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
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 : 位于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南。1983年发掘。墓主人为北周柱国大将军,都督原、泾、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李贤及其妻吴辉。墓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天井3个。墓室为土洞式,东西长4米,南北宽3.85米,顶高约1.8米,墓室地平距地表14米。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等处约有壁画44幅以上,保存较好的有23幅,为门 ...
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 : 位于宁夏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南。1983年发掘。墓主人为北周柱国大将军,都督原、泾、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李贤及其妻吴辉。墓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天井3个。墓室为土洞式,东西长4米,南北宽3.85米,顶高约1.8米,墓室地平距地表14米。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等处约有壁画44幅以上,保存较好的有23幅,为门 ...
李晟墓 : 位于今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李晟(sheng),唐将领。朱泚(ci)叛据长安,他回师收复。卒于贞元九年(793)。相传其墓所在地即当年驻军之处。封土圆锥形,高5、直径15米。墓前有一碑,为*柳公权所书。另有明清修墓碑三通。
张横渠墓 : 北宋哲学家张横渠坟墓。位于陕西眉县城东南约30公里的大振村迷糊岭下。冢高5米许,底径10余米。墓前竖碑楼一座,碑文载其生平事迹。当地为纪念他,横渠镇内还建有张横渠祠。
李密墓 : 位于陕西洛南县境秦岭南麓的永丰镇西北约5公里处。李密(582—618)是隋末瓦岗军首领。京兆长安人。投奔瓦岗军后有所建树,得到翟让信任。后得全军领导权,称魏公,年号永平。但他杀害前首领翟让,终使自己降唐。后谋再起,被唐将所杀。其墓封土呈圆锥形,高约12米,直径30米。
程知节墓 : 位于陕西礼泉县*昭陵南。程知节(?—665),本名咬金,后改名知节。隋末参加瓦岗军,后归唐,历任秦王府左三统军、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封卢国公。死后陪葬*昭陵。封土呈圆锥形,高7、直径20米。墓前有碑,刻于乾封元年(666)。
李勣墓 : 位于今陕西礼泉县城东北约18公里之烟霞新村。李勣(594—669)为唐初大将。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曾参加瓦岗军,后降唐,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为避太宗讳,名去“世”字。后因击*东突厥有功,封英国公。死后陪葬昭陵,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墓高25、直径98米。墓前有石人1对,石虎、石羊各3只,石碑1通。
李靖墓 : 位于陕西礼泉县城东北25公里的九嵕(zong )山麓。李靖(571—649)为唐初军事家。京兆三原人。唐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曾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死后陪葬昭陵。《旧唐书·李靖传》:“有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墓高12、直径72米。墓前列置石人、石羊、石虎等,并有石碑一通。
尉迟敬德墓 : 位于今陕西礼泉县城东北18公里的烟霞新村。尉迟敬德(585—658)是唐初大将。姓尉迟,名恭,字敬德。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太宗即位,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鄂国公。死后陪葬昭陵。封土呈锥体。墓南约45米处树有“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1972年发掘出土大量文物,并有墓志两合。
郑仁泰墓 : 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马寨村西南。郑仁泰(601—663),名广,字仁泰。随李渊晋阳起兵,后随李世民征战杀伐。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兵变,与尉迟恭等杀太子建成。太宗时,官至左屯卫将军。高宗时,历任右武卫大将军、卢水、降水、铁勒三大总管,凉、甘、肃、伊、瓜、沙等六州诸军事,凉州刺史。死后陪葬昭陵。封土高约11、直径约19米。墓前有石虎、石羊各三 ...
房玄龄墓 : 位于陕西礼泉县*昭陵南。房玄龄(579—648),唐初大臣。先后任秦王府记室、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为唐太宗重要助手之一。封梁国公。死后陪葬昭陵。封土呈圆锥形,高5、直径25.8米。墓碑为*褚遂良所书,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温彦博墓 : 位于陕西礼泉县昭陵附近。温彦博(573—636),入唐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并州道行军长史、御史大夫、中书令等职。死后陪葬昭陵。封土呈圆锥形,高6米。墓碑为*欧阳询所书,刻于贞观十一年(637)。
魏徵墓 : 唐太宗昭陵陪葬墓之一。魏徵(580—643)是唐初名臣、政治家。唐太宗时历任谏议大夫、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墓在今陕西礼泉县离九嵕(zong)山主峰最近的凤凰山,距昭陵最近。以山为墓,墓前有土阙一对。碑文由太宗撰书。
孔颖达墓 : 位于陕西礼泉县*昭陵南。孔颖达(574—648),隋授河内郡博士。入唐,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死后陪葬*昭陵。封土呈圆锥形,高7、直径21米。墓前有碑,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苍颉墓 : 相传为轩辕黄帝时代创造文字的苍颉之墓。位于陕西白水县城东约25公里处。墓地有墓、有庙。封土呈圆形,高约3.2、周长44.1米。庙院内竖有“苍圣鸟迹书碑”等。
昭惠太子陵 : 李宁墓。《唐会要》卷21载:“惠昭太子宁陵,在京兆府昭应县(今陕西临潼)界。”李宁为唐宪宗长子,封平原郡王。元和四年(809)立为太子,六年卒,谧曰惠昭。
文敬太子陵 : 李謜(yuan)墓。《唐会要》卷21载: “文敬太子謜陵,在京兆府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界。”墓主为唐顺宗之子,封邕王。贞元十五年(799)卒,赠文敬太子。
昭靖太子陵 : 李邈墓。《唐会要》卷21载:“昭靖太子邈陵,在京兆府万年县界。”李邈为唐代宗第二子,封郑王。大历九年(774)卒,赠昭靖太子。
恭懿太子陵 : 李佋墓。《唐会要》卷21载:“恭懿太子佋陵,在京兆府长安县界。”李佋为唐肃宗第12子,封兴王。上元元年(760)卒,赠恭懿太子。
奉天皇帝齐陵 : 李琮( cong)墓。《唐会要》卷21载: “奉天皇帝齐陵,在京兆府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界,元年建寅月六日葬。”李琮为唐玄宗长子,本名嗣直。天宝十一载(752)卒,葬细柳原。肃宗即位。追册为奉天皇帝,改葬齐陵。
殇皇帝陵 : 唐殇皇帝李重茂墓。李重茂为中宗李显第四子。景龙四年(710),韦后毒死中宗,李重茂被立为帝,韦后垂帘听政。接着韦后被诛,遂让位于叔父睿宗李旦。死后谥曰殇皇帝。《唐会要》卷21载: “殇帝无陵号,在京兆府武功县。”
敬陵 : 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墓。在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东四十五里。武氏为恒安王武攸止女,玄宗进册惠妃。生寿、盛二王和咸宜、太华二公主。开元末年卒,赠皇后。
福陵 : 宣懿太后韦氏墓。《唐会要》卷21载:“宣懿太后韦氏福陵,在京兆府万年县界。”韦氏为唐穆宗之妃,武宗生母。武宗即位,追册为皇太后。
庆陵 : 元昭皇后晁氏墓。《唐会要》卷21载:“元昭皇后晁氏庆陵,在京兆府万年县界。”晁氏为宣宗元昭皇后,懿宗之母。
安陵 : 昭宗太后王氏墓。《唐会要》卷21载:“昭宗太后王氏安陵,在京兆府万年县界。”王氏为懿宗恭宪皇后,生昭宗而卒。昭宗追号为皇太后,名其墓曰安陵。
寿陵 : 惠安太后王氏墓。《唐会要》卷21载:“惠安太后王氏寿陵,在京兆府万年县界。”王氏为懿宗皇后,僖宗生母。
巴什库苏拉克遗址 : 细石器遗址。位于新疆于田县城南77公里的克里雅河南岸第三台地上。范围2000—2500平方米,散落各类石器及打制石器时留下的碎屑。采集到石器标本百余件,以细石器为主,石质为硅质岩、砂岩等。石器类型主要为各种石叶、石核、刮削器、石镞等。除在两件石镞背面发现压剥加工痕迹,一件刮削器刃部有修整痕迹外,其余石器皆未见加工、修整痕迹。 ...
托普鲁克加依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火沙县托普鲁克乡加依村西北7.7千米处的土丘上。地处喀拉克山南麓的盐碱荒地中,周围地势起伏不平,土壤含碱量较高。地表生长有红柳、骆驼刺、芦苇等耐旱植物。西距315国道约0.1千米,西北距喀拉巴什水库约0.5千米。周围无人居住。烽火台因风蚀、盐碱腐蚀和修建水库等因素而遭受破坏,仅存部分。烽火台 ...
拉革勒墩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喀群乡尤库日恰木萨勒村西北0.4千米的台地上。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北岸三级台地上,东西两侧为雨水冲刷形成的深沟,周围有林带和民居。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和人为挖掘等因素破坏而损毁,只残存一个土墩。土墩四角无棱角,尚能分辨出原为四方体形。烽火台所在台地底部周长约26米, ...
布依鲁克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布依鲁克村西南约1.9千米。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部的绿洲中。周围地势平坦,地表多砾石,东、东北、北侧为荒地,其余辟为农田。东距提孜那甫河约12千米,西北距叶尔羌河约15千米,附近有简易公路通往布依鲁克村。“布依鲁克”为维吾尔语,意为苦豆草滩。烽 ...
阿克吞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洛克乡博尔村阿克塔什博依自然村东南约2千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提孜那甫河、乌鲁克吾斯塘河和柯克亚吾斯塘河三河交汇处冲积扇上。四周为荒漠,植被稀少。西侧为博尔水库。1958年修建水库时,烽火台大部分被破坏,形制基本不存,仅剩一个圆形土堆。平面呈近圆形,直径约1.5、残高约1.2米。第二次全 ...
苏勒尕孜牙廷姆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达里格村。地处英艾日克农场绿洲东、苏勒尕孜牙干沟西岸。地表为沙漠,无植被。东北侧有新开荒的绿洲,南距315国道4.5千米,西北距木奎拉乡政府5千米、皮山县城15千米。烽火台因风蚀、沙漠化和人为盗掘等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仅存一座土台。土台直径16.5、高2米,中部有一个东西7.4、南北5 ...
康克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康克尔村南。地处桑株河东岸的山顶上,山南侧较为陡峭,山下有南北向村间小路和林带。北距乡政府0.9千米、桑株水库5千米。烽火台共有两座,因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和战争等人为因素破坏,现位于山腰上的烽火台保存较差,而山顶上的保存相对较好。两座烽火台均用片石垒砌。建在山腰处的烽 ...
杜瓦西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杜瓦镇硝尔鲁克村西北2千米。地处杜瓦河谷西岸台地上,附近为杜瓦公路和硝尔鲁克绿洲,东北为杜瓦水库,西为昆仑山山前丘陵。西南距杜瓦镇政府19千米,北距315国道、喀热亚绿洲6.6千米。烽火台因长期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和盗掘等人为因素破坏,仅存一个土堆,直径约15、残高约2.2米。土堆北侧有一盗洞,从盗 ...
杜瓦东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杜瓦镇硝尔鲁克村东北1.7千米。地处杜瓦河谷东岸的悬崖上,悬崖下为硝尔鲁克绿洲。东为昆仑山山前丘陵,西北为杜瓦水库,北距315国道、喀热亚绿洲6.3千米。烽火台因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盗掘等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仅存―个土堆,直径约15、残高3米。土堆中间有一个盗洞,从盗洞观察,烽火台用卵石、土块垒 ...
喀尔克廷姆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兰干库勒村西北。地处戈壁与沙漠交界处的高地边缘,北为沙漠,南为戈壁,地表无植被。东南距萨拉松烽火台3千米、皮亚勒玛乡政府7千米,西南距喀尔克烽火台1千米。遗址因风蚀和人为盗挖等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仅剩一座高大土台。平面呈月牙形,东西15、南北9、残高6米。土坯砌筑,土坯分人工模 ...
扎瓦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乡阔坎村西约6千米。地处塔吾尕孜水库(东风水库)堤坝西侧沙漠中,四周地势较高,是半沼泽地,生长有芦苇等植被。东北距扎瓦乡政府8千米,南距315国道6.7千米。烽火台因风雨侵蚀、沙漠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等大部分坍塌,台体上有大裂缝。台体平面大致呈五边形 ...
“大荔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20万年前),渭南,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东,古遗址,第三批 大荔人遗址是古人类化石遗址之一。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镇解放村,1978年发现比较完整的头骨。大荔人头骨的多数特征和数据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而与早期智人一致,属于早期智人的较早类型或是处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过渡时朗。在含人头骨化石地层中发现 ...
崇宁宫遗址,秦,渭南,渭南市崇宁乡靳尚村,古遗址,第三批 崇宁宫遗址是战国—秦时期遗址,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靳尚村南200米处,尤河东岸,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6万平方米。尚存夯土台基长约50米,残高0.8—1.5米,夯层厚5—6厘米,夯窝径6—8厘米,在田坎断面暴露有排水管道及陶窑遗迹。采集有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几何纹、龙纹空心砖 ...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小塘土沟村南约 300 米处。遗址处于一较高山丘的顶部,周围有石砌城墙。2021 年 5—9 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宁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对小塘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发现房址 40 余座、窖穴与灰坑 32 座、墓葬 6 座、陶窑 1 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青铜 ... ... ...
澄城县城隍庙乐楼,明,渭南,澄城县城西,古建筑,第三批 澄城城隍庙乐楼位于澄城县城西街南侧城隍庙山门处,坐北向南。原名城隍庙神楼。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创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明万历十年 (1582)整修重建,更名乐楼,始为今貌。石柱石础等部分 ...
米脂姜氏民宅,清,榆林,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76.77.78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四批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庄园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墙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背靠牛家梁山,面对安寨山,犹如一座坚固的山寨城堡。 庄园前以块石垒砌,垛墙高9.5米,宽24米余,易守难攻。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请北京 ...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1938年,汉中,城固县董家营乡古路坝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四批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位于陕西省城固县西南约11公里处的董家营镇古路坝村,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地侵华战争。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在李书田、李蒸等教授的带领 ...
鄯善伊循佛教遗址壁画 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密兰地区。入口内壁装饰有精美的壁画,残留有翼的天使像7身。东南残壁下有壁 画残片,画一着棕红色袈裟的释迦像,左侧有弟子6人,第一人手提菩提树叶,可能是佛传故事中的一个片断。另外一块残片,画一王子合十坐于一伟人前,似乎是 本生故事中的一个片断。相距约18米,有一同样结构的寺院遗址 ...
三佛洞——我国最西部的石窟 方祺 从新疆的西南重镇喀什乘车出发,沿着去乌恰县的公路前行10多公里,驶过一座水泥大桥,沿沙石河床西上,不久就到了我国最西部的佛教石窟——三佛洞。 三佛洞,俗称“三仙洞”,是三座人工开凿的并排石窟,位于河床南岸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上。洞口离地面有13米高,若无工具,是不可能攀上去的。笔者此次随同新疆博物馆研究员 ...
楼兰古城佛塔寺位于古城东部,由窣堵波、殿宇和僧房等组成,是现 存楼兰古城内最高大雄伟的建筑。?窣堵波现残高约10.4米,基座底部一层南北长约19.5米,东西宽约18米。底部铺垫10厘米厚的红柳层,其上由三层 夯土筑成基座,总高5米多。基座上为塔身,现已难辨认其形状。塔身由夯土和土坯做成,上部土坯每层中还夹杂10~15厘米厚的红柳枝。塔身直径约3 ...
黄龙花石崖石窟,宋、明,延安,延安市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黄龙花石崖石窟位于延安市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有着宋明时期的遗迹,石窟结构花石崖石窟,又名清凉寺,据石窟现存碑记记载,石窟所在地宋时称之为清凉山,明时称之为阿师崖村伍台山清凉寺,石窟开凿于唐代,北宋天圣十年 (1032)、崇宁四年(1105)、明成化元年(1465)、十三年 ...
选自《文物》2009年05期,李裕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衣丽都(Lid u Yi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 一 石堂会石窟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东略偏北15公里的石堂会村北约50米,石窑山南坡山腰间(图一)。海拔1066米,北纬35°50′316″,东经113°04′364″。这里属于太行山向西延伸的余脉,当地俗呼石窑山或北山。山势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山 ...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甘肃省陇东庆阳县附近。北石窟寺距庆阳县西峰镇25公里,在蒲、茹两河交汇处东岸的覆钟山下。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其后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均有修凿。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东7.5公里泾河北岸,始建于北魏永平三年。两处相距约45公里,均为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南、北石窟寺分别在1925和1959年被重新发现。北石窟寺现存 ...
马厂遗址 : 位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1924年发掘和清理两座墓葬,并提出“马厂期”的命名。马家窑马厂类型即来源于此。50年代以来又作过调查。墓葬共出土4件彩陶器,1件为饰有四大圆圈纹的小口广肩双耳瓮。2件为饰有平行横线和竖条纹的双耳罐。另一件为内绘以云雷纹的碗。遗址上亦采集到大量陶器,风格上与墓地出土的基本相同。
核桃庄遗址 : 位于青海民和县核桃庄乡核桃庄村,1978年发掘。发现马家窑类型墓葬1座。该墓为圆角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室正中有方形木框痕,四周以木板叠砌,上下均铺木板。人骨无头骨,骨骼凌乱,周围有石膏末及木炭。随葬品有骨珠、绿松石、羊头、猪头和30多具鼠骨,陶器均为红或橙黄陶。彩陶有夹砂,亦有泥质者,以橙黄色为地,施黑彩,纹样有同心圆、圆点和波浪纹。 ...
阳山遗址 : 位于青海民和新民乡阳山村,在湟水支流松树沟北岸。1980—1981年两次发掘墓葬23座,为马厂类型。墓葬排列整齐,多为圆角长方形,个别为正方形,竖穴土坑。无葬具,头向多朝北,少量向西。葬式以屈肢葬为主,有仰身、俯身、侧身三种。二次葬及仰身直肢葬者占少数。有单人葬和合葬墓,合葬人数最多者5人,有同性及成年男女与小孩合葬两种。还有“无头葬”者 ...
走马梁墓群,汉,榆林,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边墙村,古墓葬,第四批 位于牛家梁镇边墙村,由走马梁、塌崖畔、驮水梁三个墓区组成。面积300万平方米,与相邻的古城滩村汉代城址有着密切的关系,明长城从墓区由东北向西南横穿而过。2000年榆阳区将走马梁墓群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成立走马梁文物保护管理所。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走马 ...
永恒陵,十六国前赵,渭南,白水县林皋乡赵家窑村东南,古墓葬,第四批 永垣陵永垣陵为十六国时前赵皇帝刘曜之父刘元海墓。据《晋书》记载: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曾封卢奴伯。刘曜袭前汉帝位后改国号为赵,迁葬其父,葬制依天子,称号永垣陵。覆斗型封土,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70米、高约15米,陵位于今白水林皋乡赵家窑村。
陶谷墓,北宋,咸阳,彬县城关镇刘家湾村西南,古墓葬,第四批 陶谷( 903--970年),北宋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仕后晋,为知制诰掌内外制,参预机要。历仕后汉、后周,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初,为翰林学士承旨,著有《清异录》。所知陶谷墓有两处,分别位于陕西彬县、湖北浠水县。陶谷墓位于彬县城关镇刘家湾村东边台地上,呈不规则圆丘形。墓前有" . ...
胡登州墓,明,咸阳,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窑店村西北,古墓葬,第四批 胡登州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胡家沟,墓高 1·5米,长3米。墓前竖有石碑一通,上书"胡太师登洲墓"。胡登洲,字明善,回族,明代咸阳渭城乡人。生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死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97年),享年76岁。胡登洲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事业,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的 ...
一、墓地概况五坝墓地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六坝镇五坝村,西南距六坝镇约6.5 千米,东北约 9 千米处即为著名的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墓地现大部分被压在村民居住区下,致使前期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无从开展,墓地范围不清。正由于墓地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墓地不同程度上遭到了人为破坏。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在挖自来水管道及窖坑时多次出土陶罐、陶壶等一类器物。 ...
吾艾斯墓 : 唐初伊斯兰教赴华传教使臣吾艾斯墓。位于甘肃玉门市清泉乡中沟村。俗称回回墓。墓地原有大殿、长廊等,毁于清同治间兵火。民国时重修,为直筒式圆顶琉璃瓦建筑,占地1300平方米。现存1936年所立石碑。近年再次重建,每年圣纪,瞻仰者络绎不绝。
明秦藩王家族墓地,明,西安,西安市长安区杜陵乡、大兆乡,古墓葬,第四批 明代秦藩王宗室墓地集中分布在西安市东南的凤栖原及少陵原,墓葬众多。由于历代盗墓贼屡次骚扰,至今未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明秦藩王及郡王墓葬。近年来,在其中几座纪年墓中考古清理出作为长明灯(缸)陪葬的白地黑花瓷和茶叶末釉瓷缸,均为明代耀州窑烧造的日常用瓷器,因为出自纪 ...
汪世显家族墓 : 位于甘肃漳县城关镇徐家坪村,西北距县城2.5公里。汪世显(1213——1262),巩昌盐州人,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都总帅。降元后仍任原职。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加封陇西王。汪氏为金、元、明三代巩昌豪门,子孙世代为官,《元史》等有传者达30多人,死后多葬于此。墓群略呈三角形,规模宏大,保存基本完好。已清理的数座墓出土金、 ...
王吉墓 : 金代进义校尉王吉砖室墓。位于甘肃临夏市南龙乡王闵家村。1980年发现。现迁至临夏州博物馆内,依原样修复。为单室合葬墓,墓室宽2.2、深2.4、高2.65米。砖迭八卦形拱顶,上悬铜镜。墓壁饰以精美的砖雕,刻工圆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雕有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鱼的故事、半掩门扉的仕女等,还有牡丹、荷花、双龙、麒麟等图案,艺术价值颇高。
彭泽墓 : 明兵部尚书彭泽(1459—1530)墓。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上西园圃子湾。墓地有围墙,正面立牌坊,入内两侧列置石人1对、石马1对、石狮2对。冢高4.8、底径8米,为彭泽夫妇合葬墓。东西两侧各有2小冢,葬彭泽弟、弟媳、继配夫人和妾。1955年发掘,出土铜镜、摺扇、石砚、墓志等。现彭泽及其亲属遗骨移葬原墓地南数里之吊岭。
毛忠及其家族墓 : 明伏羌侯毛忠(1394—1468)墓。位于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三岔护林站东天马池旁。封土完好。毛忠家族墓位于永昌县南坝乡永丰村东保保沟,有毛忠母也速该氏及毛忠后裔九代亲属墓。现仅存墓碑二座,一为正统六年(1441 )立“太淑夫人墓志铭”,一为万历十六年(1588)立“明故恩荣寿官毛公之墓”碑。
金天会十五年(1137)荣河县知县张维等所刻的后土庙建筑全貌图碑。现存山西省万荣县后土庙内。后土庙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原址已沦入黄河,现庙址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第2次迁建的。该碑是现存最完整的北宋祠庙图之一。 碑高1.35米,宽1.06米,正面上方标“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庙像图石”图题。下为阴刻庙图。
塬子头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唐,宝鸡,陇县城关镇塬子头村西,古遗址,第四批 面积达30万平方米。1991-1992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 8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有前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和周、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存。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址40座、陶窑3座、墓葬1座,新石器时代及 ...
孙家南头宫殿遗址,春秋-汉、唐,宝鸡,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古遗址,第四批 孙家南头宫殿遗址位于三畤塬秦故都雍城西,距离雍城不到20公里,西临汧河河谷,蕲年宫就位于三畤塬边高台地遗址内。蕲年宫,又叫祈年观,其始建年代在文献记载中有两个,一个是成书于东汉末年,著录古长安秦汉宫殿的专著《三辅黄图校注》曰“蘄年宫,穆公所造”,即公元前65 ...
曳湖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西安,蓝田县曳湖镇曳湖村东北、西北,古遗址,第四批 保护范围:东至洩湖村北土路以东20米,西至沙河东岸,南至洩湖街以北100米,北至洩湖砖厂以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西1500米,南北1000米。东至兀家岩村西,西至沙河东岸以西10米,南至洩湖街,北至洩湖砖厂以北350米。
石泉造纸作坊,民国,安康,石泉县中坝乡长安村纸厂,第五批 石泉造纸作坊位于石泉县中坝乡长安村纸厂,建于民国年间,2008年,石泉造纸作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1967年 ,渭南,蒲城县翔村乡柴浴村,第五批 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金帜山南麓尧山镇西山村柴峪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时间授时中心。1966年,为满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需要,国防科委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在蒲城县筹建授时台,代号为“326工程”。1970年授时台基本建 ...
国家大地原点,1978年,咸阳,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第五批 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大地原点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全国统一坐标系,使用的"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80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中国 ...
石泉炼钢炉,1958年,咸阳,礼泉县石潭镇石泉村小学后,第五批 石泉炼钢炉时代:1958年地点:礼泉县石潭镇石泉村小学后保护范围:以炼钢炉遗存为中心,四周分别向外延伸16米;南北宽52米,东西长72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围各外延4米的范围。2008年,石泉炼钢炉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卜子古城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六苏木乡城卜子村,东邻希拉莫日高勒塔布河。1995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对城卜子古城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的布币瓦片堆积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30、南北宽650米。古城城墙大部保存较好,宽9、残高1—2.5米,夯土筑成,夯层厚14—16厘米,土质坚硬,土色灰黄,城墙只在西北角和北墙东端分 ...
云寂寺铁钟,金,咸阳,永寿县甘井乡云寂寺院内,第五批 云寂寺铁钟位于永寿县甘井乡云寂寺院内,建于金朝年间。铁钟通高205厘米,口部直径180厘米,重量达到6吨左右,体量巨大,保存完好。据说,每次敲击的时候,钟声非常得浑厚,方圆十几里地都能够听到。这件钟的顶部中间,蹲着一条龙形的纽,五官清晰,鳞片分明。它趴在钟表面,被称为“伏螭”。顶部四 ...
榆林钟楼,民国,榆林,榆林市榆阳区古城大街中段,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最早的钟楼建筑于现在的榆林榆阳古城的鼓楼以北的大街上,即现在钟楼山下的北大街上,据记载始建于明,后毁于清末的战火。新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为仿西洋式建筑。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 ...
李有源故居,现代,榆林,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故居 佳县张家庄村是著名颂歌《东方红》的发源地。它位于佳县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线上。《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这是一个有6孔窑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孔。这是一孔陕北农村极普通的接石口土窑洞。1942年, ...
天赐湾革命旧址,1947年,榆林,靖边县天赐湾乡天赐湾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天赐湾村坐落在高梁山山腰,地势险要,村庄四周耸立着几座陡峭的山崖,位于县城49公里处。在沟底的大路上,根本看不出山上还有个村子。1947年6月9日晚,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和支队关闭无线电台从小河向天赐湾方向紧急转移,于6月10日来到天赐湾,住在老乡王有余 ...
宜瓦战役遗址,1948年,延安,黄龙县瓦子街乡偏石村至宁家湾的峡谷地带,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宜瓦战役旧址 The Site of Yiwa Battle 位于宜川县丹州镇和黄龙县瓦子街镇一带。 1948年2月29日至3月3日,我西北人民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宜川城、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部队进行的一次攻城打援战役。此役全歼敌二十九军一个军部、两个师部、 ...
中国医科大学旧址,近代,延安,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柳树店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中国医科大学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柳树店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均处于偏僻的乡村和山区,经济不发达,交通困难,生产落后,卫生人才十分稀缺。加上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和--,到外地招收卫生技术人员亦非常困难。而红军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对 ...
中国女子大学旧址,近代,延安,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王家坪碾盘沟,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1939年7月20日---中共在延安创办了中国女子大学。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出席了开学典礼并讲话。中国女子大学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1941年9月并入延安大学。中国女子大学的学员们中国女子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妇女干部和吸收敌占区的爱国女 ...
中央军委通信局(三局)旧址,1945年—1947年,延安,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裴庄村、延店则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中央军委三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通信指挥中心,是新中国通信事业的发祥地。经过试运行后的旧址及陈列馆,以其真实的历史原貌,全面的展陈内容、丰富的馆藏文物、先进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中央军委三 ...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1940—1945年,延安,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西南麓,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史无前例的敌军战俘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先后接受了9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逐渐觉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战活动,和中国抗日军民一起,谱 ...
冯庄团支部旧址,1946年,延安,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冯庄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70年前,中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在延安一个名叫冯庄的小山村里诞生; 11年前,冯庄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标点”光荣称号; 10年前,冯庄团支部旧址恢复并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庄团支部旧址 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冯 ...
蟠龙战役遗址,1947年,延安,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蟠龙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境内。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3月19日,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开始转战陕北。国民党军为保证部队补给,在蟠龙镇建立了补给基地。当时的西北野战兵团面临着物资极度紧缺的局面。为了 ...
青化砭战役遗址,1947年,延安,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老爷庙咀至以南惠家砭村、惠家山之间的川道,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陕西省延安县青化砭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伏击战。1947年3月19日,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继续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中 ...
东征会议旧址,1936年 ,延安,延长县城内寨山西南麓,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东征会议旧址,位于延长县城内寨山西南麓,占地面积约3000㎡,有七孔土窑洞,其中一孔为毛泽东和贺志珍同志旧居,一孔为东征会议室,其余五孔分别为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聂荣臻同志旧居。室内原物保存完好,院内有一棵槐树,胸径1.8m,上百年历史,树 ...
下寺湾毛泽东旧居,1935年,延安,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193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吴起镇,经保安(今志丹县)沿洛河南下,于11月2日到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甘泉县下寺湾,住在白云德家的石窑洞里。采访中,记者走进下寺湾毛泽东旧居,此旧居为一线两孔石窑洞,北靠山,南邻洛河,毛泽东就住在靠 ...
谢子长故居及墓地,民国,延安,子长县李家岔镇枣树坪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李家岔镇枣树坪村。谢子长,原名世元,后改德元,号浩如。1897年1月14日,出生于安定县(今子长县)李家岔镇枣树坪村一个农民家庭。直到1918年秋考入西安省立一中读书,始离开家乡。1925年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由北平回 ...
羊马河战役遗址,1947年,延安,子长县瓦窑堡镇羊马河村和新庄库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羊马河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余家坪乡羊马河村。羊马河地处今瓦窑堡镇西南约12公里处。1947年4月14日,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地区,全歼胡宗南部整编15师135旅4700余人。1947年2月,蒋介石在西安部署34个旅,计23万余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线有 ...
王家湾革命旧址,1947年,延安,安塞县王家湾乡王家湾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王家湾乡王家湾村。1947年4月13日--6月8日,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期间,在此居住。旧址为1排5孔坐北面南的土窑洞。东起2孔窑洞由房东居住,其余3孔窑洞为套洞,任弼时住第3孔窑洞。毛泽东在撰写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 ...
中共陕甘宁省委旧址,1936—1937年,延安,吴起县吴起镇刘渠子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中共陕甘宁省委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洛源街道办刘渠子村。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期间,国民党东北军相继占领了陕甘省的关中特区和中宜、富县、甘泉等县大部,使这一区域变为游击区。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机关由富县北道德迁至吴起镇(现为 ...
紫阳县东城门楼,民国 ,安康,紫阳县城关镇东城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五批 紫阳县东城门楼时代:民国地点:紫阳县城关镇东城门保护范围:向东10米至居民外墙,北至齐桥根路外侧,西10米至民居外墙,南至县工商局家属楼北侧。建设控制地带:以东城门楼为轴心,方圆320米内。2008年,紫阳县东城门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 ...
阿力麻土古城 : 汉城。位于甘肃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刘家庄广通河北岸。城址现被一条沟壑隔开,分为上、下古城。仅存南垣一段。城内城周暴露大量汉代陶片、瓦砾等。城西不远为火儿红汉墓群。有人认为系汉大夏县城址。
景古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康乐县景古乡秦家河村。分新、旧二城,二城相距0.5公里。旧城墙垣断续相连,有人认为是北魏水池县城。新城依地势而筑,呈“品”字状,墙垣基本完好,城内全系民居。1936年6月,红四军十二师曾在此建立景古区苏维埃政府。
庙岔山古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皋兰县水阜乡长川村西。城依庙岔山构筑,大部已毁坏,仅残余部分墙基。庙岔山尚存明代长城、烽燧等。
东川城堡 : 清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乡东川村,北距黄河800米。同治年间筑。城垣大多已毁,南北约100米,东西80米。残存西北角一段,残高1.5米,残厚0.4米。
达家台堡 : 明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达家台南,南距黄河500米。南垣塌毁,存其余三垣,呈半圆形。东西约180米,南北80米许,残高6米,基宽0.3—1米。夯层厚0.14米。散落明青瓷片。
咸水川堡 : 明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汗水川村,南临黄河。城垣较完整,南北约100米,东西150米,残高2—6米,基厚3—4米。城中全为民居。
沙柳城 : 明长城沿线城障。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老爷庙村内。城址东依山丘,以此为天然屏障,其他三垣夯筑。西垣已毁,南、北二垣残存。残高0.5—6米,基宽3—4米,顶宽1米许。红色粘土夯筑,夯层厚10厘米。城中原有关帝庙,今存台基。散落碎砖瓦片。
范坪堡寨 : 明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乡范家坪北。由东、西二堡组成。西堡南北50米,东西60米。东西二垣南高北低,逐渐倾斜,北垣下临断崖,毁损严重,残高1—2米,基厚1.5米。南垣保存较好,残高6米,基厚2.5米,顶宽1米。东西两端设角墩,基宽4米,顶宽1.8米。东堡位西堡东50米,形制、大小均与西堡同。为明代黄河南岸城障之一。
萁萁滩堡 : 宋益机滩堡,明清新城堡。在兰州市西固区新城乡城子村内,北距黄河700米。宋城早圮,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筑,清同治二年(1863)堡民刘仗宰等补葺。正方形,每边长300米许,墙垣大多拆毁。北垣尚存东、西二段,总计长50余米,基厚1米,顶宽0.2米,残高2—3米。
扎马台城 : 明堡。位于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乡坡底下村东800米,北临黄河。呈矩形,南北40米,东西35米,存东、西、北三垣,残高1—3米,基厚2.5米。为明兰州卫长城沿线城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