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吐鲁番文创产品受欢迎

图文/记者:袁艳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期间,以吐鲁番馆藏文物、古籍文献、文化遗产等为灵感创作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疆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展台上,由高昌贵族壁画形象制成的卡通版书签、明信片,以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元素研发出的钥匙串、冰箱贴、胶带、手游地图等,以及以新疆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元素研发的丝巾和小饰品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批的过往游客驻足欣赏购买。石河子游客赵丽高兴地说:“我

• 河西走廊对中国的意义,专家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一直不愿意说出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这个地方,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 ...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8.09.30 - 2019.02.24 苍莽大漠、雪域高原,从来皆非孤立的存在。两地军事、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交往与融会始于13世纪中期。20世纪以前,中国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体的「西藏佛教社会」。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

• 行走天山,探访戈壁绿洲的文明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分东西二寺,曾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龟兹古国享有盛誉,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八月十八日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8月18日摄)。 本报记者朱剑/文刘强/图  星星峡,由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重要隘口。8月11日,“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陕西日报丝路行记者在赶 ...

• 青海门源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

“此次摩崖石刻藏经的发现是我们在岩画石刻考察途中的意外收获,可以说它是目前为止青海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中心岩画组工作人员董连生23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22日,记者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文体广电局了解到,18日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专家在门源县岗龙沟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藏经,是目前青海省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

• 甘肃“敦煌模式”拓国际朋友圈,五年实现同步保护

一年多来,常年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不仅要像以前一样在重要场合反复推介莫高窟,还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对更多国外朋友“唠叨”关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的“事儿”。“一定要让外界知道,知道了才会来爱护,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价值,还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呢?”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笑言,今年和一个法国朋友聊天过程中说起了麦积山石窟,后来他去了后“

• 【考古发现】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距离首都比什凯克约30公里。红河古城因红河村而得名。2018年6月底至8月上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西侧佛寺遗址主要由三个土堆组成,西边一个,东边两个,其中东北部的土堆已于2011—2016年发掘过,结果显示它是一处佛殿建筑。本次发掘的主要是位于东南部的土堆。红河古城遗址

• 【考古发现】拉哈特遗址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考古工作简况

    2018年7月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前往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拉哈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去年首次对该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后的第二次考古工作。截至8月20日,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2018年考古队员第一次到拉哈特遗址的留影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一处台地,东距离中国

•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计划10月下旬开放

  实施考古遗址活化,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工程;统筹整合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品牌……昨日,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会议透露,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景观二次提升工作。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保护展示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实施施工图编制和开工前准备工作。邙山陵墓群、东周王城和宜 ...

• 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原标题: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在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上,工作人员为参观者介绍展品。兰州晨报资料照片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卢伟山) 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下旬拉开帷幕,记者28日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作为本届文博会重头戏之一、由甘 ...

• 发掘 | 上博考古队在斯里兰卡发掘出土北宋晚期瓷片

图片说明: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发现中国瓷片。(资料)部分考古发现(上海博物馆供图下同)部分考古发现回顾近半月的历程,8月6日, 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考古队抵达科伦坡,开始了中斯合作考古项目。本年度将在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开展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计划工作时间为40天。此次合作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第一次正式开展合作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阿莱皮蒂遗址卫星位

• 特写:红海边的沙漠考古

  正午,红海海岸线边一支考古的越野车队在沙暴中前行,飞沙将车窗打得噼啪作响,一群群骆驼却在风沙中一动不动。“它让我联想到了时间、历史和生命,心里涌出一种感动。”48岁的中方领队姜波回忆起这一幕时说。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此前在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首次开展为期20天考古合作。按照两国签署的《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合作协议书》,塞林港的联合考古工作将持续5年。  姜波说,这是中国考古队首次抵达阿拉伯半岛 ...

• 敦煌研究院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于2018年8月23日至25日在重庆举行,本届智博会由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有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家单位参展。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和“敦煌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应邀参加了此届智能博览会,展位位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央大厅,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智慧文博”展区。“数字敦煌”展 ...

• 历史文献与考古遗存的互证 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召开

“历史文献与考古遗存的互证——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6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来自美国、波兰、韩国、匈牙利、希腊5个国家以及国内15家文博单位和3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20位中外专家、学者,收到论文94篇,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研究最新成果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由甘肃省博物馆联合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此次研讨会,围绕丝绸之路文献、文物研究和丝绸之路文物 ...

• 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发车 两月车行十六国

央广网西安8月29日消息(记者雷恺)大型文化经贸交流全媒体活动——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今天(29日)在西安市鄠邑区高铁站举行发车仪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午10时许,伴随加盖了印章的“通关文牒”被送到“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代表队员手中,由14辆车(包括1个卫星车)、50余队员组成的“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队伍,从西安市鄠邑区高铁站正式驾车出发。50余队员中,除了来自丝路国际卫视联盟各台的全媒体记者 ...

• 交响丝路 | 佛都泾川

↑ 点击上方“航旅悦读”关注我们  佛都泾川文/杨文远 摄影/任世琛将一个地方称为佛都,这当然是比喻,但也足能言明此地佛文化的分量和地位。古都洛阳就有佛都之说,这主要是因为洛阳白马寺有着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泾川大云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塔、第一座官办寺院、第一座菩提道场。近2000年来,洛阳一直是佛教精神文化的中心,如此讲,称呼洛阳为佛都,也是名至实归。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所拥有

• 中国首次探秘玛雅文明!芒果TV《我的青春在丝路》 中国考古人走向世界舞台

 由芒果TV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出品的“一带一路”主题系列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正在芒果TV热播。本期节目讲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李默然奔赴偏远的洪都拉斯小镇——科潘,与考古队员一起探寻玛雅遗址,帮助洪都拉斯人挖掘出了埋藏在雨林中的巨大谜团。这也是中国考古人第一次涉足神秘的玛雅文明。  科潘是玛雅文明的著名城邦,一千多年前曾经人口繁茂,商业发达,可在公元10世纪左右,玛雅 ...

• 三年走遍五大洲!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下月起航

“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今晨启动 文/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卢健鹏 邝珊 图/羊城派记者 邓勃 8月29日上午,“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以下简称“丝路花语”)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动,开启广州与海丝沿线各地文明交流互鉴的焕新之旅。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丝路花语”启动仪式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据悉,“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将于今年9月 ...

• 去新疆!穿越古今丝绸之路

在喀什老城,来自巴基斯坦的商人在展示自己的各种珠宝(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3日电 在修葺一新的喀什老城里,阳光洒满了咖啡屋。来自德国的一家四口正在讨论,哪一种吐鲁番葡萄最是美味多汁。“我们买了大约100种葡萄,作为旅行路上的小食。没想到,每一种都有细微差别,每个人也都各有所好。”罗亚成回过头来,向记者解释道。“但除此以外,新疆的沙漠、山水、人文和美食,让我们叹为观止。 ...

• 伊拉克摩苏尔旧城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8月17日,世界遗产中心WHC更新世遗预备名单,OldCity of Mosul进入,成为伊拉克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第12个成员。摩苏尔是伊拉克北部城市,位于巴格达西北465公里,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旧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2014年6月“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攻占摩苏尔。2016年3月伊拉克政府军在美军支援下发起解放摩苏尔的军事攻势,直到2017年7月才收复摩苏尔。根据联合国报告,经过三年战火,有超过897000位原本居住在摩苏尔的人民逃离此城市 ...

• 青海都兰特大盗墓案告破

 涉案文物600多件,犯罪嫌疑人26名全部抓获,近年来青海最大涉文物案件——都兰特大盗墓案近日破获。案件抓获人数之多、涉案文物级别之高,受到各方关注,案件的侦破和协作,也留下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九层妖塔”旁墓葬被盗,涉案文物达646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  驱车来到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热水 ...

• 寻踪疏勒城——石城子遗址2017年考古新发现

石城子全景石城子遗址位于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梁村东、河坝沿村南、麻沟河西北侧的山前缓坡丘陵地带。因遗址东侧山涧边有大量岩石,故被群众称作“石城子”。2013年石城子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于1972年被发现。城址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现存北、西、东三面城墙。墙体坍塌呈土垄状,顶宽约4米、底宽约10米以上。其中,北墙长约280米、高1.5~2.5米;西墙残长155米、

• 探秘—达勒特古城2017年度考古新发现

达勒特古城全景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博乐市东南27千米的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地处天山西段北麓、准格尔盆地西南的博尔塔拉中部、艾比湖西南,处于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交汇处之北。是新疆北疆地区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古城之一,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勒特古城城墙达勒特古城现存城址为内外双重城,外城呈不规则形,西、北、东三面临古河道,仅南部与西南角残存有城墙,均夯筑而成,南墙残长约1000米,残高0

• 考古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是小麦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

  新华社兰州8月17日电(记者连振祥)一项最新的考古表明,河西走廊地区不仅仅是对外交流和贸易的通道,也是小麦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在历时8年多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些碳化小麦和大麦。“西城驿遗址小麦出现的年代在距今4000年前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

• 中国文物将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

 9月13日至11月23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沙特旅游及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华夏瑰宝”展览将在利雅得国家博物馆举办。记者8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展览是中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国家文物局外事联络司司长解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

• 上博海外考古第一步:赴斯里兰卡寻找“海丝史迹”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日将启程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的古代遗址进行发掘。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今天介绍,此次斯里兰卡之行,将是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走出去的第一步。早前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斯里兰卡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港口城市,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希望此次考古发掘助力海上 ...

• 勾勒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清晰的历史足迹

会场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齐泽垚)2018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三)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会议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子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撰写进展情况汇报为主要议题,与会专家围绕丛书撰写的基本内容、学术创新、难点攻关等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会场 本网记者 齐泽垚/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

• 西藏联合考古 探访曲龙遗址传承千年的“土林洞室”

在西藏札达县,有很多城堡遗址,其中位于象泉河谷的曲龙遗址,是本次联合考古发掘的一处重点区域。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这处遗址。曲龙遗址,坐落在象泉河谷的一个拐弯处。因为这里的地形看上去像一只展开双臂的大鸟,所以当地藏语称它为“穹隆”,意思是“大鹏鸟之地”。从空中俯瞰,曲龙遗址依土林山体而建,两翼山体陡峭,开凿着很多洞室,沿着遗址中间的山梁,可以看到很多建筑遗迹,虽然多数已经是残垣断壁,但是依稀 ...

• 公安机关破获青海都兰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近日,按照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青海省公安机关在河南、山西、浙江、云南等地公安机关全力配合下,成功侦破都兰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抓获涉及实施盗掘、幕后出资、联系销赃、倒卖文物等环节的犯罪嫌疑人26名,追缴被盗掘出土的各类文物646件,实现了对文物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这是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的又一重要战果。去年年底,青海省文物部门向公安机关提供了都兰县被盗掘出土的文物将被倒卖的线 ...

• 敦煌莫高窟应对客流“洪峰” 保文物游客安全

中新网兰州8月20日电 (冯志军 艾庆龙)早上6点,位于甘肃敦煌市区的敦煌莫高窟参观预约售票中心外的游客已经排成“蛇形”长队,开启了莫高窟新一天的参观旅程。约一个小时前,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票务科副科长柴爱玲和她的同事们从四面匆忙赶来,对近期持续客流“洪峰”进行疏导。8月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经历近40年来同期最大的客流冲击。尽管近年莫高窟频现“单日游客量逾万人次”的常态考验,但今年夏天的火爆程度远超 ...

• 考古专家:汉晋时期皮央东嘎一带曾与“丝绸之路”沿线互通往来

  记者从阿里联合考古队获悉,随着今年联合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皮央东嘎墓葬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出土了一批距今约2000年的珍贵文物。  “我们在一个出土的陶罐和木盒里分别发现了疑似汉晋时期的小米和茶叶。同时还发现了一枚中亚风格的带柄铜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皮央东嘎遗址考古负责人霍巍教授说,这可能表明佛教时期以前,皮央东嘎一带就曾与中原有着密切往来,同时也受到了周边文明的影响。 ...

• 刺桐帆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展

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由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大连现代博物馆、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承办的《刺桐帆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展》于2018年8月17日开幕,展期55天,至10月10日结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埠,公元10-14世纪,难以计数的大小船舶从泉州(刺桐)起航,与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涌入泉州,与当地人和谐相处。这段历史为泉州人留下无可估量的物质与 ...

• 去国博走一遍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之旅 展览本周日结束

展览包括“大漠之舟”、“跨越七海”、“帝国剪影”、“凤凰西行”、“丝绸之梦”、“世界交融”6个单元,整合了意大利24家博物馆与国内18家博物馆的精品200余件。据介绍,为完整呈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影响,“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对参展文物进行了精心挑选,其中既有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见证物,也有受到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方物品。展览包括了中意两国众多博物馆的珍宝,有庞贝遗址发掘的经典壁画《花神芙罗 ...

• 甘肃榆林窟为姊妹窟莫高窟“分流减压”

  历时三年的甘肃榆林窟文物保护工程于近日渐近尾声。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40年来首次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不仅使单日游客接待量较此前增加二倍,未来还将为其“姊妹窟”敦煌莫高窟渐成常态的客流洪峰“分流减压”。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子贞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总投资约1245万元人民币的该项工程于2016年10月底启动,今年4月底至6月下旬景区曾暂停对外开放。目前已完成榆 ...

•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

  五色线织就五色锦。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余台织机和不同肤色的织工齐聚西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拉开了“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展的帷幕,也在一梭一线中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织造技艺。    其中不少藏品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去年,这些博物馆建立起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    而在刚刚过去的丝绸之路申遗成功4周年前夕,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设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秘书处,并于中国丝绸博物 ...

• 西藏阿里托林寺文物修缮接近尾声

  西藏札达托林寺塔由九座塔组成的金刚宝座塔    坐落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的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最早佛寺之一。国家累计投资超过8300万元的托林寺文物修缮整体工程已接近尾声,这座千年古刹目前已正式向信众及游人开放。    托林寺,意为“飞翔寺”,寺内藏有大量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的精美壁画、泥塑佛像等珍贵文物,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文 ...

•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重回长干里”

图为观众参观《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7日,“重回长干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展。这批于2007年在大报恩寺(前身为长干寺)遗址出土的丝绸文物,经过近十年修复,终于重新回到大报恩寺。据了解,这批宋代丝织品文物总计77件,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墨书题记所反映的史料价值来看,在国内其它考古发掘中都难得一见。  此次展出 ...

• 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先生到访莫高窟

8月1日上午,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先生一行到访莫高窟,并与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亲切会面。横井裕一行首先参观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随后前往莫高窟窟区参观。早在1992年,横井裕先生就曾到访过莫高窟,所以此行莫高窟让他感慨良多。他说,26年后的敦煌依然熟悉,不一样的是今天来敦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文化的热爱已经觉醒。王旭东院长非常欢迎横井裕先生再次回到敦煌莫高窟。横井裕先生素有“中国通”的称号,1992年他 ...

• 《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在敦煌莫高窟开展

开幕式现场2018年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晚9点,展览开幕典礼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的阙形广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横井裕及夫人横井英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理事长平山廉,东京艺大名誉教授宫迴正明 ...

• 敦煌研究院与英国国家罗斯福实验室签署合作备忘录

8月3日,敦煌研究院与英国罗斯福国家实验室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在文化遗产价值挖掘、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文物保护装备研发、人才培养等九大领域开展战略性合作,本着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共同推动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备忘录签署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大报告厅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英国罗斯福国家实验室Robert McGreevy教授分别代表敦煌研究院和罗斯福国家实验室在合作备忘 ...

•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章国贤一行在敦煌研究院开展工作调研

8月6日-9日,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章国贤、调研处处长周晓慧、副调研员井立滨一行在敦煌研究院开展事业单位用工变化对工会工作影响专项调研,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刘虎林、副主席龙青松一同参加了调研活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与调研组进行了会谈,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发展状况等方面,特别介绍自组织召开第一届职代会之后取得的成效,涉及职工利益的事都通过职代会来决定,职工群众的认可就是工会 ...

• 发掘 | 甘肃考古发现西北地区年代最早土坯建筑,距今4000年

  西北地区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土坯建筑是什么时期的?考古发现,河西走廊西城驿文化时期的土坯建筑,距今4000余年,是西北地区所见土坯建筑年代最早者。  经过8个年度的发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西城驿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  发掘信息显示,西城驿遗址的发掘,除了发现了铜冶金遗址外,还发现了大量土坯房屋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介绍,

• 甘肃:港澳台大学生走进丝绸之路 体验西北历史与文化遗产

研习营营员手绘景区导览图开展“奔跑吧,关城”景区小剧场活动近日,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18所80名青年学子将先后走访临夏、甘南、景泰、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通过参访文化遗产旅游地、体验不同民族特色文化、创新文化景观导览活动,深入了解西北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临夏的红园和八坊十三巷,文化遗产友好使者研习营营员参访了回族传统砖雕艺术及特色市集,通过城市街拍和居民访谈等形式,推动营员深入了解回族传统 ...

•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考察援尼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

近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来到位于首都加德满都的尼泊尔国家博物馆的援尼九层神庙修复项目震损木构件修复场地,实地察看项目进展,听取项目实施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长施雷斯塔陪同考察。 于红在现场详细了解修复场地建设,震损木构件交接、寻配、修补及九层神庙坍塌部位预安装的情况,对项目整体修复工作表示肯定,希望项目实施单位继续优质稳步推进修复工作,将尼泊尔传统手工技艺与中国先 ...

• 哈萨克斯坦考古人员再度发掘出“金人”

 中新社阿斯塔纳8月6日电 (记者 文龙杰)据哈通社6日报道,哈萨克斯坦考古工作人员日前在东哈州境内再度发掘出“金人”墓葬。  哈萨克斯坦历史考古工作组于当地时间6日在东哈州首府乌斯卡曼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工作组负责人泽诺拉・萨姆沙耶夫教授指出,墓葬中出土的“金人”保存完好。此外,所有的金质陪葬品均未受损,这些物品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塞人。  萨姆沙耶夫指出,这是时隔近50年,哈萨克斯坦再次出土完好无损 ...

• 解读文艺复兴与丝绸之路内在关联的钥匙(策展手记)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是在湖南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基础上,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经重新策划,再次推出的大型国际艺术交流展。国博展的新理念和展览的新特色,以及“大型艺术专题展”在中国的兴起和前景,是解读本次展览的三把钥匙。  展览标题的变化,首先反映了展览主题的深刻变化,这是理解国博展特色的第 ...

• 数字敦煌:让莫高窟神韵永存

让莫高窟神韵永存发掘科技魔力,挖掘艺术魅力,破解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  图为技术人员在对壁画进行拍摄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稀世珍宝敦煌莫高窟 50 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忧心不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破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各方联手推进的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

• 东西方古今文献艺术品齐聚甘肃敦煌 呈现古丝路交流例证

  7月31日,由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书写的温度——从古代文献到书籍艺术》展览在敦煌莫高窟陈列中心启幕。图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 孟捷 摄    中新网兰州7月31日电 (记者 冯志军)7月31日,由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书写的温度——从古代文献到书籍艺术》展览在敦煌莫高窟陈列中心启幕。免费对外开放的此

• 【天山网】走访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

来源:天山网记者尼加提·尼牙孜【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走访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  天山网兰州讯(记者尼加提·尼牙孜摄影报道)近日,由每日甘肃网和兰州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8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网络大V甘肃行”采访团一行走进黄河风情线,对水车博览园、百年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像三处兰州地标进行采访,在欣赏沿途山静水动、风光旖旎的优美景色的同时,感受历史变迁、聆听金城故事。兰州水车。  水车博览园  兰 ...

• 【考古前沿】洛阳发现千年古墓:主人或为唐朝著名官员

中国洛阳以古墓博物馆闻名于世,是游客和考古学家都特别喜欢的地方。随着一个被认为有1100多年历史墓穴的发现,这座河南省城市似乎比以前更加热闹了。关注这一发现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纷纷赶到现场,解读它的碑文,描摹它的图形和图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谁是这个古墓的主人。考古学家正把墓穴壁画拓到玻璃纸上,以便深入研究这个墓穴的历史。他们发现了可追溯到公元713年开元时代的硬币。在那个时期,唐玄宗(也叫唐 ...

• 探秘 | 除了黄金,这片宝藏中埋葬的竟还有消失的大月氏?

故宫的阿富汗展览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邵学成博士将会为你继续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观众观看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了解了出土遗址的简单情况。这一次邵博士将会带您学习“爱考古”公众号推出的郭物老师的讲课记录,领略长期从事中亚地区田野考古的郭物老师独具慧眼的解读。黄金之丘在哪里?故宫展览中的蒂拉丘地(Tilly Tepe)宝藏,也是这次阿富汗浴火重光展中最吸引眼球、美仑美奂的黄金随葬品便是出土于此。这

• 考古|“独目人”来过?新疆三道海子“巨石堆阵”之谜

  远眺三道海子遗址群花海子最大的巨石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导读  新疆三道海子遗址群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夺目的文物,但它的重要意义或许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为世人所认识。在中原文明之外,游牧文明以及它与中原数以千年的互动,共同塑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进一步说,它背后隐藏的那个古代游牧王国,很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认识 ...

• “古波斯诗抄本”与细密画今亮相乌镇木心美术馆

过去三年,地处浙江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先后推出几位欧洲思想家文学家手稿特展。今天,“古波斯诗抄本”特展在木心美术馆地下一层1号特展厅开幕。五份配有细密画的古波斯诗抄本来到了乌镇。展出的古波斯诗抄本均来自牛津大学伯德利图书馆馆藏,展品虽精小,而内容博大,具有古波斯民族史诗意义的《列王纪》抄本、被誉为“末代诗圣”的贾米的诗歌抄本都在展出之列。木心美术馆据木心美术馆方面介绍,瞩目于古波斯诗作的中国诗人,可能 ...

• 《海帆流彩万里风——18、19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展》宁波站开幕

2018年7月25日上午10点,由广州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帆流彩万里风——18、19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展》在浙东名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开幕。广州博物馆李民涌馆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民涌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嘉宾为展览开幕式剪彩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时期趋于成熟和繁荣,明清时期则臻于鼎盛。上海、广州、宁波都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 ...

•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西走廊铜冶炼规模空前

新华社兰州7月30日电(记者 连振祥)经过8年的发掘,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获。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西走廊一带铜冶炼活动规模空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冶金区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发掘信息。信息显示,河西走廊的冶金活动在距今约4100-4000年的马厂文化晚期就已存在,至距今4000-3700年左右的西城驿文化时期,冶炼活动规模空前。西城驿文化和齐家文化在冶金遗址 ...

• 环球旅行家马中欣带团重走玄奘西行路

  环球旅行家马中欣带团重走玄奘西行路    马中欣曾十余次重走玄奘西行路    每日甘肃网7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于永昭 文/图)出生于兰州的环球旅行家马中欣,曾先后十余次重走玄奘西行之路。7月25日,76岁高龄的他再次带团沿着玄奘当年走过的足迹,来到了兰州市五泉山等地,感悟生命、解读历史。    马中欣生于兰州,长于台湾。他环球旅行190多个国家地区,是一位充满传奇和浪漫的报道摄影家,是中国十 ...

•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中冶携手巴新共谋可持续发展

冶炼厂高压酸浸区域。资料图片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散落着美丽富饶的南太诸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就位于其中。14年前,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循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来到天堂鸟的故乡巴新,在这里播下合作共赢的火种,开展了大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心相通的建设活动,与巴新人民携手共谋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中企境外最大镍钴矿投 ...

• 西藏阿里大规模古遗址联合考古启动

  西藏阿里大规模古遗址联合考古启动 出土文物显示存在“高原丝路”    自2014年以来,考古学家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了多处古人类遗址,从出土文物显示的信息来看,在佛教进入青藏高原之前,青藏高原上已经孕育了发达的文明。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青藏高原的古代历史,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全国的考古专家,于本月初实施了有史以来西藏最大规模的联合考古。    此次考古,主要是对阿里地区象泉河谷和札达 ...

• 蒙古国考古新发现250处遗址,其中包括中文石碑

蒙古国考古新发现250处遗址,其中包括中文石碑(底部附有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at the bottom)带有中文题字的破损石碑/Broken stone slab with Chinese inscriptions ©NCCH    这块刻有中文题字的古老石碑是五月在蒙古国北部的布尔干省被发现的,当时,在蒙古文化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蒙古全国委员

• “西安美术学院校外教育基地”签字挂牌仪式 在北石窟寺举行

7月30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一行在北石窟寺举行“西安美术学院校外教育基地”签字挂牌仪式。本次签约旨在把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设为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校外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中国美术学院专家孙振华出席了本次活动。作为雕塑领域的专家学者,老师们被北石窟寺佛教雕塑艺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他们仔细欣赏了石窟内景 ...

• 惊艳!象雄出土文物首次亮相世人,将茶叶入藏的历史前推了近500年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来源:西藏日报 总书记曾作出批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也在阿里视察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阿里地区象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阿里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也许是因为这样一个契机,7月28日,阿里地区借助第七届象雄文化旅游节这个平台,对外首次集中展出了该地区墓葬出土的陶器、铜器、玛瑙、天珠、黄金面具等60件文物,

• 呼斯塔考古五年:艰辛与惊喜并存

  作者:贾笑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呼斯塔考古项目领队)  呼斯塔遗址是博尔塔拉河流域众多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址中的一处。(呼斯塔遗址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东北约40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  2013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开展的“温泉县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调查”,在这片草原上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呼斯塔遗址。它的面积达12平方公里

• 约旦发现1.44万年烤制面包残迹,比农业活动早4000年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6日电(周舟):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6日说,他们发现了人类烤面包迄今最古老的证据,比人类最早的农业活动还早至少4000年。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考古学家在约旦东北部的纳吐夫狩猎采集点遗址发现了1.44万年前人类烤制面包的烧焦残迹。此前,人类烤面包的最早证据来自土耳其一个有9100年历史的遗址。  研究人员指出,最新发现表明,使用野生谷物烤面包可能

• 解忧公主故乡文物在新疆展出

作者: 王娜来源: 天山网观众在欣赏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兵马俑、各式官印、微缩建筑……7月25日,《解忧故里——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自治区博物馆和徐州博物馆联合举办,分为和亲万里、制如京师、勇兵锐器、奢华器用、永生之梦五个单元,共展出徐州博物馆馆藏的83组(117件)精品文物,包括金缕玉衣、兵马俑、官印封泥、各类精美玉器以及铜、铁、石生活用器等。精美文物流露出的浩瀚气度,让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