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劲松大使出席阿富汗国家遗产保护日活动并参观国家博物馆
3月11日,应阿富汗信息文化部部长巴瓦瑞邀请,刘劲松大使出席了在阿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阿国家遗产保护日活动。刘大使与巴瓦瑞部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参观了阿国家博物馆。刘大使与巴瓦瑞部长亲切交谈阿国家博物馆历经沧桑,饱受战乱之苦。在几代博物馆人舍身忘我的爱护与呼吁下,馆藏文物中的大部分万幸得到较好保存。拉希米馆长向刘大使介绍了重点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刘大使饶有兴致地询问了许多文物的历史背景与保护细节 ...
3月11日,应阿富汗信息文化部部长巴瓦瑞邀请,刘劲松大使出席了在阿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阿国家遗产保护日活动。刘大使与巴瓦瑞部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参观了阿国家博物馆。刘大使与巴瓦瑞部长亲切交谈阿国家博物馆历经沧桑,饱受战乱之苦。在几代博物馆人舍身忘我的爱护与呼吁下,馆藏文物中的大部分万幸得到较好保存。拉希米馆长向刘大使介绍了重点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刘大使饶有兴致地询问了许多文物的历史背景与保护细节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国人大代表、“壁画医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表示,文物保护不是简单修复技术,是一门系统科学,眼下需要更加重视文物保护相关理论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画,是全世界保存壁画面积最大的遗址博物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苏伯民说,跟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百病一样,敦煌壁画经历了上千年 ...
大使与学者的“丝路对话”3月4日,刘劲松大使在使馆会见阿富汗资深媒体人士和知名学者、前总统府新闻发言人阿延法尔博士(Dr. Shamsulhaq Aryanfar),就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相关学术和外交问题进行长时间深入交谈。阿富汗主流报刊《喀布尔时报》网络版3月7日发表了对话英文摘要。现将对话中文实录整理如下:《喀布尔时报》网络版刊发对话英文摘要刘劲松大使(以下简称“刘”):很高兴与您结识。您是阿富汗新闻界的元老,曾主 ...
朱仓M722 陵园遗址1 号台基东部及内陵园东门址朱仓M722 陵园遗址1 号台基东部及内陵园东门址三汉冢陵园遗址勘探平面图 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献帝禅陵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其余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阳境内。东汉陵区分为邙山和洛南两个陵区。北陵区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南陵区位于今洛阳市伊滨区、偃师市境内。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
小河北辽代遗址鸟瞰图 钟欣 摄 记者5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人员发现多处辽代遗址,有助于确定显、乾二陵皇陵玄宫位置。 辽王朝始建于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立国210年,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对峙,签订澶渊之盟,后被金朝所灭。辽代9位帝王分葬于5处皇陵,其中显陵和乾陵在辽宁境内。新立辽代建筑遗址出土脊兽 钟欣 摄 据考古专家介绍,从2017年开始在辽宁医巫闾山附近的 ...
“文学、建筑与城市空间”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 时间:2018年3月9-10日地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主办方:地中海东部学术研究中心(Eastern Mediterranean Academic Research Center)截稿日期:2017年12月1日来源:https://www.dakamconferences.org/literatureandarch
中新社兰州3月4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近年敦煌石窟实现“数字化”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全球民众“共享”的基础上,以石窟资源为主的甘肃大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进度不断加快,未来将通过文创产品或展览形式与公众“互动”。 1月28日,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银装素裹,分外美丽妖娆,在白雪的妆扮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陈治平 摄 甘肃是中国石窟文物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龟兹艺术品》让流失海外的重量级文物以出版的形式“回归”。(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图) 上海新近已出版或即将推出一大批丝绸之路重量级文献。记者获悉,不少沪上出版单位还主动与海外机构对接,收集散落世界各地的丝绸之路文献,让它们以出版的形式“回归”,更好地服务学术研究。 说到古代丝绸之路,位于中国河西走廊的敦煌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在这里发现了迄今为止保
3月1日“朝圣之路·圣迹——从敦煌到伊比利亚半岛”巡回展览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开幕式。此次展览由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中国孔子学院/国家汉办、马德里孔子学院、敦煌研究院、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来自西班牙有关大学、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观众近百人参加。开幕式上,由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何诗华女士主持,马德里自治大学副校长Carmela Cales(卡梅拉•加勒斯)女士、孔子学院院长Gladys Nieto(格拉迪斯•聂 ...
近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正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发布。该批资源共计5300余号3.1万余拍,读者可登陆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在线进行检索和全文浏览。使用方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馆索书号查找方法:读者可查阅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或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在“题名”或“善本书号”栏目输入索书号的数字部分,即可查找对应文献。2015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向中国国家图书 ...
散佚海外的敦煌遗书,是中国人心中持续了百余年的痛,也是研习敦煌学难以跨越的障碍。记者昨天获悉,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已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上线。这意味着:散佚海外的敦煌遗书中的精华部分,以“数字化“的形式回归国内。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出土了大量公元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然而,目前各地文物考古机构的人员编制却基本上是按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立时确定的编制数量,很少甚至没有增加。目前,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也制约各地经济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建议人社部应当给各省市自治区人事管理部门下达指示,大幅度增加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研 ...
素有“衣冠王国”美誉的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古时代服饰图像和资料,从北朝至宋元,时代跨越千年。可以说任何一本研究中国服饰史著作的图像资料列举都离不开敦煌石窟。敦煌石窟的服饰图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养人服饰。供养人就是开窟造像的捐资人。莫高窟现存供养人画像9000余身,其服饰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衣着风貌,又能从服饰中看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侧影; ...
“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洛阳伽蓝记》汉语“飞天”一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他的形象源自古老的印度神话,为婆罗门教中的二位小神灵乾达婆和紧那罗。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十三天等。因此,汉译佛经,用“飞天”这两个字是很贴切的,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礼佛、舞乐的天人。乾达婆和紧 ...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佛徒屡屡东游,中土僧众纷纷西行,佛教由西向东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喉扼要塞,张掖成为佛法传入必经、佛教流行较早、佛学发展最繁盛的地方,“半城塔影,遍地古刹”亦成为张掖特有的风貌。 在今天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东南80余公里的临松山中,有一座庞大的石窟集群——马蹄寺石窟群。据史料记载,马蹄寺石窟的开凿与经学家郭荷及入室弟子郭瑀息息相关。这一片原本只为隐居讲学而建的石 ...
2017年11月16日,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发起了主题为“研究人员的秘密”的国际会议,这个会议是致力于塔吉克斯坦著名的院士,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家优素富硕.雅库波夫诞辰80周年。 优素富硕.雅库波夫,1937年11月16日出生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的达尔瓦兹地区。1955年高中毕业之后进入了塔吉克国立大学的历史系学习。1960年毕业之后被派 ...
跨越高原的路有多长人类文明的肇始,或许有多种原因,可是人类文明只有在沟通和交流中,才能走向繁荣,却已然成为定律。因为有了交流,路便诞生了。2017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准备工作的安排,陕西和青海的四家学术机构开始了一项为期5年的大型考古调查活动,这项考古调查活 ...
她是谁?她来自哪里?是怎样的变故,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寂寞古城的深处?如今,简陋墓冢中零星的文物,只能还原她一星半点的生命讯息,却再也无法复制出她青春的温度,她是——远走古道的女儿家……龙曲古城遗址——“聚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大型专题报道之一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的龙曲河畔,一座古城已矗立了近千年 ...
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首博的一层B展厅为观众铺开了一条汇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区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组成的“天路”,路边的玛尼堆指引人们走进雪域“圣地”,与藏族及藏族的历史文化亲密接触。 生命禁区里的文化萌芽 漫步在“雪域天路”上,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对西藏文化的溯源。在大众的普遍印象中,古代的青藏高原几乎是生存的“禁区”,一片荒芜、 ...
记者1日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开局良好,其中遗址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封顶,计划于2019年建成开馆。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由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及墓葬群等组成。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曾当过27天皇帝后遭废黜,史称“汉废帝”。 ...
佛曰: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劝彼诸人发无上心,誓愿成佛,各取净土,摄护众生。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大悲宏愿五百多年后,佛法东传的净土之路,从汉明帝刘庄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梦开始了 汉明帝遣使天竺寻佛 公元64年。一天晚上,开创了“明章之治”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刘庄做了个奇异的梦,梦见一高大的神人,头顶放光,满面喜悦,降临宫殿。次日早朝,他询问群臣。博学多识的傅毅说,天竺有得道者,称为佛,听说能飞行虚空 ...
澎湃新闻2018-03-06 15:51来源:澎湃新闻字号据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官方网站消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于2018年3月3日在布列塔尼的瓦纳(Vannes)去世。谢和耐(1921—2018)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1945—1947年,谢和耐在法国巴黎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学习汉语。1948年毕业于高等实验学院。1949—1950年在当时设在越南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敦煌研究院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完成的“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本周刊重点介绍,与大家分享成果。土遗址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中最重要的遗存之一,主要保存于西北地区和丝绸之 ...
内转经道壁画黄色颜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拉萨三大寺院的首寺。位于其措钦大殿主殿内的龙布拉康殿和内转经道属于早期建置,其上的壁画由于受环境、建筑布局、壁画材料及工艺、地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地仗层空鼓、裂隙、大面积脱落,颜料层龟裂、起甲、粉化脱落,壁画表面水渍、泥渍、油脂污染等多种病害。尤其是内转经道西壁内墙壁画,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墙体变形,严重危及 ...
2月1日,省文物局组织由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王旭、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兰州大学力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景科、省文物局干部左五元组成的专家组,对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负责实施的果园—新城墓群六、七号墓日常监测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 专家组实地踏勘了工程现场,查验了项目资料,并召开会议听取了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有关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经质询答疑和充分讨论,专家组一 ...
作者:王岩頔来源:辽宁日报 崔源墓出土的“墓券”。 银鎏金镂雕麒麟花饰革带。 崔源墓出土的耳饰和耳坠。 明朝奴儿干都司形势图,黑线为交通路线。 发掘于鞍山市千山区的明朝崔源家族墓地文物证明,镇守辽东的著名将领崔源多次参与招抚奴儿干、海西等地,在边境设市发展贸易,开辟东北亚丝绸之路。 因为明朝注重东北地区的发展,明初时受战火重创的东北经济得以快速恢复,东北各族人民迅速归心于明朝中央政府 ...
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鬼斧神工——高台汉晋彩绘木刻珍品”展览吸引观者。汉魏晋时间,木刻用具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高台出土的彩绘木刻文物有木马牛车、彩绘木佣、动物佣、木质楼院以及众多的生活用具。制作工艺运用了阴刻、圆雕、镂雕、透雕等多种类型。其中彩绘木马牛车,造型简洁、雄壮浑朴,形象的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交通的盛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交通工具的制作水品。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二月,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 ...
作者:李军科 | 来源:西安晚报自2013年秋天以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各大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热点词语,一些出版社也及时出版了宣传、研究“丝绸之路”的书籍。我在看了一篇研究“丝绸之路”的文章后才知道:“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并不是由“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中国人命名的,而是由德国人命名的,这个人就是德国地理学家、柏林大学校长李希霍芬教授,他在中国考察了四年(1868至1872年 ...
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的丝绸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生活消费品,而是承载了杭州人的生活情趣、历史情怀和艺术感悟。人们向往杭州这样一座丝绸般柔软的城市,既钟情于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西子湖,也爱慕那色彩缤纷、优美华贵的丝织品。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杭州西湖丝绸文化博物馆,它集中反映了与丝绸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物遗迹、故事传说、诗词篇章、人物传记、习俗禁忌及蚕桑丝绸生产、商贸等各个领域之中,同时彰显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
二月初,甘肃武威市博物馆开始对馆藏410函约十万多叶大藏经进行大规模整理遴选。 武威市博物馆现存的大藏经98%是手抄本,系元、明两代手抄而成。大藏经抄写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用料考究,具有重大历史和文献研究价值。 自2008年以来,武威市博物馆先后上报的5部大藏经均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4部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南京日报讯(记者许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确定南京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城市。昨天,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保护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文物修缮和保护展示工程,为“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龙江船厂遗址将设立南京片区海上丝绸之路展示分中心,以“中国海上丝绸 ...
来源:成都日报(成都)蜀锦被誉为“天下母锦”,对中国锦业发展和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汉代“五都”之一的成都,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织锦中心,大量输出丝绸产品。三国时期,诸葛亮设锦官,成都一跃成为中国也是世界的最大织锦中心,这一独步天下的地位一直持续到南宋,保持了千年之久。蜀锦在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汉武帝派张骞开通西域后,蜀锦迅即成为北方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角之一。北方丝绸之路途经地区发掘出土 ...
狗年春晚,一幅《丝绸之路山水地图》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这是一幅明代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长约30米。原图为明代中叶宫廷专为皇帝绘制的绢本地图,图上绘制了从明朝的边关甘肃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数千公里线路上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成为丝路重要考证依据。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许荣茂先生无偿捐赠。 全卷共用汉语标注了211个由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等音译而来的明 ...
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2018年新年特展“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中的珍品均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为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主要流传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和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小刀要经过制胚、锉磨、雕刻等工艺制成。刀柄有铜质、骨质等,镶有银、铜、宝石等。新疆,汉称西域,直到清朝改称 ...
2017年10月16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沈阳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系主任、副教授陈捷主持,题目为“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初,“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工作开始,前期研究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对于中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曾于2月3日宣布:2018年2月10日起,取消七国公民的签证要求,进一步简化39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签证手续,取消所需邀请函。法令同时还指定从2018年7月1日起实行电子签证制度。曾经斯坦国的签证办理之繁琐,让人对“丝绸之路”望而却步。但现在它们纷纷开启签证简化政策,吉尔吉斯斯坦有了电子签,哈萨克斯坦72小时中转免签……而其中最有旅游价值的乌兹别
2月25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公益文化讲座“文博讲坛”第28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讲。本次讲座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彩陶与早期中国系列讲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分别做了题为《西坡葬礼:庙底沟类型的社会发展和“最初的中国”》《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的讲座。讲座由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主持,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炜林出席,陕 ...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的考古发掘全面揭露了高陵陵园的主要结构,考古人员认定,曹操高陵并非“不封不树”,而是肯定存在地面建筑,不过后世曾存在“毁陵”行为,致使地面建筑荡然无存。 高陵陵园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为配合高陵保护展示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对位于安阳西高穴的 ...
■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 226x150cm 武梁祠西壁2018年3月12日,“中国汉画大展”将于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汉画学会与北京山水美术馆共同主办,参展作品全部由中国汉画学会的集体会员单位提供,分别来自全国23家文博单位,展出汉画拓片581件(套),展览面积近万平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汉画拓片专题展 ...
最近,在希腊阿尔吉萨的一个青铜时代遗址发现了一些发芽的谷物。比例尺是0.04英寸(1毫米)。图片来源:Copyright Springer-Verlag GmbHGermany,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2017两座可能为青铜时代酿酒地的考古发现表明,古希腊人可能纵情于葡萄酒,但这并不是他们唯一青睐的酒精饮料。研究人员表示,这两处“饱满”谷物的发现标志着希腊存在最古老的啤酒酿造设施,并推翻了人们对于该地区古时唯饮葡萄酒的认知。“对于希腊来说,这 ...
今日世上流传的许多谜语与神秘问题常与考古密切相关。而许多谜语并非埃及金字塔那样拥有宏伟外观,有时它们仅仅成人手掌大小,但却在泥土中尘封了百年,乃至千年,直至被接到“神谕”的考古学家发现。1908年7月3日这天,一个平凡的工作日,正在负责发掘克里特岛菲斯塔皇宫遗址的意大利考古队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时,正在清理皇宫后殿的考古学家佩尼尔发现了一块黏土质地的圆盘。这件泥土中的物件两面刻满了未知符号。它们刻在长 ...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26日披露,该院与美日韩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十多家机构合作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从早年攻克莫高窟风沙治理、本体保护、病害壁画洽理、石窟数字化,到近年完成石窟洞窟调查、环境监测、游客承载量研究、数字敦煌建设、莫高窟总体规划等。资料图: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艺海存真·敦煌”展览在兰州启幕。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罗华庆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敦煌研究院在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研 ...
日本曹洞宗在天童寺内树立了“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 天童寺,一座大隐于江南海边、有着1700年历史的寺院,它曾迎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佛教,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本土化后的佛教送到日本。《天童寺志》记载,宋、元、明时期,32批日僧到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创立临济宗、曹洞宗的日僧荣西、道元,都是从天童寺归国后开山立派的。 如今,天童寺对外交流仍然频繁 ...
当地时间2018年2月8日,以色列凯撒利亚国家公园,考古人员在当地出土了一幅罕见的、罗马时期彩色马赛克画,有1800年历史。
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埃及古物部导游站在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的壁画前进行讲解。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 中国文物网2月11日编译报道:日前,埃及考古学家公布了一座装饰有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女祭司古墓。 该国古物部长卡勒德• ...
兵马俑拇指被盗 中方启动索赔程序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提出派两名专家赴美修复受损兵马俑 相关部门将修订部分文物裸展标准 昨天本报报道了中国兵马俑在美国展出过程中,被一名24岁男子掰断大拇指并偷走一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涉案男子已被保释,将面临审判。18日,此次展览的承办方、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文物交流中心已经在18日向美国合作方发函,提出将派两名中方专家赴美对受损的兵马俑进行 ...
记者24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于近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开幕。通过敦煌壁画及彩塑临品、复制洞窟,从历史、地理、艺术、科学保护等多方面表现敦煌的过去与现在,传递别样的丝路文化情愫,呈现千年敦煌文化的积累沉淀。 由敦煌研究院、威尼斯大学和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本次展览,运用敦煌艺术作品、原大临摹复原整窟模型、高保真图片资料、多媒体影片、线上线下的展览互动为主要展示 ...
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唐蕃古道——八省区文物展”是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中国展区的主体展览,首展于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面积约2200平方米。该展精选了“唐蕃古道”沿线以及与展览主题密切相关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八省(区)22家文博单位馆藏精品文物共220余件,通过展示和挖掘文物内涵,制作精美的辅助展品,再现了唐蕃古道辉煌。展览采用实体文物与数字文物相结 ...
为进一步加强西藏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政策规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日前,《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印发(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分九章五十二条。其适用范围为:国家安排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自治区安排的不可移动文物保 ...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无数人被文物修复师精湛的技艺和持之以恒的坚守而打动。 若说冷门职业,文物修复师肯定名列其中。就在前几天,浙江第一所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高校举办了一场毕业展,其中有30多件古陶瓷修复作品展出。古瓷器庄严的形态,在毕业生“妙手回春”之下,补上了时间缺口。 最美的时光,多半是最初的美好。面对旧物,我们同样会喜欢它们最初的样子。这需要借助文物修复师的“回春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