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云冈石窟,简静的魏晋风骨|山西佛教艺术考察记(一)

摘要: 开篇的话宗教绘画是佛教艺术的主要部分,现场考察是学习宗教绘画不可缺少的一项。石窟、寺庙作为佛教艺术的综合体,融合了建筑、壁画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大家体验古典美学的整体性提供了丰富的现场资源。而佛教故事的描绘,既是研究宗教史不可多得的信息源,又为我们了解早期绘画技法提供了直接的范本。中央美术学院宗教绘画高级研修班项目实施三年来,一直把实地考察作为一年学制的主要学习内容。此次山西寺观壁画考察线路


开篇的话


宗教绘画是佛教艺术的主要部分,现场考察是学习宗教绘画不可缺少的一项。石窟、寺庙作为佛教艺术的综合体,融合了建筑、壁画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大家体验古典美学的整体性提供了丰富的现场资源。而佛教故事的描绘,既是研究宗教史不可多得的信息源,又为我们了解早期绘画技法提供了直接的范本。

中央美术学院宗教绘画高级研修班项目实施三年来,一直把实地考察作为一年学制的主要学习内容。此次山西寺观壁画考察线路的规划,从大同云冈石窟开始一路南下,经华严寺、悬空寺、崇福寺、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到太原后参观山西省博物院和晋之源壁画博物馆,再继续向南考察汾阳后土圣母庙、平遥双林寺、洪洞广胜上下寺、新绛稷益庙、稷山青龙寺,最后到达芮城永乐宫。

这条线路的规划,既从时间顺序的角度体现了宗教绘画的发展过程,又从绘画形式和手法的递进样态角度对宗教绘画进行了研究,比如:北魏大同昙曜五窟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辽代华严寺佛教彩塑的婀娜,永乐宫壁画帝王的庄重、天女的淑婉,这些细腻精到的表现、逼真地再现了各个时期艺术所承继的传统画风,这也是从教科书上难以获得的现场体验。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吴守峰

央美宗教绘画高研班山西寺观壁画经典考察路线图

中华佛文化网特约参与此次山西寺观壁画经典考察的部分学员,分享他们一路的感受、体悟和心得。今日发布第一篇,也是此次考察的第一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地处大同,因为离北京不远,觉得抬脚就能到,反而没有那么迫切的想过来,加之笔者年轻时喜欢华丽大气的唐代风格,不喜欢这种北方民族开凿的看上去粗疏的艺术。然而随着鉴别能力的提高,更加能够读懂简静的魏晋风骨,等真正到了云冈之后,更深刻发觉应该早点来看。

从石窟的入口进入,要路过几座新建的寺庙,这些寺庙按照古代规制在原址上修建,大殿规模不小。但对比传统经典巨作,庙宇里面新修的佛像和壁画仅有佛陀的外形,而神韵缺失,对于佛的精神境界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层次。佛像没有真假,艺术水平有高低,这些新寺庙的修建,体现了后代们的一种积极的愿望,但传统工匠精神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继承和发扬。

大同云冈2008年之后修建的现代寺庙,大雄宝殿规模不小,庙宇里面有新修的佛像和壁画。

中国传统雕塑可以用线性雕刻来定义,云冈大佛体现了典型的线性雕刻技术特点,形体简炼,提纯概况,将所有无用的细节去掉,仅保留必需的形态符号,用仅剩的几条表达形体的轮廓线,结合优美设计的衣纹,形成了非常美丽的形体空间。


云冈造像简洁洗练的线条,体现出高贵宁静的精神境界,此次考察班学员注意到了云冈大佛这种神秘的微笑,并不似后来唐代的拈花微笑。佛陀们的神情仿佛凝固住了,停留在顿悟的瞬间,这种神性,跟世俗的人间还是有距离的,高高在上,又至善至真,让凡间的俗子不禁发自内心的追思佛陀们所领会的高级的宗教境界,即神性的世界。


所谓神界,应该也是当时匠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加上对大众和帝王心中想象的神界的一种现实设计,把他们心中认为的佛的境界表现出来,落实到人间,物化成一尊尊的佛像、菩萨、飞天。工匠们用高超的技巧把这种神性的世界落在了人间,让人不得不敬佩他们的智慧和艺术的境界。民国教育家蔡元培一直想做的“以美育代宗教”,然而没有太多现实实践,或许也是因为没有类似云冈石窟开凿者这样的大匠们的支持。

第三窟,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 米。

第十八窟,主像高15 米,刻画细腻,生动感人,是昙曜五窟之一,属云冈中期作品,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第二十窟,主像高13.7米,是云冈石窟出镜率最高的大佛,北魏佛像经典代表。

云冈造像的体量巨大,比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造像尺度大的多,体现了皇家庙宇的特点。敦煌北魏窟相对来说较小,适合个体的参悟,关照小我的内心世界。而云冈适合大规模的皇家集体祭拜,更彰显皇家的豪华气势。两者都有很高的艺术境界,但功能有所区别。

云冈造像的面貌胡风极重,然而其精神内涵还是融汇了中华文明的一种特色,并不是独立于本土文明之外,这体现了中华文明极大的包容和吸收转化能力。整个云冈的造像可以用“融”字来概括,它本体风格继承了汉代的灵动大气,又融合了印度的犍陀罗风格,把犍陀罗本身自带的希腊文明的高贵精神也拿了过来,加上当时所处的魏晋风骨年代,综合形成了大气磅礴而又灵动飘逸的特点。

这组图可以明显的对比出云冈石窟佛造像的风格变化,上两张为明显的南派风格,外来文化痕迹明显;下两张则为北派风格,融入了中国汉刻风格,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形成了“瘦骨清像”的风格。

外来的文化元素,并没有把中华文明的主体替换,却给古代中国的艺术表现扩展了空间,让大匠们创造出新的东方经典形象,这种发展的脉络,可以在云冈中找到清晰的印证。汉代传入中国的忍冬藤,发展出后代的唐卷草、缠枝莲;典型的飞天形象,从早期四肢全露、无依无靠、被扔在天上的西方飞天,到藏不露脚、衣袂飘飘、自己飞到天上的东方飞天,正反映了东方文明对西方文化的超强的吸收转化能力。

云冈石窟多处可见由来自希腊的茛苕纹演变而成的忍冬藤,后发展为唐代的卷草纹,明清的缠枝莲。

从云冈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可以看到中国飞天的演化过程,这三组不同的飞天下身露脚,有明显的印度风格,并无中国经典飞天长裙飘逸的感觉。

这张图片右侧的飞天形象更接近我们印象中敦煌飞天的样子,后期的飞天不再露脚,长裙飘逸,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象。

总体来看,云冈石窟的风格类似于绘画中的逸品最高境界,塑造出简洁宁静的意境,可以用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来形容。

云冈石窟内容丰富,每个人考察之后感受不同,图为宗教教绘画班侯杨红手绘小品一张。


(文/丁晓飞 图片/曼倩)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云冈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