前时代就已出现,到公元前10世纪以后逐渐兴盛起来。这不仅有西周初年“箕子 ...
1812年(嘉庆十七年)冬天的伊犁, 像无数平常的日子一样,惠远城的小巷从万里之外发配来了前湖南学政徐松(1781~1848年,字星伯)。这样的官阶、这样的文人,在此前此后的流放者中 不知有多少!但是,上天仿佛又注定了徐松将在成干上万的流放者中脱颖而出,从到达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走上了圆满着一个梦想的生命历程。 三十二岁以前的徐松,是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富贵的无数清代文人之一。原籍浙江上虞的徐松幼年落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 ...
张君荣吕梦荻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君荣 吕梦荻 丝绸之路以其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表示,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符号和历史记忆,它提供了很多专题性全球史研究,可以就宗教、移民、贸易、技术、观念、器物等领域进行研究。如何在全球史视野下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认识古代丝绸之路的价值,也成为新的 ...
澎湃新闻记者于淑娟2016-06-30 17:54 来自私家历史字号“丝绸之路”是近年在学界、媒体等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历史上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西域(新疆)考古很早就成为中西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新疆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至今仍然相对滞后,还有些空白尚待填补。在“丝绸之路”以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是如何交流的?新疆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又有怎样的表现?近日,澎湃新闻(w ...
敦煌学,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及其文献发现之后诞生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对象开始于藏经洞文献,后逐步扩大,主要包括敦煌藏经洞文献和敦煌石窟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敦煌学起步较早,产生了罗振玉、王国维、陈寅恪、向达、姜亮夫、王重民等一批大师级的敦煌学学者,他们开拓了中国敦煌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为此后我国敦煌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敦煌藏经洞文献在发现后不久,就被西方探险家所攫取,流散于英 ...
2016-07-14 许永杰范伊然 考古汇 考古汇 微信号 kaoguhui 功能介绍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创办的考古汇平台;面向公众传播考古知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中国南海的主要岛屿有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等。从远古时代起,我国人民便在这里生产、生活和繁衍,在岛屿上留下了相关活动的遗迹和遗物;随着航海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船舶经常往返于这片广袤的海域,由于航海技术的局限和自然环境的艰险,一些船 ...
潘立阁等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人物简介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师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等。 核心提示 早在二里头时期,就有“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都说“五都贯 ...
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 2016-07-09 建筑史 美术遗产 《建筑史》(第36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① 张荣 李玉敏 李贞娥(韩国) 摘要:天 梯山石窟是我国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石窟文物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到水库修建的影响,大多数文物被迫迁出,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来看,最大程度上保护了 天梯山石窟文物。但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都受到了极大地破坏。近年来,随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天梯山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上。这里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分布在西南峭崖绝壁间,四周环山,林木葱郁,川流纵横,景色宜人。 1953年的天梯山大佛窟(张清白摄影、李博提供) 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窟) 天梯山石窟约创建 ...
简论西南丝绸之路方 铁一、西南丝绸之路简况 “丝绸之路”是对古代中国与地中海地区之间国际交通线的俗称,因商品中有宝贵的中国丝绸而得名。其走向包括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又可细分为西南丝绸之路与岭南丝绸之路。本文主要叙述西南丝绸之路。 一般认为西南丝绸之路始于先秦,利用的高潮在汉唐时期。西南丝绸之路始于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文弼骑骆驼在西北考察 黄文弼(1893-1966),20世纪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 1927年,以斯文赫定为团长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黄文弼作为唯一的中国考古学者加入其中 ...
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唐宋看日本,明朝看韩国。意思是说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很多都留在了那些当年就跟我们交往很深的国家里。这话说的是有道理的,中国大陆由于改朝换代十分频繁,战乱纷争众多,确实导致了很多文物及传 ...
唐代丝路非常繁忙,各种各样的人到西州客馆里,客馆管吃管住,一天下来吃什么,就记在另外一个账单里。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在我们印象中它会是个沙漠充斥的地方,偶尔会冒出几个骆驼来的景象。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兰州)2012年5期 作者:侯宗辉【内容提要】两汉之交窦融据守河西的初期,粮荒蔓延于整个河西地区。窦融集团因时制宜,先后采取核定吏员编制,缩减吏员廪食数额;纠察隐藏私占瞒报现象,完善粮 ...
作者:安家瑶1300多年的王朝更迭,已将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淹埋。但是当我们拨开覆盖在历史上的尘土,唐长安城跃然而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的大都市: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左右均衡 ...
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 2016-05-03 中国考古网 考古汇 基本信息: 作者:杨建华 邵会秋 潘玲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版次:1 ...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第20窟释迦牟尼佛像 一千九百多年前,在中国洛阳的皇宫中,东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金色神人,身带日光,飞行于皇宫殿庭...... 次日,刘庄就此询问群臣,一位博闻多识的大 ...
发布时间:2007-05-25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卫斯 点击率:2077 ——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葡 ...
2015 年6 月28 日至7 月8 日,第39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24 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表了关注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地区世界遗产的《世界遗产波恩宣言》,也让德国 ...
“丝路之绸”是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在丝绸之路研究过程中逐渐提出的一个概念。“丝路”就是丝绸之路,包括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多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通道;“绸”的定义可以有狭义和广 ...
1990~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将“海上丝绸之路”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 除丝绸外,海上贸易的大宗商品另有其类,是以不断有人相继提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宝石之路” ...
作者:巫新华 提要:“丝绸之路”指在古代人类各大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交流、互动、导致各自成长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现代文明奠基的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路线和相关地理文化区域。简而 ...
世界遗产30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 吕舟 文明的进程如同滔滔而去的江水川流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强盛的古代埃及文明,来了,又走了,只留下金字塔望穿古今行者;灿烂多姿的两河文明有如昙花一现, ...
基本信息: 作者: 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 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 编;管平 译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年12月 印次:1 ISBN: 9787501043484 内容简介: 高昌故城自废弃后的数百年间,古城址整体受到自然因素的严重破坏,同时,不同时期人为的破坏和盗掘,尤其是 ...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近来,探索建立“以大遗址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片区”日益成为我国区域性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工作的重点。我国目前所设立的大遗址片区共有六处,分别是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以及郑州片区。为配合“成都片区大遗址总规”及“成都片区大遗址专题研究”等项目的编制,CHCC综合二所对西安、洛阳、荆州、曲阜及郑州片区 ...
2015年8月24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旃先生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了题为“如何看待世界遗产日益加剧的专业弱化倾向”的报告,讲座由张兵总规划师主持,主办单位为中规院总工室,来自院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年轻同行会聚一堂,聆听了郭旃先生事例丰富、数据翔实、论述精辟、讲解生动的报告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现将报告内容做概略性整理,以飨读者。感谢主办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位于嘉陵江畔的广元千佛崖作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可上溯至北魏,至唐而臻极盛,绵延及至明清而不绝。可以说,不论是从历史、艺术还是社会角度来看,广元千佛崖都是我国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然而几年前发生在千佛崖的一幕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曝露在自然条件之中的窟龛所遭受的风化作用已经到了 ...
3月27日,国家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多次讲到中华文明在陕西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和珍贵文物,列举了陕西历史文化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使我们认识到陕西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地位极为特殊。 一、习主席重要演讲为文物工作提出新要求 演讲提出正确看待不同文明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