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讲堂·讲座预告|2022年度【第8期】 从敦煌发现长安:谈谈敦煌文献对唐代长安研究的贡献专题讲座
时间: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15:00—17:00地点: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腾讯会议号:638978679主讲人:荣新江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持人:赵声良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讲座内容提要】长安是中国古代最盛期的隋唐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东亚地区的一大都会,它是各种人物活动、各类事件发生和演变的中心舞台,但可惜的是地面建筑已经荡然 ...
时间: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15:00—17:00地点: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腾讯会议号:638978679主讲人:荣新江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持人:赵声良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讲座内容提要】长安是中国古代最盛期的隋唐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东亚地区的一大都会,它是各种人物活动、各类事件发生和演变的中心舞台,但可惜的是地面建筑已经荡然 ...
时间: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15:00—17:00地点: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腾讯会议号:256158487主讲人:荣新江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持人:张元林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讲座内容提要】随着各国收藏的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大量公布和数字化进展,目前国内敦煌学界正在组织力量,分工进行敦煌文献彩色图录的刊布工作,荣新江教授负责《法国国家 ...
8月23日,由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幕。作为香港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通过敦煌石窟壁画和文物、临摹绢画和复制洞窟,充分展示了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嘉宾们为展览剪彩香港政务司司长陈 ...
2022年8月1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专家授课在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课程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主讲,题目是《从“地层学”到以“堆积物”研究为中心》。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张弛老师简单回顾了中国田野考古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阐释了研究遗址堆积物的两个途径,简明扼要地归纳了遗 ...
2022年8月19日下午15:40至17:10,应南京师范大学之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在“区域文明探源的考古学解读”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上做了题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历程》的主旨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报告是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系列讲座的总第80讲。讲座由我校彭辉副教授主持,会议现场及线上共300余人聆听了报告。 讲座伊始,李老师先 ...
2022年8月14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持续进行。本次研讨由来自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学员梁如龙主讲,题目是《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 福州文儒坊西段遗址位于福州市区三坊七巷之文儒坊的西段、金斗桥东侧。此地原为鼓楼区环卫中转站,西面与南面为曲折流经的安泰河,北面紧靠福 ...
为巩固既往发掘成果,深化对湖南桑植官田遗址性质的认识,进一步开展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8月23日,官田遗址考古发掘验收暨专家研讨会在湖南桑植召开。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陈利文主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更名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所长袁家荣、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你好啊,我是朵朵~ 提起敦煌,很多人都是无限向往:神秘的莫高窟、壁画、九色鹿...但说实话,能近距离欣赏的机会并不多。小伙伴们,你们听说了?最近,有一个敦煌大展,即将登陆北京!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2.8.30-2023.2.2880-120元 这次展览的规模 ...
8月10日上午,由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五期“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在敦煌学信息中心研讨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宇副教授做了题为“从汉画到敦煌净土变相:以空间表现为中心”的专题分享。张建宇首先介绍了“从汉画到敦煌净土变相:以空间表现为中心”这一课题研究的缘起和研究方法,其次详细分析 ...
为进一步促进敦煌学、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发展,2022年8月10日―13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与国家民委重点项目“敦煌历史文化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课题组承办的“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顺利召开。“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 ...
8月6-8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承办的“理论•方法•前景——敦煌十六国北朝石窟研究”论坛在敦煌莫高窟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敦煌研究院的近二十位中青年学者,围绕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石 ...
近期,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消毒消杀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手段,对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强化我院旅游服务一线职工疫情防控消杀技术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8月16日,我院组织开展防疫消杀专题培训,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郭青林以及文化弘扬部、总务处、保卫处、莫高窟旅游服务公司等一线部门 ...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施秀萍 徐俊勇 苏家英敦煌莫高窟(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创造“典范” 打造“高地”敦煌,如一颗明珠,穿越千年,熠熠生辉。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 ...
文:齐然 图:冀连波先生家人提供数字化研究所扫描近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冀连波先生家人,向敦煌研究院档案馆捐赠一批冀先生保存的珍贵院史资料,包括1979年敦煌艺术摄影展彩色照片三百余张、摄影底片百余张,冀先生莫高窟工作照、与常书鸿院长等人合影和影展工作说明等。这批资料进一步补充了敦煌研究院院史工作记录,丰富了馆藏历史档案资源,为存史留凭 ...
2022年8月16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丝路文物数字复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课题二“石窟壁画多幅数字图像正射影像快速自动处理与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阶段性讨论会在浙江大学召开,项目负责人、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吴健,浙江大学副教授刁常宇,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志明以及来自敦煌研究院和课题参与单位的3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听 ...
展览开幕式现场8月18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的“灿烂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二楼展厅揭幕。展览分六个部分:一、从苏美尔到巴克特里亚,二、从两河流域到安纳托利亚,三、波斯金属器的起源与发展,四、从希腊化王国到萨珊帝国,五、贵霜王朝与丝绸之路沿 ...
研讨会现场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使命——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专题研讨会”在莫高窟举行。研讨会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将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敦煌学研究高地的目标,探讨了新的时代使命背景下,敦煌学研究的问题与使命、瓶颈与发展以及敦煌与丝绸之路等重要命题。来自 ...
2022年8月1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专家授课在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课程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主讲,题目是《“从‘地层学’到以‘堆积物’研究为中心”》。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张弛老师简单回顾了中国田野考古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阐释了研究遗址堆积物的两个途径,简明扼要地归纳 ...
近日,考古人员再次对华北平原上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柏人城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战国时期,柏人城在赵国是仅次于邯郸赵王城的第二大城市。8月19日拍摄的柏人城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陈雷 摄) 8月19日下午,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东南部的发掘现场,十几个4平方米的探方依次排布, ...
8月21日,袁州古城高士南路段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专家组认定,高士南路城墙遗迹是袁州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袁州古城从晚唐五代到南宋时期发展演变过程,展现了袁州古城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袁州古城高士南路段城墙遗址 据介绍,2020年,宜春中心城区高士南路段在进行土方施工时发现大量城墙砖 ...
“袁州古城晚唐五代城墙保存完好,气势雄伟,在全国非常罕见。”8月21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古城高士南路城墙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一致认为,高士南路城墙遗迹呈现了袁州古城从晚唐五代到南宋时期发展演变过程,为江西现存最早夯土包砖古城墙遗址,是江西乃至全国城市考古的 ...
8月19日,柏人城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陈雷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8月21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以及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组成的考古队,于日前进驻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对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据悉,这是该遗址第三次 ...
“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缘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武威举行卜宪群柳鹏致辞 王国斌主持 曾国俊等出席8月21日上午,“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缘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市委书记柳鹏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斌主持开幕式。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邬文玲,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刘曦光,市委副书记、市委 ...
河西地区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以武威天梯山、张掖金塔寺、敦煌莫高窟和酒泉文殊山石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是佛教石窟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在中国石窟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和“9·28”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 ...
今年上半年,为配合福山区夹河新城留公安置区一期项目,烟台市博物馆集中考古力量挂图作战,经过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工程占压遗址发掘任务。▲ 东留公遗址周边环境(西-东)为留公安置区项目的推进、当地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该发掘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后期资料整理和研究正在有序推进。▲ 发掘区全景照夹河新城留 ...
卡塔尔世界杯即将成为2022年全球盛事,趁着东风,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Qatar Museums)公布,距离该国首都多哈110公里的历史遗迹Al Rekayat堡垒(Al Rekayat Fort)已完成全部修复,即将对公众开放。Al Rekayat堡垒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文化遗产保护部主任阿德尔·马斯拉玛尼(Adel Al Moslamani)在接受卡塔尔通讯社(QNA)等媒体采访介绍,根据史料研究,这 ...
自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自中国所掳金银、文物数量巨大。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而民间流失的文物更是无法估计。“唐鸿胪井刻石”就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它曾经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块唐碑,记载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20世纪初,刻石因其巨大 ...
李家山考古发现,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2022年是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澎湃新闻获悉,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云南玉溪开幕,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就古滇文化考古学文化内涵、李家山考古 ...
新石器时期陶球的灵动之音、商代象纹铜铙的厚重之音、战国时期虎座鸟架鼓的浪漫之音、屈原时代《九歌·国殇》的八音合奏与吟唱……近期,“听·见湖湘——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特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汇聚了湖南省境内170件音乐藏品,采用现代音乐篇章结构,讲述了湖湘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将音乐文物实物和多种数字展示技术相结合,将湖湘 ...
中国大陆各地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山城重庆近期陷入了“炙烤”模式。8月17日,潼南区等21个区县及中心城区的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其中,北碚区国家站最高气温达44.6℃,为重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日最高气温极值。受高温天气的影响,重庆长江水位也大幅下降。近日,在巴南区双河口镇五台村附近,常年淹没在江水中的佛爷梁岛礁露出江面,岛礁礁石最高处 ...
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西周射礼比肩希腊竞技,战国蹴鞠始开足球之端,汉代百戏兴盛,魏晋养生发达,唐人热衷马球,宋元捶丸家喻户晓,明清武术流派并起,历代棋弈游艺雅俗共赏,可谓“竞出东方”。澎湃新闻获悉,“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近期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览呈现了华夏民族从劳动生产、礼仪教化、军事行动、 ...
澎湃新闻获悉,“我为青山主——傅山专题展”(8月18日)昨天在太原市博物馆开展,展出傅山精品书画和善本古籍等文物百余件,全面展现傅山生平、书画和思想方面的成就。傅山的经历在明末清初遗民文人中极具代表性,透过他的诗文书画,可以看到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坼的时代,也见证了中国17世纪书画史的转捩和嬗变。展览现场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 ...
8月19日,“敦煌遗书数据库”(dhyssjk.dha.ac.cn)正式宣布上线。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敦煌研究院发布的是一项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内容包括敦煌文献的基本信息、数字图像、全文录文和相关研究文献目录四个部分,数据库同时提供汉、藏文文献的全文检索和图文对照浏览。敦煌遗书指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公元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包括宗 ...
澎湃新闻获悉,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近日宣布将《俄耳甫斯与海妖》(约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300年)等五件文物归还意大利;伦敦霍尼曼博物馆在本月早些时候确认将其收藏的72件贝宁珍贵的文物归还尼日利亚,成为首家归还1897年被英国军队掠夺的贝宁文物的英国政府资助机构。这再次引起了公众对非法盗取和掠夺文物归属问题的关注。盖蒂博物馆归还意大利的三尊 ...
2022年8月8日至10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研讨课由著名考古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陈雍老师主讲,题目是《考古学方法论三讲》。在连续三天的课程中,陈雍老师先后做了“考古学方法论是什么”、“考古层位学概说”和“考古类型学概说”三大主题演讲,并与学员们开展了深 ...
史前人类会用鸟类资源吗?又是如何利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团队最新对宁夏水洞沟遗址距今约1.07万-1.02万年的第12地点出土的414件鸟类骨骼进行埋藏学研究,发现史前人类在当地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鸟类骨骼上的敲砸痕迹(1)、齿痕(2-3)和烧烤痕迹(4);雄性环颈雉的跗跖骨(5)。 图片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 ...
2022年7月25日上午,观看之外策展工作坊“百年考古,百年测绘”第二阶段线上系列讲座很荣幸邀请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方向明老师,以《考古需要测绘》为题,结合自身田野经历围绕“考古为什么要测绘”“什么是理想中的考古绘图”“考古绘图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等核心问题为同学们展开讲述了测绘在考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讲座 ...
时间: 2022年8月22-24日地点: 牛津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会议)语言:英文、中文组织者: 安可(Anke Hein, 牛津大学)、蓝诗玲(Julia Lovell, 伦敦大学)指导委员会: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傅罗文(Rowan Flad, 哈佛大学)、叶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我们目前正处于中国考古学的黄
“麦积山雕塑论坛·2022—瓜州对话”将于2022年8月21日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举办。本论坛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举办的第四届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本着“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首次走出麦积山,走进瓜州。本论坛以“雕塑连接过去与未来——瓜州对话”为主题,下设三个分议题,分别为“古丝路文明与雕塑艺术”、“新丝路与传统的转化和再生” ...
145号敌台顶部的火炕和灶址。141-145号敌台出土的铁锅等。141-145号敌台出土的铁锅、碗等。记者 武亦彬摄 8月17日,一系列箭扣长城考古新发现发布。通过已发掘的2530平方米,考古人员首次在长城敌台顶部铺房内发现明代火炕和灶址等生活设施遗迹,为复原明代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依据。 此次考古项目范围包括怀柔区141至145号5座敌台、长城墙体、 ...
首次在敌台顶部发现火炕和灶址,还原了明代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让长城遗迹更具烟火气……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箭扣长城考古发掘项目,在怀柔区143-145号敌台取得多项新发现,剩余区域的考古仍在进行中。箭扣长城敌台上的火炕和灶台遗迹 怀柔箭扣长城141-145号敌台及边墙保护项目,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栅子村南山脊之上,箭扣长城三险 ...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消息,考古人员近年来在燕山北麓滦河中游地区新发现一系列青铜文化遗存。文物专家表示,这些发现有助于对燕山南北从滦河到西辽河广大范围内的青铜文化整合研究。 燕山北麓滦河中游地区,是辽西古文化区南下通往华北平原的咽喉地带。2011年以来,考古人员在当地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新发现10余处青铜时代遗址,其中对四全 ...
目前,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坑中,3号到6号坑已经清坑。7号和8号坑,也已进入发掘尾声。昨天我们在节目中看到了8号坑的明星文物独角兽“猪鼻龙”、羽翼镂空的青铜鸟,日前,8号坑一件戴着象牙耳坠的青铜立人像也终于露出真容。它双手环握一条龙,尖尖的帽子上还装饰着鹿角,展示着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的想象力,也给专家解码三星堆谜团,带 ...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由该所主办的中国第一本人类演化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人类学学报》,2022年8月迎来创刊40周年,已刊发2000余篇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灵长类学等学科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这些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聚焦人类起源与演化及相关学科研究,包括和县人头骨化石、禄丰古猿 ...
13日,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云南省玉溪市,研究探讨李家山古墓群的文化价值和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等。 据了解,李家山古墓群位于玉溪江川城北星云湖畔,于1972年、1992年两次发掘,1994年、1997年又各发掘一座墓葬,共计87座,出土青铜器文物4000余件(套)。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文 ...
2022年8月11-12日,“百年之际:问题与探索(澧县·2022)”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澧县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的整体性研究课题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课题组、澧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澧县城头山国家 ...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有关部门了解到,黑龙江省文物部门在当地发现的望江楼东北遗址为唐至辽代女真族聚落遗址,这是黑龙江省首次发现该时期女真族聚落遗址。遗址发掘现场。 这处遗址位于方正县天门乡沿江村望江楼屯东北约500米处的漫岗上,距松花江干流右岸约200米,占地约3000平方米。2021年11月,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对铁科高速凤阳 ...
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石家及遇村遗址首次发现一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目前已发掘其中25座墓葬。现有考古证据表明,该墓葬族属与义渠戎密切相关,并为秦戎民族文化交融提供实证。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石家及遇村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大型多层次聚落,2016年开展首次考古发掘。遇村遗址新发现一处大型城址,与石家墓地发现的诸多高等级贵 ...
8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街道贺韶北村东北塬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石、铜等质地文物140余件组,并发现11块刻铭铺地砖,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M5随葬品摆放有序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6座东汉墓 ...
小宋家台子北墓地位于安徽寿县县城东北的小宋家台子村北部,处于东淝河自东南向西北的弧形转弯地带,地貌特征为河间滩地。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南市博物馆和寿县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间,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图一 小宋家台子北墓地位置示意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