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上线 已发布200余条信息

  中国网西安11月16日讯由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委托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立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经过了一年多的论证调研、信息采集、系统研发、翻译录入,11月16日上午正式在陕西西安对外发布。该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旨在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和规范文物市场管理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为加强国际联合执法和追索我国海外流失文物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为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多元渠道。  陕西省委常委、政 ...

• 凡湖水下惊现土耳其古代遗迹

撰文:Sarah Gibbens  就水面而言,土耳其的凡湖和其他大型水域没什么区别。凡湖是土耳其最大的湖泊,位于遥远的东部地区,靠近伊朗。凡湖的湖水宛若蓝色的宝石,吸引了不少游客,周边城镇也因此受益。但在水面之下,藏着另一座小镇;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座小镇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在最近一次潜入凡湖探索的过程中,Van Yüzüncü Yil大学的考古学家和一组独立潜水员发现了一座水下城堡。  在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的 ...

• 遇见传奇:佩特拉古城的孤独守城人

 1985年,佩特拉古城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约旦政府便开始重新安置生活在古城里的贝多因人,但MoflehBdoul却留了下来。少数贝多因人仍居住在佩特拉古城,这座古城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前后。摄影:MICHAEL MELFORD,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Abby Sewell  Mofleh Bdoul在佩特拉古城长大,这座古城位于一片遍布岩石的斜坡上,斜坡上充斥着坟墓和庙宇,不时还有一群群山羊经过。  Mofleh Bdoul ...

• “‘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闭幕仪式在莫高窟举行

11月25日,2017“‘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闭幕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主持,学员代表与讲师代表分别发言,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致闭幕辞。随着闭幕仪式的结束,此次由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180余位师生组成的研究班,圆满画上句号。研究班虽然暂告一段落,却标志着中外多位学员,特别是中国年轻学者以敦煌石窟的研究为 ...

• 从巴米扬到敦煌——古今交融重放光彩

巴米扬与敦煌重山阻隔,古往今来,遥守相望。本是世界两大佛教文明的中心,却有着彼此不同的命运。巴米扬与敦煌,在遥望中相守,在动荡中相惜,都有过逝去的容颜,但因佛法而共生共存。今天,敦煌仿佛听到了巴米扬的召唤,文明之光再次绽放。2017年9月12日,由阿富汗信息文化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株式会社)黄山美 ...

• 2017年“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莫高窟召开

11月25日,2017年“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此次会议由《敦煌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敦煌研究》编委及审校专家、浙大出版社主要领导、部分知名学者、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等四十余人共聚一堂,就敦煌学和丝绸之路研究动态、《敦煌研究》办刊方向及未来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等主题展开讨论,为《敦煌研究》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创新合作办刊模式提供了良好参考。会议主题发言阶段,敦煌研究院名誉院 ...

• 阿富汗哈达佛寺遗址出土的犍陀罗佛教造像

旃檀精舍 中亚古代佛寺遗址。位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东南约8公里处。年代约为2~8世纪。中国古代僧人法显、道荣、宋云、玄奘曾访问此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那揭罗曷国醯罗城即此。玄奘还记载这里收藏有如来的顶骨、髑髅、眼晴、袈裟、锡杖。哈达佛寺即以此闻名于世。梵文“哈达”意为骨骼,哈达佛寺可能由此得名。20世纪20年代,法国考古团在此进行了发掘,弄清了哈达窣堵婆(佛塔)的编年,对犍陀罗建筑史的研究具有 ...

• 雨过云破天青来——记秘色瓷与柴窑学术研讨会

  2017年11月25日,由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秘色瓷与柴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慈溪市举行,这也是2017年中国(慈溪)越窑青瓷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与学术活动。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博物馆等学者,包括民营的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西安柴窑文化博 ...

• “南海Ⅰ号”最新发掘成果发布:“南海Ⅰ号”“载”瓷最多

  为了纪念“南海Ⅰ号”发现30周年,成功举行“整体打捞”10周年,25日起,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位考古学专家齐聚广东阳江海陵岛,出席为期2天的“‘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将围绕“南海Ⅰ号”调查、发掘、展示与研究,中国水下考古的回顾与展望,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国际视野下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展开演讲和对话。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人民 ...

• 中肯联合考古队顺利完成了2017年度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考古发掘和巴林戈地区考古调查任务

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制品  11月26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部门获悉,中肯联合考古队顺利完成了2017年度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考古发掘和巴林戈地区考古调查任务,中方队员已于近日回国。 此次联合考古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等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展,从2017年起分阶段实施。发掘的吉门基石遗址完成考古发掘面积66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制品551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石料等,此外,还出土数 ...

• 第三届亚太地区水下文化遗产研讨会

会议名称:第三届亚太地区水下文化遗产研讨会时间:2017年11月27日-12月2日地点:香港子主题截止日期:2017年1月20日信息来源:http://www.apconf.org/call-for/call-for-papers/

• 甘肃省博物馆在约旦扎尔卡市举办“甘肃丝绸之路文明”数字文物展

  11月12日至16日,由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数字文物展在约旦扎尔卡市阿卜杜拉二世国王文化中心开幕。中国驻约旦大使潘伟芳、约旦文化部秘书长巴拉利、扎尔卡市文化局长曼苏尔、甘肃省博物馆党委书记肖学智,各界代表300多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该展览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和有关文化遗产为核心载体,以历史发展演进历程为序,通过多维立体展示、扩展应用、人机互动等方式,展现了中国人在丝绸之路 ...

• 会议|首届“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等你来报名!

各专业委员会、展项研发与环境设计工作委员会,各单位会员: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联合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定于11月26日-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33家科普场馆/机构确认参会。大会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和业内专家做主旨报告。根据筹备进展情况,现将会议注册、缴纳注册费等有 ...

• 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征文通知

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从传统的文物保护,到本世纪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刚刚肇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保护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建筑群”(groups of buildings)则是城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载体,它包括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单个或相连的一切建筑及其环境,这些建筑在环境中由于其建筑风格、同种类型或所处位置等原因而具有历史、艺术、科 ...

• 适应新变化 落实新要求 推动陕西文物工作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次大会。大会分析新形势、提出新论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以习 ...

• “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在中国海关博物馆开幕

11月23日,“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在中国海关博物馆开幕。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出席展览开幕式,于广洲、刘玉珠为展览揭幕。展览分为“丝路漫漫”“丝路古关”“关塞千里”“关情民声”“关通东西”五个部分,通过自汉至明清的92套109件文物,以及照片、图表、沙盘、模型、绘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物证史、以史鉴今,系统展现了阳关、玉门关、函谷关、嘉峪关等丝绸 ...

• 群贤毕至——陕西省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开幕

11月16日上午,陕西省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在西安举行。 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毛万春主持。省委常委张广智、梁桂、钱引安,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出席。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发言。胡和平在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作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在共筑中国梦中

• “发展数字艺术,点亮创意之光”2017数字艺术产业高峰论坛

2017年11月18日——19日,“2017数字艺术产业高峰论坛”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高峰论坛,以“发展数字艺术,点亮创意之光”为主题,由一个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组成,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数字艺术展示与体验”和“数字艺术创作、生产与消费”。本次高峰论坛是由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动漫集团、武汉市文化局、汉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湖北省文化厅、武汉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出席论坛。今年4月,文化部发布 ...

•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方文化交融”数字展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盛大开幕

美国时间11月13日下午3点,“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方文化交融”数字敦煌展在新罕布什尔大学盛大开幕。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研究员,新罕布什尔大学分管国际事务副教务长Kerryellen G. Vroman,新罕布什尔大学人文学院院长Heidi Bostic教授,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杨洪、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王亦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杜洁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研究员为新罕布什尔大学师生做了敦煌石窟艺术的 ...

• 连接中亚 研究再兴 ——2017“‘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在莫高窟开班

11月20日,冬季朔风中,敦煌莫高窟前的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却热情洋溢。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180余位学者、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的开班仪式。此次研究班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承办,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敦煌学信息中心协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赞助。“‘从巴米扬到敦煌’ ...

• 从“沉睡地下”到“跃动云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进展综述

 2016年10月28日,一则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公告引起众多读者的注意: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海内外学术界反响热烈。这则《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由甲骨文释读工作课题责任单位——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出,公告提出“鼓励甲骨文研究者运用大数据、云计算 ...

• 众里寻她千百度——记故宫哥窑会议与哥窑展

  2017年11月14-15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哥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学者来自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台北故宫博物院、鸿禧美术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等国内外的众多文博单位。同时为了配合会议的召开,故宫博物 ...

• 宁德市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展顺利

作者:吴宁宁文章来源: 宁德晚报 目前宁德市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展情况如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怎样?近日,宁德市文广新局就公众普遍关注的宁德市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情况进行了披露。 据了解,宁德市共56座木拱廊桥,其中11座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闽浙两省22座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宁德市有9座木拱廊桥列入,包括屏南县5座,寿宁县3座, ...

• 海上丝绸之路,有望国际联合申遗

 □实习生 仲怡 程媛媛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昨日上午,主题为“合作与分享”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国际馆长论坛”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的大成殿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南京海丝申遗领导小组、南京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  论坛分为开幕仪式和论坛主旨发言两大板块,来自新加坡、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的国际博物馆代表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宁波博物馆、 ...

• 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 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6日上午 7:30-8:30自助早餐怡海阳光宾馆 9:00出发前往旅顺博物馆 9:30-11:30旅顺博物馆建馆百年纪念活动 《古道遗珍——旅顺博物馆藏西域文物精品展》开幕式 “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11月6日下午 怡海阳光宾馆四楼会议室 13:30-15:50第一场 主持人:郑阿财、李索 三谷真澄:旅顺博物馆所蔵トルファン出土仏典研究と龙谷大学 王振芬: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 ...

• 『丝路医药』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第二届学术工作坊

“丝路医药”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第二届学术工作坊议程2017年11月1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楼一楼会议室开幕式8:30-8:40主编张智强主持、校长致欢迎辞主题报告(第一场)主持人:王键教授8:40-9:05张如青教授:敦煌西域医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9:05-9:30李建民教授:丝路上的牛黄药物交流史9:30-9:55陈明教授: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药西传:基于伊斯兰典籍中的考察(或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药物流通:以吸毒石为例)9:55-10: ...

• 『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

‘從巴米揚到敦煌’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班敦煌研究院主辦敦煌研究院絲綢之路與敦煌研究中心甘肅鴻文敦煌藝術研修中心承辦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敦煌學信息中心協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贊助

• “丝路医药”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第二届学术工作坊在沪召开!

2017年11月17日,“丝路医药”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第二届学术工作坊在沪成功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办,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包括来自美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和中国不同省市精熟“丝路医药”文献、史料的专家学者。大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传统医药,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学术研 ...

• 当选全国“十大”的新疆考古新发现 (统计截至2016年)

■尼雅遗址(1995年)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呈狭长状,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  尼雅遗址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址。因其地处丝路南道交通必经之地,大量文物的出土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为研究西域史、丝绸之路史、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翔实资料。尼雅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 ...

• 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兵马俑特展

  11月15日,人们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的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观看兵马俑特展。  当日,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举办兵马俑特展媒体预展。主题为“辉煌大秦——兵马俑”的特展将于11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品多达130余件,将展出将军俑、铠甲俑、陶马俑、立射俑、跪射俑和文官俑等10件兵马俑真品,以及各式青铜兵器、礼器、祭器、金银器、玉器、陶器和建筑构件。

• 沉睡近百年 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金饰首次公开亮相

11月16日消息,“沉睡的图坦卡蒙宝藏:金饰”特展15日在埃及博物馆开幕,80多件被遗忘在文物库房近百年的精美黄金饰品历经3年修复,首度公开亮相。  在出土的5000多件陪葬品中,纯金面具和纯金人形内棺等作为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已展出多年,而同时出土的各类服饰随葬品一直在库房沉睡。  这批金饰形状大小各异,纹饰题材多样,有圣甲虫等传统古埃及元素,也有地中海东岸风格的动植物形象,反映了古埃及文明与古代西亚文明的 ...

• 中法专家共探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促文保领域合作

 11月21日,“交流与互鉴: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中法两国200多位文化遗产相关学科专家,共同探讨、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寻找合作机会。  2016年陕西省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2017年以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已进行了“茂陵博物馆汉代石刻”等文化遗产的现场踏勘、病害评估和合作计划协商,中方文保人员还应邀赴法国考察凡尔赛宫户外石 ...

• 宋新潮:推动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的五个建议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保护文物、保护古村落也是政绩的思想,把加强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来抓;切实负担起统筹协调职责,加强实地督促,检查指导,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  保护古村落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在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 ...

• 万里茶路 晋商遗珍——晋商茶庄老字号茶品茶器特展落户琉璃厂

  山西是块神奇的黄土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明清时期,晋商成为国内十大商帮之首,其足迹遍布全国多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一些国家。晋商“汇通天下”、“茶行天下”、“诚信为本”、“富可敌国”闻名于世,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有一段话值得回味:  “在十九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像的那些地区,而竞然是山西 ...

• 北京整治“开墙打洞”: 像修复文物一样修复老胡同

图片作者:视觉中国  截至9月,北京市整治“开墙打洞”2.5万余处,拆除违法建设3834万平方米……今年以来,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全面推进,一条条孕育着北京历史的胡同逐渐展露出“真容”,但面对经年累月的“补丁”,整治后的街区风貌如何提升、城市更新如何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塑造  宜居空间等问题已提上日程。  在九月到十月举行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上,老胡同更新与再生、保护城市文脉等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设 ...

• 平粮台遗址考古40年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举办

 11月15日,由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支持,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淮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手铲释宛丘——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  展览分设“发掘·研究”“保护·利用”“ 荟粹·诠释”三个单元,集中展现了平粮台遗址近40年来的考古成果,共展出陶排水管、越王剑、龙形玉佩、玉璧等各类精美文物140组(450多件)和考古发掘工作图片数百幅、实物数十件。  平 ...

•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在山西省博首露真容

  虞弘墓,在山西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颇具盛名。它的出现,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曾有“鱼国”的存在,也让我们知道,当时的山西,与国外交流频繁,太原曾是“国际化大都市”,辉煌一时。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虞弘墓汉白玉石椁自山西博物院2005年开馆以来,仅是喷绘而成的复制品。今年11月10日,虞弘墓汉白玉石椁正式组装完成,11月11日,它的“真身”在省博首次正式露面,广大游客可以感知北朝时期的历史文明和异域风情 ...

• 让考古成果走进偏远乡村

 11月3日,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文化惠民活动,举办“走进乡村,文物释疑”为主题的考古成果展示活动,组织专业人员赴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也克力村、拜城县克孜尔石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等偏远地区巡回展示,成功举办5 场。旨在丰富“三区”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此次活动备受基层群众欢迎,取得良好效果。  考古成果要服务 ...

• 中世纪图书为什么要镶金嵌玉

 从11月1日起,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中世纪艺术开始展示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收手稿部的五件最珍贵的书籍——中世纪用于礼拜仪式的书,多数书稿都展现了非常复合的艺术层面,并被不同的珍贵材料所装饰:金、银、铜、象牙、宝石、珍珠……这些材料如同其复杂的工艺一样拥有增加它们审美和精神意义的功能。《圣丹尼弥撒书》(Missel à l'usage de Saint-Denis),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从查理曼大帝到中世纪末,这些书籍装帧凭借他 ...

• “千年穿越——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考古发掘成果展”在仪征市博物馆开展

漆面罩  典雅的青铜器、质朴的陶器、亮丽的漆器、精美的玉器……这些扬州出土的珍贵文物,穿越两千年重见天日,再现了汉文化的深厚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由扬州市文物局、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建设指挥部、仪征市文广新局主办,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仪征市博物馆承办的“千年穿越——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考古发掘成果展”,21日将在仪征市博物馆二楼艺术展览厅正式与公众见面,将展出玉器、漆器、铜器、釉陶器等各类珍贵 ...

• 藏在文物里的商王后传奇

 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上,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玉象等文物,以其温润材质和可爱造型,一直吸引着游客驻足。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在她的墓室里,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11月19日,长期主持安阳殷墟考古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妇好为主题,揭开商朝一代王后的传奇人生。  发掘 洛阳铲打到墓室  妇好墓的发掘是1976年,主持发掘的著 ...

• 河南新郑郑国三号车马坑考古发掘收官 出土122具马骨和4辆马车

  11月11日,记者从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了解到,经过10个月的新郑郑国三号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全面结束,共发掘出122具陪葬马匹和4辆马车,随之出土的还有车上的青铜构件等装饰品。此次发掘的马骨数量创郑韩故城考古之最,其中一辆鞍车,也是迄今为止郑韩故城内形制最大、装修最奢华的国君用车。  现场清理出122具马骨和4辆马车郑公大墓墓道内主要陪葬车  在发掘现场,郑国三号车马坑发掘技术员孙春玲告诉记者:“现在三号车马 ...

•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一件乐器或为失传已久的“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钮钟、编甬钟、铁编磬、錞于、钲、瑟、琴、排箫、建鼓和乐俑,以及钟簴和磬簴等,堪称21世纪的中国音乐考古大发现,也引发了音乐界和考古界的关注。今年4月,知名音乐考古学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王清雷博士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签订《海昏侯墓音乐文物的资料整理研究》合作协议,王清雷将担任海昏侯墓音乐考古专家组组长,独家负责海昏侯墓音乐文物的资料 ...

• 长江中游青瓷起源的新材料——湖南衡阳大浦洋塘山墓群与窑址发掘收获

  湖南衡阳大浦洋塘山墓群与窑址位于衡东县大浦镇浅塘村、蓟江村、新民村,湘江在其西侧蜿蜒而过,墓群及窑址位于湘江东岸的丘陵地带,周围有水塘分布其间。2017年2月起,为了配合衡阳大浦通用机场的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衡阳市文物局、衡东县文物局组成考古工作队,开始对项目范围内发现的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5座,发现窑址22座,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图一 衡阳大浦通用机场遗迹分布图  一、工作理念与 ...

• 新疆尼勒克考古发现新疆最早墓葬

 近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高速公路项目抢救性考古发掘结束,考古人员发现新疆境内最早墓葬距今约4900年。考古现场考古发掘墓葬  11月20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阮秋荣说,5月5日-7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对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沿线的古墓葬(尼勒克段)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尼勒克段古墓葬地处阿布热勒山南麓台地或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地上,巩乃斯河北岸山前草原地带,这个 ...

• 四川成都青羊区考古发现一片近5000平方米的晚唐遗址

  21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成都市市中心青羊区鼓楼北一街发现了一片近5000平方米的晚唐遗址。结合文献记载和已经发掘出的近3000平方米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推断,此处考古遗址位于古时成都子城(内城)和罗城(外城)的中间,为晚唐时期修筑罗城时扩建的主干道。至明朝时期,此区域极可能与内江王府有关。考古现场全景图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现场负责人王瑾介绍,通过发掘和局部勘探解剖,目前该遗址已发现至少 ...

• 粟特壁画中的中国元素

讲座题目:粟特壁画中的中国元素主讲人:Matteo Compareti教授Matteo Compareti(康马泰),生于威尼斯,意大利拿坡里大学东方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外国专家,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智库建设与行动外国专家组核心成员。曾执教于美国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及加州大学,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阿扎佩杰出教授”,联合国中亚考古队队员,曾参加意大利考古队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七处壁画遗址发掘,参加意大利-伊朗 ...

• 新疆达勒特古城出土丰富遗物证实丝路北道贸易繁盛

文 | 新华社图 |石艳梅视频 | 博尔塔拉广播电视台新疆达勒特古城出土丰富遗物证实丝路北道贸易繁盛↑ 博乐市达勒特古城考古有新发现近日,记者从新疆达勒特古城遗址考古项目上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城、外城遗址发掘中取得诸多新发现,出土遗物中既有来自中原地区的瓷器,也有来自海边的贝壳,还有来自中亚或西亚的青金石、琥珀等,证实了在辽-元时期达勒特古城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贸易交流繁盛。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博乐市达 ...

• 伊吾县发掘出土12座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墓葬

作者:张迎春来源: 新疆经济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强带领的考古工作队,近日在哈密市伊吾县境内考古发掘出土了12座墓葬,年代为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11月15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这些墓葬位于哈密市伊吾县吐葫芦乡大白杨沟村,其中4座墓葬是竖穴土坑墓,出土了陶器残片、海贝等,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其墓葬形制、遗物特点,推测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另外8座是非常规整的圆形石堆墓,一些用石块砌成的小型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