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跨学科研究中国古典建筑

摘要: 7月12—13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古典中国与中国古典建筑”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从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历史中的中国古典建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怡涛表示,任何学科对古代社会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部性,而要达到复原古代社会的研究目标,则需具有整体性思维,增加研究维度以提升认 ...

7月12—13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古典中国与中国古典建筑”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从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历史中的中国古典建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怡涛表示,任何学科对古代社会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部性,而要达到复原古代社会的研究目标,则需具有整体性思维,增加研究维度以提升认知,克服单一学科的局限性。需要注意的是,多学科结合不能仅是研究成果的利用借鉴,更应是研究过程中的协同作业和研究方法的融合创新。

古代文学创作和历史书写蕴藏着丰富的古代建筑信息,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葱通过研究明清地方志中的古迹名录以及怀古诗文,认为古迹的文学阐释推动了古迹美学价值的循环阐释和迭代发展,丰富了古迹美学价值层次,推动了历史教育的公众普及和古迹价值的传播传承,体现了中国古人对 “存迹传道”的重视和保护,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本土化思路。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将四合院的建筑历史追溯到了西周时期。她提出,根据陕西岐山西周遗址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民居和宫殿已经体现出了四周封闭、沿中轴线对称的四合院建筑特征。在汉代的画像石、敦煌壁画和明清的文人绘画中都能看到这种四合院建筑,体现出四合院建筑在我国历史上的延续性。四合院的建筑特点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北京的四方形四合院,山西、陕西的长条形四合院,云南白族的“一颗印”式四合院,以及江南的“四水归堂”式四合院,都体现出我国四合院建筑的多样性。

除了民居建筑,民间的寺庙、宗祠等建筑也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张剑葳认为,宗教建筑在民间社会中具有纪念碑和指示牌的作用,体现了民间信仰的传播和分布,联系起了会首、信众、工匠等一系列社会角色。古代建筑是社会史研究不应忽视的史料来源。(记者:张春海 实习记者:强慧婷)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