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中国公共考古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报告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考古成果,是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中国考古学也迎来了一百岁的生日。值此“百年双庆”之喜,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特别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等一系列公共考古活动。5月18日,“国 ...

• 中国考古百年 | 仰韶村遗址与中国考古百年座谈会发言摘要(下)

 在4月18日下午召开的仰韶村遗址与中国考古百年座谈会上,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古机构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仰韶文化与中国考古百年、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等主题,各抒己见。  各单位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将对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措施,主动担当 ...

• 中国考古百年 | 仰韶村遗址与中国考古百年座谈会发言摘要(上)

  在4月18日下午召开的仰韶村遗址与中国考古百年座谈会上,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古机构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仰韶文化与中国考古百年、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等主题,各抒己见。  各单位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将对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措施,主动担 ...

• 中国考古百年 | 阿坝考古百年的回顾与思考

1921年,随着河南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中国考古学呱呱坠地。同年地处西南一隅的阿坝地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纪年的南朝造像碑,而当时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未被社会大众所熟知,但却无形当中将阿坝地区与中国考古学串联了起来。直到今天,南朝永明元年造像碑依然是魏晋南北朝佛教考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阿坝州就已然成为外国传教士 ...

• “博物馆的未来:新征程 新作为” 主题论坛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5月18日下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主题论坛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出席论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论坛。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以及全国各地文物部门及博物馆代表、相关领域专家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

• “夏文化考古研究”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

开班仪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为学员授课参会嘉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调研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实验室高规格墓葬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讯4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夏文化考古研究”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班仪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徐良高主持,国家文 ...

• 洛阳博物馆“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 荣获2020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

  洛阳博物馆讯(供稿:李思思)近日,2020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获奖名单新鲜出炉,由洛阳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合作举办的“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位列其中。该展览通过“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三大板块,从时间、空间上勾勒出石窟艺术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和风格的演变,展出期间 ...

• 龙门石窟流散海外近百年的《帝后礼佛图》“复活”了!

  文昭皇后礼佛图(图片由龙门石窟研究院副院长 陈建平 拍摄)  流散海外近百年的《帝后礼佛图》“复活”了!4月27日晚,新华社在全网发布真人版《帝后礼佛图》视频,让龙门石窟这组被盗凿的国宝级浮雕,首次以真人演绎的形式呈现。    帝后礼佛图活化展示 图片由拍摄团队提供  真人版《帝后礼佛图》视频长约2分钟,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网友强烈关 ...

• 多件“国宝”现身!“华夏根脉 河洛文化”公开课开讲

  5月16日下午,洛阳博物馆“华夏根脉 河洛文化”主题公开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上线,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点赞。    公开课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委网信办主办,人民网河南频道、洛阳博物馆承办。在公开课中,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和洛阳市第三中学高二学生裴诺雅兰一起走进该博物馆珍宝馆,沿着洛阳十三朝历史 ...

• 国际博物馆日 看洛阳文物修复师如何“妙手回春”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您打算去哪个博物馆看看?  作为“东方博物馆之都”,洛阳拥有各类馆藏文物约42万件(套),其中不乏“国宝”级藏品。不过,在它们“入住”博物馆展厅之前,还需要进行一道至关重要的程序——文物修复。穿越千百年时光,文物往往覆盖尘埃、伤痕累累,得益于文物修复师的一双巧手,它们被重新唤醒、恢复神采。  今天 ...

•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举行“礼乐传承,古今交融”主题展演活动

    汉服礼仪复原展示    汉服礼仪复原展示    汉服礼仪复原展示    色空鼓演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日上午,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举行“礼乐传承,古今交融”主题展演活动,包括汉服礼仪复原展示、色空鼓演奏、古今吟唱等,向市民展示传承千年的礼乐文化。(洛报融媒记者 张怡熙 摄)

• 走进博物馆 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5月18日,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参观文物遗珍。当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走进洛阳各个博物馆,感受古都璀璨文明与文化魅力。          近年来,洛阳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洛报融媒记者 张光辉 通讯员 李思思 摄)

• 龙门石窟凸显“神牛图” 快看看你拍的龙门石窟有吗?

  近日,网上一则《龙门石窟凸显“神牛图”》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5月18日上午,记者在龙门石窟东山向对面望去,奉先寺的轮廓的确神似一头牛。龙门石窟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神牛图”主要源于游客特定的视角,其形成蕴含着古人高超的智慧。  远观奉先寺的轮廓,像极了一头“神牛”  “龙门石窟凸显神牛图!四川有卧佛,洛阳有神牛!快看看你拍的龙 ...

• 国际博物馆日:历史剧展演 带您穿越千年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联袂在洛阳博物馆为公众带来大型系列历史剧展演《历史的回望》,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带游客穿越千年时光,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洛报融媒记者 张光辉 通讯员 李思思 摄)

• 数说“东方博物馆之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精心筹备,为线上线下观众送上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文化大餐。您对“东方博物馆之都”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这组数据吧!  总量  洛阳博物馆、纪念馆共计102家  比“十三五”前期增加了42家  基本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门类多样的博物馆体系。  其中,国有博 ...

• 国际博物馆日,洛阳活动丰富多彩

  5月18日上午,“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庆祝建党百年“东方博物馆之都”系列宣传活动在洛阳博物馆启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旨在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    国家文物局提倡各博物馆要有效搭建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加深大家对博 ...

• 亚洲文明论坛︱多重视角下的亚洲历史脉络和文明特性

5月15-16日,“亚洲文明论坛·青年学者论坛(2021年)”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等科研院所的60余位学者与会。两天的会议分成“传统亚洲的历史观”;“文本与图像中的丝绸之路”;“亚洲的地缘文明与地缘政治”;“亚洲移民 ...

• 国际博物馆日|上博特展“万年长春”将启,呈现海上千年书画

今天上午,上海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澎湃新闻从现场获悉,上海千年书画艺术、“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等大展即将在沪上陆续登场,其中,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年度大展“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将于6月21日亮相,以146件书画名迹呈现从三国时期到现代的上海千年书画史。 ...

• 休宁月潭星洲寺与徽州佛文化

安徽省休宁县月潭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距今约九百余年。月潭村寺观庙宇众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和山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就是徽州宗族祭祖往往依附或者结合于佛道及其寺观,宋元时期尤为明显。佛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安画业繁衍。在一些徽商经贸发达、财富集聚的村落,除了寺院道观鼎盛外,以佛艺为内容的画风也十分昌盛。新 ...

• 国际博物馆日|秦俑彩绘、慈禧龙袍如何修复?看首博特展揭秘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作为今年主会场的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不同于一般的文物展,这个展览以实物和背景材料相辅相成,向大众“揭秘”古代文物遗存的出土情况是怎样的,它们又被怎样修复为今天在博物馆陈列时光辉璀璨的样子。秦始皇帝陵出土的紫色和绿色兵马俑身上的明艳彩绘是如何保存的?慈禧入殓时穿的一件 ...

• 上海149家博物馆影响力评估:上博、科技馆名列前二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指数,其中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含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在综合影响力排名中位列前三。上海博物馆是上海老牌知名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 ...

• 国际博物馆日|一位摄影师的“身在浦江,心系龟兹”

龟兹石窟遗址座落在新疆天山南麓,其规模堪与阿富汗巴米扬、我国敦煌莫高窟媲美,是世界级大型石窟群之一。上海知名摄影家丁和一直关注丝路摄影,十多年来遍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拍摄了大量的西域古文明遗迹。他也曾赴德国拍摄龟兹壁画,也流连于龟兹洞窟之间,将流失海外的壁画“复原”回归至母体。澎湃新闻获悉,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丝路精魂 ...

• “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研讨会顺利举行

5月18日,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敦煌研究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携手腾讯,在线上举行了“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研讨会。来自敦煌、巴黎、深圳的专家们,借助腾讯会议,围绕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探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播的新路径。会上,三方正式发起中法“数字 ...

• “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出征仪式在上海交大举行 ——往期守望者已成敦煌文化传播火种,第三期守望者带来传播新思路

2021年5月17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第三期出征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举行。十位志愿者在经历了三重考核和两年等待之后,从众多的优秀报名者当中脱颖而出,即将开启为期40天的敦煌文化守望之旅。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等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 ...

• “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走进武威 ——敦煌研究院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5月18日,正值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开展。展览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敦煌研究院、武威市博物馆承办,展期1个月。开展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士俊,武威市人大常委 ...

• 红山文化首次完整“走进”中原 揭秘史前祭祀文明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首次系统性地将“红山文化”带到山西,一场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对撞”正在上演。民众参观“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 张云 摄  “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出的152件珍贵文物,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考古重大发现与考古成果。  红山文化出现在距今约6500年至5 ...

• 故宫院刊 | 刘曙光:关于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恢复与重塑”主题的外部解读——兼谈博物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趋势和中国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球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共同主题。包括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内的三大国际文化遗产机构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面对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除了从“内部视角”去关注新冠疫情下博物馆应如何恢复生机,重塑新的实践模式之外,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出发,在“外部视角”下关注博物馆与所处自 ...

•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5 月18 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内相关博物馆联合协办的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 ...

• 新发现 | 湖北孝感发现明清时期古码头遗址

2020年3月底,孝感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复工,施工单位在对城隍潭段东岸施工过程中发现排列较为规整的长条形石块,经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初步确认,可能是当地居民提到的古代码头,随即向上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了汇报。202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 ...

• 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首都博物馆举行。  5月16日,本届“十大精品”推介活动终评汇报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 ...

•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配套展览之“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幕5月18日,为配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ICOM-CC19th Triennial Conference),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的“万 ...

• 敦煌研究院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一)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院艺术研究部陈列中心教育推广部推出了最新自创研发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推广课程《拓本技艺——九色鹿的故事》DIY课程,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在博物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历代拓印传承技艺知识和动手实践,体验中国传统的拓印技术,感受敦煌石窟艺术的无穷魅力。5月15日上午,13位来自我院的职工子女体验了《拓本技 ...

• 敦煌研究院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二) ——《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专题展走进靖远县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宣传“时代楷模”,弘扬“莫高精神”,2021年5月17日,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与中共靖远县委宣传部、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展览在靖 ...

• 见证宋代“水包皮”?扬州古城出土宋代砖构建筑

“水包皮”是江苏扬州方言,就是在浴室洗澡。这是老扬州对沐浴文化的生动描述。日前,位于江苏扬州市中心友好会馆南侧的一处考古发掘项目,通过江苏省文物局专家验收。该地块位于“扬州城遗址”范围内,考古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发现了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遗存。其中,一处宋代砖构建筑引起专家注意。有专家推测,这里或许曾是南宋时期的一处浴室建筑 ...

• 受疫情影响,敦煌莫高窟“浴佛节”传统活动今年继续停办

央视新闻消息,今天(15日)上午,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为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降低聚集性疫情风险,切实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2021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期间(即2021年5月19日),莫高窟不举行面向敦煌广大市民的传统礼佛活动。在疫情之前,每 ...

• 国际博物馆日|方寸之间,故宫文物邮票与原件同时呈现

邮票虽只有方寸大小,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多方面的特色,是某种意义上的“国家名片”。故宫古建筑和珍藏文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邮票上,发挥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5月18日起,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联袂主办,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北京邮来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 ...

• 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回溯红山考古,追迹芮国文明

澎湃新闻获悉,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山西博物院今起开始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集中展示红山文化遗址历次考古重大发现与考古成果。同日,“追迹——芮国文物精华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亮相,展品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等230余件,主要来自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并精选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和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部分文物。山西博物院:152 ...

• 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吴中:回望史前太湖,追溯“何以江南”

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苏州吴中博物馆推出最新特展“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共展出两百余件出土文物,梳理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和环太湖地区的发展历程,回望了太湖流域地区的史前文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是明净而风暖的秀丽。是吹面不寒的杨柳微风,深巷阡陌的杏花春雨;是小桥流 ...

• 国际博物馆日|百件原版浮世绘,上海呈现“浮世万象”

5月17日,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浮世万象——百幅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日本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浮世绘原版文物级别古画,展出的100套作品全部来自日本浮世绘三大私人收藏家族之一的浅井家族。“浮世万象”全景式呈现了浮世绘这种日本代表性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的精彩魅力。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恢复与重塑 ...

• “紫禁城六百年”特展等获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首都博物馆举行。其中“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等获得精品奖,“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获得 ...

• 专家研讨“玉”见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识

  “中国玉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也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玉器发挥了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功能”“岫岩玉是中国开发和利用最早最多的玉料,堪称‘中华第一玉’”……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5月16日在北京举办“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中国特色玉文化传承发展 ...

• 谱写考古育人工作的奋进曲——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长春召开

  为加强考古教育专业的交流、学习,推动全国考古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人才支撑。5月16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吉林长春举办,并同时召开“第一届全国高校新时代考古学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余家开设考古、文博专业高校的学科负责人和教 ...

• 江右考古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 考古发现所见商周文化与政体之异同

  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体系,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商周文化与政体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2021年5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徐良高应邀作为江右考古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的主讲人,在江 ...

• 贺云翱:环境考古能够深度理解“人地关系”

环境考古能够深度理解“人地关系”贺云翱(本文为《大众考古》2015年05月刊 卷首语) 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 ...

• 玲珑神致 冰玉匠心 ——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

  为营造“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文化氛围,甘肃省博物馆引进的福建博物院“玲珑神致 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将于5月1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精选福建博物院馆藏珍贵文物88件,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精品汇集一堂,冀以展现德化瓷器的冰玉本色和独特魅力,为传承古老技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清德化窑白釉饕餮纹 ...

• “千年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营造之美”专题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

  5月16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千年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营造之美”专题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首开敦煌石窟壁画建筑展先例,共展出了展品81件(套),通过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制和园林意境,以壁画图像、从二维到三维建筑模型、3D打印数字科技产物、多媒体手段等呈现方式,使观众多途径领略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和园林之美。  ...

• 讲座纪要| 早期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变革——甘肃洮河流域的田野考古成果

2017年12月11日晚,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邀请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Rowan Flad教授(中文名傅罗文),举办了题为“早期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变革——甘肃洮河流域的田野考古成果”的学术讲座。本次是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以后举办的系列讲座中的第一场,讲座由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教授主持。哈佛大学的动物考古学家Richard Meadow教授,复旦大学文博系的陈淳 ...

• “《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1年5月15日上午,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文津厅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主任、《石窟寺研究》主编孙英民主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委会主任、《石窟寺研究》主编孙英民主持会议《石窟寺研究》十辑  座谈会进行了 ...

• 文物援疆促进文博事业大发展

5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文物局和19个援疆省市文物部门全力支持新疆文物工作,文物援疆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物援疆工作成绩喜人。李群表示,保护好新疆各类文物资源,特别是深入挖掘、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 ...

•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师生赴居延遗址考察

2021年4月29日至5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率领博士后徐驰,博士研究生孟燕云、兰博,硕士研究生杨青青、刘慧以及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泽浩一行七人组成“人大居延考查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考察活动。此行是受内蒙古额济纳旗政府委托为“居延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联合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