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 ——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
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于2018年1月16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从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详细总结了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充分展现出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国性普查,
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于2018年1月16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从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详细总结了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充分展现出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国性普查,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地球天空》杂志1月16日报道,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科学家利用无人侦察机发现,早在1600多年前,该地区就出现了灌溉系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考古学家利用无人机及卫星成像技术,发现丝绸之路沿路干旱地区早已出现灌溉系统,专家称,灌溉系统为当地农民发展畜牧和农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西方进行通商贸易的一条贸易线路,是两大文明古国罗马和中 ...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快车道的新时代,华夏出版社在1号馆新闻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中国通史》分享会。《中国通史》作者之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赵凯,《中国通史》访谈嘉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小锋,《中国通史》责任编辑杜晓宇出席本次分享会。与欧洲人比起来,中华民族自郑和下西洋之后500多年的表现非常沉寂,就连国土上的瑰宝——敦煌石窟都是20世纪初斯坦因、伯 ...
1月29日,由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部海事局共同主办,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共同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出版物展览”在京拉开帷幕,集中展示交通运输行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出版领域所取得成果。据悉,近年来,部海事局与人民交通出版社密切合作,加快推进中国航海图书资料(CNP)编写出版,推出了以北极航路航海保障系列丛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海保障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点图书出 ...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11月7日,国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信立祥老师做客“清源讲堂”,带来了题为“西汉废帝刘贺的无奈哀荣”的精彩演讲。信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分析,揭示了海昏侯墓发掘的价值和意义,还原了刘贺看似风光丧事背后的无奈与悲哀。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参与海昏侯墓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是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遗存。据介绍,该院援藏考古工作持续进行。2017年考古人员对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外,其余8座均为墓室底部有涂红迹象的小型土坑石室墓。出土陶质、石质、骨质、铜 ...
1月23日,“2018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年会”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市的水下考古机构代表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北海、福建、武汉基地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水下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主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了 “2017年度水下考古工作与研究”、“2017年度水下文物保护工作”、“2017年度水下考古技术与装备工作”等三个主题报告。宋 ...
1月24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啦!今年共有40个发掘和调查项目参加初评最终将通过投票产生25项进入终评据了解今年各单位推荐报名十分踊跃参与热情很高2017年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本次参选的40个项目可谓分量十足优中选优汇集了全年考古的干货而且今年也是“考古成果大年”各类重大发现集中相信竞争一定会很激烈!话不多说快来看初评通知与入围名单吧初评启动通知1月24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 ...
关心!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遗产 学习小组2018-01-27 09:35:231992评 学习小组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获悉,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情况,是多年来很关心的一件事。良渚文化
日前,法国文化与新闻部部长弗朗索瓦兹·尼森公布了法国政府文化遗产领域工作规划。“我们的文化遗产星罗棋布,这是每个法国人的幸运,是我们的骄傲;这也是每个地区的幸运,因为文化遗产让其充满魅力。”尼森表示,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工作规划,为法国的文化遗产政策注入新的活力。 以文化立国的法国一向把丰富的文化遗产当作国家名片,这一工作规划的特点在于其不仅涵盖法国本土,还将视野扩展到欧洲。规划中指出文化遗产事 ...
1927年,在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团体倡导下,中外科学工作者平等合作的中瑞(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西北政局动荡、自然环境恶劣的艰难困苦中,开始了历时8年的西北科考活动,开启了当代中国丝绸之路考察与研究的新征程。首批10位中方团员中,北京大学参加者多达8人。他们从红楼发轫西行,开启了北京大学丝绸之路研究的漫漫旅途。 90年后,为纪念这支科考队伍的不畏艰难、捍卫主权的奉献精神,2017年12月23日至 ...
水一样滑腻,烟一样轻软,云一样飘逸,如一幅水墨,在雨丝轻风的浸润下,方渲染得烟丝醉软的质感。“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像痴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丛中拂泪自怜楚楚动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脉脉思念在夕阳河边苦苦凝望孤独寂寞的心灵。站在大厅里,恍惚间,现代与古往的画面交错浮现,一道木门更像极了分开两世的隔断,迈一步是古韵古意古情,退一步是现代的追爱。站在亦古亦今的交界处,凉风习习,微风扑面。静 ...
1月21日,“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现场,地面铺设有明代“御窑金砖”。历经四年的考古发掘,中国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显露“真容”。专家们认为,上述遗址是中国自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的皇家宫观。中新社记者王剑摄
“徐步仙宫里,松筠拂槛齐。”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受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坐落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大上清宫规模居江南宫观之首,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后因大火焚毁深埋于鹰厦铁路基建废土之下而隐退于历史长河。 1月21日,记者探访大上清宫遗址了解到,自2014年6月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现天日,历时近4年,遗址发掘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告诉记者,大上清宫 ...
资料图 “十王宅”位于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边的永福坊和兴宁坊,最初称为“十王宅”,后更名“十六王宅”,出现于唐开元年间,是当时皇子集中居住的地方。1月23日,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对西安一处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天宝三载十王宅瓦”,为十王宅里坊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了解到,陕西考古人员2017年对秦咸阳城遗址主动考古发掘发现,秦帝国都城咸阳城毁于烈火,是人为破坏。 2017年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在2016年的基础上继续对胡家沟大型建筑基址发掘,对这个建筑的整体结构予以揭露。发掘表明,夯土墙体复原高度近5米、宽约3米、总长110米。出土遗物以建筑材料占绝大多数,包括板瓦、筒瓦、瓦当、龙纹空心砖。同时,出土 ...
昨天(26日),中国世界遗产2019年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的全套提名文件,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先生代表《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郑重签名之后,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予以提交。这代表着,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唯一项目,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区境内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区划111 ...
图为文物运至布达拉宫 工作人员在为文物装箱做准备 中国新闻网讯“在此次赴京参展的西藏文物中,国家三级及三级以上的文物占所有展品的90.8%,规格之高为历史之最。”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巴桑罗布25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其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珠林寺等寺庙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近日,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首都博物馆等多家相关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布达拉 ...
洛阳博物馆讯(供稿:李思思)1月24日下午,“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汉化研讨会”在洛阳博物馆举行,此会议是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大同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三家共同策划的大型展览“融合之路——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展(暂定)”的阶段成果交流会。 洛阳博物馆馆长谢虎军主持会议,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院长白劲松、大同博物馆馆长王利民及相关业务人员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确定了展览大纲的基本框架,介绍了展览可借调文 ...
2018年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文物局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始终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新时代文物工作新局面。一、推动学习宣传贯彻 ...
优雅华贵的全黄金王冠、精致脱俗的黄金琥珀项链、前卫时尚的心形饰品……这些不是大型珠宝品牌的新款,而是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洗涤的阿富汗古代珍宝。 2月1日,展览《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将于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展。届时,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231件(套)顶级文物将首次现身成都。图为蝴蝶结饰品。 钟欣 摄图为羚羊手镯。 钟欣 摄 本次展览以考古学意义上的发现地点为主线,通过展出“法罗尔丘地”、“阿 ...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的富庶时写道“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大意是说:将大鼎当作铁锅,将美玉当作石头,将金子当作砖块,将珍珠当作沙砾,(这些金银珠宝)抛弃得满地都是,秦国人看到了它们,也不觉得十分可惜。但秦朝究竟有多富庶呢?1月2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透露,陕西省考古专家可能找到了证明秦国富庶的冰山一角。 ...
浙江绍兴兰若寺墓地考古获得重要发现为目前所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南宋墓地兰若寺墓园和兰若寺寺庙遗址位置图 兰若寺墓地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东部,青龙山与日铸岭之间的峡谷地区,小地名称皇坟山。2016年11月,因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兰若寺水库裸心湖建设项目的开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考古处,对建设规划范围进行考古探勘。至2016年12月底,考古队在兰若寺水库北岸、皇坟山南麓确认 ...
1月26日,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在江西考古汇报会上介绍海昏侯墓园五号墓的发掘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在实验室考古阶段,专家在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结合此前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及《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断五号墓墓主身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 这是记者26日从2017年江西考古汇报会上获得的消 ...
考古人员在发掘清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是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遗存。 据介绍,该院援藏考古工作持续进行。2017年考古人员对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外,其余8座均为墓室底部有涂红迹象的小型土坑石室墓。图为发掘的墓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
2017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第四次赴孟加拉国,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奥迪海亚·阿斯温(Oitihya Onneswan)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纳提什瓦(Nateshwar)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中方成员为柴焕波、莫林恒、李意愿、贾英杰,孟方成员为素菲·诺曼纳(Sufi Mostafizur Rahman)、穆罕默德·海穆尔(Muhammad Mahbubul Alam Himel
这是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内的村庄 在雄安新区的安新、容城县,考古学家从厚积的泥土中拾捡起一些装饰着几何线条的红陶碎片。它们来自一些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种种迹象显示:早在7000到6700年前,这片河流纵横的平原已有人类定居,以农业、渔猎为生。 来自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消息说,历时半年多、有众多国家级文博机构参与的雄安考古调查取得丰富成果:在约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留着早至新石器时代、晚至明清以及近现代 ...
2月的第一天,231件(套)阿富汗国家顶级珍宝将在成博闪耀亮相!这个对于多数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将带来见证过无数盛衰兴废的千年遗珍,还原古代阿富汗的整体面貌。 位于中亚腹地的阿富汗,曾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草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汉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这里碰撞并沉淀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次《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阿 ...
1月27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文物局水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深海所”)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成立暨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中科院深海所举行。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文物局、三亚市政府代表及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双方成员约50人出席了会议。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017年5 ...
良渚被国家考古局定位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也是学术界公认的能证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近日,良渚遗址因为代表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再度受到关注。高高瘦瘦、戴着眼镜的王宁远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也是良渚古城考古团队中核心成员。记者专访了这位痴迷于良渚遗址考古的研究员。 1936年11月3日,良渚遗址第一次被发掘出来,虽然当时只是取得一些石器、陶器等实物资料,但良渚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首年考古调查公布 促跨国文化遗产申遗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首年考古调查30日在青海西宁公布,该考古调查旨在明确南亚廊道的主线和复线,再现各时期交通网络及古道的变迁沿革,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系列跨国文化遗产申遗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南亚廊道自古以来是联系南亚诸国与中国内陆及中西亚地区的重要通道,青海段途经该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果洛州、玉树州。南亚廊道作为中原内地去往 ...
记者2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一组大型国家府库建筑遗迹,出土成批的编磬残片中数十件有刻文,展示了秦代乐府“金声玉振”的规模。 据介绍,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出了一批秦都遗珍。清理和制骨工业有关的遗物,其中骨质遗物600多公斤,包括骨料、坯料、废料、半成品以及各种铁质工具、不同骨器制作环节使用的磨石,可以 ...
记者2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隋唐安仁坊的西南隅发掘出唐代宅邸建筑基址,应是一处达官贵人的宅邸。这是隋唐长安城宅邸遗址的首次发现,对于了解宅邸布局、结构及功能有重要意义。 隋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范围内,几乎全部叠压于现代城市建成区之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隋唐长安城遗址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发掘工作 ...
西安网讯(西安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辛倬)近日,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东郊一工地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天宝三载十王宅瓦”,这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为十王宅里坊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7年底,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对东郊一处工地进行考古勘探时,发掘出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北城墙、东城墙、夹城墙,同时发掘出‘十王宅’北坊墙、东坊墙墙基,以及北通大明宫的夹城遗址以及多条道路遗迹。 “十王宅”位于唐 ...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建筑界最夺目的盛事“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本月27日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共有来自全球的88位建筑师以及62个国家的展方作品亮相,可谓盛况空前。没机会去现场的小伙伴也不用遗憾,清源的青年建筑师马上带您一览本届双年展最具水准的设计作品~ 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从高柳新蝉的初夏一直持续到红叶木落的深秋,在她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看着秋风夹带的银杏叶像蝴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并正式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而言,无疑是提振士气、令人振奋的一年。 《国家宝藏》开播,文物以明星真人秀的形式走向大众;“长城你造不造”公益计划发布,在“游戏”中普及长城保护知识……这一年又是充满创新、活力的一年。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华清宫位于今西安以东25千米的骊山之下。骊山因骊戒所居而得名。又有一说,在临潼县城以南的骊山,其状若马,其色似骊(青灰色),故称骊山。骊山左右群峰峻岭,有如云霞秀错,因而又秀玲雅名。骊山山峰海拔一般在600米至1200米之间,主峰海拔1320米。山脉为东西走向,东高西低。苍翠的山峦,在夕阳余辉 ...
▲ 图为埃及国家文物部提供的资料图片,显示了此次发现了两处古建筑遗迹。图片来源:埃及国家文物部。▲ 图为本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之一。图片来源:埃及国家文物部。 1 月 11 日,埃及国家文物部称,在该国南部发现了两处曾用于监管矿区的古埃及建筑遗迹,其历史可追溯至 4400 年前。 据悉,美国与埃及代表团在阿斯旺市 (Aswan) 北部塔尔伊德福 (Tal Edfu) 地区获得了这一发现。 埃及国
石榴 / 湖南省博物馆2018-01-17 08:5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湖南博物馆即将推出特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这一展览将在1月27日开幕,精心挑选了国内来自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的展品,和国外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罗马国家博物馆、锡耶纳国立美术馆等在内的26家博物馆的250余件(组)精品,包括庞 ...
“二连浩特伊林驿站遗址的发掘为下一步伊林驿站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月2日,参与伊林驿站发掘工作的岳够明说。 2017年6月至9月,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二连浩特市文化馆和二连浩特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伊林驿站遗址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考古队在遗址内发掘出3座保留相对完整的院落,院落内有37间房屋,并且在院落和房屋内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钱币、纸质文
为响应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北石窟寺以“弘扬莫高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遵照敦煌研究院的要求将长期对庆阳中小学有序免费的开放,以回馈社会,服务于社会教育。2018年1月20日,庆阳玛丽露国际英语学校师生来北石窟寺参观,学习与石窟寺相关的知识,感受历史的厚度。当日正值大寒,庆阳玛丽露国际英语学校的师生们是北石窟寺迎来的首个团体,但同学们的热情感染着 ...
为了做好2018年莫高窟旅游开放工作,方便广大游客和旅行社制定参观计划,现将莫高窟有关旅游开放事宜公告如下:一、参观模式莫高窟实行网络实名预约购票制度和实名验票准入制度,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相关要求,执行单日最大游客承载量限额,网络预约门票每日限额发售6000张。在旅游旺季将适时启动超大客流应急预案。二、预约及购票1.游客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前1个月预约门票:1)登录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www.mgk.org.cn)预约 ...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光机所15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设古代壁画典型颜料库,将填补中国古代壁画颜料库建设的空白,极大提升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研究水平。 据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71万余件文物中,唐墓壁画是最具特色的藏品种类之一,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时代序列之完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而西安光机所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在基础光学、空间光学与光谱技术、光电工 ...
北魏墓葬壁画摹制作品与云冈石窟部分雕塑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亮相,参观者不仅可以借机一睹北魏时期地下“豪宅”的面貌,还能近距离欣赏来自云冈石窟的菩萨头像、立像等雕塑。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的“主角”是位于大同东郊的沙岭7号墓。这是一座北魏时期的地下“豪宅”, 据墓室出土漆皮文字推测,墓主人系鲜卑人,是侍中主客尚书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这座铲形砖室墓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壁画——甬 ...
贺家村西周车马坑位于周原遗址贺家村以北约300米、董家村东约200米、凤雏建筑基址南约百米处。通过试掘初步判断,该车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西周时代最为豪华的车辆,也是2014年周原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之一。1月23日,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2017年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传统发掘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显微摄影、延时摄影、三维建模等科学手段,获取了大量田野发掘现场无法获取的珍贵科 ...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全景。图片来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继续进行考古勘探,出土马车12辆和以车饰、构件、车器、马具、马饰、生活器皿以及人身体装饰为主的遗物150余组件,这为西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马家塬战国墓地从2006年度开始连续发掘至今,发掘成果曾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是西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成 ...
1月22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经过持续两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发现了房址、灶址、夯土城墙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其中,玉器数量多、种类全,并发现多处用玉器奠基的现象。 芦山峁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西北侧的梁峁上,西邻延河支流陈团沟、新尧沟两条河沟,整体地形呈“ ...
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延安芦山峁遗址考古工作发现大型房址,这些超大型建筑房址附近发现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目前仅见于陶寺宫殿区等高等级的区域。考古人员认为,这些大型建筑有原始殿堂的性质,具备宫城雏形。 延安芦山峁遗址考古工作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间三大研究项目之一——“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专项子课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考古 ...
2018年1月23日,“2018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年会”在水下中心召开,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市的水下考古机构代表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北海、福建、武汉基地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水下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主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同志作重要讲话会议听取了 “2017年度水下考古工作与研究”、“2017年度水下文物保护工作”、“
本报兰州讯(记者施秀萍)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2017年,由该院统一管理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6处石窟接待游客279万人次,这标志着我省实行一年的石窟管理“敦煌模式”效果初显。 我省是石窟文物大省,拥有石窟寺205处,但石窟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利用水平参差不齐。为充分发挥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管理方面的旗舰引领作用,2017年1月17日,天水麦积山石窟、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