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河南安阳:500余件馆藏亮相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在即

  近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安阳殷都区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召开。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于4月29日对外开放,博物馆内包含藏品的500余件(套)。  曹操高陵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归葬之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8年对曹操高陵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009年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2010年入 ...

•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保护与利用多元探索——三星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推出混合现实导览电影、推动考古研究成果的数字化阐释与转化……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不断丰富和拓展文物保护利用的广度与深度,让古老的三星堆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三星堆主题数字动画《寻友记》剧照。图片 ...

•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千年前的“中国制造”有多震撼?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何给“遗址公园”注入新活动、新动能?  良渚古城:现代数字科技打造数智体验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遗存分布最为密集、最为核心的地区,保护区划面积达146平方公里。水陆城门、城墙遗址、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实证了 ...

•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武汉开幕

  “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17日晚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依托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全面展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不少文物为首次展出。  自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 ...

• 青铜重器辉映文化融合

  近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展。展览分为“礼定中原”“战车上的和平”“玉饰陶饮”三部分,展出青铜时代的文物110件(套),包括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等,展现了以中原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江南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进程。春秋晚期王子午鼎。图片来自无锡博物院  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石 ...

• 山西博物院千余件文物首次展出 涵盖考古新发现和海外回归文物

  美国华裔捐赠的云冈石窟流失海外佛首、台湾中台禅寺捐赠的唐代邓峪石塔塔身、流失海外的晋国子犯鬲……4月1日,山西博物院1238件(组)文物作为基本陈列首次对外展出,其中不乏多件流失海外多年的回归文物。升级后的展柜玻璃采用低反射玻璃,视觉效果近乎“裸展”。 胡健 摄4月1日,历时三年改造的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正式开放,其中新展出1238 ...

• 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

  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其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公众可以通过“云游敦煌”小程序或“数字敦煌”官网,打开“数字藏经洞”。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在敦煌莫高窟正式 ...

• “学术期刊与考古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举行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努力提高学院学术期刊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促进学院考古学学科建设与师生科研发展,4月15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方考古》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在济南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共同举办“学术期刊与考古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

• 西藏山南考古发掘墓葬40座 其洞室墓为目前西藏已知最早

 2022年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悉,2022年结桑墓地考古发掘40座墓葬,初步推测年代最早为公元前13世纪,最晚为公元7世纪左右,其洞室墓为目前西藏已知最早的洞室墓。  2022年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2日在拉萨举行,为期2天。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扎西次仁在汇报中介绍,结桑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雅鲁藏布江 ...

• 中洪科潘玛雅遗址考古合作迎来新机遇

  在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西北部的密林中,隐藏着一片玛雅文明遗址——科潘古城。从1980年科潘玛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国际合作成为当地考古的主要途径。其中,编号为8N-11的贵族院落遗址是中国考古人员与洪都拉斯同行共同主持发掘的。  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领衔的中洪联合考古队开始在8N-11号遗址展 ...

• “‘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工作会议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讨会”在海南琼海成功召开

  为进一步推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进展,充分展示和交流相关新成果、新进展,同时加强对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2023年4月6日至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工作 ...

• 讲座纪要|张光辉: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收获(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

  4月6日晚上七点,应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所长、兴县碧村遗址项目负责人张光辉带来了题为《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收获》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为“年度重要考古发现进校园活动”系列讲座第一场,由陈小三教授主持,海金乐研究员、薛新明研究员及王小娟副教授共同到场与谈。讲座从碧村遗址的发现过程、遗迹特点、年代判 ...

• 讲座纪要|从洹北商城到安阳殷墟——试论商代中晚期青铜手工业的转变

  2023年3月31日下午14:00-15:30,受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的刘煜研究员,在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作了题为《从洹北商城到安阳殷墟——试论商代中晚期青铜手工业的转变》的讲座。此次讲座属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荣誉课程”系列讲座,由胡耀武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煜研究 ...

•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解析”讲座纪要(冯汉骥学术讲座第88讲)

 2023年3月29日下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冯汉骥学术讲座(第88讲)之“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解析”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先生担任主持人。张昌平教授进行讲座  讲座伊始,张昌平教授点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即从功能、性质等方面对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进行解析 ...

• “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公布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17日发布“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清远市英德市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地块南越国至清代遗址、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窑址、惠州市惠东县三官坑明代窑址。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发掘区 图片来自广东省文旅厅  清远市英德市岩 ...

• 曹操高陵考古成果丰硕 陵园、陪葬墓等新考古材料将公布

  自2008年12月开始抢救性发掘至今,10余年来,河南安阳曹操高陵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较为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 王宇 摄  4月1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胡赵建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术专著《魂归邺西:曹操高陵研究》将于今年内出版,曹操高陵陵园、陪葬墓等新的 ...

• 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不同引关注

  邺南城宫城区两座大殿,文献记载是左右并列,考古发现却是前后对峙。近日,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之间的差异引发关注。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城。其建筑理念和格局对隋唐长安城、宋东京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以至日本列岛上的平城京、平安京,朝鲜半岛上新罗王京等都有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牛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贵安牛坡洞遗址资料整理与研究(2012~2020)”开题论证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

  2023年4月2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贵安牛坡洞遗址资料整理与研究 (2012~2020)”开题论证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该项目首席专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首席顾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付永旭,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兴龙,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报告(2012-2021)”开题论证会在京举行

  2023年4月2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报告(2012-2021)”开题论证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主持。  开题会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 ...

•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4月25日,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中国外交部大使王福康,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体育和青年政策部部长马克苏托夫·阿尔金别克·阿斯卡罗维奇,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达夫拉特佐达·祖尔菲娅·达夫拉特,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杜尔德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遗产 ...

• 丛德新研究员《新疆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阿敦乔鲁考古学文化的确立》

  2023年4月23日下午,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系列讲座”第九十八场在吉林大学正新楼一楼报告厅举行,讲题为《新疆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阿敦乔鲁考古学文化的确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丛德新研究员主讲,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井中伟教授主持。井中伟教授主持讲座  丛德新研究员先从阿敦乔鲁考古发掘工作 ...

• 龚国强:中轴对称、棋盘格状的国际化大都市——隋唐长安城考古述要

  2023年4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讲座·对话中轴线”系列讲座在人大立德楼403举行。本次讲座为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季系列讲座的主题是“历史的中轴——古代文明与城市考古”。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价值最为重要、包涵遗存最为丰富的门类。在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的支持下,由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策划推出本系列讲座,将邀请国内长期从事古代城 ...

• 山西襄垣发现金代壁画墓 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发布,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上述墓葬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  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9个洞室组成。主墓室内仿木构砖雕精美,采用砖雕和彩绘相结合的 ...

• 考古勘探确认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第一重宫城范围与形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20日透露,通过8年持续勘探与发掘,确认了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第一重宫城的范围与形制,为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范围、平面布局和宫院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 ...

• 江苏常州三星村遗址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

  时隔30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三星村遗址15日正式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  1993年至1998年,三星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文物4000余件,入选“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三星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13日拍摄的三星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现场负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默然介绍 ...

• 湖南安仁县何古山遗址调查新收获

  一、地理位置  何古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安仁县灵官镇南坪村东侧,遗址北距安仁县城约18公里,东距宜阳河约0.5公里,距安平(坪)司遗址约10公里(图一)。该遗址于1959年发现并试掘,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均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确认遗址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图一 何古山遗址位置图  二、调查收获  遗址分布于宜阳 ...

• 西藏石窟寺调查发现罕见吐蕃时期摩崖石刻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在开展全国石窟寺(石刻)专项调查期间,考古人员在西藏东部昌都市芒康县境内发现3处典型吐蕃佛教造像风格摩崖石刻。(左)工作人员正在对查果西沟B点摩崖石刻造像进行调查记录,(右)该摩崖石刻造像现状。(资料图片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据悉,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芒康县文化局及昌都市 ...

• 广西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

  近日,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广西左江流域距今约6000年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发现的蛇骨进行形态学研究,鉴定出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三种蛇类。这项成果刊发在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上。此次左江流域考古发现的蛇类骨骼。图片来自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左江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天上之河”,左江流域是骆越文化遗迹的宝库, ...

• 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用牲习俗折射汉匈文化交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7日称,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属战国至西汉、新莽等时期,其用牲习俗折射出汉匈文化交融趋势。  曹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蒲县蒲城镇曹家庄村西北约200米处。墓葬年代除少量土圹竖穴墓为战国墓葬外,其余多介于西汉至新莽时期。在发现的42座墓葬中,20座有随葬动物。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贾尧介绍,曹家庄墓地随葬动物以常见的“六畜” ...

• 新疆拜城县发现大型古冶炼遗址 专家考证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4日,记者从新疆拜城县文旅局获悉,由新疆拜城县文旅局牵头组织在该县境内考察的克孜尔乡和黑英山乡交汇处的“墓穴沟”山涧内,发现一处大型古代冶炼遗址,该遗址此前由当地一位文物看护员发现,此次为正式考察,经专家初步考证其年代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所建。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和黑英山乡交汇处的“墓穴沟”山涧内的古代冶炼遗址外观 崔玉永 摄   ...

• 山西元代壁画墓葬出土瓷器 反映元代制瓷业发展水平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对外发布考古成果,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发现20余座墓葬,其中两座元代墓葬均为仿木结构砖室壁画墓,对于研究太原元墓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制瓷业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6月至9月,考古人员对上述墓葬进行发掘。两座元代墓葬东西相邻,均为多边形,斗拱为简单的把头绞项造,壁面上装饰屏风画,均为太原地区元代墓葬常见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中国西安举行,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出席会议,正式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联盟理事会达成广泛共识,并宣言如下:各方认为,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财富。各方注意到,当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现代化进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会议在西安召开

4月24日下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联盟理事会主席国代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新华社 李贺/摄会议听取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创始成员国高官会议情况报告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设立与申报情况;审议通过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章程》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2023-20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今天正式成立

4月25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开幕,大会宣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本次会议是联盟发起以来的首次大范围高级别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1个亚洲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等3个文化遗产领域主要国际组织参 ...

• 马俊杰 |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研讨会”综述

来源:《西域研究》2017年第4期“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研讨会”综述马俊杰2017年8月4~5日,由“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与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共同主办的“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隆重召开。来自旅顺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 ...

• “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来源:《西域研究》2018年第1期“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会议综述陈烨轩陈耕2017年12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和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 ...

• 拨开文本的迷雾——“周秦汉唐的文本世界”会议散记

2023年3月16日,“周秦汉唐的文本世界”暨第十次周秦汉唐读书会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程苏东,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建委,凤凰出版社副总编辑林日波,以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金程宇、卞东波 ...

• 勾勒外销瓷千年史,北大新展“比邻天涯”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古代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往来,在这条繁华的丝路上,外销瓷作为标志性贸易产品,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澎湃新闻获悉,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将于4月举办“比邻天涯:北京大学藏古代外销瓷特展”。作为北京大学“丝绸之路重大考 ...

• 一代女皇的自述,洛阳呈现“曌——武则天和她的时代”

大唐时期,社会的开放,文化的包容,为武则天可以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提供了可能。武则天多样性的身份让人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她的形象因为矛盾而立体,因为复杂而深刻。澎湃新闻获悉,4月4日至8月20日,“曌——武则天和她的时代”在洛阳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集结了陕西和河南地区9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共153件(组),以“无字碑”为引, ...

• 素以为绚,带“音箱”的四平面素工琴桌记略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其确切诞生时代已无据可考,《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可见琴很早就是古人生活中的常见之物。琴在发音上清微淡远、圆润古厚的特点,恰与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温良敦厚、虚静简淡等含蓄的审美情趣相合,“士无故不撤琴瑟”。琴桌与古琴相辅相成,可谓子期之于伯牙。琴桌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一再出现 ...

• 看铜镜中的千年文化,粤博将展“宝镜风华”

铜镜是古人用以整装理容的日常用具,亦称“鉴”或“照子”,是我国起源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制品之一。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铜镜,古代的工匠将铜镜细细打磨,使之光滑如水;又在其背面精雕细琢,为它添加独特精致的纹饰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主题。几千年里,铜镜默默凝视了太多风景,人们内心的祈求、时代的风貌 ...

• 汉代石刻为证,山东“撸串”已有2000多年历史

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吃过新晋网红——淄博烧烤吗?作为“被低估的烧烤胜地”,山东的烧烤历史已有2000多年之久。有图有真相!今天,三个看点带你了解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一组)。“撸串”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手烤串,一手扇风,这不就是现代的烧烤吗?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2000多年前的汉 ...

• “窑火斑斓”黄道窑,重现千年唐钧神韵

澎湃新闻获悉,“窑火斑斓——郏县黄道窑瓷器精品展”今天在河南博物院开展,150余件(套)跨越了唐、宋、金、元、明五个时期的黄道窑陶瓷器精品集中亮相,呈现黄道窑数百年间的制瓷工艺,重现河南郏县黄道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黄道窑烧制的品类中,唐钧是黄道窑的代表性产品,谓“唐花瓷”,早已蜚声海内外。唐钧的根本工艺技法与宋代钧窑是 ...

• 追忆或构想:兰亭、莲社与琉璃堂

因为《兰亭集序》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兰亭故事塑造了人们对早期艺文雅集的想象,并召唤着后来的文人对之不断加以追忆和模仿。历朝历代也留下不少描绘文人雅集的名作,其中以雅集为主题的经典宋画就有《韩熙载夜宴图》《高逸图》《听琴图》《重屏会棋图》《白莲社图》《琉璃堂人物图》《西园雅集图》《春游赋诗图》等。本文节选自《艺可以群:宋画中的雅集》 ...

• 委拉斯开兹的奴隶,大都会展览的主角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一幅西班牙知名画家迭戈·委拉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的肖像作品,画家以描绘皇室的手法画了另一位画家胡安·德·帕雷贾(Juan de Pareja)。然而,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画家之前,帕雷贾是委拉斯开兹的助手,更确切说是为其服务二十年的奴隶。4月3日起,大都会博物馆以“胡安·德·帕雷哈:非裔西班牙画家”为题的展览首次聚焦帕雷贾 ...

• 上博人民广场馆书画常设“告别展”:苏轼米芾都“露面” 了

自1996年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开馆以来,其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馆,极受文化界好评。澎湃新闻获悉,明天起,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常设通史展将换展更新。重要的是,此轮更新也是上博(人民广场馆)开馆以来持续二十余年的书画常设“告别展”,展期为2023年4月15日至10月8日。此后书画通史 ...

• 书香一千年:从苏州文献看江南藏书刻书史

由苏州博物馆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书香一千年——10-20世纪中国江南藏书刻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在故宫学院(苏州)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和苏州图书馆的国内外古籍研究学者三十余位,共同对宋代以来江南的藏书刻书活动及其国际影响、江南藏书 ...

• 时隔30年,三星村遗址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

4月13日拍摄的三星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本文图均为 新华社 图时隔30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三星村遗址15日正式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1993年至1998年,三星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文物4000余件,入选“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三星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场负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 ...

• 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合作的象征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说过:“事情没有做成之前,总是看似不可能!”2014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了第三十八届会议,将“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项系列遗产绵延大约 5000千米,包括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33处遗址。此次申遗成功表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

• 王辉:图像与技术——早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管窥

2023年3月28日下午,文研院第十四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四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与线上平台同步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王辉作主题报告,题目为:“图像与技术——早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管窥”。王辉作主题报告2006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张家川县的马家塬墓地再次发生了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