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三)花絮之田野实践篇

摘要:   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自7月2日于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开班,至今已逾半月。本次研修以田野实践为核心。从开班当日下午起,研修班学员就进入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上京遗址,和辽上京考古队队员及实习同学共同作业。由此开启了近3个月的田野发掘课程。  田野工作是考古学的基础与核心,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材料都由此途径获得。如何在田野工作中更精确、更全面地提取物质遗存中的信息,是一个永远处于 ...

  首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自7月2日于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开班,至今已逾半月。本次研修以田野实践为核心。从开班当日下午起,研修班学员就进入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上京遗址,和辽上京考古队队员及实习同学共同作业。由此开启了近3个月的田野发掘课程。

  田野工作是考古学的基础与核心,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材料都由此途径获得。如何在田野工作中更精确、更全面地提取物质遗存中的信息,是一个永远处于学科前沿的课题。当然,相较室内的研究与整理,在外栉风沐雨,总是一件不轻松的事。除去身体上的辛劳,遗迹现象的判断与处理更需要发掘者脑力的付出。田野,是考古工作者挥洒汗水与智慧的地方。

  但这种辛苦也有丰厚的回报——考古人在不断发掘出新的遗存、汲取新知的同时,还额外获得了一段暂别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游走于自然、神交于先人的难忘经历。

  上工路上。研修班师生们驻扎的辽上京考古队工作站到发掘现场有十多分钟的车程,一路上要经过林东镇的新城区、老城区,再进入为草地所覆盖的上京遗址,下工时则要将这段路再倒着走一遍。迎着朝阳由今入古,沐着夕霞由古返今,沿途的风光变化真切体现了城镇的历时性沿革。

远眺发掘现场。

研修班学员上工乘坐的房车,背后是飘扬的队旗。

学员现场进行测绘与记录。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极大地改变了田野现场的记录手段。

无人机航拍。草原风大,更考验“飞手”的技术。

学员刮面。装备升级的同时,田野考古的本质依旧不变。分辨土质土色,刮面划线仍是基础。

学员找边。寻找遗迹边线亦是基本技能。

精耕细作,重要文物套箱提取——猜猜箱子里有啥?

现场讨论是每天的必修课。

研修班师生“唇枪舌剑”的研讨场面。从一小条地层线的走向到整个遗迹的范围、形制结构与分期,每一个认识的确立都要经过仔细斟酌。

  黑云压城。在内蒙草原,雨是跟着云走的,乌云飘到哪儿,雨就降到哪儿。学员笑称,辽上京城有自己的小气候,乌云和雨水大多绕着城墙外走。即便难得洒到城内,又总是挑着中午或夜间休息的时间。等到了考古队工作的时间,这雨水便十分知趣地溜走了,湿润的土壤晾一晾,晒一晒,还更方便刮面划线,看清遗迹现象。兴许,这就是皇都的气象吧。

  当然在辽上京,雨水终究是点缀。蓝天、白云、群山、草原,配上地下埋藏千年的古迹,以及不畏高温、勤勤恳恳的发掘者们,这才是七月辽上京城内的常见景象。

  最后的彩蛋——炎炎烈日,学员们辛苦啦!

  (感谢研修班和考古队师生供图!)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辽上京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