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太子城:从金代行宫到冬奥之城

摘要:   夏末的崇礼太子城,与140公里外的北京不同,已有些许凉意。太子城遗址周边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站在冬奥会核心区的太子城遗址里仿佛能看到三年后冬奥会在此举办的胜景。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的太子城遗址,距崇礼县城20公里。太子城遗址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400、东西宽35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通过发掘确认,遗址为金代中后期皇室行宫,可能为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  跟随 ...

  夏末的崇礼太子城,与140公里外的北京不同,已有些许凉意。太子城遗址周边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站在冬奥会核心区的太子城遗址里仿佛能看到三年后冬奥会在此举办的胜景。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的太子城遗址,距崇礼县城20公里。太子城遗址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400、东西宽35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通过发掘确认,遗址为金代中后期皇室行宫,可能为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

  跟随崇礼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黄信进入考古发掘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为何这座行宫被称为典型营城理念的杰出代表:蓝天白云下,城池四面环山且山水环绕,形制及其山水格局清晰规整,符合典型的中国古代城池营建理念。黄信说,“它是至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今后恐怕也难有如此精致的金代皇家行宫了。”

  山水环绕中的“活标本”

太子城靠山俯瞰

  因为一座“太子城”,现在提起崇礼,大家不仅会想到“冬奥会”“滑雪场”“冰雪小镇”,还有“金代皇家行宫”。今年年初,崇礼太子城这座金代城址先后被评为“2018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让崇礼没有雪的日子也变得热闹起来,到太子城赏花避暑,来遗址发掘现场打卡参观,巡着800多年前城池的旧路漫步。

  站在9号基址“泰和殿”的位置放眼前后,两座高山山顶相连就是太子城城址主体建筑的中轴线。太子城这种前朝后寝、后宫居于轴线西侧的布局方式,对宋金元都城考古及城市考古的规模、布局、功能分区等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座金代行宫遗址的环境与出土文物,还为研究金代捺钵在选址、营造制度、宫廷用器制度等提供了新依据。在考古队基地工作室看到一份手写的《2018年太子城遗址出土文物清单》,上面记载:截至2018年12月1日出土有陶器169件,瓷器42件(片),铁器297件(其中铁钉250个),铜器61件,石器1件,骨头3块,贝壳1个,总计575件。2019年的数量尚在统计中。

  备受瞩目的重要文物之一鸱吻,威武地“守卫”在考古队工作室一角。这件“三尺鸱吻”是在城东墙和南墙交接处发掘到的,能完整修复实属不易,它已被确认为金代中后期,时代明确的唯一一件。这件鸱吻的头部清晰刻有“天字三尺”四字。通过“三尺鸱吻”的实际高度考古队员推算出了太子城建筑所有尺度标准为一尺30.8厘米至31厘米。太子城的建筑布局、木作瓦作营造尺度与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营造法式》记载吻合。通过这个天字三尺的鸱吻,就可以明确整个城的营造尺,从而为复原城内所有的建筑尺度提供准确依据。而出土文物中编号为“七尺五”“四尺五”的鸱吻也分别对应城内不同等级建筑,这一考古发现填补了金代皇家建筑的空白。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皇家”二字,是考古队员紧盯“证物”一点点坐实的。当遗址发掘出只有高等级宫殿、寺庙才可使用的绿釉琉璃构件时大家非常兴奋,特别是大量戳印着“内”“宫”“官”字样的三种青砖一起被发掘,在遗址考古中“太子城是第一个”。其中,“内”字样青砖更是第一次在金代遗址中出现,“辽上京宫城称为‘大内’,元明时期有‘内府’字样的器物均为皇室定烧器,由此能推测此类带字砖亦有相同性质”。另外一个“皇家”佐证就是目前发现的20件底有“尚食局”款铭文的摩羯纹白釉碗盘,极有可能是专供金代皇帝一人使用的餐具,这是在定窑窑址以外考古发掘出土该类瓷器最多的一次。尚食局是自北朝以来多数王朝宫廷内专掌“供御膳馐品尝之事”机构,这批“尚食局”款瓷器的发现,再为“皇家”二字加码。

  小到御膳用的碗、大到殿脊上的兽,崇礼太子城的遗迹基址丰富清晰,文物指向明确,可谓“是金代行宫城池的唯一标本”,为研究金代时期的行宫营建思想提供了珍贵史料。

  冬奥会核心区里的“文化名片”

  2015年7月31日,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一声“Beijing”,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落户北京与张家口。太子城村,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因地处张家口奥运村的核心区而迅速被人们熟知,太子城遗址也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配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基础建设,自2017年5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德市文物局田野考古队等单位,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连续考古发掘,基本明确了太子城的时代、性质、主人、规模、布局等重要信息,一座800年前的失落之城再次绽放在张家口奥运村内。

  作为考古领队黄信对一系列重要发现特别激动,他说,根据目前的发现和研究,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其发掘为研究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皇家建筑等级制度、宫廷用器制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填补了学术空白。

  但当时北京冬奥会的规划已经基本确定,遗址范围原规划为张家口奥运村、太子城冰雪小镇等奥运场馆。基于太子城遗址的重要发现和地位,黄信分三次分别向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政府及北京冬奥会组委进行汇报,在各级政府与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北京冬奥组委与河北省政府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太子城遗址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将奥运村最核心的位置调整为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

  得知这一消息后,黄信和他的考古团队十分感慨,“能完整地将太子城遗址保护下来,表明国家对文化文物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政府、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我们既心存感激又深感使命光荣。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希望在2022年将太子城遗址更完整更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在世界面前,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根据调整后的规划,冬奥冰雪小镇、冬奥比赛场地、奥运村围绕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进行建设,建成后,不管是从冰雪小镇到比赛场地还是到奥运村都会从遗址公园里穿过。”黄信笑着说,“太子城遗址为冬奥会注入了820年前的皇家文化底蕴,到时候,也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目前,清华大学正在编制太子城金代城址整体保护、利用和展示规划。在冬奥会期间,将以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最新考古成果,使金代皇家行宫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诠释,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注入中国元素,打造人文奥运。

  历史的际会,820年的邀约。张家口与北京两座城市,延续了金代行宫与都城的密切联系。当年的金章宗不会想到一场全球冰雪运动的盛会即将在其捺钵的行宫处举行,正如他在泰和宫欣赏到第一朵绽放的牡丹时所吟诵的那样:“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玉一枝。地力发生虽有异,天公造物本无私。”如今的太子城遗址,正如那朵绽放的牡丹,即将盛开在世人面前。

  遗址公园将“常赏常新”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内唯一展示金代行宫城池遗址的考古遗址公园,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从服务功能上说,它将是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奥运广场,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多民族融合悠久文化的重要场所;从文物保护和利用上讲,它还会及时跟进遗址考古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满足大众的期待和需求,使其“常赏常新”。

  我国著名文物专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谢辰生先生曾说:“遗址可以利用,只要立足保护,不胡来就行。通过回顾历史,真正的历史就出来了……”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原则第一位就是“整体保护”,就是要真实完整地保护崇礼太子城遗址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保护遗址四面环山、山水环绕的整体山水格局,维护遗址开阔的视野空间特征。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再将遗址本体及周边相关历史环境充分展示出来,完整地揭示和传播太子城遗址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综合价值。此外,遗址公园将会利用多学科集成创新技术把遗址现场发掘保护与遗址博物馆高科技虚拟展示结合起来,把建设与周边各类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虚实融合,尽一切可能让历史回归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面临着现场考古、保护设计、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满足2022年冬奥会开园需求的同时,“动态更新”研究发现和考古成果,是太子城遗址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  

  从目前的《崇礼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总平面规划图》中看到大约二十处特色设置,如古意盎然的“南门仪轨”“四时行宫”“西门形制”“行猎射柳”“泰和寝宫”“三朝驻夏”“尚食之局”“东门怀古”;还有可以现场互动的“文物修复馆”“捺钵运动体验馆”,饱览历史文化的 “契丹文明展示馆”“女真文明展示馆”“蒙古文明展示馆”;了解古代运动时尚的“射柳馆”“击球馆”“锤丸馆”“竹马馆”等,当然还有能把文物“带回家”的“文创展示馆”。

  除了上述规划,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将会重点展示什么核心内容呢?黄信很肯定地回答:“会把轴线凸显出来!现在城池的全貌并不完全清楚,但轴线的脉络已经厘清,《营造法式》的制度体现也都以此轴线为依据。”这是一条“王之轴线”,太子城行宫遗址的南北向轴线略向东偏移,大致指向即为金中都的皇城方向,“这充分表现了金代游牧政权的血缘联系与祖制崇拜特征,是尚祖制的典型体现。”城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在这条轴线上,2019年年内,2017年发掘的前朝区和2018年发掘的后寝区将连接起来,中轴线会全部贯通。基于“整体保护”的原则,轴线中间将不允许有任何遮挡,轴线两端要保证一览无遗,因此也否定了曾有的在两座山之间架设索道搭建观光缆车的计划,因为这样做“整体不协调更不利于遗址保护”。

  据介绍,轴线上将呈现被笼罩在透明“穹庐”中的“泰和殿”,夜晚观众将能观赏到数字化技术展示出的城址的前世今生。而城址东墙将会复原大约100米城墙,西院落则将建造一座博物馆,馆内会保护性展示西院落中的房屋遗址,外围拓展出文物陈列区域。而颇为有趣的是一、二、三号院落将以花识园,不同院落种植不同花草,别具一格……预计2020年年底,遗址公园将完成基本建设,2021年有望试运行,届时,金代皇家“春水秋山”的专属行程,你也可以安排了。

  坚守考古人的赤诚初心

  随着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推进,一件件文物被陆续发掘出来,太子城遗址作为金代行宫遗址的轮廓渐渐清晰,回想这一切,黄信仍然兴奋不已,“一步步揭开800多年前金章宗在此生活的景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想想就觉得奇妙。”  

  太子城遗址取得如此成绩,与一群风吹日晒,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付出的考古人分不开。黄信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成绩是整个团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共同取得的。

太子城遗址考古团队

考古照相工作现场

  在谈到此次考古发掘中遇到的困难时,黄信认为时间紧是最大的挑战,“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即,按计划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黄信表示,“整个团队都很配合工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届时,让遗址公园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闪亮‘名片’。”

  考古工作通常在野外,工作环境恶劣,除了下雨天是休息日,几乎全年无休,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我热爱考古,也能从事着考古工作,我认为自己很幸运。”黄信笑着说,“唯一遗憾的是,觉得对不起老婆和孩子,不能经常陪着他们,也没有可观的收入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而这也是考古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虽然存在遗憾,但黄信和他的团队依然孜孜不倦地投入在考古发掘一线,从未忘却最初从事考古工作的初心,“考古发掘出的实物一个重要意义是可以告诉大家中华文脉是如何一步步地传下来的,为丰富中国的悠久历史不断注入新活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供新鲜素材。”说到此处,黄信很自豪,“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也是我们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事考古工作的最重要原因。”

(图文转自:国家文物局网)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太子城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