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中国遗产日】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保护百年发展之路
今天,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
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五条口号是: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
保护文化遗产,擦亮中国名片,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
相约古都洛阳,感受华夏文明
以下是习总书记关于
保护文物的重要指示: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6年4月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那样,保护文化遗产”。
——2015年6月13日,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谈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驰名中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人将照相机带到中国后,众多国内外人士来到云冈作画、考察、探幽,开启了云冈石窟长达百年的研究历程。
下面就云冈石窟研究院正在筹建的院史馆中摘取关于保护云冈的内容,回望云冈石窟保护走过的百年沧桑。
保护云冈
上世纪20年代村民监守自盗引发全国性的舆论声讨过后,1931年秋,大同县成立云冈石佛寺保管委员会,设警员守护石窟。随后,山西骑兵司令赵承绶的“云冈别墅”也建了起来。1935年,县政府在石窟南二百余米外,开建云冈新村,每户一院,四间石券窑;1939年秋,村民全部搬离石窟。1942年夏,蒙疆政府编制发行“大同云冈保存计划”,尽管当时并无实施的可能。
“大同云冈保存计划”(1942年)
1933年3月,
大同地方政府组成调查队对云冈周边环境进行测绘、规划,同时对石窟造像进行了拍摄。图中是大同云冈调查队测绘中。
1934年9月,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北平军代委员长何应钦等在云冈大佛上合影
1934年11月5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等乘火车到达大同,并参观云冈石窟
1935年大同市县建设委员会全体会员于测量云冈地形后,在云冈别墅前留影(中间带眼睛者为骑兵副司令白濡清,其右为县长卢宗)
山西骑兵司令赵承绶的“云冈别墅”
50年代后期游客在云冈古迹保养所门前留影
1961年,中国古代建筑修整所(中国文化遗产院前身)姜佩文所长、杨玉柱、苏良赫等在云冈测绘时合影
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
1974年,第9、10、11窟外立壁的搭架维修现场.
1976年9月,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率专家组验收云冈三年工程,与山西省委宣传部长卢梦及施工人员合影
1983年,王恒庆师傅正在修复第1窟中心塔柱
90年代以来,距离云冈石窟350米的109国道煤车滚滚
1998年国家投资2.6亿元,将109国道改至云冈后山,原有公路辟为云冈旅游专线
2007年早春,降雪后的西部崖顶护坡积雪消融导致洞窟渗水
2014年新建成的五华洞窟檐外景
饱受煤尘和粉尘污染的石窟佛像身披黑色袈裟.
辽宁有色地质局与云冈石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设计、施工的五华洞危岩加固工程。
云冈西部窟群“八五”维修加固工程现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距离云冈石窟350米的109国道煤车滚滚。
1998年,国家投资2.6亿元,将109国道改至云冈后山,原有公路辟为云冈旅游专线。
2007年早春,降雪后的西部崖顶护坡积雪消融导致洞窟渗水。
2007年夏,云冈文保中心重修西部崖顶排水渠与护坡,采用环氧树脂灌堵窟顶岩石裂隙,上铺钢筋混凝土排水,修补前崖封护层等方法,彻底地解决了西部13个洞窟的渗水问题。
2014年新建成的五华洞窟檐外景。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在努力!
图片来源:云冈石窟官微 大同传媒 编辑: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