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件古丝绸之路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在新疆首展
铜镜、陶佛面、红陶猴形佛像、串珠……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46件文物近日在新疆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唐宋时期这一区域的重要发现,对实证中央政府在新疆早期管辖及其屯垦史、宗教史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托库孜萨来”维吾尔语意为“九座宫殿”。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位于 ...
铜镜、陶佛面、红陶猴形佛像、串珠……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46件文物近日在新疆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唐宋时期这一区域的重要发现,对实证中央政府在新疆早期管辖及其屯垦史、宗教史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托库孜萨来”维吾尔语意为“九座宫殿”。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位于 ...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5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赵晓霞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助尼泊尔工作队经过近5年努力,圆满完成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图为2022年7月,工人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进行九层神庙建筑群修复工作。哈里·马哈尔詹摄(新华社发)4月26日,参加亚洲文化遗 ...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风光。陈先林/摄(人民图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瀛洲。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供图新闻链接: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4月8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引此处的白浮泉作为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如今此地仍存都龙王庙、九龙池、“白浮之泉”碑亭等历史遗迹。经修缮保 ...
4月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西安市曲江新区黄渠头一处配合基础建设进行考古发掘的汉墓里,不仅发现了粮食,还发现了装粮食的“编织袋”。考古人员表示,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墓里一次发现这么多有机类遗存,确实比较少见。发掘区南距汉宣帝杜陵4公里 距杜陵邑北界1.5公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考古发掘负责人胡春勃介绍,该发掘工作为陕西省考古研究 ...
三亚“多坟山”古代墓葬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镇拱北村北部的荒地和林地中。东临宁远河,南邻海南西线高铁。这里因地势较高,相对突兀,村名故取 “拱北”;由于历史的原因,村旁的高地上埋葬了众多的古代墓葬,而且十分集中,于是就将这片区域取名“多坟山”。2021年7月至9月,为了配合三亚到乐东的西线高铁与货运专线施工建设,海南省博物馆、海 ...
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35周年庆祝活动于2023年4月6日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聚集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为期一天的系列活动由教科文组织和阿塞拜疆、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和阿曼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共同举办。丝绸之路项目是一个重要的“对话之路”项目,是教科文组织在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旗舰项目之一。三十多年来,它一直是 ...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丰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实践,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新贡献。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殿遗址。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西安是具有独特历史 ...
西亚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叙利亚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多种族群、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代文明。澎湃新闻获悉,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近日开幕,195件(组)叙利亚精品文物,呈现与中华文明迥异的古代文明面貌。展厅现场说到叙利亚,大家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新闻里,但是古叙利亚 ...
澎湃新闻获悉,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于4月27日举行开馆仪式,随后,将于4月29日对外开放,主办方称,馆藏的500余件(套)文物将为世人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据主办方在发布会介绍,现场完整准确背诵曹操诗歌者可免费入馆。作为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背景是,曹操墓在发掘与 ...
古代书画的研究、鉴赏,离不开其作品本身。然而存世作品数量有限,且真伪杂糅。因此,在书画鉴定时,具有可靠性的书画文献为书画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依据。这其中,稿钞本因其私密、未经刊刻、复本较少更显珍贵。澎湃新闻获悉,《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日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发式暨出版研讨会4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复旦大学、 ...
荷兰王室的夏季宫殿罗宫(Paleis Het Loo)是一座位于阿培尔顿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该建筑建于1689年,是为当时成为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国王的威廉三世建造的。如今,在历经五年(2018-2022)修缮后,建筑师在保留宫殿原貌的同时,在地下扩建了一个展览空间,使得该宫殿成为了一座现代式的博物馆,展示建筑历史及描绘王室生活的展品,以此讲述荷兰历代王 ...
《烟云集——曾在斋藏宋元明清漆器》是香港曹其镛先生及其夫人曹罗碧珍女士收藏的古代漆器的精品图录,近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古代漆器研究中心精心编辑。书中共收入了168件宋元明清漆器,工艺门类上齐全,雕漆、螺钿、戗金、一色漆等皆有,以雕漆居多。曹其镛先生夫妇漆器收藏工艺上涵盖雕漆、螺钿、填漆戗金、一色漆等髹饰门类,题材上包括花卉翎羽、人物故 ...
继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及上海宝龙美术馆“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之后,上海又一西方经典绘画特展即将呈现。紧接上述两展之后的是来自乌菲齐美术馆特展“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这是一场真正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于4月28日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对外展出。4月21日,来自乌菲齐美术馆珍藏已运至美术馆内 ...
澎湃新闻获悉,“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4月20日起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开展,展出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馆藏的114件(组)文物,讲述古埃及文明中生命观的变迁。展览共分为“奥西里斯崇拜:木乃伊起源 ”“永恒之屋:木乃伊居所”“来世金装”“尼罗河的礼物”四个单元,展品囊括黄金木乃伊棺盒、动物木乃伊及其面具、古埃及神像、卡诺 ...
苏州自古风物清嘉,吴中文人运笔在江南烟雨的写意山水中,著录在私家园林的精致回廊上。唐宋以来,就有写经印本供养于古刹浮屠;后至明清繁华,藏书家、刻书家层出不穷,如钱谦益绛云楼、黄丕烈士礼居、潘祖荫滂喜斋等,皆独步一时,为书林翘楚。苏州博物馆的古籍藏品在全国范围独树一帜,馆藏中文古籍十万余册,其中不乏精品、孤品。澎湃新闻获悉,“芸香 ...
澎湃新闻获悉,“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将于5月16——8月13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届时,上海博物馆将精选宋元时期66部写本、刻本、拓本展出,包括《妙法莲华经》(宋)《梅花喜神谱》(宋)《王文公文集》(宋)《淳化阁帖》(宋)等。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在古籍中得以传承 ...
澎湃新闻获悉,汇聚中国二十余家文博单位馆藏精品的“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20日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展出文物珍品140余件(套),年代自商代至战国。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鱼纹金带,安徽博物院藏吴王光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秦公镈等。“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由安 ...
天津博物馆藏《河上花图》是八大山人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八大山人以其强烈的艺术个性,遗世独立,标榜画史,《河上花图》则被称为中国花鸟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当下正在美国纽约展出。澎湃新闻获悉,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于3月23日推出了“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天津博物馆/常州博物馆藏珍选萃”,该展也是三年疫情后首个中国 ...
澎湃新闻获悉,考古学家、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1日逝世,享年91岁。高至喜先生是湖南文物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将一生奉献给了湖南的文物考古事业,为湖南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自述:“一个偶然的机会,无心插柳,就决定了我这一辈子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他曾发现炭河里遗址,找到四羊方尊的准确出 ...
澎湃新闻获悉,“甲骨文记忆”将于4月30日——7月30日在嘉定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将展出相关展品108件/组,以甲骨的发现为起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深入浅出地探寻甲骨文的刻写方法、重要价值等,揭开其作为占卜之物的神秘面纱,还原甲骨文中所记录的殷商王朝面貌。此次展览由嘉定博物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将分为“重 ...
拉斐尔、鲁本斯、马奈、梵高、夏加尔、康定斯基等西方艺术史书写中绕不开的人物和对西方现代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大洋洲文物将于夏日汇聚黄浦江畔。澎湃新闻获悉,上海浦东美术馆将于6月推出两场国际展览——“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和“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其中“六百年之巨匠”呈现自文艺复兴 ...
发现曹操墓? 说曹操,曹操到 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字样的圭形石牌、剑残块、玛瑙饼……曹操墓出土文物在4月27日开馆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首度集中亮相。 博物馆以东汉、三国时期崇尚的黑红为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的特点,肃穆大气。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园区由遗址展示区、博物馆展示区及陪葬墓展示区组成。”曹操高陵管委 ...
近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安阳殷都区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召开。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于4月29日对外开放,博物馆内包含藏品的500余件(套)。 曹操高陵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归葬之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8年对曹操高陵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009年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2010年入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推出混合现实导览电影、推动考古研究成果的数字化阐释与转化……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不断丰富和拓展文物保护利用的广度与深度,让古老的三星堆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三星堆主题数字动画《寻友记》剧照。图片 ...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何给“遗址公园”注入新活动、新动能? 良渚古城:现代数字科技打造数智体验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遗存分布最为密集、最为核心的地区,保护区划面积达146平方公里。水陆城门、城墙遗址、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实证了 ...
“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17日晚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依托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全面展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不少文物为首次展出。 自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 ...
近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展。展览分为“礼定中原”“战车上的和平”“玉饰陶饮”三部分,展出青铜时代的文物110件(套),包括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等,展现了以中原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江南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进程。春秋晚期王子午鼎。图片来自无锡博物院 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石 ...
美国华裔捐赠的云冈石窟流失海外佛首、台湾中台禅寺捐赠的唐代邓峪石塔塔身、流失海外的晋国子犯鬲……4月1日,山西博物院1238件(组)文物作为基本陈列首次对外展出,其中不乏多件流失海外多年的回归文物。升级后的展柜玻璃采用低反射玻璃,视觉效果近乎“裸展”。 胡健 摄4月1日,历时三年改造的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正式开放,其中新展出1238 ...
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其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公众可以通过“云游敦煌”小程序或“数字敦煌”官网,打开“数字藏经洞”。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在敦煌莫高窟正式 ...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努力提高学院学术期刊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促进学院考古学学科建设与师生科研发展,4月15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方考古》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在济南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共同举办“学术期刊与考古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
2022年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获悉,2022年结桑墓地考古发掘40座墓葬,初步推测年代最早为公元前13世纪,最晚为公元7世纪左右,其洞室墓为目前西藏已知最早的洞室墓。 2022年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2日在拉萨举行,为期2天。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扎西次仁在汇报中介绍,结桑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雅鲁藏布江 ...
在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西北部的密林中,隐藏着一片玛雅文明遗址——科潘古城。从1980年科潘玛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国际合作成为当地考古的主要途径。其中,编号为8N-11的贵族院落遗址是中国考古人员与洪都拉斯同行共同主持发掘的。 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领衔的中洪联合考古队开始在8N-11号遗址展 ...
为进一步推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进展,充分展示和交流相关新成果、新进展,同时加强对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2023年4月6日至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工作 ...
4月6日晚上七点,应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所长、兴县碧村遗址项目负责人张光辉带来了题为《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收获》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为“年度重要考古发现进校园活动”系列讲座第一场,由陈小三教授主持,海金乐研究员、薛新明研究员及王小娟副教授共同到场与谈。讲座从碧村遗址的发现过程、遗迹特点、年代判 ...
2023年3月31日下午14:00-15:30,受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的刘煜研究员,在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作了题为《从洹北商城到安阳殷墟——试论商代中晚期青铜手工业的转变》的讲座。此次讲座属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荣誉课程”系列讲座,由胡耀武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煜研究 ...
2023年3月29日下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冯汉骥学术讲座(第88讲)之“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解析”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先生担任主持人。张昌平教授进行讲座 讲座伊始,张昌平教授点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即从功能、性质等方面对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进行解析 ...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17日发布“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清远市英德市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地块南越国至清代遗址、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窑址、惠州市惠东县三官坑明代窑址。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发掘区 图片来自广东省文旅厅 清远市英德市岩 ...
自2008年12月开始抢救性发掘至今,10余年来,河南安阳曹操高陵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较为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 王宇 摄 4月1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胡赵建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术专著《魂归邺西:曹操高陵研究》将于今年内出版,曹操高陵陵园、陪葬墓等新的 ...
邺南城宫城区两座大殿,文献记载是左右并列,考古发现却是前后对峙。近日,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之间的差异引发关注。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城。其建筑理念和格局对隋唐长安城、宋东京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以至日本列岛上的平城京、平安京,朝鲜半岛上新罗王京等都有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牛 ...
2023年4月2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贵安牛坡洞遗址资料整理与研究 (2012~2020)”开题论证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该项目首席专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首席顾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付永旭,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兴龙,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 ...
2023年4月2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报告(2012-2021)”开题论证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主持。 开题会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 ...
4月25日,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中国外交部大使王福康,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体育和青年政策部部长马克苏托夫·阿尔金别克·阿斯卡罗维奇,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达夫拉特佐达·祖尔菲娅·达夫拉特,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杜尔德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遗产 ...
2023年4月23日下午,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系列讲座”第九十八场在吉林大学正新楼一楼报告厅举行,讲题为《新疆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阿敦乔鲁考古学文化的确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丛德新研究员主讲,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井中伟教授主持。井中伟教授主持讲座 丛德新研究员先从阿敦乔鲁考古发掘工作 ...
2023年4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讲座·对话中轴线”系列讲座在人大立德楼403举行。本次讲座为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季系列讲座的主题是“历史的中轴——古代文明与城市考古”。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价值最为重要、包涵遗存最为丰富的门类。在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的支持下,由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策划推出本系列讲座,将邀请国内长期从事古代城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发布,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上述墓葬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 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9个洞室组成。主墓室内仿木构砖雕精美,采用砖雕和彩绘相结合的 ...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20日透露,通过8年持续勘探与发掘,确认了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第一重宫城的范围与形制,为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范围、平面布局和宫院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 ...
时隔30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三星村遗址15日正式启动第二次考古发掘。 1993年至1998年,三星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文物4000余件,入选“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三星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13日拍摄的三星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现场负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默然介绍 ...
一、地理位置 何古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安仁县灵官镇南坪村东侧,遗址北距安仁县城约18公里,东距宜阳河约0.5公里,距安平(坪)司遗址约10公里(图一)。该遗址于1959年发现并试掘,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均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确认遗址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图一 何古山遗址位置图 二、调查收获 遗址分布于宜阳 ...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在开展全国石窟寺(石刻)专项调查期间,考古人员在西藏东部昌都市芒康县境内发现3处典型吐蕃佛教造像风格摩崖石刻。(左)工作人员正在对查果西沟B点摩崖石刻造像进行调查记录,(右)该摩崖石刻造像现状。(资料图片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据悉,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芒康县文化局及昌都市 ...
近日,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广西左江流域距今约6000年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发现的蛇骨进行形态学研究,鉴定出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三种蛇类。这项成果刊发在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上。此次左江流域考古发现的蛇类骨骼。图片来自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左江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天上之河”,左江流域是骆越文化遗迹的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